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秸秆直燃发电技术现状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廉明 余春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4-90,共7页
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日益受到关注。秸秆是我国生物质资源的主体。本文主要介绍国内秸秆直燃发电主要技术,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产业发展前景。秸秆炉排炉燃烧技术和秸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国内主要秸秆直燃发电技术。但是由于我国... 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日益受到关注。秸秆是我国生物质资源的主体。本文主要介绍国内秸秆直燃发电主要技术,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产业发展前景。秸秆炉排炉燃烧技术和秸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国内主要秸秆直燃发电技术。但是由于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燃烧设备、燃料系统以及政策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自主开发是解决生物质发电产业问题和生物质发电产业不断前进的关键。总体来说,生物质发电产业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秸秆 直燃 发电
下载PDF
煤和垃圾衍生燃料循环流化床混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余春江 +3 位作者 李廉明 李兴亮 王勤辉 骆仲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6-41,共6页
分别在热重分析仪和0.5MW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上进行了煤和垃圾衍生燃料混烧实验。热重试验表明:混烧过程中,两者基本上保持各自的燃烧特性,同时垃圾衍生燃料的加入能显著提高煤粉的燃烧性能。循环流化床试验表明:相对于煤粉单独燃烧,混... 分别在热重分析仪和0.5MW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上进行了煤和垃圾衍生燃料混烧实验。热重试验表明:混烧过程中,两者基本上保持各自的燃烧特性,同时垃圾衍生燃料的加入能显著提高煤粉的燃烧性能。循环流化床试验表明:相对于煤粉单独燃烧,混烧能使整个炉膛的温度分布更均匀;垃圾衍生燃料的加入降低了CO、NO、N2O、SO2的排放,但却大大增加了烟气中HCl的浓度;垃圾衍生燃料中的钙基物质能对SO2起到脱除作用,同时HCl的存在会促进钙基物质与SO2的反应;在混烧情况下,随着床层温度的升高,N、S、Cl等元素对气相污染物的转化率增加,同时,钙基物质对酸性气体SO2、HCl的脱除反应受到抑制,因此烟气中的NO、SO2、HCl等污染物浓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衍生燃料 烟煤 混烧 循环流化床 污染物排放
下载PDF
生物质燃烧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生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聂虎 余春江 +4 位作者 李廉明 秦建光 方梦祥 骆仲泱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26,34,共7页
生物质直燃发电的规模化使生物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作为两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自然环境。结合生物质中硫赋存形式,对温度、灰成分等条件对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硫迁徙的影响以及生... 生物质直燃发电的规模化使生物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作为两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自然环境。结合生物质中硫赋存形式,对温度、灰成分等条件对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硫迁徙的影响以及生物质的自身固硫特性进行了研究。对于氮氧化物的生成,研究主要集中在热解过程氮氧化物前驱物(NH3、HCN、HNCO等)的生成上。结合生物质氮赋存形式,对温度、燃料种类、升温速率等条件对氮氧化物前驱物生成的影响,以及对挥发分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燃烧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生成机理
下载PDF
热重-红外联用分析垃圾衍生燃料的热解特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余春江 +2 位作者 吴鹏 方梦祥 骆仲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2-1048,共7页
利用热重红外分析仪(TG-FTIR)研究了两种不同垃圾衍生燃料(RDF)的热解特性。研究发现,尽管两种RDF的来源不同,但却具有相似的热解特性,其热解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生物质组分(220~430℃)、塑料类物质(430~520℃)以及无机碳酸盐(>65... 利用热重红外分析仪(TG-FTIR)研究了两种不同垃圾衍生燃料(RDF)的热解特性。研究发现,尽管两种RDF的来源不同,但却具有相似的热解特性,其热解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生物质组分(220~430℃)、塑料类物质(430~520℃)以及无机碳酸盐(>650℃)的分解。利用Coats-Redfern法,求得了RDF热解前两个阶段的表观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高温段的反应活化能要高于低温段。通过FTIR对RDF热解析出的气体进行了在线分析,发现两种RDF热解过程中的气相产物析出规律基本一致,析出的气体主要包括H2O、CO2、CO以及CH4等烃类。HCl在低温阶段(230~400℃)即析出完毕。相比之下,NH3开始析出的温度较高(260℃),并且整个析出温度范围较广,高温下仍有少量析出。SO2在热解条件下仍有相当量的生成,其析出主要集中在300~600℃的温度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衍生燃料 热重-红外联用 热解 动力学参数 气相产物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与电解锰渣烧制陶粒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超超 王里奥 +3 位作者 詹欣源 龚健 杨鲁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7-185,共9页
