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解读及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1
作者 宏峰 那彦群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10期1193-1195,共3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也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BOO)和以下尿路症状(L...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也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BOO)和以下尿路症状(LUTS)为主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大 下尿路症状 膀胱出口梗阻 膀胱颈 排尿障碍 尿动力学 泌尿外科 排尿困难 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国内不同类型下尿路感染患者尿路病原菌构成及药敏分析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乔庐东 陈山 +11 位作者 杨勇 张凯 郑波 宏峰 杨波 牛远杰 王毅 史本康 杨为民 赵晓昆 高小峰 陈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0-693,共4页
目的了解国内常见类型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尿路病原菌构成特点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尿路感染治疗的经验用药。方法人选患者为2011年1—12月就诊于12家临床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的非发热性下尿路感染患者350例,其中急性非... 目的了解国内常见类型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尿路病原菌构成特点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尿路感染治疗的经验用药。方法人选患者为2011年1—12月就诊于12家临床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的非发热性下尿路感染患者350例,其中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198例,反复发作性下尿路感染82例,需要药物治疗的复杂性下尿路感染患者70例。初次就诊时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做细菌培养。收集培养阳性患者的尿路病原菌统一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判断不同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率,并对相应菌株进行超广谱B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lactamases,ESBLs)测定。结果本组350例中,198例尿培养阳性。最终纳入研究17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6株(66.3%),革兰阳性菌59株(33.7%)。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反复发作性下尿路感染和复杂性下尿路感染患者的大肠埃希菌分离比率分别为53.1%、50.0%和4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比率分别为49.0%、57.1%和60.0%;粪肠球菌比率分别为8.3%、4.8和13.5%。药敏结果显示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和复杂性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路病原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53.1%、47.6%和32.4%,对头孢地尼的敏感率分别为55.2%、38.1%和43.2%,对呋喃妥因的敏感率分别为87.5%、81.0%和75.7%,对磷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3.8%、85.7%和91.9%。结论目前国内尿路感染病原菌呈现复杂化特点,各种类型下尿路感染患者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均较高,粪肠球菌比率升高,尤以复杂性下尿路感染为明显。不同类型下尿路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耐药率高,磷霉素氨丁三醇和呋喃妥因对尿标本分离的常见致病菌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体外活性分析 药物敏感性 磷霉素氨丁三醇
原文传递
泌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被引量:30
3
作者 泌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郑军华 +6 位作者 乔庐东 邵怡 宏峰 程帆 陈斌 李恭会 肖克峰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1-404,共4页
泌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是泌尿外科操作与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预防相关感染对患者的治疗、生存质量及预后至关重要。本共识汇总了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政策性文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特点... 泌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是泌尿外科操作与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预防相关感染对患者的治疗、生存质量及预后至关重要。本共识汇总了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政策性文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特点的泌尿外科SSI预防的方案和建议。制定本共识旨在促进泌尿外科医生正确、合理地应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降低泌尿外科手术相关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泌尿外科手术 感染预防 感染性并发症 专家 中国 细菌耐药性 相关感染
原文传递
赛洛多辛和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下尿路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刚 纪翔 +3 位作者 朱鹤 李宁忱 宏峰 那彦群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905-2910,共6页
