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历史发展路径——以民歌元素的融合与化用为核心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雪 《艺术评论》 2023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自1913年赵元任用钢琴为民间音乐《八板》创编和声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已逾百年历史。从最初作曲家选择以“民歌加伴奏”方式尝试探索钢琴与中国音乐元素的融合,到以“民歌旋律加和声”的创作方式打开钢琴在中国发展的新局面,再到深... 自1913年赵元任用钢琴为民间音乐《八板》创编和声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已逾百年历史。从最初作曲家选择以“民歌加伴奏”方式尝试探索钢琴与中国音乐元素的融合,到以“民歌旋律加和声”的创作方式打开钢琴在中国发展的新局面,再到深入探索民族化和声与民歌元素、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歌元素的融合,民歌钢琴音乐的创作与发展奠定并塑造了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特征。民歌钢琴音乐创作是中国作曲家探索钢琴民族化的主要形式,探索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主要路径,是中国作曲家面对西方音乐文化本土化所做出的历史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风格 钢琴音乐 民歌
原文传递
先秦礼乐大曲《大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8-83,共6页
《大武》是西周宫廷"六代乐舞"之一,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表演形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表现力。其三部性的结构体制、各结构段落的不同音乐性格以及采诗入乐的创作手法均与后世魏晋俗乐大曲和唐俗乐大曲有相通之处;《大武... 《大武》是西周宫廷"六代乐舞"之一,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表演形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表现力。其三部性的结构体制、各结构段落的不同音乐性格以及采诗入乐的创作手法均与后世魏晋俗乐大曲和唐俗乐大曲有相通之处;《大武》主要由乐工舞人与贵族子弟承载,用于祭祀、宴飨等礼制仪式,具有礼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礼乐大曲 《大武》 音乐体制 音乐功能
下载PDF
中国古代音乐史撰述相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85-92,共8页
自20世纪初叶伯和《中国音乐史》问世以来,中国音乐史作为一门学科,即已开始了它的科学化发展进程。这一百年来,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有多本中国古代音乐史著述问世。其著述体例各异,所关注问题的侧重点亦有不同。撰写新... 自20世纪初叶伯和《中国音乐史》问世以来,中国音乐史作为一门学科,即已开始了它的科学化发展进程。这一百年来,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有多本中国古代音乐史著述问世。其著述体例各异,所关注问题的侧重点亦有不同。撰写新的中国古代音乐史从制度作为学术切入点,突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承载者乐人的主体地位,再结合音乐功能来研究和叙述中国古代音乐史,则能使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在许多环节上可以接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音乐史 历史分期 制度 功能
下载PDF
宋俗乐大曲形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57,共10页
大曲是我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音乐事象”之一,白清宣统元年(1909)王国维撰《唐宋大曲考》以后之百余年来,前人对其进行过深入研究,但相关成果多侧重于唐俗乐大曲的考证、译解、形态等层面,对宋俗乐大曲鲜有研究。①然... 大曲是我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音乐事象”之一,白清宣统元年(1909)王国维撰《唐宋大曲考》以后之百余年来,前人对其进行过深入研究,但相关成果多侧重于唐俗乐大曲的考证、译解、形态等层面,对宋俗乐大曲鲜有研究。①然而,唐、宋俗乐大曲发展一脉相承,宋人洪迈《容斋随笔》日:“今世所传大曲,皆出于唐,而以州名者五:伊、凉、熙、石、渭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大曲 俗乐 形态 《容斋随笔》 文化史研究 宣统元年 王国维 音乐
原文传递
唐代礼乐大曲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61,共6页
前人治唐代大曲研究,多关注俗乐大曲曲目、曲名、创作者等方面之考证,对《唐六典》所载"雅乐大曲"鲜有研究。本文通过对《唐六典》、《唐会要》、《通典》等文献的梳理认为,唐代大曲有礼、俗之分,其中雅乐大曲承袭西周以降礼... 前人治唐代大曲研究,多关注俗乐大曲曲目、曲名、创作者等方面之考证,对《唐六典》所载"雅乐大曲"鲜有研究。本文通过对《唐六典》、《唐会要》、《通典》等文献的梳理认为,唐代大曲有礼、俗之分,其中雅乐大曲承袭西周以降礼乐大曲之传统,主要有"十二和乐"大曲与"文、武二舞"大曲两类,它们以"变(或成)"为结构体制;宴飨礼乐大曲包括"多部伎"和立部伎内各大曲,以及皇帝新创、地方军镇、边防节度使进献的各种大曲形式,它们兼具雅、俗大曲结构体制。这些形态各异、性质不同的礼乐大曲,共同架构起唐代礼乐大曲繁盛的局面,成就了唐代礼乐大曲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雅乐大曲 宴飨礼乐大曲 《唐六典》