为减少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简称飞灰)与电解锰渣中的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考察了利用两者辅以粉煤灰烧制陶粒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原材料最佳配比以及最宜烧制工艺条件,并对焙烧后陶粒的微观形貌以及重金属浸出浓度进行分析。... 为减少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简称飞灰)与电解锰渣中的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考察了利用两者辅以粉煤灰烧制陶粒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原材料最佳配比以及最宜烧制工艺条件,并对焙烧后陶粒的微观形貌以及重金属浸出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飞灰掺量的增加,陶粒的颗粒强度与堆积密度降低,1 h吸水率升高;确定最佳原料配比为飞灰掺量12%、电解锰渣掺量43%、粉煤灰掺量45%;确定最宜烧制工艺条件为预热温度600℃、焙烧温度1140℃。在最佳条件下,烧制陶粒的颗粒强度为769 N,堆积密度为687 kg·m^(-3),1 h吸水率为6.44%。通过微观结构观察,陶粒表面致密呈釉化,内部呈现多孔隙结构。陶粒中重金属浸出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此陶粒的使用可为飞灰与电解锰渣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电解锰渣 陶粒 重金属 固体废物资源化
原文传递
N_2/CO_2气氛下含油污泥热解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周雄 李伟 +3 位作者 林顺洪 王超 吕全伟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4-69,共6页
含油污泥成分复杂、性质变化大、有毒物质含量高,可采用热解技术实现减容无害化处罪。基于热重一红外联用分析仪(TGFTIR)研究了某含油污泥在N2/CO2气氛下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热解过程主要分为低沸点烃类物质(300~500... 含油污泥成分复杂、性质变化大、有毒物质含量高,可采用热解技术实现减容无害化处罪。基于热重一红外联用分析仪(TGFTIR)研究了某含油污泥在N2/CO2气氛下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热解过程主要分为低沸点烃类物质(300~500℃)的析出、无机碳酸盐(500~800℃)以及重质油等长链稳定有机大分子(900~1100℃)的分解3个阶段;利用Coats—Redfern方法,求得含油污泥主要热解阶段的动力学参数,发现高温段的活化能高于中、低温段;N2/CO2气氛对中、低温段热解过程影响不大,但是在CO2气氛下高温段的活化能明显增加;热解产物FTIR分析得出其析出气体主要以CO2、CO以及CH4等轻质气体为主;在高温段,有大量的甲基化合物析出,且CO2气氛对其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红外联用 含油污泥 热解 动力学参数 一级反应 气相产物
下载PDF
废弃红砖微粉填料制备环保乳胶漆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郑毅 夏发发 +5 位作者 林顺洪 黄仁华 周海燕 张美兰 赵由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4-690,共7页
研究了利用废弃红砖生产环保乳胶漆的制备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乳液种类、乳液含量、醇酯十二含量、丙二醇含量和增稠剂含量对环保乳胶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弃红砖微粉与苯丙乳液有较好的相容性,当乳液含量为25%~30%,醇酯十二0... 研究了利用废弃红砖生产环保乳胶漆的制备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乳液种类、乳液含量、醇酯十二含量、丙二醇含量和增稠剂含量对环保乳胶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弃红砖微粉与苯丙乳液有较好的相容性,当乳液含量为25%~30%,醇酯十二0.4%~1.2%,丙二醇3.00%~3.75%,增稠剂1‰~1.5‰时,砖质环保乳胶漆产品低温稳定性良好,可成完全悬浮状态,表干时间小于30min,摆杆阻尼次数可达103次,附着力等级大于5,这为建筑废物资源化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废物 红砖 乳胶漆 资源化
下载PDF
典型区域电解锰渣的特性、环境风险及资源化利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汪军 马洁晨 +1 位作者 刘坤 《中国锰业》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为探究电解锰渣的资源化利用前景,以重庆典型区域内电解锰生产企业的电解锰渣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和热差分析仪(TG-DTG)等对电解锰渣的元素组分、矿物质成分和形貌结构等... 为探究电解锰渣的资源化利用前景,以重庆典型区域内电解锰生产企业的电解锰渣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和热差分析仪(TG-DTG)等对电解锰渣的元素组分、矿物质成分和形貌结构等进行分析,并结合锰渣的理化性质、浸出毒性和锰的形态提出了电解锰渣潜在的资源化利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电解锰渣是一种粒径较小、含水率较高的酸性物质。其主要成分是SiO_(2)和水化硫酸钙,主要组成元素是O、Si、S、Ca、Al、Fe和Mn等,其中Mn的总含量较高,超过了标准限值的370~1021倍,且Mn的主要形态为可提取态,含量处于高生态风险水平,对环境有一定的威胁。通过对锰渣特性的综合分析,重庆地区典型电解锰渣可以作为建筑材料进行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理化特性 浸出毒性 表征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燃烧污染物的排放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余春江 +3 位作者 李廉明 聂虎 李兴亮 骆仲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6-119,共4页
