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树叶发酵工艺及饲喂生长猪试验 被引量:53
1
作者 陶兴无 志杰 +2 位作者 张求学 闵伶俐 周明英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5-7,共3页
探讨了用新鲜和发酵构树叶替代部分精饲料对生长猪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构树叶经过合理发酵后,其品质和饲喂效果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 构树叶 发酵 生长猪 饲养试验
下载PDF
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对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中泽 高冰 志杰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5,共2页
研究了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对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的最佳条件为热风温度40℃、干燥时间8 h、物料量15 kg/m2;微波干燥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0.245 kW、干燥时间10 min、物料量5 kg/m2。
关键词 发芽糙米 Γ-氨基丁酸 热风干燥 微波干燥
下载PDF
食品用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宗朕 程磊 +4 位作者 陈卓静 王磊 汪超 祁勇刚 志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27,共6页
萜类化合物在食品中有重要的应用,可用作香精香料、甜味剂、营养强化剂等,作为一类天然添加剂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生物合成法作为萜类化合物合成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方法而备受关注。该文从萜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应用,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 萜类化合物在食品中有重要的应用,可用作香精香料、甜味剂、营养强化剂等,作为一类天然添加剂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生物合成法作为萜类化合物合成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方法而备受关注。该文从萜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应用,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微生物合成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三方面进行介绍,旨在为生物合成食品用萜类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萜类化合物 微生物 生物合成
下载PDF
镇江香醋耐高温优势醋酸菌的筛选及其发酵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华青松 宗朕 +4 位作者 余越 张雨艳 周涛 王周明 志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9-43,共5页
醋酸菌是食醋酿造过程中的主要菌种之一,菌株的发酵性能对食醋品质和生产成本有重要的影响。该实验对镇江食醋中耐高温优势醋酸菌进行了筛选和分析,最终筛选出两株耐高温且产酸量较高的优势菌。通过16SrDNA菌种鉴定,确定两株菌均属于巴... 醋酸菌是食醋酿造过程中的主要菌种之一,菌株的发酵性能对食醋品质和生产成本有重要的影响。该实验对镇江食醋中耐高温优势醋酸菌进行了筛选和分析,最终筛选出两株耐高温且产酸量较高的优势菌。通过16SrDNA菌种鉴定,确定两株菌均属于巴氏醋酸杆菌属,分别命名为菌株AABA、AABC。进一步比较了与工业菌株AS1.41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状况及产酸量。结果表明,37℃培养时,菌株AABA生长状况最好,产酸量达到45.5g/L。40℃培养时,菌株AABC生长状况良好,产酸量达到28g/L,但AABA和AS1.41几乎不生长,表明AABA和AABC相比AS1.41具有较高温度的耐受能力和产酸性能。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细胞膜脂肪酸相对比例进行分析,随着温度升高,菌株AABC细胞膜C14∶0脂肪酸相对比例显著下降,C16∶0脂肪酸相对比例明显上升,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比例略微上升,细胞流动性增强,可能导致其对温度的耐受能力提高。筛选出的两株巴氏醋酸杆菌能够耐受较高温度且产酸能力较强,这对于工业化传统固态食醋的高温发酵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菌 耐高温 产酸量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葡萄酒活性干酵母直投和活化工艺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刘苑琳 李辉 +7 位作者 张衡 杨华 刘玲彦 邓娟娟 卢发 志杰 熊丽娇 许引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2-106,共5页