原文传递
“首届中国古琴艺术保护论坛”讲演精粹 被引量:4
6
作者 陶晓勇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关键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 古琴演奏家 艺术保护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江苏省文化厅 讲演 中国音乐史
下载PDF
从《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等书的编纂说起 被引量:4
7
作者 项阳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56,共3页
近期,我们得到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持编纂的几种出版物,它们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1—2(马维彬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2010)、《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马维彬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和《河北民间音... 近期,我们得到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持编纂的几种出版物,它们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1—2(马维彬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2010)、《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马维彬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和《河北民间音乐传统曲目集成(CD)》(河北百灵音像出版社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工尺谱 集成 民间 编纂 古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美术出版社
原文传递
冀中地区【剪靛花】同宗现象的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94-99,共6页
河北冀中地区存在着许多【剪靛花】曲调的变体,学者们大都从自然传播的角度研究,认为这是由移民、战争、交通运输等因素导致的。文章提出,自然传播只是【剪靛花】在冀中地区产生众多变体的一个要素,历史上的乐籍制度、明清时期的王府音... 河北冀中地区存在着许多【剪靛花】曲调的变体,学者们大都从自然传播的角度研究,认为这是由移民、战争、交通运输等因素导致的。文章提出,自然传播只是【剪靛花】在冀中地区产生众多变体的一个要素,历史上的乐籍制度、明清时期的王府音乐文化才是其形成众多变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靛花 乐籍制度 同宗 冀中地区
下载PDF
整体·整合: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的理念与路径 被引量:3
9
作者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2,共7页
音乐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全方位性,音乐史是音乐与文化、社会有机体系统演化的历史。中国音乐文化史的定位是将音乐当作文化,将音乐文化置于整个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过程中进行考察。作为"整体史"研究的中国音乐文化史,其知识体... 音乐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全方位性,音乐史是音乐与文化、社会有机体系统演化的历史。中国音乐文化史的定位是将音乐当作文化,将音乐文化置于整个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过程中进行考察。作为"整体史"研究的中国音乐文化史,其知识体系主要包括:"音乐本体形态及其历史演化;音乐创作、传承、传播、交流的支撑体系及其运行状态;音乐在为谁表演"场域"中的意义指向与功能作用。在当今学科不断分化、不断专业化的语境下,整合各种学术资源成为必要。学者的整合、课题的整合、知识的整合是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文化史 整体 整合
原文传递
唐俗乐大曲的传承与传播 被引量:3
10
作者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9,共8页
前人治唐代大曲研究,多关注俗乐大曲的考证、译解、形态等层面,对其传承与传播鲜有研究。本文运用音乐传播学理念,从地方官府用乐机构、乐籍体系等层面对唐俗乐大曲的传承与传播进行探讨。唐俗乐大曲并非只是上层社会文艺,只能在宫廷表... 前人治唐代大曲研究,多关注俗乐大曲的考证、译解、形态等层面,对其传承与传播鲜有研究。本文运用音乐传播学理念,从地方官府用乐机构、乐籍体系等层面对唐俗乐大曲的传承与传播进行探讨。唐俗乐大曲并非只是上层社会文艺,只能在宫廷表演,其通过专业乐人群体的创承、制度化的乐籍体系传播以及各级地方官属音乐机构的保障,从而形成多形态、多层面、多空间、网络化的传承与传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乐大曲 乐籍制度 传承 传播
原文传递
魏晋俗乐大曲结构术语“解”之考释 被引量:2
