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少年肠道菌群特征及益生菌对其抑郁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1
作者
柯
程
仁
叶兰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55-859,共5页
青少年肠道菌群定植不稳定,较成人更加多样化,而抑郁症与肠道菌群存在关联,抑郁症患者更易出现肠道内菌群失调。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主要包括酵母菌、益生芽孢菌、丁酸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及放线菌等。药理学研究发现...
青少年肠道菌群定植不稳定,较成人更加多样化,而抑郁症与肠道菌群存在关联,抑郁症患者更易出现肠道内菌群失调。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主要包括酵母菌、益生芽孢菌、丁酸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及放线菌等。药理学研究发现,益生菌具有稳定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益生菌还具有抗抑郁作用,可通过微生物群-肠-脑轴及其他途径改善情绪,并在动物及人体试验中得到证实。该文就近年来青少年肠道菌群特征及益生菌抗抑郁的作用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益生菌
青少年
抑郁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胼胝体扣带回深部脑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以琳
柯
程
仁
+1 位作者
王昕
叶兰仙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3期110-113,共4页
难治性抑郁症(TRD)是指抑郁发作期间用至少两种抗抑郁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后症状仍未缓解。于胼胝体扣带回(SCG)处予以深部脑刺激(DBS)可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该疗法通过深入脑部特定区域的电极按设定程序放电,使相关脑区紊乱的功能恢复...
难治性抑郁症(TRD)是指抑郁发作期间用至少两种抗抑郁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后症状仍未缓解。于胼胝体扣带回(SCG)处予以深部脑刺激(DBS)可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该疗法通过深入脑部特定区域的电极按设定程序放电,使相关脑区紊乱的功能恢复,并促进刺激部位代谢增加。研究发现SCG-DBS能对药物控制不佳的TRD患者起到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在术后即刻即明显改善症状。长期随访发现使用SCG-DBS治疗抗抑郁效果显著,患者总体治疗反应率30%以上; SCG-DBS治疗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植入部位不适感、头痛、头晕等;不同的参数选择和刺激方式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虽然SCG-DBS的治疗效果显著,但目前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的作用机制为DBS对靶区的刺激存在急性和慢性改变,使其对所投射功能紊乱的脑区产生短暂或长期的作用;通过SCG-DBS治疗可抑制γ振荡并增加θ-γ耦合,还可能增强γ-氨基丁酸的神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抑郁症
胼胝体扣带回
深部脑刺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少年肥胖和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柯
程
仁
叶兰仙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0年第11期794-797,共4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青少年肥胖和抑郁症普遍存在双向联系,即发生一种情况时,另一种情况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发现两者在遗传、炎性因子、激素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分析青少年时期两者的相关性及其原因,不仅可能成为治疗肥胖...
近年来研究发现青少年肥胖和抑郁症普遍存在双向联系,即发生一种情况时,另一种情况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发现两者在遗传、炎性因子、激素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分析青少年时期两者的相关性及其原因,不仅可能成为治疗肥胖和抑郁症的重要靶点,而且可能从根本预防两者的发生。然而,这一理论亟需更多的证据支持。现对青少年肥胖和抑郁症的关联性及相关成因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肥胖
抑郁症
影响因素
综述
原文传递
疫情缓解后学生返校后的心理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被引量:
4
4
作者
柯
程
仁
罗芳
胡丽平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85-488,共4页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缓解后10~20岁在校学生返校后的心理问题及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甘肃省及四川省10所学校随机抽取10个班级(从小学5年级到高三)的全班同学在课间休息时间参与匿名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收集及采用抑...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缓解后10~20岁在校学生返校后的心理问题及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甘肃省及四川省10所学校随机抽取10个班级(从小学5年级到高三)的全班同学在课间休息时间参与匿名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收集及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情绪状况自评,以SDS 50分为分界值,定义为情绪低落;自行找出心情低落主要的原因。调查完成后由2名精神科医师进行数据录入、校正和分析。结果:共有1119名学生完成调查;其中男570名,女549名;平均年龄(14.2±2.4)岁;根据SDS评分,691名学生(男344人,女347人)认为自己情绪低落,其分布为小学220人,中学232人,高中239人;390名学生(男176人,女214人)承认自己有自杀意念,其分布为小学112人,中学130人,高中148人;心情低落主要的原因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相关(36.8%)、人际关系(14.6%)、家庭原因(8.1%)、生活质量(6.9%)、校园欺凌(2.9%)、情感矛盾(2.5%)、炎热天气(1.3%)。结论:COVID-19疫情缓解后在校学生返校后的心理问题出现率高,高中女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率更高;主要因素是学习压力、家庭矛盾、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在校学生
情绪问题
自杀意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少年肠道菌群特征及益生菌对其抑郁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1
作者
柯
程
仁