在中试规模的循环流化床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甘蔗叶的燃烧试验,试验系统研究了炉子运行参数(床温、过量空气系数和二次风比)对CO、NO、N2O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床层温度能有效降低N2O的排放,但同时会导致NO排放的升高。随着空气... 在中试规模的循环流化床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甘蔗叶的燃烧试验,试验系统研究了炉子运行参数(床温、过量空气系数和二次风比)对CO、NO、N2O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床层温度能有效降低N2O的排放,但同时会导致NO排放的升高。随着空气过量系数的增加,CO能很快降低到较低值,但NO排放却几乎成线性增加,因此,在保证燃料充分燃烧的情况下,应尽量降低过量空气过量系数以减少NO排放。二次风的加入显著降低了NO的排放,但随着空气过量系数的加大,其影响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循环流化床 燃烧 NO N2O CO
下载PDF
利用垃圾焚烧中试基地培养能动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宇 +1 位作者 季炫宇 林顺洪 《科教文汇》 2020年第25期84-86,共3页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依托重庆科技学院校企共建的垃圾焚烧中试生产线,探索构建类工程环境的能动专业综合实践平台。按照基础实训、综合设计以及创新实践的设计思路,建立能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依托重庆科技学院校企共建的垃圾焚烧中试生产线,探索构建类工程环境的能动专业综合实践平台。按照基础实训、综合设计以及创新实践的设计思路,建立能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跟实践环节有效贯通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中试生产线 实践教学 类工程环境 能动专业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11
作者 杨宇 季炫宇 《电子技术(上海)》 2022年第2期252-253,共2页
阐述锅炉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拓展课程深度,将知识获取、能力提升、素质提高相统一。
关键词 线上线下 混合式 课程建设 实践能力
原文传递
基于高水平科研平台的能动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12
作者 杨宇 +1 位作者 季炫宇 郭名女 《智库时代》 2020年第18期170-171,共2页
实验教学是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能动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将先进的科研平台资源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重点介绍了实验项目设计、实施方式以及成绩评定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最后,... 实验教学是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能动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将先进的科研平台资源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重点介绍了实验项目设计、实施方式以及成绩评定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最后,从政策激励引导、本科生导师制、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的相互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改革与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平台 能动专业 实验教学 科教融合
下载PDF
含油污泥与玉米秸秆共热解协同特性 被引量:15
13
作者 莫榴 林顺洪 +3 位作者 李玉 李长江 吕全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68-1276,共9页
利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TG-FTIR)对含油污泥与玉米秸秆共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温度段的协同效应。TG分析表明,共热解主要呈现3个阶段:挥发分的析出(210~520℃)、碳酸盐的分解(600~780℃)、长链难分解重质油的热裂解和... 利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TG-FTIR)对含油污泥与玉米秸秆共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温度段的协同效应。TG分析表明,共热解主要呈现3个阶段:挥发分的析出(210~520℃)、碳酸盐的分解(600~780℃)、长链难分解重质油的热裂解和半焦的气化(900~1100℃),且在不同热解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协同效应。热解动力学分析表明,含油污泥与玉米秸秆共热解后,第1阶段的活化能有所增高,而第2、3阶段的活化能大幅降低。FTIR分析表明,第1、2阶段,共热解与单一物料热解的产物种类基本一致,而在第3阶段,共热解使含油污泥热解产物甲基化合物发生分解和转化。含油污泥与玉米秸秆共热解可促进CO_2、CO、CH_4和C=O化合物的析出,其中添加玉米秸秆质量分数为10%时,对CO_2、CO和CH_4析出的促进作用最强,添加30%时则对C=O化合物的析出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红外联用 含油污泥 玉米秸秆 共热解 气相产物