目的:探讨赛洛多辛和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相关下尿路症状(LUT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交叉试验,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BPH/LUTS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 目的:探讨赛洛多辛和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相关下尿路症状(LUT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交叉试验,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BPH/LUTS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赛洛多辛4 mg,bid,治疗4周,随后坦索罗辛0. 2 mg,qd,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坦索罗辛0. 2 mg,qd,治疗4周,随后赛洛多辛4 mg,bid,治疗4周。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_(max))及不良反应(AR)等观察指标对试验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服药后1周末、4周末,两组IPSS总分与服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服药后1周末、4周末,试验组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与服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服药后1周末、4周末,两组QOL评分与服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服药后4周末,两组Q_(max)与服药前相比均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服药后8周末,试验组患者换用坦索罗辛后Q_(max)下降,而对照组患者换用赛洛多辛后Q_(max)继续上升;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在服药后1周和4周时赛洛多辛均能有效改善BPH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交叉换药后,继续使用赛洛多辛能显著改善最大尿流率,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洛多辛 坦索罗辛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下尿路症状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生活质量 最大尿流率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VHL基因突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宁 龚侃 +5 位作者 宏峰 那熙 吴关 杨新宇 辛殿旗 那彦群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620-1624,共5页
目的 探讨国人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 (CCRCC)中vonHippel Lindau (VHL)基因突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和微血管形成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析 77例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中... 目的 探讨国人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 (CCRCC)中vonHippel Lindau (VHL)基因突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和微血管形成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析 77例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中VHL基因突变、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情况。结果 VHL基因突变 4 0例 ( 5 1 9% ) ,VEGF染色阳性 6 1例 ( 79 2 % )。在VHL基因突变组中VEGF阳性率 ( 92 5 % )高于无突变组 ( 6 4 9% ) ,P =0 0 0 3;VHL基因突变组MVD均值 ( 76 0 80 /mm2 )也高于无突变组 ( 5 4 7 0 3/mm2 ) ,P =0 0 0 1。VEGF阳性组MVD均值 ( 715 95 /mm2 )高于VEGF阴性组 ( 4 37 4 4 /mm2 ) ,P =0 0 0 1。在VEGF阳性组中 ,按照VHL基因是否突变分组 ,突变组MVD值仍高于无突变组 ,P =0 0 11。结论 在国人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中VHL基因突变率较高 ,其突变会使VEGF表达和MVD升高。VHL基因突变失活后除通过VEGF ,还可能通过其他机制促进肿瘤微血管的形成 ,并因此可能增加了CCRCC的恶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L基因 突变 VEGF 肾透明细胞癌 散发性 MV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结论 方法分析 情况
原文传递
肾透明细胞癌中VHL基因突变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宏峰 龚侃 +5 位作者 邹霜梅 张志文 刘秀云 那熙 吴关 那彦群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6-200,共5页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VHL基因突变与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HPLC)、基因测序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远离肿瘤的正常...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VHL基因突变与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HPLC)、基因测序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远离肿瘤的正常肾脏组织中VHL基因突变及HIF 1α的表达。结果  32例患者中 17例 (5 3 1% )癌组织术前有VHL基因突变 ,32例远离肿瘤的正常肾脏组织均无HIF 1α表达 ;17例VHL突变的癌组织中 12例 (70 6 % )有HIF 1α表达 ,15例无VHL突变的癌组织中 4例 (2 6 7% )有HIF 1α表达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VHL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具有高频突变率 ,H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VHL基因突变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表达
原文传递
中药癃闭舒胶囊对逼尿肌肌力弱所致排尿困难的治疗机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士良 杨才胜 +2 位作者 段继宏 肖云翔 宏峰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4-465,46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癃闭舒胶囊对逼尿肌肌力弱所致排尿困难患者的治疗机制。方法:将30例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为逼尿肌肌力弱而未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1组),给予癃闭舒胶囊治疗,每天2次,治疗4周;对照组15例(2组),给予压腹排尿... 目的:探讨中药癃闭舒胶囊对逼尿肌肌力弱所致排尿困难患者的治疗机制。方法:将30例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为逼尿肌肌力弱而未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1组),给予癃闭舒胶囊治疗,每天2次,治疗4周;对照组15例(2组),给予压腹排尿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进行尿流率检查随访。