叶兰仙
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理科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55-859,共5页
文摘
青少年肠道菌群定植不稳定,较成人更加多样化,而抑郁症与肠道菌群存在关联,抑郁症患者更易出现肠道内菌群失调。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主要包括酵母菌、益生芽孢菌、丁酸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及放线菌等。药理学研究发现,益生菌具有稳定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益生菌还具有抗抑郁作用,可通过微生物群-肠-脑轴及其他途径改善情绪,并在动物及人体试验中得到证实。该文就近年来青少年肠道菌群特征及益生菌抗抑郁的作用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益生菌
青少年
抑郁症
Keywords
gut microbiomes
probiotics
adolescent
depression
分类号
R97143 [医药卫生—药品]
R378.2 [医药卫生—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胼胝体扣带回深部脑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以琳
柯
程
仁
王昕
叶兰仙
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3期110-113,共4页
基金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度硕士生导师科研基金项目(sdkyjj-18)
文摘
难治性抑郁症(TRD)是指抑郁发作期间用至少两种抗抑郁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后症状仍未缓解。于胼胝体扣带回(SCG)处予以深部脑刺激(DBS)可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该疗法通过深入脑部特定区域的电极按设定程序放电,使相关脑区紊乱的功能恢复,并促进刺激部位代谢增加。研究发现SCG-DBS能对药物控制不佳的TRD患者起到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在术后即刻即明显改善症状。长期随访发现使用SCG-DBS治疗抗抑郁效果显著,患者总体治疗反应率30%以上; SCG-DBS治疗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植入部位不适感、头痛、头晕等;不同的参数选择和刺激方式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虽然SCG-DBS的治疗效果显著,但目前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的作用机制为DBS对靶区的刺激存在急性和慢性改变,使其对所投射功能紊乱的脑区产生短暂或长期的作用;通过SCG-DBS治疗可抑制γ振荡并增加θ-γ耦合,还可能增强γ-氨基丁酸的神经传递。
关键词
难治性抑郁症
胼胝体扣带回
深部脑刺激
分类号
R749.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少年肥胖和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柯
程
仁
叶兰仙
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理卫生科
出处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0年第11期794-797,共4页
文摘
近年来研究发现青少年肥胖和抑郁症普遍存在双向联系,即发生一种情况时,另一种情况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发现两者在遗传、炎性因子、激素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分析青少年时期两者的相关性及其原因,不仅可能成为治疗肥胖和抑郁症的重要靶点,而且可能从根本预防两者的发生。然而,这一理论亟需更多的证据支持。现对青少年肥胖和抑郁症的关联性及相关成因进行阐述。
关键词
青少年
肥胖
抑郁症
影响因素
综述
Keywords
Adolescent
Obesity
Depressive disorder
Influencing factor
Review
分类号
R749.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23.14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疫情缓解后学生返校后的心理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被引量:
4
4
作者
柯
程
仁
罗芳
胡丽平
机构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身医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85-488,共4页
文摘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缓解后10~20岁在校学生返校后的心理问题及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甘肃省及四川省10所学校随机抽取10个班级(从小学5年级到高三)的全班同学在课间休息时间参与匿名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收集及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情绪状况自评,以SDS 50分为分界值,定义为情绪低落;自行找出心情低落主要的原因。调查完成后由2名精神科医师进行数据录入、校正和分析。结果:共有1119名学生完成调查;其中男570名,女549名;平均年龄(14.2±2.4)岁;根据SDS评分,691名学生(男344人,女347人)认为自己情绪低落,其分布为小学220人,中学232人,高中239人;390名学生(男176人,女214人)承认自己有自杀意念,其分布为小学112人,中学130人,高中148人;心情低落主要的原因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相关(36.8%)、人际关系(14.6%)、家庭原因(8.1%)、生活质量(6.9%)、校园欺凌(2.9%)、情感矛盾(2.5%)、炎热天气(1.3%)。结论:COVID-19疫情缓解后在校学生返校后的心理问题出现率高,高中女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率更高;主要因素是学习压力、家庭矛盾、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在校学生
情绪问题
自杀意念
Keywords
COVID-19
students
emotional problems
suicidal ideation
分类号
R395.1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少年肠道菌群特征及益生菌对其抑郁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柯
程
仁
叶兰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胼胝体扣带回深部脑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陈以琳
柯
程
仁
王昕
叶兰仙
《山东医药》
CAS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青少年肥胖和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柯
程
仁
叶兰仙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0
1
原文传递
4
疫情缓解后学生返校后的心理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柯
程
仁
罗芳
胡丽平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