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沂芹 +5 位作者 郭红 张朋彬 王雷 樊超强 叶秋 赵晓晏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921-1922,1925,共3页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354例患者因黑便或便血就诊。其中152例接受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202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双气囊小肠镜病变检...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354例患者因黑便或便血就诊。其中152例接受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202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双气囊小肠镜病变检出率为82.24%(125/152),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为71.78%(145/202)。双气囊小肠镜组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P<0.05)。双气囊小肠镜组病因诊断准确率(85.1%)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31.2%)(P<0.01)。除2例患者未完成胶囊内镜外,其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并发症,也未出现麻醉并发症或麻醉意外。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诊断价值,是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但双气囊小肠镜组的病变检出率及诊断率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 胶囊内镜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诊断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红平 唐波 +5 位作者 樊超强 唐媛 邓磊 杨仕明 于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环周3/4以上的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内镜下行ESD治疗的26例食管环周3/4以上的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内镜、...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环周3/4以上的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内镜下行ESD治疗的26例食管环周3/4以上的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内镜、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全部病例一次性完整切除,ESD剥离病变成功率100%(26/26);ESD手术时间75—140rain,平均95min;术后未发生出血、穿孔、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所有剥离病变经病理进一步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明显病变累及;术后随访3~43(平均15.6个月)个月,创面完全愈合,仅1例病变复发;术后食管狭窄率50%,经扩张后随访,狭窄均得以临床治愈。结论对食管环周3/4以上的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仍然可以行ESD治疗,且操作安全,创伤少,术后食管狭窄通过扩张后仍然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巨大创伤,是ESD在治疗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环周3 4以上病变
下载PDF
内镜下阑尾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昱杨 樊超强 +4 位作者 凌贤龙 郭红 于劲 赵晓晏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3882-3884,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内镜下逆行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可行性、有效性、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情况。方法分析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的7例患者,按以下步骤进行治疗:(1)生理盐水高位清洁灌肠2~3次;(2)内镜下冲洗回盲部,观察阑尾开口处情况;(3)造... 目的初步探讨内镜下逆行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可行性、有效性、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情况。方法分析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的7例患者,按以下步骤进行治疗:(1)生理盐水高位清洁灌肠2~3次;(2)内镜下冲洗回盲部,观察阑尾开口处情况;(3)造影管引导下将导丝置入阑尾口,造影显像;(4)甲硝唑反复冲洗;(5)置入阑尾支架,引流炎性分泌物并冲洗;(6)术后观察腹痛、发热、排便等情况;(7)2周后肠镜复查、取出支架。所有患者手术前2h至术后48h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术后8~15个月进行随访评估。结果在7例患者中,4例患者成功置入阑尾支架并引流,术后患者腹痛明显缓解,白细胞(WBC)水平在术后24~48h恢复正常。出院后半个月2例患者行阑尾支架取出术,术中见阑尾开口黏膜光滑,2例患者支架自行脱出,复查见阑尾开口形态正常。术后随访8~15个月,1例患者复发,并至普外科行手术治疗。另3例患者因插管不成功未行阑尾支架置入术。结论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等特点,但仍需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以科学地评估其可行性及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支架
下载PDF
OTSC金属夹系统在消化道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彭学 谢霞 +1 位作者 樊超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评估OTSC金属夹系统对消化道穿孔、瘘及出血等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科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33例使用OTSC金属夹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例为消化道出血,8例为术后瘘,11例为胃、十二指肠球部固... 目的评估OTSC金属夹系统对消化道穿孔、瘘及出血等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科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33例使用OTSC金属夹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例为消化道出血,8例为术后瘘,11例为胃、十二指肠球部固有肌层占位全层切除术中穿孔。对33例患者使用OTSC金属夹系统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进行相关统计。结果 33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6.97%,临床成功率为93.94%,术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其中,消化道出血患者中13例成功止血,临床成功率达92.85%;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中6例行OTSC成功封堵,成功率75.00%;11例全层切除后导致穿孔的患者行OTSC缝合,临床成功率为100%。结论 OTSC作为临床一种新型的内镜下缝合系统,对于消化道出血、穿孔及瘘等疾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SC金属夹 内镜下缝合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穿孔 消化道瘘