又对30例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为逼尿肌肌力弱而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3组),给予癃闭舒胶囊治疗;对照组15例(4组),未服药,4周后行尿动力学复查。结果:经4周治疗后,1组平均最大尿流率(Q_(max))自(14.1±1.0)ml/s升至(16.6±3.6)ml/s(P=0.042),2组Q_(max)自(11.1±2.6)ml/s降至(10.7±2.5)ml/s(P=0.209),两组平均Q_(max)改善值分别为(2.5±3.6)ml/s和(-0.3±0.9)ml/s(P=0.007)。3、4组患者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max)平均改善值分别为(2.401±1.607)kPa和(1.264±1.362)kPa,两组改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癃闭舒胶囊能明显改善逼尿肌肌力弱患者的尿流率,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改善患者的逼尿肌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尿困难 逼尿肌肌力弱 癃闭舒胶囊 最大尿流率 最大逼尿肌压力
原文传递
磷霉素氨丁三醇治疗多重耐药菌下尿路感染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乔庐东 陈山 +11 位作者 杨勇 张凯 郑波 宏峰 杨波 牛远杰 王毅 史本康 杨为民 赵晓昆 高小峰 陈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77-781,共5页
目的:了解目前国内磷霉素氨丁三醇对于多重耐药细菌所致下尿路感染的药敏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选取2011年1—12月就诊于12家临床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的非发热性下尿路感染... 目的:了解目前国内磷霉素氨丁三醇对于多重耐药细菌所致下尿路感染的药敏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选取2011年1—12月就诊于12家临床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的非发热性下尿路感染患者。共入组356例,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病例350例,男120例(34.3%),女230例(65.7%)。年龄(49.9±16.6)岁。以磷霉素氨丁三醇散3g口服,隔日1次,共3剂疗程治疗。以第1次培养阳性的致病菌株为肠杆菌科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142例患者为进一步研究对象,评价该治疗方案对于多重耐药细菌所致的下尿路感染的药敏情况及疗效。结果142例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阴性菌104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多重耐药菌株52株(50.0%);革兰阳性菌38株,其中葡萄球菌20株(包括甲氧西林耐药者11株),肠球菌18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磷霉素氨丁三醇对于多重耐药菌的敏感率为85.7%(54/63),对多重耐药细菌所致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为96.4%(53/55),细菌学疗效为87.5%(42/48)。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20/356),主要为腹泻,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国内目前常见的尿路感染病原菌中多重耐药细菌比例高,磷霉素氨丁三醇散3g口服,隔日1次,共3剂的给药方案用于治疗非多重耐药、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非发热性下尿路感染患者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可用于此类尿路感染的经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多重耐药菌 临床疗效 药物敏感性 磷霉素氨丁三醇
原文传递
全息影像在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汪磊 赵子臣 +5 位作者 宏峰 那曼丽 李梦参 王义 李宁忱 那彦群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引导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9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10例行全息影像引导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0.9±10.3)岁。PSA中位值15.1(6.02~1110.14)ng...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引导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9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10例行全息影像引导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0.9±10.3)岁。PSA中位值15.1(6.02~1110.14)ng/ml。前列腺MRI检查PI-RADS评分均≥3分,可疑靶病灶数量(1.4±0.5)个。患者取轻度截石体位,会阴部和下腹部皮肤粘贴定位贴,行泌尿系CT检查。将CT和MRI检查数据分别制作为全息影像模型并融合为完整模型,针对靶病灶规划穿刺路径。穿刺时患者取与CT检查相同体位,术者佩戴混合现实头戴式显示器(HoloLens眼镜),利用皮肤定位贴进行全息模型与真实人体的视觉配准。然后在虚拟穿刺路径引导下置入穿刺活检枪,到达预定深度后击发,置入经直肠超声明确穿刺针位置,通过超声与MRI图像比对判断穿刺的客观准确性。如首次击发判断为欠准确,允许调整角度后补充击发1次。全息影像引导穿刺完成后,行认知融合靶向穿刺及12针系统穿刺,分别计算3种穿刺方式的阳性针数比例。结果本组10例穿刺均顺利完成,共行全息影像靶向穿刺16针,认知融合靶向穿刺28针,系统穿刺116针。全息靶向穿刺首次击发的客观准确率为68.8%(11/16),补充击发后的准确率提升为87.5%(14/16)。全息影像靶向穿刺、认知融合靶向穿刺、系统穿刺的阳性针数比例分别为56.3%(9/16)、42.9%(12/28)和19.8%(23/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主观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全息影像模型有助于提高术者对病灶的空间认识,术中全息配准和引导穿刺的满意度分别为90%和60%。本组10例均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全息影像引导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具有可行性,且有较好的客观准确性,穿刺阳性针数比例优于系统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全息影像 三维可视化技术 前列腺穿刺