11
作者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1,共3页
《宋书·乐志》所载十五首魏晋俗乐大曲1歌辞均标注"一解"、"二解"等文字,由于音乐失传,无乐谱存世以及文献记载不详等缘故,后人对其认识众说纷纭,或说是独立于歌辞外之音乐,或说是歌诗"章"、"节"之义,笔者认为,"解"在汉... 《宋书·乐志》所载十五首魏晋俗乐大曲1歌辞均标注"一解"、"二解"等文字,由于音乐失传,无乐谱存世以及文献记载不详等缘故,后人对其认识众说纷纭,或说是独立于歌辞外之音乐,或说是歌诗"章"、"节"之义,笔者认为,"解"在汉魏六朝乐府歌诗中具有多层面含义,作为乐府歌诗表演形式之一的大曲之"解",其本义是歌诗各章之后的器乐演奏或有器乐伴奏的舞蹈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乐 歌诗 器乐演奏 汉魏六朝 横吹曲 摩诃兜勒 《乐府诗集》 拂舞 吴声歌 郭茂倩
原文传递
试论曹操对清商乐发展所做的贡献 被引量:2
12
作者 《音乐创作》 2006年第6期91-93,共3页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曹操作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家,统一了我国北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文学家,他继承了汉乐府的传统,开一代文人诗风“建安风骨”,是建安文人集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曹操虽称不上是一个音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曹操作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家,统一了我国北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文学家,他继承了汉乐府的传统,开一代文人诗风“建安风骨”,是建安文人集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曹操虽称不上是一个音乐家,但作为一个政治家、文学家,并且是处于领导人物这样的特殊身份,他对清商乐的爱好与提倡,在当时对清商乐的发展起着无法取代的影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商乐 曹操 建安风骨 文人集团 东汉末年 社会动荡 中国历史 领导人物
下载PDF
论大曲与套曲体音声形式之间的演化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53,共10页
大曲是我国古代大型歌舞音乐形式,其结构具有程式性、稳定性与规范性。唐宋之际大曲发展相沿承袭,并未出现历史断层现象。宋元以降,大曲结构在不断复杂化和精细化之后,逐渐从乐人技艺、音乐结构体制和结构思维三个层面向套曲体音声技艺... 大曲是我国古代大型歌舞音乐形式,其结构具有程式性、稳定性与规范性。唐宋之际大曲发展相沿承袭,并未出现历史断层现象。宋元以降,大曲结构在不断复杂化和精细化之后,逐渐从乐人技艺、音乐结构体制和结构思维三个层面向套曲体音声技艺发展,演化成宋金杂剧、诸宫调、北曲套数、南戏等音乐形态。以"曲本体"为本位,从音乐结构层面看,宋元以降诸种大型套曲体音乐形式,均具有大曲的音乐结构特征,它们是大曲在动态演化过程中,以自己的结构思维来组织和整合其他多种艺术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种表现形式,它们是大曲的衍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套曲体 演化 音乐结构 音乐思维
原文传递
论古琴的儒家文化意蕴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9期111-113,118,共4页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已超出了乐器本身的演奏功能。古琴音乐的发展主要受儒家"中正平和"、"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清微淡远"思想的影响。...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已超出了乐器本身的演奏功能。古琴音乐的发展主要受儒家"中正平和"、"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清微淡远"思想的影响。从古琴的形制、古琴音乐的审美准则等方面揭示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儒家思想 礼乐精神
下载PDF
史料文本 历史语境--《〈清史稿·乐志〉研究》评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7-140,共4页
《〈清史稿.乐志〉研究》一书,运用古典文献学方法对《乐志》撰修、史料来源及其内容本身等重要学术问题进行考辨,以丰富的史料揭示清代宫廷音乐的基本面貌,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清代宫廷音乐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但本书也存在一些遗憾,... 《〈清史稿.乐志〉研究》一书,运用古典文献学方法对《乐志》撰修、史料来源及其内容本身等重要学术问题进行考辨,以丰富的史料揭示清代宫廷音乐的基本面貌,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清代宫廷音乐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但本书也存在一些遗憾,如对雅乐、礼乐概念的认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稿·乐志》 雅乐 礼乐 体例
原文传递
《诗经》音乐体制及其对魏晋俗乐大曲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2-109,共8页
