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于宪贵 沈广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完成手术治疗并完成术后随访的91例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椎间... 目的比较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完成手术治疗并完成术后随访的91例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椎间盘组,同期完成手术治疗与术后随访的89例接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椎体组,术后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检查两组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C2-7Cobb角、C2-7SVA、T1倾斜角);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程度;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两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结果椎间盘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椎体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椎体组,手术费用少于椎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两组C2-7Cobb角较术前增大,C2-7SVA、T1倾斜角较术前降低,且椎间盘组C2-7Cobb角大于椎体组,C2-7SVA、T1倾斜角低于椎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术后6个月,两组VAS、N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椎间盘组均低于椎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更利于改善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状态、减轻疼痛程度,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颈椎功能迅速恢复,更利于缩减治疗费用,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 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颈椎矢状位平衡 颈椎功能
下载PDF
单节段与双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对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于宪贵 沈广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接受单节段与双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对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单节段ACDF手术治疗与术后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的75例老年CSM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收集同期完成...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接受单节段与双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对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单节段ACDF手术治疗与术后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的75例老年CSM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收集同期完成双节段ACDF手术治疗与术后随访的93例老年CSM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仔细阅览所有患者病历资料与随访资料,记录并对比两组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并发症(切口感染、吞咽障碍、植骨移位及硬膜撕裂等)发生率、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颈椎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评分标准(JOA)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及椎体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较单节段更利于改善患者椎体功能、提高椎体融合率,且双节段并不会增加患者疼痛感及术后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节段 双节段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功能
下载PDF
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照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用闭合复位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近端股骨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4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 目的:探讨用闭合复位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近端股骨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4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对这47例患者进行了治疗。治疗结束后,我们对这47例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这47例患者手术的时间均在60~120分钟之间,平均的手术时间为80分钟。他们在术中的出血量为70~320毫升,平均出血量为130毫升。在这47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由于术前存在贫血而在手术中进行了输血,其他患者均未在手术中进行输血。在这47例患者出院后,我们对他们进行了7~26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这47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均完全愈合,没有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和死亡的患者。我们使用Harris评分法对这47例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了评定,结果发现,在这47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有35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为良者有9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为差者有3例,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3.63%。结论: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患者手术的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此疗法可作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对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AO分型和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照丽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7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AO分型和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30例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了AO分型,并根据分型的结果为患者选择最佳的固... 目的:探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AO分型和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30例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了AO分型,并根据分型的结果为患者选择最佳的固定治疗方法。结果:在这30例患者中,属于踝关节A型骨折者有11例,属于踝关节B型骨折者有10例,属于踝关节C型骨折者有9例。在属于踝关节B型骨折的1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未伴有明显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有5例患者伴有明显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根据AO分型的结果,我们对11例属于踝关节A型骨折的患者和5例属于踝关节B型骨折但未伴有明显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进行了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对9例属于踝关节C型骨折的患者和5例属于踝关节B型骨折同时伴有明显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进行了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在16例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优良者有5例,治疗结果为可者有7例,治疗结果为差者有4例,治疗的优良率为31.25%。在14例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优良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可者有2例,治疗结果为差者有2例,治疗的优良率为71.44%。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AO分型,可帮助其选择最佳的固定治疗方法,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有利于其病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AO分型 固定治疗
下载PDF
Salter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5
作者 杨学舟 杨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71-71,共1页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7例32髋行Salter骨盆截骨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行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结果术后随访1.5~3年,优20髋,良9髋,可1髋,差2髋,Salter骨盆截骨术优良率90.6%。...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7例32髋行Salter骨盆截骨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行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结果术后随访1.5~3年,优20髋,良9髋,可1髋,差2髋,Salter骨盆截骨术优良率90.6%。结论Salter骨盆截骨术为早期手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发育性脱位 骨盆截骨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