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文明:拯救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20
1
作者 大卫·格里芬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7-35,共9页
大众对生态危机究竟有多严重并不真正知情。迄今为止,人为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已被科学充分证实。生态危机使整个人类文明面临崩溃。然而人类对生态危机的回应是消极的,虚无主义和超自然主义这两种世界观阻碍了人们的生态觉... 大众对生态危机究竟有多严重并不真正知情。迄今为止,人为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已被科学充分证实。生态危机使整个人类文明面临崩溃。然而人类对生态危机的回应是消极的,虚无主义和超自然主义这两种世界观阻碍了人们的生态觉醒。以怀特海哲学为基础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两种世界观,它是拯救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运用生态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国有望实现生态文明,挽救人类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危机 全球变暖 气候难民 生态文明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教育改革 被引量:13
2
作者 菲利普.克莱顿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建立在过程哲学或有机哲学基础之上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具有重要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它寻求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形成学习共同体、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是其三... 建立在过程哲学或有机哲学基础之上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具有重要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它寻求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形成学习共同体、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是其三个核心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教育改革 后现代课程改革 后现代教育策略
下载PDF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生态思维 被引量:8
3
作者 大卫.格里芬 《唐都学刊》 2013年第5期44-47,共4页
大卫·格里芬是美国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格里芬认为,怀特海哲学是通向生态思维的,怀特海哲学就是一种建设性后现代生态哲学。格里芬本人对生态问题的关注贯穿其学术生涯,他本人在对生态问题的具体认识上有一个不断发展、... 大卫·格里芬是美国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格里芬认为,怀特海哲学是通向生态思维的,怀特海哲学就是一种建设性后现代生态哲学。格里芬本人对生态问题的关注贯穿其学术生涯,他本人在对生态问题的具体认识上有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格里芬旁征博引包括相关科学家、哲学家、生态运动领袖等人的观点,对生态危机的真实情况、严重性、紧迫性做了全面深入的论述,有力地论证了生态危机是当前人类最大、最紧迫的危机,而不仅仅是众危机之一,并呼吁各界人士能了解生态危机、关注生态危机,在一切为时已晚前行动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危机 怀特海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生态思维 全球变暖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荒野观重塑 被引量:5
4
作者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2期54-59,共6页
荒野观决定着人们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在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凸显、荒野被过度开发和急剧消亡的今天,急需反思我们的荒野观,克服对荒野的敌视以及制止对荒野经济价值的片面追求,重塑一种生态的荒野观:深刻认识荒野不可替代的多重价值,... 荒野观决定着人们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在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凸显、荒野被过度开发和急剧消亡的今天,急需反思我们的荒野观,克服对荒野的敌视以及制止对荒野经济价值的片面追求,重塑一种生态的荒野观:深刻认识荒野不可替代的多重价值,特别是其作为生命共同体之根的生态价值;环境权是一项基本人权,荒野是最普惠的公共产品,是大众的基本需求,荒野保护是维护大众权益和福祉的重要方面;荒野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长久之计。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特别是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优秀成果,我国能够建构一种生态的荒野观和荒野保护模式,有力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 生命共同体 非经济价值 荒野保护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传统山水文化元素 被引量:5
5
作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2-157,共6页
