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对消化科实习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评价 被引量:58
1
作者 刘红 吴静 林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4,共4页
目的评价PBL教学法在消化科临床教学中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校医学专业学生6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P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及对照组(传统教学法),实验组用传统教学法讲授完核心知识后采用PBL教学,对照组则全部... 目的评价PBL教学法在消化科临床教学中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校医学专业学生6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P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及对照组(传统教学法),实验组用传统教学法讲授完核心知识后采用PBL教学,对照组则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每组各30人。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结果实验组学生在总成绩及病例分析部分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82.87±7.88)vs(78.37±7.78),(42.13±4.15)vs(39.47±4.99),P<0.05];实验组在病例分析题中的鉴别诊断部分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17.26±1.74)vs(15.23±2.15),P=0.0002)。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和技能考试部分成绩水平持平,无显著性差异[(24.77±2.28)vs(25.26±2.02),(16.47±1.21)vs(15.98±1.33),P>0.05)]。通过调查问卷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实验组对PBL教学法的评价也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χ2=22.6697,P<0.001)。结论消化科临床教学中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科 PBL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冷圈套与热圈套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妍 李欣 +4 位作者 张蕾 白鹏 杨雪松 黄永辉 林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4期2732-2736,共5页
目的 比较冷圈套与热圈套对于结直肠小息肉的切除效果,探讨冷圈套技术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消化内科行结直肠息肉切除的2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冷圈套组103例(158枚... 目的 比较冷圈套与热圈套对于结直肠小息肉的切除效果,探讨冷圈套技术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消化内科行结直肠息肉切除的2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冷圈套组103例(158枚),以随机选取的同期热圈套患者103例(180枚)作为对照组.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息肉的部位、形状、大小、切除时间、病理类型、完整切除率、标本回收率、并发症、相关费用等.结果 冷圈套组息肉切除时间短于热圈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727,P〈0.001);冷圈套组围手术期相关费用低于热圈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680,P〈0.001).两组患者息肉数量/例、部位、息肉大小、形态、病理分型、完整切除率、标本回收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圈套技术切除结直肠息肉(直径6~9 mm)操作时间短、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息肉切除术 冷圈套 热圈套
原文传递
二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用于结肠镜肠道准备:单盲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丽 林香 +6 位作者 张蕾 李欣 白鹏 杨雪松 王妍 范雪 丁一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3-777,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polyethylene glycol electrolyte,PEG)在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2019年1~4月结肠镜检查270例随机分为二甲硅油组及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分别采用PEG+二甲硅油或... 目的探讨二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polyethylene glycol electrolyte,PEG)在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2019年1~4月结肠镜检查270例随机分为二甲硅油组及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分别采用PEG+二甲硅油或PEG+生理盐水的清肠方案,评价肠道清洁度及祛泡情况、进退镜时间、息肉检出率以及服药耐受性。最终纳入251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二甲硅油组进镜时间更短[(6. 0±3. 4) min vs.(7. 8±5. 2) min,t=-3. 246,P=0. 001],退镜观察时间更短[(8. 1±2. 0) min vs.(9. 7±3. 0) min,t=-4. 910,P=0. 000]。二甲硅油组右半结肠的肠道清洁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的祛泡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 035,0. 000及0. 000)。二甲硅油组息肉检出数、1~5 mm息肉检出数及Ⅰs型息肉(扁平息肉)检出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 016、0. 004及0. 011)。2组肠道准备耐受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 0. 05)。结论二甲硅油联合PEG较单纯PEG肠道准备存在优势,有利于改善视野,提高息肉检出数量尤其是微小息肉及扁平息肉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二甲硅油 肠道准备 肠道祛泡评分 息肉检出
