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医疗人工智能的未来:医疗网络 被引量:9
1
作者 宋欣阳 李宗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5,共5页
医疗人工智能发展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其运用正在多个维度地开展,将给人类群体的健康乃至社会结构带来历史性的变革。其中,医疗网络的兴起是目前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直观的表现形式。本文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医疗网络,从行业发展的现状、... 医疗人工智能发展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其运用正在多个维度地开展,将给人类群体的健康乃至社会结构带来历史性的变革。其中,医疗网络的兴起是目前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直观的表现形式。本文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医疗网络,从行业发展的现状、中医与医疗人工智能的关系及未来市场的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疗 中医 未来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朱静怡 张玲 +6 位作者 张俊 黄进 毛畅 梅祖兵 胡峻 汪庆明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12-18,25,共8页
目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观察黄连解毒汤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予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中药组患者在术前予黄连解毒汤口... 目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观察黄连解毒汤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予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中药组患者在术前予黄连解毒汤口服2周。于术前1 d采集血清和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和IFN-α水平,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两组患者粪便的肠道菌群组成;于术后第12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组患者的IL-8、IFN-γ、IFN-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中药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生化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肠道微生物群存在显著差异。在门(Phylum)水平上,放线杆菌门(Actinobacteriota)、蓝藻门(Cyanobacteria)主要富集于中药组(P<0.05),而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主要富集于对照组(P<0.05)。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细菌类核DNA结合蛋白、铁肠螯蛋白和大肠杆菌素的外膜受体等在中药组中富集(P<0.05)。通路预测结果显示,肽聚糖生物合成和细胞色素c等代谢通路在对照组中富集(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的抗菌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肛瘘患者肠道菌群,降低有害细菌的相对丰度,升高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并可能与增加细菌类核DNA结合蛋白的表达,增加铁肠螯蛋白和大肠杆菌素的外膜受体的表达,抑制肽聚糖合成和细胞色素c等代谢通路有关。因此,该方可作为肛瘘患者的术前辅助治疗方式,或作为保守治疗及无法及时入院手术治疗的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湿热下注型 肠道菌群 黄连解毒汤 16S rDNA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通过诱导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参与肛瘘发病的机制探讨
3
作者 叶倩倩 +2 位作者 罗春生 徐进 汪庆明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肛瘘是肛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以肛周流脓、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男性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目前肛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手术预后与术者对于内口的把握以及括约肌的保护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肠道菌群的研究被... 肛瘘是肛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以肛周流脓、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男性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目前肛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手术预后与术者对于内口的把握以及括约肌的保护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肠道菌群的研究被推上热门,其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也逐渐被证实,已有研究表示菌群变化与肠道微环境的紊乱参与肛瘘的发生,具体表现在菌群丰度多样性的增加和肠源性细菌的感染。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是癌症等疾病重要的表型变化,随着研究的深入,已被证明参与肛瘘的发生发展,尤以克罗恩病多见。本文基于肛瘘解剖学特征和主流发病机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肠道菌群-EMT-肛瘘之间存在的相关联系,从肠道菌群与肛瘘、肠道菌群与EMT、EMT与肛瘘三个方面阐述肛瘘发病机制,并得出肛门瘘管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肠道菌群变化影响肠黏膜屏障稳态,进而诱导EMT发生并参与炎症诱导纤维化和瘘管的发展,由于EMT与隐腺肛瘘的研究较少,此机制仍需在隐腺肛瘘中进一步验证。该机制提示未来可以通过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减轻炎症反应和干预EMT进程参与肛瘘的预防和治疗,以期为肛瘘提供非手术的治疗新途径,达到减轻患者诊疗痛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肛瘘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上海疫病的中西医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宋欣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4-718,共5页
