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及向日葵上列当Orobanche cumana的发生及其生物防治 被引量:34
1
作者 孔令晓 王连生 +2 位作者 赵聚莹 秋生 赵密霞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6-469,共4页
近年,在河北省部分烟草和向日葵种植地发现大量寄生性杂草列当发生并造成严重为害。经鉴定为向日葵列当O robanche cumanaW allr.。向日葵、烟草、番茄和黄瓜等作物的根分泌物能够刺激向日葵列当O.cumana种子萌发,而油葵根的分泌物则不... 近年,在河北省部分烟草和向日葵种植地发现大量寄生性杂草列当发生并造成严重为害。经鉴定为向日葵列当O robanche cumanaW allr.。向日葵、烟草、番茄和黄瓜等作物的根分泌物能够刺激向日葵列当O.cumana种子萌发,而油葵根的分泌物则不能刺激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利用列当致病镰刀菌L2菌株进行田间生物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2.4%。L2菌株对小麦、玉米、棉花、烟草和向日葵等作物生长无影响,L2菌株粗毒素能够抑制列当种子萌发,并造成列当种子萌芽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当 发生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群体动态变化 被引量:21
2
作者 孔令晓 赵聚莹 +2 位作者 秋生 王连生 罗畔池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0-93,共4页
1987~2003年从河北省10个地区采集玉米小斑病标样,对分离出的288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在鉴定的年度范围内,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C小种、S生理型与O小种的分离频率在地区间和年度间存在显著差异,O小种的平均分离频率... 1987~2003年从河北省10个地区采集玉米小斑病标样,对分离出的288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在鉴定的年度范围内,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C小种、S生理型与O小种的分离频率在地区间和年度间存在显著差异,O小种的平均分离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小种,是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的优势小种。在年度间,C小种的分离频率也存在显著差异,T小种、S生理型、O小种的分离频率无显著差异。O小种具有不同致病力,强致病力菌株和中等致病力菌株的出现频率较弱致病力菌株高,强致病力菌株主要分布在河北省的东部和南部,弱致病力菌株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生理小种 鉴定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冠腐病发生现状及病原菌初探 被引量:22
3
作者 纪莉景 秋生 +3 位作者 王连生 孙梦伟 王亚娇 孔令晓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4-157,共4页
2013-2015年对河北省小麦主产区65县124点小麦冠腐病的田间症状和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该病主要引起小麦茎基部变褐,灌浆期引起枯白穗,对产量影响较大。调查结果表明,小麦冠腐病发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而且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 2013-2015年对河北省小麦主产区65县124点小麦冠腐病的田间症状和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该病主要引起小麦茎基部变褐,灌浆期引起枯白穗,对产量影响较大。调查结果表明,小麦冠腐病发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而且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13年田间很少见由小麦冠腐病引起的枯白穗,2015年田间普遍发生枯白穗,严重发生地块局部枯白穗率达到20%~50%。病原菌分离结果显示,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小麦冠腐病菌的分离频率较高,东北部麦区分离频率较低;经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河北省小麦冠腐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假禾谷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冠腐病 发生分布 病原鉴定 假禾谷镰刀菌 禾谷镰刀菌
下载PDF
温度对假禾谷镰刀菌生长、侵染及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纪莉景 秋生 +4 位作者 王亚娇 吴玉星 李聪聪 孙梦伟 孔令晓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3-730,共8页
研究温度对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可为病害的发生规律和生态防控措施的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测定了温度对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对寄主小麦侵染以及在植株体内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30... 研究温度对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可为病害的发生规律和生态防控措施的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测定了温度对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对寄主小麦侵染以及在植株体内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30℃,其中28℃最适于菌丝的生长,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4℃~35℃,其中12℃~30℃较适宜分生孢子萌发,17℃~28℃为假禾谷镰刀菌侵染小麦的适宜温度范围,假禾谷镰刀菌在小麦植株体内扩展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2℃~30℃;通过不同温度培养试验以及田间小麦不同生育期接种试验测定温度对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起身期接种的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高于越冬苗期接种处理,而此期的温度较越冬苗期利于假禾谷镰刀菌的侵染和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菌丝生长 温度 侵染
原文传递
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施药时期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8
5
作者 纪莉景 秋生 +3 位作者 王连生 王亚娇 李聪聪 孔令晓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3-206,共4页