中国传统山水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梳理和概括习近平同志的演讲、讲话和论著等,我们能够发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显包含对传统山水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的重要传承与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命共同体论”使传统山水文化... 中国传统山水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梳理和概括习近平同志的演讲、讲话和论著等,我们能够发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显包含对传统山水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的重要传承与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命共同体论”使传统山水文化中蕴含的有机整体论自然观更具科学性;习近平的理想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将传统山水艺术的审美情趣与当代的城乡建设相结合,突出理想人居环境对人文性、生态性、科学性和人民性等的统一;习近平“两山”理念破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为实现“三生”融合指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道路。至今学界尚未关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这一特点;系统发掘和论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传统山水文化元素,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弘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 山水文化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大卫·雷·格里芬的后现代深层生态学
6
作者 《世界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0,F0003,共8页
大卫·雷·格里芬是西方较早持续关注生态问题的学者之一;生态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启发了他的生态思想的形成。以怀特海有机哲学为基础,格里芬在一定意义上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以奈斯为代表的深层生态学——后现代深层生态学:它一... 大卫·雷·格里芬是西方较早持续关注生态问题的学者之一;生态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启发了他的生态思想的形成。以怀特海有机哲学为基础,格里芬在一定意义上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以奈斯为代表的深层生态学——后现代深层生态学:它一方面主张激进的自然价值论,认为非人类世界也具有内在价值,并且物种的固有价值是大致平等的,为尊重和爱护非人类世界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它坚持个体内在价值分级论,以克服传统生物平等主义缺乏可操作性的缺陷,为我们处理现实的价值冲突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指引。作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格里芬的后现代深层生态学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里芬 生态危机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深层生态学
原文传递
后疫情时代中外携手共建生态共同体——第15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暨第4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林虹雨 王宁 《鄱阳湖学刊》 2022年第3期118-123,128,共7页
关于后疫情时代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探讨正持续成为全球热点。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是自然对人类提出的严重警告或报复。从生态文明的高度系统深入地反思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推进人与自然、人... 关于后疫情时代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探讨正持续成为全球热点。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是自然对人类提出的严重警告或报复。从生态文明的高度系统深入地反思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推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的人类文明发展亟需一场彻底的生态变革,如果人类能够从新冠疫情中充分汲取经验教训、革新思想、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人类文明就可能由此化危为机,迎来全球生态文明快速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 生态共同体 绿色转型 全球生态 人与自然 全球热点 生态变革
下载PDF
“诗画浙江”建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43-47,共5页
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通过推进“诗画浙江”建设,充分发挥浙江的生态资源优势、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发优势和经济强省的经济优势等,浙江必将迈向全面... 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通过推进“诗画浙江”建设,充分发挥浙江的生态资源优势、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发优势和经济强省的经济优势等,浙江必将迈向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拓展发展空间和进一步改善环境民生等新阶段,为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基础和动力,出色完成时代赋予浙江的历史使命,真正实现浙江的永续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我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浙江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浙江 生态文明 绿色GDP “两山”理念 生态经济
原文传递
历史性的一步——评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3
9
作者 小约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3年第1期276-279,共4页