选取了6种国内外不同的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分别采用活化与直投工艺,在15℃和25℃条件下,验证其酒精发酵的代谢动力学及甘油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15℃发酵条件下,部分活性干酵母直投接种比活化接种晚一天结束发酵;F1酵母活化与直投处... 选取了6种国内外不同的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分别采用活化与直投工艺,在15℃和25℃条件下,验证其酒精发酵的代谢动力学及甘油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15℃发酵条件下,部分活性干酵母直投接种比活化接种晚一天结束发酵;F1酵母活化与直投处理间甘油产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5种酵母活化工艺发酵的葡萄酒甘油产量显著高于直投工艺(P<0.05);在25℃发酵条件下,活化接种和直投接种均在同一天完成酒精发酵,最终残糖均<4g/L;F1酵母活化与直投接种之间的甘油产量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A2酵母活化接种后葡萄酒的甘油产量显著低于直投工艺(P<0.05),其他4种葡萄酒活性干酵母活化后的甘油产量明显高于直投工艺(P<0.05)。与活化后接种相比,直投接种可能延长发酵时间,降低甘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活性干酵母 接种方法 甘油
下载PDF
苹果的深加工技术与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辉 熊丽娇 +5 位作者 刘苑琳 杨华 翟明 刘玲彦 志杰 许引虎 《酿酒科技》 2019年第9期84-88,共5页
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它具有非常高的种植价值和经济效益,我国的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本文就苹果的果皮、果肉、果渣和果籽的营养成分和研究利用现状做了简要的综述。希望通过系统性的概述,能够对苹果——这一我国最... 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它具有非常高的种植价值和经济效益,我国的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本文就苹果的果皮、果肉、果渣和果籽的营养成分和研究利用现状做了简要的综述。希望通过系统性的概述,能够对苹果——这一我国最重要的水果农产品的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及利用起到推动和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农业供给侧及“三农”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皮 果肉 果渣 果籽 深加工
下载PDF
乳酸菌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雷兵 朱寒剑 +9 位作者 郑心 李琴 穆杨 徐宁 胡勇 吴茜 志杰 李玮 汪超 周梦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1,共7页
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已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群体感应是细菌感受外界环境变化并做出反应的转导机制,对乳酸菌的存活及益生特性至关重要。因此,近些年来乳酸菌的群体感应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乳酸菌群体感应的信号分子及其双组分系统,... 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已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群体感应是细菌感受外界环境变化并做出反应的转导机制,对乳酸菌的存活及益生特性至关重要。因此,近些年来乳酸菌的群体感应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乳酸菌群体感应的信号分子及其双组分系统,群体感应对乳酸菌环境适应的调控(生物膜、耐酸、耐胆盐),群体感应对乳酸菌益生特性(抑制致病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实际应用,为乳酸菌群体感应今后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群体感应 调控机制
下载PDF
改善易吸湿粉体流动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刘苑琳 张凤兵 +1 位作者 志杰 刘政芳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8-260,共3页
粉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物理状态,可以满足实际应用中许多工业需求,然而其易吸湿性和流动性差等问题仍是技术难点。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尤其是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学者对改善易吸湿粉体流动性开展了卓有意义的研究。因此,重点总结了改善... 粉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物理状态,可以满足实际应用中许多工业需求,然而其易吸湿性和流动性差等问题仍是技术难点。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尤其是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学者对改善易吸湿粉体流动性开展了卓有意义的研究。因此,重点总结了改善食品和医药等领域易吸湿粉体流动性的相关研究,并对易吸湿粉体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体 吸湿性 流动性 改性技术 载体
原文传递
酵母菌发酵生产赤藓糖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程磊 宗朕 +4 位作者 陈卓静 王磊 汪超 祁勇刚 志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1-186,共6页