下载PDF
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内镜分型与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谢霞 樊超强 +5 位作者 于劲 杨歆 邓磊 廖忠莉 杨仕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96-2499,共4页
目的通过普通白光内镜及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arrow-band imaging combined with magnifying endoscopy NBI-ME)观察早期食道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分型,并探讨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 目的通过普通白光内镜及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arrow-band imaging combined with magnifying endoscopy NBI-ME)观察早期食道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分型,并探讨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内镜分型及病理结果。结果 152例患者157处病灶纳入研究,其中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襻(intrapapillary capillaryloop,IPCL)为Ⅳ型的有12处,V1型有42处,V2有42处,V3有56处,Vn有5处,内镜下征象为0-Ⅱa型有34处,0-Ⅱb型有95处,0-Ⅱc型有22处,0^-Ⅱa+Ⅱc型有6处。经病理组织证实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为58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为54处,癌为45处。6.4%(10/157)侵犯黏膜下层浅层(sm1),93.6%(147/157)局限于黏膜内。IPCL分型和病理组织的恶性程度具有相关性(列联系数C=0.559 2,P<0.05),LGIN的IPCL以Ⅳ及V1型为主LGIN以IPCL为Ⅳ及V1型为主,HGIN以V2及V3型为主,癌以V3及Vn为主,白光内镜下分型和病理的恶性程度具有相关性(列联系数C=0.496 8,P<0.001),癌主要以0-Ⅱa型为主,HGIN及LGIN中以O-Ⅱb型为主。结论通过白光内镜及NBI-ME观察发现,白光内镜分型和病理具有相关性,癌主要以0-Ⅱa型为主,HGIN及LGIN中以O-Ⅱb型为主;IPCL分型也和病理组织的恶性程度具有相关性,LGIN的IPCL以Ⅳ及V1型为主,HGIN以V2及V3型为主,癌以V3及Vn为主,因此通过对5种食管黏膜IPCL的形态观察及内镜下分型可以推测病理组织学诊断,提高镜下对国人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以指导正确的治疗方法及镜下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道癌 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襻
下载PDF
虚拟手术系统对外科学实践教学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红 +3 位作者 吕伟 凌贤龙 李宜辉 赵晓晏 《西北医学教育》 2009年第4期822-823,共2页
外科手术的复杂性、高风险性以及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决定了传统的手术技能培训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外科学实践教学的需要。虚拟手术系统培训有望成为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虚拟手术的特点,结合外科手术训练和评价中的不... 外科手术的复杂性、高风险性以及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决定了传统的手术技能培训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外科学实践教学的需要。虚拟手术系统培训有望成为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虚拟手术的特点,结合外科手术训练和评价中的不足,对应用虚拟外科手术系统培训医学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学 虚拟手术 实践 教学
下载PDF
消化道异物并穿孔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红 叶少松 +6 位作者 王彦宏 张耀巍 栾兆辉 林辉 杨仕明 樊超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异物的临床和内镜下特点,分析异物引起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异物引起消化道穿孔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因消化道异物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内镜下特点。... 目的探讨消化道异物的临床和内镜下特点,分析异物引起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异物引起消化道穿孔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因消化道异物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内镜下特点。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引起异物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22例患者纳入分析。异物常见嵌顿部位由高到低分别为食管(75.8%,320/422)、肠(9.0%,38/422)、胃(7.8%,33/422)、咽部(7.3%,31/422)。异物嵌顿时间<6 h、6~23 h、24~72 h和>72 h的患者分别占10.7%(45/422)、13.0%(55/422)、39.3%(166/422)和37.0%(156/422)。异物穿孔发生率为24.2%(102/422),以食管异物穿孔(22.9%,97/422)最为常见,咽部和胃各2例穿孔,肠异物穿孔1例。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P<0.001,OR(95%CI):2.840(1.531~5.423)]、异物嵌顿时间>72 h[P=0.001,OR(95%CI):81.288(10.194~648.189)]、异物边缘锐利[P<0.001,OR(95%CI):122.686(14.054~1071.015)]等因素与异物穿孔相关。穿孔患者在内镜下取出异物后,通过内科保守治疗97.06%(99/102)治愈出院,2例合并出血致死亡,1例穿孔严重,异物取出困难,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患者年龄≥60岁、异物形状尖锐、嵌顿时间>72 h及嵌顿部位为食管上段是消化道异物并穿孔的危险因素;异物引起的消化道穿孔在排除大血管损伤的前提下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异物 内镜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38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姚江 林辉 +3 位作者 樊超强 于劲 赵晓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22-1027,共6页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探讨ESD在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384例食管早癌及癌前...