对生态文明的呼唤,标志着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人类的觉醒。尽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但却是全球范围进展最快的。这一方面体现在在过去10年里中国召开了许许多多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发表了大量关于生态文明的... 对生态文明的呼唤,标志着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人类的觉醒。尽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但却是全球范围进展最快的。这一方面体现在在过去10年里中国召开了许许多多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发表了大量关于生态文明的学术著作和论文,提出了许多在我看来极富见地的观点,这在当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多见的,这至少表明,建设生态文明已经获得全社会的共识;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 学术会议 关系 社会 生态 建设 见地 学术著作
原文传递
儒家“生生”与柯布“大写的生命”之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9,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拥有宝贵的生态思想资源。"生生"观念是儒家生态思想的精华,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儒家与过程思想,特别是儒家的"生生"与过程思想家柯布"大写的生命"在许多方面有着强烈的共鸣。
关键词 生态正义 柯布 生生 大写的生命 过程哲学
下载PDF
过程深层生态学对生物平等主义的超越 被引量:1
11
作者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7,共5页
生物平等主义是西方激进环境主义的理论基础,可将其划分为生物圈平等主义、内在价值平等主义、共同体平等主义和绝对平等主义等几种类型。文章深入分析了它们存在的理论冲突、不完善和实践上的不可操作性。首次提出过程深层生态学的概念... 生物平等主义是西方激进环境主义的理论基础,可将其划分为生物圈平等主义、内在价值平等主义、共同体平等主义和绝对平等主义等几种类型。文章深入分析了它们存在的理论冲突、不完善和实践上的不可操作性。首次提出过程深层生态学的概念,并运用它很好地克服了生物平等主义的困境:一方面,区分内在价值和固有价值的内涵,重构了一种新的生物平等观——物种固有价值的平等;另一方面,运用过程深层生态学的内在价值分级论和物种固有价值平等论从个体和物种两个层面来有效解决现实的价值冲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平等主义 怀特海 广义经验论 过程深层生态学 内在价值分级论
原文传递
充分的荒野保护是生态文明走向成熟的标志——世界著名生态伦理学家罗尔斯顿访谈 被引量:2
12
作者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 《鄱阳湖学刊》 2021年第6期36-45,125,共11页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Ⅲ)是世界著名哲学家,他倡导当代哲学的荒野转向,对自然的内在价值进行了严密的哲学辩护,被广泛誉为"环境伦理学之父"。罗尔斯顿的学科视野开阔,先后研习过物理学、神学、生物学和哲学...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Ⅲ)是世界著名哲学家,他倡导当代哲学的荒野转向,对自然的内在价值进行了严密的哲学辩护,被广泛誉为"环境伦理学之父"。罗尔斯顿的学科视野开阔,先后研习过物理学、神学、生物学和哲学等学科。他在生态伦理学上的重大影响发轫于1975年在国际权威期刊《伦理学》上发表《存在一种生态伦理吗?》一文,该文引发了国际学界对环境伦理学的持续关注。此后,罗尔斯顿在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领域发表一系列论文、出版一系列著作,其中许多作品成为相关领域的必读经典,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并多次再版,国际影响广泛,如1986年出版的《哲学走向荒野》(Philosophy Gone Wild:Environmental Ethics)、1988年出版的《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al Ethics:Duties to and Values in the Natural World)、2012年出版的《新伦理学:为下一个千年的地球生命》(A New Environmental Ethics:The Next Millennium for Life on Earth,2020年再版)等。罗尔斯顿于1992年成为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第一位文科终身荣誉教授,2003年因在生态伦理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荣获坦普顿奖(Templeton Prize)。罗尔斯顿对荒野有着深沉的热爱,自称是"走向荒野的哲学家",其荒野情结贯穿于他的思想和生活,是当今世界对荒野问题进行了最深入探讨的哲学家之一。在此次采访中,罗尔斯顿重点强调:荒野是自然中能够保持其自发性和自然进化过程的部分;荒野是"生命世界的根",孕育和支撑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荒野是价值的一个生发源;荒野是人类的他者,塑造了人类的身心,丰富了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即使是高度发展的人类文明,也需要依赖荒野自然来支撑和维系。罗尔斯顿一直致力于倡导一种新伦理学来引导现实的荒野保护,这种新伦理学主张一种包容性的爱,反对仅仅视自然为供人类利用的资源,倡导人类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访者 生态伦理学 罗尔斯顿 自然进化过程 生态文明 终身荣誉
下载PDF
荒野与人性:爱德华·O·威尔逊的荒野观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4-40,共7页
荒野观决定人们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爱德华·O·威尔逊是当今杰出的生物学家、博物学家和思想家,毕生热爱荒野,不辞辛苦地在世界各地进行各种田野调查和研究,基于对荒野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经验,再结合他广博、前沿的科学理论,其... 荒野观决定人们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爱德华·O·威尔逊是当今杰出的生物学家、博物学家和思想家,毕生热爱荒野,不辞辛苦地在世界各地进行各种田野调查和研究,基于对荒野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经验,再结合他广博、前沿的科学理论,其荒野观有诸多独到和深刻之处,其科学性、创新性、深刻性和行动感召力超越了西方其他思想家。他的荒野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荒野的内涵,荒野的多重价值,荒野与人性;它们主要回答三个相应的问题:什么是荒野、为什么保护荒野以及人性是什么。国内至今对他的荒野观尚无关注。在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凸显的今天,研究他的荒野观对于我们正确对待荒野、谋求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特别是从生物社会学视角深刻理解人类自身等都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 生物多样性 人性 亲生命性 荒野保护
原文传递
论儒家“生生”思想中的生态文明观