赤藓糖醇是一种新型甜味剂,具有低热量、高稳定性、食用安全性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及日用品方面。目前赤藓糖醇最佳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是微生物发酵法,其中主要使用的菌种是酵母菌,此类菌种的安全性高,生产赤藓糖醇的能力强。从菌... 赤藓糖醇是一种新型甜味剂,具有低热量、高稳定性、食用安全性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及日用品方面。目前赤藓糖醇最佳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是微生物发酵法,其中主要使用的菌种是酵母菌,此类菌种的安全性高,生产赤藓糖醇的能力强。从菌种选育、赤藓糖醇的合成途径、基因工程和发酵工艺等方面综述酵母菌发酵生产赤藓糖醇的现状,旨在为增强酵母菌生产赤藓糖醇的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藓糖醇 微生物发酵法 酵母菌 菌种选育 基因工程 发酵工艺
下载PDF
发酵构树叶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雪 陶兴无 志杰 《饲料工业》 2007年第24期40-42,共3页
试验是从不同时期的发酵构树叶中分离乳酸菌,并筛选出4株生长良好的菌株,菌株编号分别为A1、A2、A3、A4。从菌落特征、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对其进行鉴定,判定结果分属于乳酸杆菌和球菌,为乳酸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提供前提条件。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构树叶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乳酸菌生物膜形成调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寒剑 李雷兵 +9 位作者 郑心 李琴 穆杨 徐宁 胡勇 吴茜 志杰 李玮 汪超 周梦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6-304,共9页
乳酸菌生物膜是乳酸菌为了应对不良环境而聚集形成的一种状态,在许多情况下乳酸菌都是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因此有必要加深对乳酸菌生物膜的了解和研究。本文综述了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碳源、金属离子、pH值、抗生素、有害菌和非生物表... 乳酸菌生物膜是乳酸菌为了应对不良环境而聚集形成的一种状态,在许多情况下乳酸菌都是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因此有必要加深对乳酸菌生物膜的了解和研究。本文综述了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碳源、金属离子、pH值、抗生素、有害菌和非生物表面对乳酸菌生物膜的影响,以及多种基因对乳酸菌生物膜的调控作用,并介绍了乳酸菌生物膜在食品抑菌和发酵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乳酸菌生物膜今后的形成调控研究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生物膜 调控机制 应用
下载PDF
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在食品营养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番 夏程程 +10 位作者 钟晓凌 李琴 李茜 张智源 史文博 徐宁 吴茜 胡勇 志杰 汪超 周梦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8-276,共9页
食品营养一直是食品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些年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而对食品的功能性评价需要模式生物来完成。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具有信号通路同人类相似的优点,且成本低、易于培养。本文综述了秀丽隐杆线虫... 食品营养一直是食品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些年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而对食品的功能性评价需要模式生物来完成。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具有信号通路同人类相似的优点,且成本低、易于培养。本文综述了秀丽隐杆线虫与人类信号通路的同源性,对食品中活性因子的营养功能进行分类评价,并且对秀丽隐杆线虫在食品营养评价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食品营养研究以及功能性食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营养 秀丽隐杆线虫 信号通路 营养评价
下载PDF
微生物细胞脂肪酸的组成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志杰 章辉 +1 位作者 周利 花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10期85-87,共3页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微生物细胞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菌体的代谢状态分为两个时期:菌体生长期和油脂积累期;菌体细胞主要积累油酸(C18:1)、软脂酸(C16:0)和棕榈油酸(C16:1);通过发酵,最终得到的微生物油脂...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微生物细胞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菌体的代谢状态分为两个时期:菌体生长期和油脂积累期;菌体细胞主要积累油酸(C18:1)、软脂酸(C16:0)和棕榈油酸(C16:1);通过发酵,最终得到的微生物油脂脂肪酸组成为:油酸(C18:1)64.80%、软脂酸(C16:0)19.90%、棕榈油酸(C16:1)10.94%、硬脂酸(C18:0)3.72%和亚油酸(C18:2)0.56%。GC-MS可以很好地用于脂肪酸甲酯的分析,具有普遍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细胞 油脂含量 脂肪酸组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在食品安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夏程程 杨番 +10 位作者 钟晓凌 李琴 李茜 张智源 史文博 徐宁 吴茜 胡勇 志杰 汪超 周梦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2-323,共12页