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探讨ESD在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384例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综合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完成ESD治疗的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384例,中位随访时间26(6~68)个月,平均切除面积12.0(7.4~20.0)cm^2,平均手术时间40.0(30.0~63.8)min,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98.96%(380/384)、96.35%(370/384)、92.45%(355/384);出血、穿孔、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56%(6/384)、0.26%(1/384)、13.80%(53/38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环周比例≥2/3[OR=63.370(14.579~275.448),P<0.01]是食管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年整体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6.30%、100%,病变复发率2.86%(11/384)。结论 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早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沂芹 +6 位作者 郭红 王雷 张朋彬 李宜辉 凌贤龙 樊超强 赵晓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在异丙酚静脉麻醉辅助下,对7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结果76例患者中发现病变63例,病变检出率为82...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在异丙酚静脉麻醉辅助下,对7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结果76例患者中发现病变63例,病变检出率为82.9%。包括单发或多发性小肠溃疡17例,非特异性炎症9例,钩虫病7例,息肉病6例,血管畸形6例,憩室病4例(其中美克尔憩室3例),克罗恩病4例,间质瘤4例,高分化腺癌3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蛔虫1例,未见明显异常13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也未出现麻醉并发症或麻醉意外。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病变检出率和病因诊断准确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诊断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勇 +7 位作者 林辉 樊超强 李建军 彭学 杨歆 于劲 聂绪彪 赵海燕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9期723-727,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1年1月—2018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随...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1年1月—2018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随访获取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发生食管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接受ESD治疗的654例患者中79例(12.1%)出现术后食管狭窄,从接受ESD到发生狭窄的中位时间为27(17,43)d。病变形态和病变环周比例是狭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中Ⅱa型病变狭窄发生率是Ⅱc型病变的6.601倍(95%CI:1.518~28.709,P=0.012),环周比例75%~<100%和100%者狭窄发生率分别是环周比例<75%者的17.408倍(95%CI:8.009~37.839,P<0.001)和52.439倍(95%CI:23.905~115.029,P<0.001)。79例狭窄患者中27例为严重狭窄,病变环周比例是严重狭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环周比例75%~<100%和100%者严重狭窄发生率分别是环周比例<75%者的7.775倍(95%CI:1.977~30.577,P=0.003)和70.062倍(95%CI:19.879~246.926,P<0.001)。结论早期食管癌病变形态和病变环周比例是ESD术后狭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病变环周比例是严重狭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食管肿瘤 危险因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OTSC吻合夹在内镜下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艳丽 谢霞 +5 位作者 周建云 杨歆 于劲 樊超强 彭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OTSC吻合夹在内镜下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1例经内镜下OTSC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效果;技术成... 目的探讨OTSC吻合夹在内镜下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1例经内镜下OTSC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效果;技术成功定义为术中OTSC在目标病灶上能完全展开并将瘘口成功封堵;临床成功定义为至少随访2个月,患者瘘口持续性关闭,无需追加外科手术或其他内镜治疗。结果患者瘘口平均直径为(7. 09±2. 84) mm,确诊吻合口瘘至OTSC治疗之间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1 d(17~55 d)。技术成功率为90. 9%(10/11),体外安装OTSC到成功释放的平均时间为(7. 10±2. 13) min,临床成功率为50%(5/10)。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未发生与内镜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内镜下OTSC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适用于瘘口直径小于等于10 mm且不伴吻合口狭窄的患者,但其远期效果还有待更多临床研究予以评估,瘘口持续时间可能是影响其远期效果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SC吻合夹 食管癌 吻合口瘘 内镜治疗 瘘口
下载PDF
进修生消化内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0
12
作者 汪兴伟 樊超强 +5 位作者 郭红 王雷 凌贤龙 赵晓晏 邓磊 《西北医学教育》 2012年第3期591-594,共4页
目的总结进修生在消化内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对策。方法以来自不同级别医院的42名进修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进修生内镜操作基础及进修目的等不同分为3组:基础操作组(n=12),镜下治疗组(n=23),特殊内镜组(n=7)。分析各组进修生... 目的总结进修生在消化内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对策。方法以来自不同级别医院的42名进修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进修生内镜操作基础及进修目的等不同分为3组:基础操作组(n=12),镜下治疗组(n=23),特殊内镜组(n=7)。分析各组进修生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各组考核情况。结果基本操作组进修生因主要来自乡镇级医院,多数不熟悉内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不熟悉胃肠道的正常解剖学和疾病的镜下表现,均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镜下治疗组由于多数来自县级以上医院,学历多为本科及研究生,多数对胃肠镜操作达到熟练或基本熟练程度,进修时间相对较长,其主要问题集中在实际操作机会较少。特殊内镜组的学历以研究生为主,全部来自省市级医院,均熟练基本胃肠镜操作,特殊内镜组的主要问题为实际操作机会较少。所有进修生返回原单位后能够独立开展所学技术。结论分组教学、因材施教的规范化消化内镜教学模式,能够满足来自不同级别医院进修生的需求,为医院消化内镜技术的广泛开展输送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教学 进修生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邓磊 于劲 +8 位作者 樊超强 廖忠莉 谢霞 聂绪彪 彭学 杨歆 滕冬梅 杨仕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500-2503,共4页