民国时期的上海疫病情况是研究近代中西交融的一扇历史窗口。文章收集整理了民国时期(1911年至1949年)的15种报刊与杂志,参考了56篇关于上海疫病的报道。文章从中西医病理、预防和治疗的视角,以近代上海曾横行的"Shanghai Fever&qu... 民国时期的上海疫病情况是研究近代中西交融的一扇历史窗口。文章收集整理了民国时期(1911年至1949年)的15种报刊与杂志,参考了56篇关于上海疫病的报道。文章从中西医病理、预防和治疗的视角,以近代上海曾横行的"Shanghai Fever"、霍乱和鼠疫等疫病为对象,分析当时中西医家的观点争鸣,总结他们治疗的独到之处和互鉴情况。通过还原近代中西医汇通的"上海疫病"这一历史细节,从不同视角呈现医学史的学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上海 霍乱 鼠疫 登革热
原文传递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湿热下注型肛瘘的局部菌群 被引量:2
5
作者 黄进 褚怡霏 +9 位作者 汪庆明 杨巍 陆宏 梅祖兵 朱静怡 张玲 张俊 毛畅 陈博 《现代医学》 2022年第6期731-735,共5页
目的:通过16S rDNA测序试验研究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手术前后瘘管和肛管局部菌群的变化及其与未患肛瘘健康人群的菌群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依据肛... 目的:通过16S rDNA测序试验研究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手术前后瘘管和肛管局部菌群的变化及其与未患肛瘘健康人群的菌群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依据肛瘘位置不同分为高位肛瘘组和低位肛瘘组,两组各10例,未患肛瘘的健康人群10例纳入无肛瘘组,通过采集肛瘘患者术中瘘管分泌物,术前、术后肛管分泌物及未患肛瘘健康人群的肛管内分泌物,运用16S rDNA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细菌群落多样性算法(OUT聚类、Alpha多样性),分析各组别、各时期的菌群特点,并进行功能富集。结果:无肛瘘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低;术前高位肛瘘组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低位肛瘘组;瘘管分泌物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同组病例肛管分泌物。结论:肛瘘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均高于健康人群,瘘管内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均高于肛管,术后肛瘘患者肛管内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下降,但仍较健康人群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16S rDNA测序 菌群 湿热下注型
原文传递
论医疗人工智能的未来:自主修复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欣阳 李宗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0-13,共4页
现阶段人工智能医疗网络的开发和应用已初具规模,但主要运用于提升医疗的便利性,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医疗的实质技术。面对"不治之症"的挑战,关于机体与生俱来的"自主修复"潜能的激发,或将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成为现实... 现阶段人工智能医疗网络的开发和应用已初具规模,但主要运用于提升医疗的便利性,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医疗的实质技术。面对"不治之症"的挑战,关于机体与生俱来的"自主修复"潜能的激发,或将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成为现实。本文从医疗网络壁垒、中医与"自主修复"、CRISPR与干细胞研究进展及未来医疗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碰撞4个方面展开,探讨医疗人工智能"自主修复"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疗 自主修复 中医
下载PDF
肛门外括约肌裸化术与Hanley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7
作者 张俊 陈博 +6 位作者 郑凯中 郑霞 毛畅 郑德 徐进 汪庆明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3年第5期485-490,共6页
目的 对比分析肛门外括约肌裸化术与Hanley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104例高位马蹄形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 目的 对比分析肛门外括约肌裸化术与Hanley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104例高位马蹄形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49,采用肛门外括约肌裸化术)和对照组(n=55,采用Hanley术)。比较两组的愈合率、复发率,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创面出血、创面感染),以及手术前后的肛门功能。结果 两组愈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第7、第14天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出现创面出血、创面感染。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肛门外括约肌裸化术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的有效术式,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方面相比Hanley术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马蹄形肛瘘 肛门外括约肌裸化术 Hanley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三论医疗人工智能的未来:“无机化”的未来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欣阳 李宗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02-1005,共4页
随着医疗网络、自主修复技术研发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创新概念与产品在各类论坛、发布会上被提出。技术服务于人,亦受制于人。突破与生俱来的生理极限,需要观念与技术的革新,人的"无机化"或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文章针对人的"... 随着医疗网络、自主修复技术研发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创新概念与产品在各类论坛、发布会上被提出。技术服务于人,亦受制于人。突破与生俱来的生理极限,需要观念与技术的革新,人的"无机化"或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文章针对人的"无机化",从中医与人的"无机化"、仿生材料的博弈和未来"无机化"的局势3个方面进行研究,对医疗人工智能未来的可能性作更深一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疗 人的“无机化” 中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