下载PDF
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漏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揆亮 林香 +3 位作者 吴静 魏南 王沧海 刘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4-918,共5页
目的分析结肠镜检查时结直肠息肉的漏诊情况,探讨息肉漏诊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医师减少结肠镜下息肉的漏诊。方法选择该院3个月内先后2次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收集病例资料,将第2次肠镜检查时新发现的息肉判定为漏诊息肉。采用χ2检验分... 目的分析结肠镜检查时结直肠息肉的漏诊情况,探讨息肉漏诊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医师减少结肠镜下息肉的漏诊。方法选择该院3个月内先后2次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收集病例资料,将第2次肠镜检查时新发现的息肉判定为漏诊息肉。采用χ2检验分析结肠息肉漏诊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接受检查的患者出现漏诊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343枚息肉,漏诊81枚,按息肉枚数分析的漏诊率为23.62%。入选240例患者,漏诊54例,按患者分析的漏诊率为22.5%。扁平型息肉的漏诊率显著高于隆起型(31.08%与3.26%,P<0.05)。小于5 mm的息肉漏诊率显著高于5 mm以上的息肉(45.8%与5.3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退镜时间不充分(<6 min)、息肉为多发、检查医师为初学者(结肠镜检查少于500例)均为患者出现息肉漏诊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三者的比值比(OR)分别为6.70[95%可信区间(CI)2.918-15.400]、3.60(95%CI 1.663-7.80)及8.73(95%CI 3.974-19.195)。结论结肠镜检查时存在较多的息肉漏诊。扁平息肉、小息肉为息肉漏诊的危险因素。结肠镜退镜时间不充分、医生经验不足、息肉多发是患者漏诊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息肉 漏诊
下载PDF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服药时间对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的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林香 吴静 +4 位作者 高炳霞 魏南 郭晶 姜国俊 蔺武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恒康正清)进行肠道准备对结肠清洁作用的影响。方法结肠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36例,术前12小时服药,上午检查;B组44例,术前4小时服药,上午检查;C组40例,术前4小时服药,下午检查。比...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恒康正清)进行肠道准备对结肠清洁作用的影响。方法结肠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36例,术前12小时服药,上午检查;B组44例,术前4小时服药,上午检查;C组40例,术前4小时服药,下午检查。比较3组肠道清洁度、清洁范围及患者的评价。结果结肠清洁度I级A组(5.5%)显著低于B组(90.9%)及C组(75.0%)(P<0.05)。肠道清洁范围4度A组(16.7%)显著低于B组(86.4%)及C组(70.0%)(P<0.05)。患者耐受性A组(72.2%)显著低于B组(95.2%)和C组(90.0%)(P<0.05)。结论采用检查前4小时快速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盒,具有肠道清洁满意、患者耐受性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术前用药法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下载PDF
第二阶段住院医师消化内镜培训方法初探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沧海 林香 +2 位作者 吴静 宿慧 魏南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1期198-201,共4页
随着近年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年轻医师的内镜培训必不可少。通过规范化的内镜培训和考核制度,使消化科第二阶段住院医师的内镜培训由操作模拟机、硅胶模型、动物模型最后到患者,循序渐进,更加安全有效,使年轻医师能尽快掌握常... 随着近年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年轻医师的内镜培训必不可少。通过规范化的内镜培训和考核制度,使消化科第二阶段住院医师的内镜培训由操作模拟机、硅胶模型、动物模型最后到患者,循序渐进,更加安全有效,使年轻医师能尽快掌握常用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为以后的工作和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训 消化内镜 住院医师
下载PDF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林香 《福建建材》 2017年第3期79-80,118,共3页
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耐磨性好、行车舒适、养护维修方便等优点,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绝大部分公路和城市道路中。但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沥青路面易老化开裂、出现车辙等问题,直接影响到道路的正常安全使用。为解决这些缺陷,应该深入研究... 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耐磨性好、行车舒适、养护维修方便等优点,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绝大部分公路和城市道路中。但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沥青路面易老化开裂、出现车辙等问题,直接影响到道路的正常安全使用。为解决这些缺陷,应该深入研究关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养护等的工艺技术。在具体案例的基础上,研究了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要点,旨在为我国市政道路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路面 施工技术 应用