目的评价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经我院电子胃镜及超声胃镜诊断来源于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所有符合手术条... 目的评价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经我院电子胃镜及超声胃镜诊断来源于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所有符合手术条件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在麻醉下行ESTD切除病变,并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记录病变信息及术中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4例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经ESTD完整切。4例患者因肿瘤横径大于3.5 cm无法完整经食管取出而转外科切除。切除标本按长径及横径测量,切除病变长0.8-8.5 cm,平均2.55 cm;横径0.5-3.0 cm,平均1.65 cm;手术时间20-280 min,平均68 min。11例术中发生单纯皮下气肿,发生率20%,3例出现术中可见穿孔,发生率(5.6%),1例术后发现膈下少量游离气体,发生率1.8%,均保守治疗后恢复。术后54例病变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诊断均为平滑肌瘤,切缘均为阴性。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气胸,无术后隧道内出血。术后采用胃镜及超声胃镜随访时间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期内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病例。结论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STD)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微创和高难度的手术治疗方式,因其保留了正常黏膜可以覆盖创面,大大减少了穿孔风险,具有损伤小,切除精度高的特点,是一种治疗食管固有肌层来源的黏膜下肿瘤的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黏膜下肿瘤 固有肌层 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TLs的KIR表达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沂芹 +5 位作者 傅晓岚 张静波 王惠明 赵婷婷 徐文岳 吴玉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74,179,共4页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HBV特异性CTL细胞表面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KIR)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MHC-Ⅰ-肽-五聚体(pentamer)技术结合流式三色分析技术,直接离体情况下检测(directex vivo)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HBV特异性CTL细胞表...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HBV特异性CTL细胞表面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KIR)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MHC-Ⅰ-肽-五聚体(pentamer)技术结合流式三色分析技术,直接离体情况下检测(directex vivo)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HBV特异性CTL细胞表面KIR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KIR阳性的CD8+T细胞明显增加;KIR阳性的HBcAg(18-27)特异性CTL、HBeAg(335-343)特异性CTL、HBp(575-583)特异性CTL的百分比分别为12%、20%、3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HBV特异性CTL表达KIR,这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TL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MHC-Ⅰ-肽五聚体 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KIR)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间质瘤的远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於常吉 樊超强 +6 位作者 于劲 谢霞 聂绪彪 刁鑫伟 刘恩 杨仕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间质瘤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5例在我院行ESD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结果、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病变直径0.6~7.6 cm,平...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间质瘤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5例在我院行ESD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结果、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病变直径0.6~7.6 cm,平均3.0 cm。手术时间15~154 min,平均65 min。1例术中出血200 m L,予止血钳成功止血。4例发生术中穿孔,穿孔率16%,均采用金属钛夹成功关闭。1例切除肿瘤过大,取出时致食道黏膜机械性撕裂伤。术后住院时间为4~21 d,平均7.3 d。术后随访13~54个月,平均3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间质瘤远期有效,可作为无远处转移的胃间质瘤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远期疗效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TL的CD28表达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沂芹 +5 位作者 傅晓岚 张静波 王惠明 赵婷婷 徐文越 吴玉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TL的CD28表达情况。方法利用MHC-Ⅰ-肽五聚体(pentamer)技术结合流式多色分析技术,直接离体情况下(direct ex vivo)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个HLA-A2限制性的HBV表位特异性CTL表达CD28的情况。结...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TL的CD28表达情况。方法利用MHC-Ⅰ-肽五聚体(pentamer)技术结合流式多色分析技术,直接离体情况下(direct ex vivo)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个HLA-A2限制性的HBV表位特异性CTL表达CD28的情况。结果在22例HLA-A2^+患者中,检测出HBcAg(18—27)特异性CTL有13例,频率为0.05%-0.16%;CD28^+的HBcAg(18—27)特异性CTL的百分比为40%(23%-61%)。检测出HBeAg(335—343)有8例,频率为0.05%-0.24%;CD28%+的HBeAg(335—343)特异性CTL的百分比为43%(36%-60%)。检测出HBp(575—583)特异性CTL有9例,频率为0.05%-0.19%;CD28^+的HBpAg(575—583)特异性CTL的百分比为61%(45%-70%)。结论不同HBV抗原表位特异性CTL的CD28表达情况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D28 MHC-Ⅰ-肽五聚体