为了明确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施药时期及其安全性,进行了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施用浓度和时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戊唑醇EC在有效成分150g/hm2和75g/hm2两个施用剂量下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对病穗率和病情... 为了明确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施药时期及其安全性,进行了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施用浓度和时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戊唑醇EC在有效成分150g/hm2和75g/hm2两个施用剂量下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对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7%、86.0%和85.1%、88.5%;25%戊唑醇EC在有效成分150g/hm2施用剂量下在齐穗期到灌浆初期喷施对小麦安全,以盛花期施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对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6%和84.1%,其次为齐穗期和初花期施药,对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3.9%、53.3%和54.6%、56.8%,灌浆初期施药的防治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戊唑醇 施药时期 安全性
下载PDF
玉米叶斑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鹿秀云 李社增 +4 位作者 秋生 孔令晓 刘杰 马平 高胜国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47-53,共7页
通过平板对峙、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筛选到1株对玉米叶斑病(弯孢叶斑病、大斑病和小斑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细菌菌株ST-87-14。温室盆栽试验显示其对玉米弯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100%,对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 通过平板对峙、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筛选到1株对玉米叶斑病(弯孢叶斑病、大斑病和小斑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细菌菌株ST-87-14。温室盆栽试验显示其对玉米弯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100%,对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3.30%和87.60%。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T-87-14防治玉米弯孢叶斑病的效果达52.04%,对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43.56%和48.16%。通过温室试验,证明菌株ST-87-14的菌体和胞外代谢产物都能对玉米叶斑病起到防病作用。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鉴定明确了菌株ST-87-14为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对常见11种病原真菌的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ST-87-14菌株具有较广的抑菌谱。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ST-87-14菌株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豆饼粉。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出该菌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g/L):蔗糖30g、豆饼粉2.0g、NaCl 1g、CaCO31g、KH2PO40.2g和MgSO4.7H2O 0.3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叶斑病 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病 生物防治 拮抗菌 枯草芽孢杆菌
下载PDF
一株西瓜枯萎病生防菌的鉴定与田间防效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亚娇 秋生 +2 位作者 纪莉景 肖颖 孔令晓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76-1984,共9页
【背景】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引起的土传病害,是西瓜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繁殖,降低其危害程度,已成为西瓜枯萎病防控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筛选对西瓜... 【背景】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引起的土传病害,是西瓜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繁殖,降低其危害程度,已成为西瓜枯萎病防控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筛选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探究其抑菌作用,为有效防控西瓜枯萎病提供生防资源。【方法】从西瓜的根围土中分离细菌,采取平板对峙及温室生测的方法筛选生防菌,通过形态学及gyr 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生防菌株进行鉴定;采用鉴别性培养基测定生防菌的拮抗因子(纤维素酶、蛋白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测定生防菌发酵液对西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于田间条件下检测该菌株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应。【结果】筛选到了一株对西瓜枯萎病具有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SFJ11,经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可以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其20%的发酵液几乎能完全抑制西瓜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5%,田间防治效果最高可达78%。【结论】菌株SFJ11对西瓜枯萎病具有较强的生防效果,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 生防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拮抗因子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种衣剂的筛选及全生育期防控效果 被引量:13
8
作者 纪莉景 王亚娇 +4 位作者 秋生 李聪聪 肖颖 孙梦伟 孔令晓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42-47,共6页