《诗经》"单篇歌诗"的音乐体制以"同一曲调反复"的多段体为主,"多曲调组合"占少数,主体曲调前后的"引子"与"尾声"在整首作品中具有结构意义;《诗经》"多篇连续演唱(奏)"... 《诗经》"单篇歌诗"的音乐体制以"同一曲调反复"的多段体为主,"多曲调组合"占少数,主体曲调前后的"引子"与"尾声"在整首作品中具有结构意义;《诗经》"多篇连续演唱(奏)"的音乐体制具有"相和"的性质。《诗经》音乐体制与《宋书·乐志》所载十五首魏晋俗乐大曲音乐体制关系密切,其重复与变奏的音乐发展手法,大型音乐的结构思维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基因的意义,对中国古代音乐"大曲"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音乐体制 《宋书·乐志》 魏晋俗乐大曲
原文传递
宋代大曲承载机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3期63-70,共8页
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音乐政策得以实施在制度层面的保障;音乐机构对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音乐的性质与承载机构的性质相互对应,互为存在,音乐的性质决定其承载机构的性质,反之亦然。因此,研究大曲的承... 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音乐政策得以实施在制度层面的保障;音乐机构对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音乐的性质与承载机构的性质相互对应,互为存在,音乐的性质决定其承载机构的性质,反之亦然。因此,研究大曲的承载机构不论是对大曲还是其承载机构均具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宋朝承载礼乐大曲的音乐机构有太常礼院、太常礼仪院、太乐局、大晟府;俗乐大曲的承载机构有教坊、教乐所、云韶部、钧容直,其中教坊具有双重性质,兼掌宴飨礼乐大曲和俗乐大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大曲 俗乐大曲 教坊 钧容直
下载PDF
行为·制度·观念:“一曲多变”现象形成原因研究的三个层面 被引量:2
18
作者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29-32,共4页
"一曲多变"是中国音乐文化中大量存在的一种音乐现象,学界对此关注颇多,研究成果也甚丰。从以往学者们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所采取的学术理念来看,这些研究成果大体可以归结为三个层面:音乐生发的行为层面;音乐生发的制度层面;... "一曲多变"是中国音乐文化中大量存在的一种音乐现象,学界对此关注颇多,研究成果也甚丰。从以往学者们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所采取的学术理念来看,这些研究成果大体可以归结为三个层面:音乐生发的行为层面;音乐生发的制度层面;音乐生发的观念层面。就学术研究而言,反映出三种不同的学术理念;就实际发生而言,三种阐释正是"一曲多变"现象形成的三个根本性的原因。"一曲多变"现象的形成并不只是由音乐行为、音乐制度或者是音乐观念这三种因素中的某一种因素所引起,而更可能是由这三种因素协同合作、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曲多变 同宗音乐 音乐行为 音乐观念 音乐制度
下载PDF
唐俗乐大曲的结构及其形成 被引量:2
19
作者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7,共10页
唐代大曲有礼乐大曲与俗乐大曲之分,礼乐大曲与国家礼制仪式相须为用,俗乐大曲在世俗娱乐场合为用。礼乐大曲与俗乐大曲在用乐功能、承载机构与结构体制等方面均有不同。唐代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承载的俗乐大曲,其整体结构由散序、中序... 唐代大曲有礼乐大曲与俗乐大曲之分,礼乐大曲与国家礼制仪式相须为用,俗乐大曲在世俗娱乐场合为用。礼乐大曲与俗乐大曲在用乐功能、承载机构与结构体制等方面均有不同。唐代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承载的俗乐大曲,其整体结构由散序、中序(歌、排遍、拍序)、入破(曲破)、彻几部分组成。这种高度规范化、程式化的音乐结构体制并非源于汉魏旧乐或边地与西域音乐,而是由宫廷乐人和地方官属乐人将以各种途径进入乐籍体系内的音乐进行加工、整合、规范、创造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俗乐大曲 音乐结构 乐籍制度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安徽地区的国家礼乐与民间礼俗音乐 被引量:2
20
作者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0,共8页
国家礼制是国家创制、实施和行政参与的礼制仪式,体现国家权力、国家在场与国家意志,与民间礼俗存在互动关系。明清时期安徽地区实施的国家礼制,有朝贺、鞭春、城隍、日月救护等;民间礼俗有节庆、婚丧、赛社等。国家礼乐具有规定性与统... 国家礼制是国家创制、实施和行政参与的礼制仪式,体现国家权力、国家在场与国家意志,与民间礼俗存在互动关系。明清时期安徽地区实施的国家礼制,有朝贺、鞭春、城隍、日月救护等;民间礼俗有节庆、婚丧、赛社等。国家礼乐具有规定性与统一性,民间礼俗音乐具有区域性与丰富性。国家礼乐在地方社会的实施,是国家在场、国家王权的体现与强化。民间礼俗音乐,是国家礼乐在民间的拓展与延伸,是国家王权在民间的渗透。国家与地方、官方与民间、官吏与庶民相互认同与维系,共同构建了明清时期的礼乐文化、礼乐文明与礼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礼制 民间礼俗 礼乐 俗乐 明清 安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