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唑来膦酸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局部骨质疏松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5期23-25,共3页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局部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股骨粗隆骨折并拟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碳酸钙D3片(商品名:钙尔奇)和阿法骨化醇预...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局部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股骨粗隆骨折并拟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碳酸钙D3片(商品名:钙尔奇)和阿法骨化醇预防骨质疏松,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唑来膦酸预防骨质疏松。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术前及术后3、12个月)股骨骨密度T值变化情况。结果术前,试验组骨密度T值为(-1.10±0.33)SD,对照组为(-1.12±0.40)SD;术后3个月,试验组骨密度T值为(-1.10±0.33)SD,对照组为(-1.18±0.30)SD;术后12个月,试验组骨密度T值为(-1.38±0.20)SD,对照组为(-1.68±0.51)SD;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试验组骨密度T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唑来膦酸可有效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局部的骨质疏松,使内固定术后再骨折以及内固定失效的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早期使用双膦酸盐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6-1608,共3页
目的对51例病史长短不一且合并骨量低下或已发生骨质疏松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膦酸盐静脉注射,并对注射双膦酸盐前后所测得骨密度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疗效与病史长短之间的关系。方法(1)选择标本并分组:选择51例病史长短... 目的对51例病史长短不一且合并骨量低下或已发生骨质疏松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膦酸盐静脉注射,并对注射双膦酸盐前后所测得骨密度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疗效与病史长短之间的关系。方法(1)选择标本并分组:选择51例病史长短不一且合并骨量低下或已发生骨质疏松的2型糖尿病患者,且保证其年龄、性别控制在50~80岁男性,或小于80岁的绝经女性,按照其糖尿病病史分为3组:A组(1~5年组),B组(6~10年组),C组(>10年组);(2)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各个患者注射唑来膦酸钠前后的Ward’s三角以及L1-L3椎体的骨密度;(3)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糖尿病病史长短对双膦酸盐防治骨质疏松疗效的影响。结果6~10年组与>10年组之间的防治骨质疏松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年组防治骨质疏松疗效优于6~10年组以及>10年组。结论早期使用双膦酸盐静脉注射进行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可取得更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双膦酸盐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髓基质干细胞微囊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的蛋白表达
3
作者 白波 谭小波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8-981,共4页
目的探讨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Tet-on基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微囊与磷酸钙骨水泥(CPC)多孔支架复合后分泌BMP-2及胶原蛋白的能力。方法以携带BMP-2/Tet-on基因的腺病毒转染大鼠BMSCs,应用微胶囊技术包裹BMSCs。... 目的探讨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Tet-on基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微囊与磷酸钙骨水泥(CPC)多孔支架复合后分泌BMP-2及胶原蛋白的能力。方法以携带BMP-2/Tet-on基因的腺病毒转染大鼠BMSCs,应用微胶囊技术包裹BMSCs。采用食盐造孔法使CPC形成多孔支架。实验分为3组(每组4个样本):实验组在CPC多孔支架上复合BMSCs-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复合体,阳性对照组直接培养含BMP-2/Tet-on基因的BMSCs,单纯A-PA-CPC组在CPC支架上接种空壳微胶囊。培养第3、6、9、12天取3组培养基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BMP-2的浓度。实验组固定后做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胶原蛋白的分泌情况。结果培养第3、6、9、12天,实验组BMP-2浓度平均分别为(4713.98±178.50)、(3288.85±194.38)、(1292.25±300.11)、(337.19±84.49)μg/mL,阳性对照组BMP-2浓度平均分别为(4663.87±242.99)、(3250.67±293.72)、(1276.74±157.10)、(293.65±92.48)μg/mL,单纯APA-CPC组BMP-2浓度平均分别为(105.14±10.93)、(91.42±18.00)、(89.63±12.99)、(108.72±23.90)μg/mL,同一时间点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分别与单纯APA.CP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硬组织切片染色后可观察到淡黄色类骨质、绿色胶原纤维。结论微囊化BMSCs在CPC中可以存活并预期表达BMP-2和胶原蛋白,可以进行下一步体内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间质干细胞 磷酸钙类 胶原
原文传递
夏星驳骨油促进急性软组织损伤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彦东 司徒坚 +5 位作者 都娟 黄焕兰 高凌光 何德微 刘红光 《中医外治杂志》 2014年第3期9-10,共2页
目的:观察夏星驳骨油促进急性软组织损伤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夏星驳骨油纱外敷法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按随机单盲原则将130名患者分为夏星驳骨油组(治疗组)和跌打万花油组(对照组)分别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目的:观察夏星驳骨油促进急性软组织损伤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夏星驳骨油纱外敷法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按随机单盲原则将130名患者分为夏星驳骨油组(治疗组)和跌打万花油组(对照组)分别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57%,对照组为80.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总积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3﹑5 d及治疗2周后,治疗组疼痛、肿胀、瘀斑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在疼痛等症状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夏星驳骨油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软组织损伤 夏星驳骨油纱 外治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