为明确种子包衣处理对小麦全生育期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种衣剂筛选和田间多地应用试验,测定了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供试种衣剂均对小麦茎基腐病有很好的室内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均随种衣剂用量的... 为明确种子包衣处理对小麦全生育期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种衣剂筛选和田间多地应用试验,测定了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供试种衣剂均对小麦茎基腐病有很好的室内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均随种衣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处理28 d后的防治效果为92.6%~100.0%,其中4.8%苯醚甲环唑·咯菌腈FS在2 m L/kg(种子)和4 m L/kg(种子)用量下防治效果均达到了100.0%。4.8%苯醚甲环唑·咯菌腈FS在4 m L/kg(种子)用量下对冬前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小麦茎基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与病害发生程度有关,在病害较轻地块上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重病地块。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移,种衣剂的防治效果均呈下降趋势,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均最高,分别为60.4%~100.0%和45.5%~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种子包衣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河北省玉米产量灰色理论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文英 秋生 雨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60-162,共3页
为了解河北省玉米产量变化的规律,明确今后育种工作的目标和前景,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依据1980-2003年河北省审定的玉米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建立预测模型为:^X((1k)+1)=324 818.583 945e0.018524-318 652.083 945。并在生产... 为了解河北省玉米产量变化的规律,明确今后育种工作的目标和前景,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依据1980-2003年河北省审定的玉米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建立预测模型为:^X((1k)+1)=324 818.583 945e0.018524-318 652.083 945。并在生产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据此模型对河北省玉米生产进行规划性预测,为生产的规划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预测结果表明,在挖掘耕地资源和非耕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河北省的玉米产量将在2030年有可能达到15 052.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理论 玉米产量 分析与预测
下载PDF
西瓜枯萎病菌分离及致病力测定 被引量:10
10
作者 纪莉景 王连生 +2 位作者 秋生 王翠霞 孔令晓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137-138,149,共3页
对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的西瓜枯萎病病株,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西瓜枯萎病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对西瓜幼苗的平均病株率为72.8%;分离到的茄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对西瓜幼苗也有一定的致病力,造成西瓜幼苗下胚轴基部水... 对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的西瓜枯萎病病株,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西瓜枯萎病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对西瓜幼苗的平均病株率为72.8%;分离到的茄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对西瓜幼苗也有一定的致病力,造成西瓜幼苗下胚轴基部水浸状腐烂,平均病株率分别为18.1%和20.0%。尖孢镰刀菌不同菌株的致病力也存在差异,除来自海南的菌株外,来自其他各地区的菌株平均病株率均>70%;只有采自海南的菌株中出现了对西瓜幼苗没有致病力的菌株,海南所有菌株的平均病株率仅为33%。2010年研究结果显示,来自海南的菌株与来自其他地区的菌株之间存在致病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西瓜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病原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氨基寡糖素与吡唑醚菌酯混用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减施增效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玉星 王亚娇 +2 位作者 韩森 秋生 孔令晓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9-452,464,共5页
[目的]明确氨基寡糖素与吡唑醚菌酯减施联合应用防治小麦白粉病协同增效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温室盆栽法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测定防效,比色法测定植物抗性酶活性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氨基寡糖素与吡唑醚菌酯推荐剂量减施30%混... [目的]明确氨基寡糖素与吡唑醚菌酯减施联合应用防治小麦白粉病协同增效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温室盆栽法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测定防效,比色法测定植物抗性酶活性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氨基寡糖素与吡唑醚菌酯推荐剂量减施30%混合使用,可使吡唑醚菌酯防治效果提高36.64%~41.57%,恢复或高于推荐剂量防效,并能提高小麦防御酶活性,降低叶片细胞损伤。[结论]氨基寡糖素与吡唑醚菌酯混用防治小麦白粉病,可降低吡唑醚菌酯用量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氨基寡糖素 吡唑醚菌酯 农药减施 防御酶
原文传递
引起河北省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种类及其分布调查 被引量:8
12
作者 纪莉景 秋生 +2 位作者 王亚娇 王连生 孔令晓 《中国农技推广》 2017年第9期66-69,共4页
近年来,河北省麦田小麦灌浆期枯白穗症状发生普遍。2014~2016年对河北省8市83县156个调查点引起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发生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引起河北省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主要有小麦茎基腐病、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秆腐症... 近年来,河北省麦田小麦灌浆期枯白穗症状发生普遍。2014~2016年对河北省8市83县156个调查点引起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发生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引起河北省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主要有小麦茎基腐病、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秆腐症状、小麦纹枯病和小麦全蚀病,不同地区、不同田块引起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种类及其造成的白穗率存在差异。本研究对引起河北省小麦灌浆期枯白穗症状的病害的发生频率、地区分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诊断特征进行了描述,为准确诊断并有效控制引起枯白穗症状病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枯白穗 病害种类 分布