原文传递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及进展风险因素回顾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明球 李宁忱 +5 位作者 金石华 宏峰 柳金顺 孙国锋 王义 那彦群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4期5-9,共5页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进展的风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07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全部病例资料,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级、肿瘤分...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进展的风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07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全部病例资料,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既往复发频率、是否合并原位癌及术后膀胱灌注等因素进行生存分析,定义复发或进展为终点事件,运用Log-Rank 检验,Kaplan-Meier 法单因素分析比较各因素无病生存率差异,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复发、进展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共有188 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纳入研究,就诊时平均年龄67.3岁,男∶女=5.9∶1,随访时间8~134 个月,复发98 例(总复发率52.1%),进展27 例(总进展率14.4%).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数目、分级、分期及既往复发次数与复发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位癌、肿瘤大小、分级、分期及既往复发次数与进展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 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数目为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风险比HR=1.81);原位癌、肿瘤大小、肿瘤分级及既往1 年复发次数为疾病进展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分别HR=3.54、HR=3.22、HR=3.42、HR=2.73.结论 肿瘤数目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肿瘤大小、分级及既往复发频率则显著影响着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复发 进展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von Hipple-Lindau基因突变与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宁 龚侃 +2 位作者 宏峰 杨勇 那彦群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抑癌基因突变与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74例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标本和相应远离肿瘤的正常组织标本中VHL基因突变情况。74例患者,... 目的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抑癌基因突变与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74例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标本和相应远离肿瘤的正常组织标本中VHL基因突变情况。74例患者,病理分期为T151例(68.9%),T29例(12.2%),T314例(18.9%);病理分级为G1 15例(20.3%),G2 50例(67.6%),G3 9例(12.2%)。随访其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HL基因突变者40例(54.1%),不同病理分期和分级的肿瘤中VHL基因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15和0.237)。随访34~107个月,平均71个月,因肿瘤死亡7例,出现远处肿瘤转移11例,5年无瘤生存率为78%。VHL基因突变组肿瘤死亡或转移等阳性事件发生率(15.0%,6/40)明显低于非突变组(35.3%,12/34,P=0.04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预后与肿瘤病理分期、分级呈正相关,而与VHL基因是否突变呈负相关,三者的P值分别为0.016、0.024和0.033。对于T3和G3肿瘤患者,VHL基因突变者预后更好,P值分别为0.010和0.048。结论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VHL基因突变广泛,肾癌的病理分期和分级仍然是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VHL基因突变失活可能提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更好,尤其对于高分期和高分级肿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von Hipple—Lindau基因 突变 预后
原文传递
徒手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活检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鹤 宏峰 +1 位作者 李宁忱 那彦群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徒手"12+X"法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对74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18G自动穿刺活检针行双侧外周带12点法系统穿刺,其中直肠指诊(DRE)触... 目的:探讨徒手"12+X"法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对74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18G自动穿刺活检针行双侧外周带12点法系统穿刺,其中直肠指诊(DRE)触及结节24例,超声提示异常回声14例,前列腺核磁提示异常信号30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ng/ml者14例,PSA 4~10ng/ml 25例,PSA>10ng/ml者35例。同时对每个可疑病灶进行1~2针靶向穿刺。回顾性分析穿刺的阳性率和并发症。结果:成功对74例患者进行徒手"12+X"法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活检术。年龄43~81岁,中位年龄72岁;PSA 1.9~500ng/ml,中位PSA17.8ng/ml。经病理诊断,前列腺癌23例,阳性率31.1%,穿刺阴性病例中3例TURP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前列腺癌;2例首次穿刺阴性,6个月后重复穿刺时发现前列腺癌。低危前列腺癌(Gleason≤6分)、中危前列腺癌(Gleason=7分)和高危前列腺癌(Gleason≥8分)分别为13.1%、30.4%和56.5%。其余51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合并前列腺炎症。术后短暂和轻度的肉眼血尿6例(8.1%),均在1~3d后缓解,5例(6.8%)轻度发热,2例(2.7%)会阴部轻度不适。无脓毒症、急性尿潴留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徒手"12+X"法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活检安全可行,阳性率稳定,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活检 经会阴 经直肠超声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原文传递