食品安全涉及民生,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在食品安全研究中,需要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其毒理等性质,然而因伦理、成本和实验周期等问题而受到一定限制。因秀丽隐杆线虫结构简单、试验周期短以及信号通路高度保守等特性而为食品安全快速... 食品安全涉及民生,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在食品安全研究中,需要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其毒理等性质,然而因伦理、成本和实验周期等问题而受到一定限制。因秀丽隐杆线虫结构简单、试验周期短以及信号通路高度保守等特性而为食品安全快速评价提供了一个新选择。本文详细介绍了秀丽隐杆线虫的同源性、免疫防御机制的保守性以及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研究,包括各种外界危害因子的毒性机理和线虫自身的免疫防御的调控机制等,并分析了秀丽隐杆线虫的应用前景,为秀丽隐杆线虫在食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秀丽隐杆线虫 信号通路 应用
下载PDF
纳米TiO_2电泳粒子表面电荷的可控制备 被引量:3
15
作者 志杰 李祥高 王世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9-654,共6页
分别以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作为表面修饰剂,以四氯乙烯、十二烷基苯和Isopar H作为分散介质,研究纳米TiO2电泳粒子表面荷电性质及其荷电量的可控制备.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修饰的TiO2粒子的ξ电位在四氯乙烯中呈负性... 分别以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作为表面修饰剂,以四氯乙烯、十二烷基苯和Isopar H作为分散介质,研究纳米TiO2电泳粒子表面荷电性质及其荷电量的可控制备.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修饰的TiO2粒子的ξ电位在四氯乙烯中呈负性,在十二烷基苯和Isopar H中呈正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修饰产物则相反.进一步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苯乙烯/二乙烯苯修饰的TiO2粒子体系中电荷控制剂的浓度对TiO2粒子荷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电泳粒子的ξ电位在电荷控制剂的临界胶束浓度附近存在极小值,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变化,但荷电性质不改变.根据这一规律可实现对粒子表面电荷的可控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粒子 荷电性质 荷电量 可控制备 电泳
下载PDF
鹰嘴豆纳豆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子怡 +6 位作者 乔晨 杨泽康 万舒凡 祁勇刚 吴勇超 高冰 志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2-36,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鹰嘴豆纳豆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发酵24 h、36 h、48 h和60 h的鹰嘴豆纳豆分别鉴定出54、50、39和3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吡嗪类、烃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鹰嘴豆纳豆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发酵24 h、36 h、48 h和60 h的鹰嘴豆纳豆分别鉴定出54、50、39和3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吡嗪类、烃类、氨气和其他类物质,其中吡嗪类、酸类、酯类是鹰嘴豆纳豆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吡嗪类物质在发酵36 h时相对含量大幅提高,其中2,3,5,6-四甲基吡嗪在48 h时含量最高,为17.95%;酸类物质相对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先减少后增加,其中反式阿魏酸含量在48 h时最高,为15.16%;酯类物质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从发酵24 h的17.54%减少到60 h的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纳豆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全细胞催化苯甲酸合成对羟基苯甲酸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倩 志杰 +3 位作者 刘汝婷 王金华 王永泽 赵筱 《生物技术》 CAS 2021年第6期579-586,共8页