原文传递
河北省夏玉米苗期根病发生现状及病原初探 被引量:8
13
作者 纪莉景 秋生 +2 位作者 王连生 李聪聪 孔令晓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8-141,共4页
2008—2009年对河北省中南部夏玉米主产区玉米苗期根病进行调查发现,玉米苗期根病在河北省夏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各地区平均病株率在73.9%~100.0%,病情指数在14.0~30.9。对各地区玉米根病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和形态学鉴定,... 2008—2009年对河北省中南部夏玉米主产区玉米苗期根病进行调查发现,玉米苗期根病在河北省夏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各地区平均病株率在73.9%~100.0%,病情指数在14.0~30.9。对各地区玉米根病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和形态学鉴定,河北省夏玉米苗期根病主要因真菌引起,且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有藤仓赤霉复合种、离蠕孢菌、腐霉菌、丝核菌和禾谷镰孢菌,不同地区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存在差异。对优势病原菌进行致病力测定发现,离蠕孢菌致病力最强,且能引起植株矮化,严重影响地上部植株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藤仓赤霉复合种 离蠕孢菌 根部病害
原文传递
多功能列当生防镰刀菌的筛选及种类鉴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亚娇 纪莉景 +3 位作者 秋生 王连生 肖颖 孔令晓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8-793,共6页
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种植的烟草上采集的感病弯管列当植株,从中分离得到20株镰刀菌,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根和灌根法对小麦、玉米、棉花、向日葵、番茄、烟草、辣椒、茄子、西瓜、甜瓜等作物和蔬菜进行了安全性检测,筛选出对主栽作物和蔬菜... 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种植的烟草上采集的感病弯管列当植株,从中分离得到20株镰刀菌,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根和灌根法对小麦、玉米、棉花、向日葵、番茄、烟草、辣椒、茄子、西瓜、甜瓜等作物和蔬菜进行了安全性检测,筛选出对主栽作物和蔬菜安全且具有促生作用的4个菌株。其中菌株Br-2对烟草、辣椒、西瓜有显著促生作用,且对弯管列当的防治效果最好:施用菌株Br-2后烟草、辣椒、西瓜增高分别为123.53%、62.16%、28.95%;其发酵上清液对弯管列当种子萌芽抑制率为71.79%;小区试验中对弯管列当的寄生率防效为50%,寄生度防效为79.38%;田间试验中对弯管列当的寄生率防效为58.27%,寄生度防效为75.70%。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r-2为尖孢镰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管列当 生物防治 镰刀菌 鉴定
下载PDF
玉米高产种质抗旱性鉴定及生理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秀林 刘子会 +3 位作者 秋生 张文英 谢俊良 雨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将玉米种子萌发期、苗期及整个生育期相结合,研究了玉米种子耐旱指数(GSI)、不同生理性状和抗旱指数(DRI)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正常条件下叶片水势值较高、胁迫后降低幅度较大以及渗透势较高、胁迫后降低幅度较小的品种,抗旱指数较大... 将玉米种子萌发期、苗期及整个生育期相结合,研究了玉米种子耐旱指数(GSI)、不同生理性状和抗旱指数(DRI)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正常条件下叶片水势值较高、胁迫后降低幅度较大以及渗透势较高、胁迫后降低幅度较小的品种,抗旱指数较大;正常条件下水势低、胁迫后降低幅度中等以及胁迫前后渗透势降低幅度较大的品种抗旱指数较低;正常条件下植株POD活性较低、而胁迫后酶活升高幅度较大的品种,抗旱指数较大,而本身酶活较高,胁迫后升高幅度较小的品种,抗旱指数较低;胁迫下升高幅度较小、而本身脯氨酸含量较高的品种,抗旱指数较大;胁迫下升高幅度较大且本身脯氨酸含量较低的品种,抗旱指数一般较小;正常条件下丙二醛(MDA)含量较低的品种,抗旱指数也较大。种子耐旱指数低的品种,抗旱指数也低。综合认为,萌发期种子耐旱指数、苗期叶片水势、渗透势、POD活性与抗旱指数的一致性较高,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次之,从机理上解释了玉米抗旱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鉴定 生理机理 高产
下载PDF
防治玉米叶斑病高效药剂筛选及药剂减施增效技术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聪聪 王亚娇 +3 位作者 秋生 吴玉星 王鹏 孔令晓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2-348,共7页
为有效防治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从11种杀菌剂中选取抑菌效果较好的8种药剂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同时选取对两种叶部病害兼具防效的最佳药剂再与中量元素水溶肥、腐植酸、氨基寡糖素... 为有效防治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从11种杀菌剂中选取抑菌效果较好的8种药剂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同时选取对两种叶部病害兼具防效的最佳药剂再与中量元素水溶肥、腐植酸、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产品混配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确定该药剂田间施用浓度和增效组合。结果显示,各供试药剂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25%丙环唑EC、25%戊唑醇WP、40%氟硅唑EC、30%氟菌唑WP、12.5%烯唑醇WP在供试各浓度下对2种病菌抑制率均为100%,田间小区药效筛选测定中,25%戊唑醇WP防治效果最好,对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两种叶部病害防效分别为81.07%和72.22%。田间试验中,25%戊唑醇WP防治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的最佳施用浓度为2000倍液,防效分别为59.48%和53.96%。在减量50%情况下防效有所下降,配施氨基寡糖素后,防效可提高37.40百分点和22.98百分点,与最佳施用浓度防效相当,达到了减药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筛选 玉米小斑病 弯孢叶斑病 减施增效
下载PDF
列当生防菌层出镰刀菌Br-1发酵条件的优化及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亚娇 纪莉景 +3 位作者 秋生 肖颖 王连生 孔令晓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2-698,共7页