下载PDF
PBL联合L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汪兴伟 赵晓晏 +5 位作者 郭红 凌贤龙 张朋彬 李宜辉 王雷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200-201,共2页
所谓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为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特指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组成讨论学习小组,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专业思维和学习兴趣,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2〕。为了满足现... 所谓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为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特指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组成讨论学习小组,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专业思维和学习兴趣,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2〕。为了满足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LBL教学法 消化内科 临床教学
下载PDF
带线钛夹在胃异位胰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唐悦 谢霞 +3 位作者 陶杨 于劲 樊超强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评价带线钛夹辅助牵引技术在胃异位胰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的62例胃异位胰腺(均为单发黏膜下来源)患者的病... 目的评价带线钛夹辅助牵引技术在胃异位胰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的62例胃异位胰腺(均为单发黏膜下来源)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使用带线钛夹辅助牵引技术组(观察组,n=36)和传统ESD组(对照组,n=26)的剥离时间、剥离过程中黏膜下层的暴露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62例均成功施行ESD治疗。剥离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19.35±10.34)min比(27.02±14.27)min,t'=2.333,P=0.023]。并且剥离过程中黏膜下层的暴露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观察组为55.6%(20/36),对照组为61.5%(16/2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2,P=0.638)。观察组无一例发生穿孔,对照组发生1例(3.8%,1/2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9)。随访期间,62例均无复发。结论ESD治疗胃异位胰腺安全有效,剥离过程中使用带线钛夹辅助牵引技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且有利于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异位 胰腺 辅助 牵引力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下分型与术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学 樊超强 +9 位作者 于劲 杨歆 邓磊 谢霞 廖忠莉 聂绪彪 鲜承宏 刘恩 杨仕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89-2491,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内镜下的形态特征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中心已行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165例L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5例患者中,行内镜手术...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内镜下的形态特征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中心已行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165例L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5例患者中,行内镜手术126例,外科手术22例)。结果 165例LST患者中,其中颗粒均一型(LST-G-H)9个,结节混合型(LST-G-M)124个,平坦隆起型(LST-NG-F)32个,假凹陷型(LST-NG-PD)0个。病理结果:癌变16个,低级别上皮内瘤变74个,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5个,息肉或腺瘤20个。结节混合型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下癌的发生率47.58%(59/124),高于颗粒均一型22.22%(2/9),但无显著差异;平坦隆起型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下癌的发生率31.25%(10/32)。总体比较:各亚型的病理类型比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7.6301,P=0.2665),各亚型和病理类型在形态特点的分布比例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颗粒型、非颗粒型中,LGIN、HGIN以及Cancer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大肠LST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多发生于直肠。其内镜下各分型的癌变率及恶性潜能均较高,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 病理学 分型
下载PDF
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尼龙绳治疗Dieulafoy病1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聂绪彪 樊超强 +5 位作者 于劲 杨歆 彭学 谢霞 杨仕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91-169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尼龙绳治疗Dieulafoy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4年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经胃镜确诊的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并出血的16例患者,均采用金属钛夹联合尼龙绳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早期止血成功率为100%,随...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尼龙绳治疗Dieulafoy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4年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经胃镜确诊的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并出血的16例患者,均采用金属钛夹联合尼龙绳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早期止血成功率为100%,随访6个月,无1例患者发生再出血。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尼龙绳治疗Dieulafoy病手术时间短,疗效显著,无再出血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 上胃肠道 出血 金属钛夹 尼龙绳 胃肠内窥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