下载PDF
伴或不伴细胞异型的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与增生性息肉的内镜下特征比较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妍 任玉波 +9 位作者 杨雪松 黄永辉 张蕾 李欣 白鹏 王丽 范雪 丁一鸣 李海龙 林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2214-2220,共7页
目的比较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与增生性息肉(HP)在白光内镜和图像增强模式(IEE)下的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1日至2018年2月29日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结肠镜检查的7 3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白光+IEE[... 目的比较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与增生性息肉(HP)在白光内镜和图像增强模式(IEE)下的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1日至2018年2月29日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结肠镜检查的7 3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白光+IEE[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或蓝激光成像技术(BLI)]下,SSA/P与HP、SSA/P伴细胞异型(SSA/P-CD^+)与SSA/P不伴细胞异型(SSA/P-CD^-)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内镜下形态特征对SSA/P、SSA/P-CD^+的诊断价值。结果7 384例患者共检出息肉3 401枚。其中,SSA/P 164枚(135例患者),对照组HP 270枚(223例患者)。与HP组相比,SSA/P以右半结肠、直径>5 mm多见,多表现为Ⅱ-O型腺管开口、表面黏液、积云样表面、形态不规则、曲张微血管、颜色发红,更易合并其他部位结肠腺瘤、结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SA/P-CD^-组相比,SSA/P-CD^+组以右半结肠、直径>5 mm多见,多表现为Ⅱ-O型腺管开口、表面黏液、积云样表面、形态不规则、曲张微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上述任意两项内镜下形态特征,对SSA/P进行诊断:灵敏度:59.15%,特异度:95.56%,准确性:81.80%,阳性似然比:13.32,阴性似然比:0.43;对SSA/P-CD^+进行诊断:灵敏度:92.16%,特异度:95.56%,准确性:95.02%,阳性似然比:20.76,阴性似然比:0.08。结论通过观察病变在白光和FICE/BLI模式下的形态特征,可有效区分SSA/P与HP,特别是SSA/P-CD^+与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 细胞异型 增生性息肉
原文传递
肝硬化合并乳糜性腹水34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揆亮 孙宇光 +3 位作者 夏松 沈文彬 吴静 林香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99,共4页
【摘要】目的总结肝硬化合并乳糜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7年7月至2012年11月同时诊断为肝硬化与乳糜性腹水者的病史资料。分析患者病因、肝功能状况、腹水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计量资料比较采用U检验。结果共... 【摘要】目的总结肝硬化合并乳糜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7年7月至2012年11月同时诊断为肝硬化与乳糜性腹水者的病史资料。分析患者病因、肝功能状况、腹水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计量资料比较采用U检验。结果共纳入患者34例,其中男27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51.7士12.5)岁。肝硬化病因以乙型肝炎(20/34,58.8%)最为多见,Child—Pugh分级均为B级(26例)和C级(8例)。腹水外观呈乳糜样者17例,血清一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为18.8(2.6~32.5)g/L,其中SAAG≥11.0g/L者27例(84.4%)。腹水TG为2.94(O.26~16.75)mmol/L,其中〉1.25mmol/L者占27例(84.4%)。SAAG≥11.0g/L者的腹水TG水平[2.66(0.26~16.75)mmol/L]明显低于SAAG〈11.0g/L者[7.07(2.26~15.67)mmol/L,U=24.00,P=0.023。淋巴管核素显像提示造影剂进人腹腔者29例(85.30A),直接淋巴管造影提示淋巴管结构异常者15例(60%)。保守治疗12例,4例有效,行腹腔一静脉腹水转流术13例,12例有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1例,7例有效。结论淋巴管结构异常可能是肝硬化患者出现乳糜性腹水的重要原因之一;肝硬化合并乳糜性腹水在临床仍表现为门静脉高压性腹水的特点,SAAG水平可能取决于腹水TG含量;淋巴管核素显像用于乳糜性腹水定性诊断价值较大,而直接淋巴管造影有助于发现淋巴管结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乳糜性腹水 淋巴管 高血压 门静脉 淋巴造影术
原文传递
大剂量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香 蔺武 +1 位作者 程留芳 吴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9期101-102,共2页