肾癌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的构建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艾军魁 陈琳 +7 位作者 黄啸 张勇 张强 宏峰 梁丽莉 那彦群 张志文 郭应禄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17-520,共4页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人肾癌组织与正常肾组织间差异表达的cDNA组成的消减文库。 方法 分别从肾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提取polyA+ RNA ,合成双链cDNA ,经RsaI酶切后将肾癌cDNA分为两组并加上不同的DNA接头 ,再与过量正常肾组...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人肾癌组织与正常肾组织间差异表达的cDNA组成的消减文库。 方法 分别从肾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提取polyA+ RNA ,合成双链cDNA ,经RsaI酶切后将肾癌cDNA分为两组并加上不同的DNA接头 ,再与过量正常肾组织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 ,PCR产物与T/A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构建成cDNA消减文库 ,文库扩增后随机挑取克隆进行酶切、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结果 文库共包含 4 14个阳性克隆 ,随机挑取 2 6 5个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并酶切分析 ,其中 2 4 6个克隆有插入片段。将其中 4 0个克隆进行测序 ,表明 1个克隆为新基因片段 ,其余 39个源于 35个已知基因。 结论 该消减杂交文库质量可靠 ,它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 差异表达基因 基因筛选 克隆
原文传递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在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后的应用及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磊 陈佳 +5 位作者 李志虎 王刚 宏峰 张侃玺 何山 李宁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88-992,共5页
目的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很高的复发和进展风险。明确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IAC)经尿道电切术后辅助措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该类患者38例,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术后规律膀胱灌注治疗... 目的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很高的复发和进展风险。明确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IAC)经尿道电切术后辅助措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该类患者38例,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术后规律膀胱灌注治疗(卡介苗或表柔吡星/吡柔吡星),根据是否接受IAC分为IAC组及对照组。IAC组在电切术后2周内接受第1疗程IAC,再间隔3~4周行第2疗程IAC,化疗方案:顺铂60 mg/m2,吡柔比星25 mg/m2。术后随访指标包括无复发生存时间、随访期间进展率及切除膀胱率等。结果IAC组12例,对照组26例,平均随访时间(30.1±12.4)个月。IAC组与对照组在主要观察指标上的比较如下:无复发生存时间(20.3±14.1)个月比(8.9±7.2)个月,(P=0.002),1年无复发生存率66.7%比26.9%,(P=0.02),2年无复发生存率33.3%比7.7%,(P=0.07),随访期间进展率33.3%比46.2%,(P=0.46),切除膀胱率25.0%比46.2%,(P=0.21)。结论对于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经尿道电切术后辅助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有助于延缓疾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高危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 复发 根治性膀胱切除
下载PDF
肾细胞癌患者抑癌基因VHL双等位基因失活的测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宁 龚侃 +4 位作者 张宁 宏峰 那熙 吴关 那彦群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患者中抑癌基因VHL的双等位基因失活发生情况。方法在41例肾细胞癌患者中提取肿瘤和正常组织DNA。采用单链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HL基因的突变情况。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VHL基因内部...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患者中抑癌基因VHL的双等位基因失活发生情况。方法在41例肾细胞癌患者中提取肿瘤和正常组织DNA。采用单链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HL基因的突变情况。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VHL基因内部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在2个位点的杂合子中通过对比肿瘤组织和正常肾组织分析VHL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情况。结果在肾细胞癌中51%(21/41)发生VHL基因突变,42%(8/19)发生VHL基因LOH,基因突变和LOH发生具有显著一致性(r=078),在37%(7/19)的肾细胞癌中发生VHL双等位基因失活。结论肾细胞癌中存在由VHL基因突变和LOH导致的VHL双等位基因失活现象,VHL双等位基因失活发生率为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VHL基因 LOH 等位基因 患者 抑癌基因 突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失活 测序
原文传递
前列腺穿刺感染性并发症的防控 被引量:4
16
作者 宏峰 赵文锋 李宁忱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00-102,共3页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并已成为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肿瘤[1]。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确诊前列腺癌的唯一方法。
关键词 前列腺穿刺活检 感染性并发症 非抗菌药物措施 抗生素预防
下载PDF
^(188)Re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止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宏峰 俞莉章 +1 位作者 张春丽 潘柏年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前列腺癌骨转移 止痛 治疗 铼188 放射性核素
原文传递