原文传递
废轮胎热裂解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季炫宇 林伟坚 +4 位作者 周雄 杨宇 孔杰 廖重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498-4512,共15页
结合目前废旧轮胎资源化处理现状及研究成果,本文对热解机理、热解技术进行分析、对比,着重介绍了热解温度、升温速率、物料粒径、催化剂等工艺参数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分析表明Coast-Redfern积分法所得动力学模型较准确,平均反应活... 结合目前废旧轮胎资源化处理现状及研究成果,本文对热解机理、热解技术进行分析、对比,着重介绍了热解温度、升温速率、物料粒径、催化剂等工艺参数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分析表明Coast-Redfern积分法所得动力学模型较准确,平均反应活化能为129.5kJ/mol;现有的研究表明,热解温度对产物产率影响最大,气相产物与液相产物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其中液相产物产率相对较高的热解温度在500~550℃范围内,固相产物品质较高的热解温度在500~650℃范围内。其次对其固、液、气三相产物特性及应用和污染物(S、PAHs)的分布与控制方法做了归纳总结,为废旧轮胎热解技术向工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轮胎 热解 工艺参数 反应动力学 特性分析 废物处理
下载PDF
含油污泥掺混废轮胎燃烧动力学 被引量:8
15
作者 吕全伟 林顺洪 +4 位作者 李长江 李伟 莫榴 李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0-388,共9页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TG-FTIR)研究含油污泥掺混废轮胎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含油污泥掺混废轮胎燃烧过程存在相互作用,其中掺混废轮胎燃烧在低温段(200~550℃)促进了燃烧过程,但在高温段(800~1200℃)减缓了燃烧过程。通过燃烧特性...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TG-FTIR)研究含油污泥掺混废轮胎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含油污泥掺混废轮胎燃烧过程存在相互作用,其中掺混废轮胎燃烧在低温段(200~550℃)促进了燃烧过程,但在高温段(800~1200℃)减缓了燃烧过程。通过燃烧特性分析表明,混合燃烧可弥补由着火温度和燃烬温度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含油污泥的燃烧。采用Coats-Redfern法对混合燃烧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燃烧动力学可用一级反应模型表示;由平均表观活化能分析可得,掺混废轮胎混合燃烧均较含油污泥单独燃烧的平均表观活化能小。通过FTIR分析发现,含油污泥单独燃烧,在高温段有叔丁基(tert-butyl)产生,但掺混废轮胎混合燃烧,可促进tert-butyl的分解;CO_2主要在低温段和中温段(550~800℃)产生,但CO主要在高温段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废轮胎 热重-红外联用 混合燃烧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含油污泥-废轮胎混合热解特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吕全伟 林顺洪 +3 位作者 李长江 江辽 李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692-4699,共8页
为含油污泥和废轮胎共热解工艺的开发与设计提供数据支撑,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对含油污泥与废轮胎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热解动力学和气体析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废轮胎掺混质量分数增加(从10%到50%),初始热解温度逐渐增... 为含油污泥和废轮胎共热解工艺的开发与设计提供数据支撑,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对含油污泥与废轮胎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热解动力学和气体析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废轮胎掺混质量分数增加(从10%到50%),初始热解温度逐渐增加(从311.80℃到335.30℃),但热解特性指数也逐渐增加(从5.41×10^(–11)到1.53×10^(–10)),同时热解终温逐渐减小。由此表明混合热解可弥补单物料热解存在的不足。通过协同作用分析发现,不同的混合比例热解,相互作用及作用程度不同;利用Coats-Redfern法对混合热解过程动力学分析发现,第二阶段(500~800℃)所需的活化能最低,第三阶段(800~1200℃)最高;通过FTIR分析发现,热解主要生成H_2O、CO_2、CO、CH_4等物质;结合综合热解特性指数、相互作用和热解效率指数分析发现,对于以含油污泥处理为主的混合热解,掺混废轮胎比例为50%时可获得较多的可燃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红外联用 含油污泥 废轮胎 动力学分析 气体析出特性 相互作用
下载PDF
轧钢油泥与聚丙烯共热解特性及产物分布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江林 林顺洪 +3 位作者 杨宇 郭大江 陈晔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4-652,共9页