列当是根寄生杂草,很难防除。菌株Br-1是从感病列当中分离出的对列当有较高防治效果的层出镰刀菌。为了提高菌株Br-1的产孢量,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其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Br-1适宜的发酵培养基... 列当是根寄生杂草,很难防除。菌株Br-1是从感病列当中分离出的对列当有较高防治效果的层出镰刀菌。为了提高菌株Br-1的产孢量,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其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Br-1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NH4NO_3 0.2%,KH_2PO_4 0.3%,Mg SO4·7H_2O0.1%;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最初pH 5.0,培养温度24℃,装液量20%,振荡速度190 r/min,发酵时间6 d。较优化前的初始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产孢量提高了257.5倍。在田间防治试验中菌株Br-1对弯管列当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出镰刀菌 发酵优化 培养基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对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玉星 韩森 +4 位作者 王亚娇 张巧丽 高建海 秋生 孔令晓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7-271,283,共6页
为明确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对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水平,采用温室苗期与田间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评价20份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的抗病性。结果显示,‘衡0628’苗期表现为抗病,‘山农22’等6... 为明确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对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水平,采用温室苗期与田间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评价20份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的抗病性。结果显示,‘衡0628’苗期表现为抗病,‘山农22’等6个品种苗期表现为中抗,‘冀麦585’等5个品种成株期表现为中抗,‘石麦15’和‘藁优5766’2个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中抗。抗性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苗期病情指数与茎基部组织中病原菌DNA含量有极强的相关性,成株期病情指数与白穗率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石麦15’和‘藁优5766’两个品种的抗性水平较高,且抗性稳定,可利用苗期茎基部组织中病原菌DNA含量及成株期白穗率分别作为评价小麦茎基腐病苗期及成株期抗性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抗性评价
下载PDF
真菌病毒BmPV1抑制Bipolaris maydis侵染寄主作用研究
19
作者 王亚娇 及增发 +3 位作者 秋生 吴玉星 韩森 孔令晓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4,共9页
玉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玉米大幅减产。Bipolarismaydis partitivirus 1(BmPV1)病毒是玉米小斑病菌B.maydis携带的一种dsRNA病毒,具有弱毒性,能够引起B.maydis的致病力降低,但BmPV1对寄主侵染的影响并不明... 玉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玉米大幅减产。Bipolarismaydis partitivirus 1(BmPV1)病毒是玉米小斑病菌B.maydis携带的一种dsRNA病毒,具有弱毒性,能够引起B.maydis的致病力降低,但BmPV1对寄主侵染的影响并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gfp基因分别导入到携带BmPV1病毒的玉米小斑病菌株3086-BmPV1以及脱毒菌株3086-non中,通过PCR扩增及荧光观察分析荧光标记菌株的稳定性;检测gfp基因的插入对菌株生物学特征的影响;采用叶面喷施孢子悬浮液的方式接种,并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带毒菌株及脱毒菌株对玉米叶片的侵染情况。PCR扩增和荧光观察结果表明,gfp基因成功整合到菌株3086-BmPV1和3086-non中;生物学特征分析表明gfp基因的插入对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致病力无显著影响;侵染观察发现脱毒菌株3086-non-GFP对玉米叶片侵染有两条途径:直接侵染玉米表皮细胞并向邻近细胞扩散;侵染气孔,并通过气孔沿着细胞间隙向邻近细胞扩散。带毒菌株3086-BmPV1-GFP只能在叶片表面生长,多数不能侵染表皮细胞。综上所述,本研究观察了玉米小斑病菌带毒和不带毒菌株对玉米的侵染过程,明确了病毒BmPV1能够通过抑制小斑病菌对玉米叶片的侵入达到弱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 真菌病毒BmPV1 弱毒性 荧光标记 侵染过程
原文传递
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与杀菌剂混用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农药减施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玉星 王亚娇 +2 位作者 韩森 秋生 孔令晓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2-297,316,共7页
为明确植物免疫诱抗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与杀菌剂减量混用的增效作用,采用温室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评价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与2种化学杀菌剂减量混用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测定植物抗性相关酶活性... 为明确植物免疫诱抗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与杀菌剂减量混用的增效作用,采用温室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评价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与2种化学杀菌剂减量混用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测定植物抗性相关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单独施用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的田间最高防治效果仅为36.76%,但与杀菌剂减量30%混用,能明显提高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防效17.20~32.68百分点,恢复或优于2种杀菌剂推荐剂量防治水平,并且施用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能提高小麦植株抗性相关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降低丙二醛积累对小麦叶片细胞造成的损伤。因此,利用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与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混用防治小麦白粉病,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可降低2种杀菌剂施用量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植物免疫诱抗剂 杀菌剂 减施 防御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