[目的]为实现对羟基苯甲酸的生物合成。[方法]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得到一株球孢白僵菌B2660,利用B2660对苯甲酸进行全细胞催化,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GC-MS检测确定产物为对羟基苯甲酸,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全细胞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 [目的]为实现对羟基苯甲酸的生物合成。[方法]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得到一株球孢白僵菌B2660,利用B2660对苯甲酸进行全细胞催化,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GC-MS检测确定产物为对羟基苯甲酸,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全细胞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未优化前,球孢白僵菌B2660在48 h合成对羟基苯甲酸0.434 g/L,转化率为31.4%。经过优化后B2660在30℃、pH值7和底物浓度为2 g/L的条件下,可全细胞催化产生对羟基苯甲酸1.2 g/L,转化率达到86.9%,比优化前提高了1.68倍。[结论]球孢白僵菌B2660为首次发现具有将苯甲酸物质全细胞催化合成生成对羟基苯甲酸的能力,为生物法合成对羟基苯甲酸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全细胞催化 苯甲酸 对羟基苯甲酸
原文传递
脑出血引起继发性炎症反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文琦 张超 +3 位作者 田增有 志杰 张杰丛 周洪霞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4期76-78,共3页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约60%发生于基底节区,致病率和致残率较高,易遗留较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国内外研究发现,脑出血后的继发性神经损伤与血肿周围血红蛋白的分解、凝血酶的释放、炎症反应及...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约60%发生于基底节区,致病率和致残率较高,易遗留较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国内外研究发现,脑出血后的继发性神经损伤与血肿周围血红蛋白的分解、凝血酶的释放、炎症反应及补体系统参与的免疫损伤等有关[1~3]。本文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过程中小胶质细胞、炎症介质(核因子-κB、细胞因子)及补体系统的作用进行概述,以期为ICH的治疗提供更多切入点,有助于改善脑出血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炎症反应 炎症介质 小胶质细胞补体系统
下载PDF
基于代谢流量分布信息理解大肠杆菌中异柠檬酸裂解酶调节因子的代谢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志杰 周利 花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5-576,共12页
基因的表达受不同的转录调节因子调节。大肠杆菌中的异柠檬酸裂解酶调节因子(IclR)能够抑制编码乙醛酸支路酶的aceBAK操纵子的表达。本研究基于代谢物的13C同位体物质分布来定量解析代谢反应,主要研究了iclR基因在大肠杆菌生理和代谢中... 基因的表达受不同的转录调节因子调节。大肠杆菌中的异柠檬酸裂解酶调节因子(IclR)能够抑制编码乙醛酸支路酶的aceBAK操纵子的表达。本研究基于代谢物的13C同位体物质分布来定量解析代谢反应,主要研究了iclR基因在大肠杆菌生理和代谢中的作用。大肠杆菌iclR基因缺失突变株的生长速率、糖耗速率和乙酸的产量相对于原始菌株都有所降低,但菌体得率略有增加。通过代谢途径的流量比率分析发现基因缺失株的乙醛酸支路得到了激活,33%的异柠檬酸流经了乙醛酸支路;戊糖磷酸途径的流量变小,使得CO2的生成量减少。同时,乙醛酸支路激活,但草酰乙酸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流量基本不变,说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乙醛酸循环没有激活,没有过多的碳原子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反应中以CO2形式排出,从而确保了菌体得率。葡萄糖利用速率的降低、乙酰辅酶A的代谢效率提高等使得iclR基因敲除菌的乙酸分泌较原始菌株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流量分析 代谢流比率 异柠檬酸裂解酶调节因子 大肠杆菌
原文传递
脂肪酸合成系统潜能的挖掘与释放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艺璇 志杰 刘天罡 《生命科学》 CSCD 2013年第10期966-977,共12页
在全球石油资源不断减少和温室气体不断积累的情况下,急需发展可再生燃料能源及各种生物化工原料和产品。基于该目的,能够生产高能量密度液体生物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工品的微生物脂肪酸合成系统备受关注。首先介绍了大肠杆菌脂肪酸代谢系... 在全球石油资源不断减少和温室气体不断积累的情况下,急需发展可再生燃料能源及各种生物化工原料和产品。基于该目的,能够生产高能量密度液体生物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工品的微生物脂肪酸合成系统备受关注。首先介绍了大肠杆菌脂肪酸代谢系统的组成,然后详细总结了通过改造脂肪酸代谢途径生产脂肪酸以及脂肪酸衍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利用体外重建体系来研究脂肪酸合成途径对该系统进行深入挖掘,以及根据得到的信息指导体内脂肪酸途径的改造来释放脂肪酸合成系统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成 无细胞体系 体外重建体系 合成生物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