为探寻轧钢油泥与聚丙烯高质化利用的途径,采用热重分析仪和管式热解炉,研究了轧钢油泥与聚丙烯不同混合比例下的共热解行为及热解产物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轧钢油泥与聚丙烯共热解过程中存在协同交互作用。随着聚丙烯掺混质量分数的增大... 为探寻轧钢油泥与聚丙烯高质化利用的途径,采用热重分析仪和管式热解炉,研究了轧钢油泥与聚丙烯不同混合比例下的共热解行为及热解产物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轧钢油泥与聚丙烯共热解过程中存在协同交互作用。随着聚丙烯掺混质量分数的增大,混合样品的活化能先减小后增大,但远低于两者线性叠加得到的理论计算值。此外,随着聚丙烯掺混质量分数的增大,一方面会减少气相和固相产物产率,增大液相产物产率;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液相产物中重质组分和含氧组分的相对含量。当聚丙烯掺混质量分数为0.75时,相比于理论计算值,液相产物中C_(20)~C_(30)组分和含氧类组分相对含量实验值分别降低了9.68百分点和8.60百分点;同时聚丙烯的掺混促进了轧钢油泥中羰基的裂解,使CO和CO_(2)产率实验值分别提高了7.18和4.86 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钢油泥 聚丙烯 共热解 相互作用 产物分布
下载PDF
垃圾衍生燃料掺混污泥共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顺洪 李伟 +4 位作者 吕全伟 江辽 莫榴 李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904-3910,共7页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TG-FTIR)研究了垃圾衍生燃料(RDF)、污泥及混合热解的反应动力学和气体产物析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RDF与污泥混合热解过程存在协同作用。当污泥的掺混比例为50%时,整个热解过程表现为促进作用,且在500~1000℃...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TG-FTIR)研究了垃圾衍生燃料(RDF)、污泥及混合热解的反应动力学和气体产物析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RDF与污泥混合热解过程存在协同作用。当污泥的掺混比例为50%时,整个热解过程表现为促进作用,且在500~1000℃温度段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采用Coats-Redfern法对热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RDF与污泥混合热解反应在低温段(240~380℃)和高温段(670~740℃)符合2级反应规律,而在中温段(430~540℃)符合1级反应规律;相对于RDF单独热解,RDF掺混污泥共热解的活化能明显降低。FTIR分析发现,RDF掺混污泥共热解对CO_2和CO的析出影响不大,对CH_4的产生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共热解也导致HCl、NH_3和HCN等污染物析出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为RDF和污泥共热解工艺的开发与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衍生燃料 污泥 热重-红外联用 热解 动力学 气相产物
下载PDF
TG-FTIR研究生物质成型燃料热解与燃烧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顺洪 李伟 +4 位作者 吕全伟 李长江 江辽 徐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092-6097,共6页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TG-FTIR)研究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玉米秸杆)的热解和燃烧特性。结果表明,热解和燃烧反应过程均可分为3个阶段:干燥脱气(100~200℃)、挥发分反应(200~400℃)与碳化反应(400~1 000℃)。热解和燃烧主要失重阶段(200~...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TG-FTIR)研究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玉米秸杆)的热解和燃烧特性。结果表明,热解和燃烧反应过程均可分为3个阶段:干燥脱气(100~200℃)、挥发分反应(200~400℃)与碳化反应(400~1 000℃)。热解和燃烧主要失重阶段(200~400℃),燃烧反应速率总体上大于热解反应速率。利用Coats-Redfern方法对玉米秸杆的主要失重阶段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热解和燃烧的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模型;在主要失重阶段(200~400℃),热解和燃烧所需的活化能相差不大。FTIR分析表明,热解的气相产物主要分为轻质类气体(H2O、CO2、CO、CH4、HCl、NH3和HCN)和焦油类(酸类和酚类)物质,而燃烧的气相产物主要以CO2和H2O析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成型燃料 热重-红外联用 热解 燃烧 动力学 气相产物
原文传递
TG-FTIR研究污泥掺混废轮胎共热解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全伟 林顺洪 +4 位作者 李玉 李长江 莫榴 李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95-2198,2203,共5页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污泥与废轮胎混合热解特性。研究发现,污泥与废轮胎混合热解可弥补单污泥热解存在的不足;随着废轮胎掺混比例增加,热解特性指数逐渐增加(由8.54E-14增加到2.24E-12)。利用Coats-Redfern法研究热解反应动...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污泥与废轮胎混合热解特性。研究发现,污泥与废轮胎混合热解可弥补单污泥热解存在的不足;随着废轮胎掺混比例增加,热解特性指数逐渐增加(由8.54E-14增加到2.24E-12)。利用Coats-Redfern法研究热解反应动力学发现,在第一阶段(168~600℃),不同混合比例的样品热解过程适合的反应级数不同;在第二阶段(600~1 200℃),所有样品的热解均符合3级反应规律。FTIR分析表明,热解主要生成H_2O、CO_2、CO和CH_4等物质;其中CO在750℃之后的析出主要是由CO_2与焦炭的反应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废轮胎 混合热解 TG-FTIR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