老年男性留置导尿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文锋 宏峰 +2 位作者 金石华 汪磊 李宁忱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68-137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留置导尿患者尿动力检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497例6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留置导尿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相关资料。将497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60~69岁组114例、70~79岁组220例,80~111岁组163例;根据留置导尿时间分为...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留置导尿患者尿动力检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497例6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留置导尿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相关资料。将497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60~69岁组114例、70~79岁组220例,80~111岁组163例;根据留置导尿时间分为1~2周组262例、2~4周组47例、4周以上组188例。观察各组患者留置导尿的原因和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肌力等。结果老年男性留置导尿的原因以急性尿潴留较多见(55.1%,274例),最常见的诊断为前列腺增生(90.3%,449例);χ2值分别为1.606、0.199、2.477,均P>0.05)。留置尿管时间1~2周、2~4周、4周及以上组患者膀胱出口梗阻分别为56.9%(149/262)、55.3%(26/47)、42.6%(80/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5,P<0.05);逼尿肌无收缩分别为15.6%(41/262)、12.8%(6/47)、29.8%(56/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19,P<0.01)。不同年龄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膀胱出口梗阻是引起老年男性留置导尿的主要原因,留置导尿1~2周后可行尿动力学检查;年龄对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导尿时间长短无明显影响;留置导尿时间对逼尿肌肌力正常和逼尿肌肌力弱患者的尿动力学诊断影响不大;留置导尿时间4周以上,逼尿肌无收缩的可能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插入术 尿动力学
原文传递
尿核基质蛋白22试剂盒快速诊断膀胱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宏峰 李宁忱 +6 位作者 曹明 薛蔚 黄翼然 贺大林 张心如 谷宝军 那彦群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09-912,共4页
目的 探讨尿核基质蛋白22(nuclear matrix protein 22,NMP22)检测在快速诊断膀胱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在全国4家三级医院泌尿外科选取803例患者和200例健康人的尿液标本,以NMP22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快速检测NMP22水平.803例患者... 目的 探讨尿核基质蛋白22(nuclear matrix protein 22,NMP22)检测在快速诊断膀胱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在全国4家三级医院泌尿外科选取803例患者和200例健康人的尿液标本,以NMP22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快速检测NMP22水平.803例患者中膀胱癌组392例,其他泌尿系良性疾病/有非膀胱癌肿瘤史或患非膀胱部位的活动期癌症患者组411例.结合膀胱镜检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统计分析NMP22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1003例受检者中NMP22检测膀胱癌的总体敏感性为69.6%(273/392,95% CI 64.9% ~ 74.0%),特异性为84.9%(519/611,95% CI 81.1%~87.6%).337例膀胱癌患者获得病理分期结果,NMP22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Ta~T1期69.6%(165/237)、T2~T4期82.0% (82/100);322例获得病理分级结果,NMP22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G1级60.5%(72/119)、G2级66.2%(47/71)、G3级90.9% (120/132).NMP22检测对泌尿系良性疾病组、有非膀胱癌肿瘤史或患非膀胱部位的活动期癌症患者组、健康对照组的检测特异性分别为87.8%(324/369)、69.0%(29/42)和97.5%(195/200). 结论 NMP22试剂盒检测膀胱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早期、快速辅助诊断膀胱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基质相关蛋白质类 膀胱肿瘤 诊断 试剂盒 诊断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明球 李宁忱 +5 位作者 张志宏 金石华 宏峰 王义 张祥华 那彦群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870-872,878,共4页
目的:分析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5年12月行输尿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共12例,其中11例单发,1例双侧同时发病;位于下段肿瘤12例,中段... 目的:分析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5年12月行输尿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共12例,其中11例单发,1例双侧同时发病;位于下段肿瘤12例,中段1例;行输尿管下端及膀胱袖口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5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腔内切除5例,行输尿管节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1例,1例双侧输尿管下段肿瘤患者行双侧输尿管节段切除+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中均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后1个月拔出,9例术后行膀胱灌注。结果:全部患者均为尿路上皮癌。术后随访3~108个月,平均(48.08±32.75)个月,术后总体复发率为54.55%(6/11),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24.2±19.46)个月,2年内膀胱癌发生率为9.0%;2年总体生存率为81.81%(9/11),5年生存率为54.54%(6/11)。结论: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安全、可行、有效,但术后需严密监测随访,包括输尿管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输尿管癌 保留肾脏手术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