14
作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1-44,共4页
"生生"和谐是儒家生态思想的精华,对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应进一步发掘并且发展和发扬这一传统生态思想资源。"生生"源自《周易》,是"易"之根本,是自然的根本存在方式。儒家普遍以"生生&... "生生"和谐是儒家生态思想的精华,对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应进一步发掘并且发展和发扬这一传统生态思想资源。"生生"源自《周易》,是"易"之根本,是自然的根本存在方式。儒家普遍以"生生"来阐释仁,将"生生"作为仁的核心,作为道德的根源。儒家的"生生"思想包含了真善美三个维度,是一种超越了机械主义、二元论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生态文明 生生和谐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对安瑟伦本体论论证的重新解读
15
作者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126-144,共19页
本体论论证(The Ontological Argument)最先由安瑟伦(Anselm,1033-1109)明确提出。由于这一论证形式的先验性,即不借助于其他条件,直接从上帝的概念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关键词 ANSELM ONTOLOGICAL ARGUMENT PREDICATE NECESSITY aseity
原文传递
中国应该警惕银行私有化的陷阱
16
作者 小约翰. 《红旗文稿》 CSSCI 2014年第5期35-36,共2页
金融问题关涉一国经济命脉,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今天,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有影响力的精英人物在大声呼吁“改革”中国的金融体系,试图推动中国银行实现私有化。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银行私有化 中国银行 金融问题 世界范围 金融体系 精英人物 影响力 经济
原文传递
论莫尔特曼“宇宙基督”的生态意蕴
17
作者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2年第2期159-181,共23页
基督教生态神学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获得蓬勃发展,至今方兴未艾。然而就讨论的具体问题而言,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核心的基督教却很少从基督论的角度来探讨生态问题,这确实令人颇感意外。国外的少数学者也发现这一问题并感到奇怪。
关键词 COSMIC CHRIST CREATION Evolution Redeemer the COMMUNITY of CREATION
原文传递
真理、正义与和平——评约翰·希克新著《从宗教哲学到宗教对话》
18
作者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4-75,共2页
英国的约翰·希克(1922-)是当代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基督教神学家,西方宗教多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王志成教授和何光沪教授等人对希克著作的翻译和研究,我国学界已经对希克的思想较为熟悉。希克新著《从宗教哲学到宗教对话... 英国的约翰·希克(1922-)是当代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基督教神学家,西方宗教多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王志成教授和何光沪教授等人对希克著作的翻译和研究,我国学界已经对希克的思想较为熟悉。希克新著《从宗教哲学到宗教对话》近日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中国大陆翻译出版的第九本希克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对话 宗教哲学 希克 约翰 宗教文化出版社 真理 和平 正义
原文传递
第二次启蒙呼唤一种综合性的世界观
19
作者 (译)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9-54,共6页
第一次启蒙运动建构的物质世界观及与之相适应的物质主义价值体系导致了当今机械主义二元论、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思潮的盛行,进而引发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人类文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进行第二次启蒙。第二次启蒙... 第一次启蒙运动建构的物质世界观及与之相适应的物质主义价值体系导致了当今机械主义二元论、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思潮的盛行,进而引发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人类文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进行第二次启蒙。第二次启蒙倡导一种以健康、共同体和自然为中心的更为综合的生态世界观,从而实现后现代的生态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启蒙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生命共同体 综合性世界观 科学世界观
原文传递
环境伦理学的过程哲学根源:怀特海、利奥波德与大地伦理
20
作者 布莱恩·何宁 (译)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20年第2期57-69,6,12,共15页
怀特海与环境伦理学的起源正确鉴定一种观念或者一场运动的产生年代,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某种程度的武断。种种思想在成为有先见之明学者的著作中的讨论主题之前,往往就已经“流行”了数十年。环境伦理学也是如此。人们可以正确地指出上千... 怀特海与环境伦理学的起源正确鉴定一种观念或者一场运动的产生年代,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某种程度的武断。种种思想在成为有先见之明学者的著作中的讨论主题之前,往往就已经“流行”了数十年。环境伦理学也是如此。人们可以正确地指出上千年来写作了有关环境问题的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诗人。而且,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无疑是十分深远的。然而,根据目前的理解,环境伦理学产生于20世纪的后三分之一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奥波德 怀特海 环境伦理学 讨论主题 大地伦理 哲学根源 生态危机 历史根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