在内镜下采用大剂量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97例。共注射332人次,每次注射量为(23.26±9.7)ml,2次治疗间隔时间(8.33±4.15)d。对41例患者行12-39个月随访。急诊止血率93.3%,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93.7%。随访观察,长... 在内镜下采用大剂量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97例。共注射332人次,每次注射量为(23.26±9.7)ml,2次治疗间隔时间(8.33±4.15)d。对41例患者行12-39个月随访。急诊止血率93.3%,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93.7%。随访观察,长期有效率为90.2%。9例发生并发症,包括出血6例,食管狭窄1例,肺浸润1例,心跳骤停1例。认为静脉内大剂量注射硬化剂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药物疗法 硬化剂
下载PDF
放大胃镜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林香 顾雁 +1 位作者 李玉红 林静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89-791,共3页
目的探讨放大胃镜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相关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6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接受了放大胃镜检查,观察胃体大弯集合静脉形态,取活检行病理检查,并进行Hp检测。结果68例患者中Hp阳性20例,Hp阴性48例。Hp阳... 目的探讨放大胃镜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相关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6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接受了放大胃镜检查,观察胃体大弯集合静脉形态,取活检行病理检查,并进行Hp检测。结果68例患者中Hp阳性20例,Hp阴性48例。Hp阳性者中,18例(90%)表现为D型集合静脉,2例(10%)表现为I型集合静脉;Hp阴性者中,6例(12.5%)表现为D型集合静脉,42例(87.5%)表现为R型或I型集合静脉。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为33.81,P<0.001)。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中,9例表现为轻度慢性炎症,11例表现为中度慢性炎症;48例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中,43例表现为轻度慢性炎症或正常胃黏膜,5例表现为中度慢性炎症。两组间病理检查炎症程度差异有显著性(χ2为13.22,P<0.001)。结论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放大胃镜下特点为胃体集合静脉消失,其原因可能与黏膜炎症水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放大胃镜 胃炎
下载PDF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合并病毒性肝炎2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香 吴静 +1 位作者 高炳霞 沈文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195-2197,共3页
我院收治小肠淋巴管扩张症2例,均为慢性病程,合并病毒性肝炎,表现浮肿、腹胀、腹泻.辅助检查提示低蛋白血症,白蛋白及球蛋白均显著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降低.内镜检查发现小肠黏膜肿胀,皱襞增粗,绒毛水肿,表面可见乳白色乳糜样物质附着,... 我院收治小肠淋巴管扩张症2例,均为慢性病程,合并病毒性肝炎,表现浮肿、腹胀、腹泻.辅助检查提示低蛋白血症,白蛋白及球蛋白均显著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降低.内镜检查发现小肠黏膜肿胀,皱襞增粗,绒毛水肿,表面可见乳白色乳糜样物质附着,并可见绒毛顶端乳白色囊泡样改变.2例均发现纵行糜烂.病理见黏膜下淋巴管扩张,未见炎症细胞浸润及肉芽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蛋白丢失性肠病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窄带成像结肠镜对结肠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香 吴静 +5 位作者 魏南 高炳霞 姜国俊 蔺武 王沧海 刘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6-258,共3页
探讨窄带成像(NBI)结肠镜对结肠息肉样病变的病理组织类型的预测能力.方法 125例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诊断结肠息肉样病变173个,根据腺管开口形态及NBI下血管分型判定该病变为肿瘤性病变(结肠腺瘤、结肠癌)或非肿瘤性病变,并与病理结... 探讨窄带成像(NBI)结肠镜对结肠息肉样病变的病理组织类型的预测能力.方法 125例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诊断结肠息肉样病变173个,根据腺管开口形态及NBI下血管分型判定该病变为肿瘤性病变(结肠腺瘤、结肠癌)或非肿瘤性病变,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判定各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 NBI下血管形态鉴别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94.83%、91.23%、93.64%)以及隐窝形态结合血管形态鉴别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95.69%、96.49%、95.59%)显著高于常规内镜(80.17%、84.21%、81.50%)(P〈0.05).血管形态鉴别腺瘤与结肠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为86.90%、100.00%、87.93%.结论 NBI模式下结肠镜检查对息肉样病变的肿瘤性、非肿瘤性,结肠腺瘤、结肠癌的鉴别优于常规内镜检查,接近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结肠镜检查 诊断 窄带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NICE分类用于结直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息肉的实时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沧海 林香 +5 位作者 吴静 魏南 姜国俊 刘红 刘揆亮 宿慧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3-577,共5页
目的探讨NICE分型对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实时诊断能力。方法2015年2月至2015年6月,4位内镜医师(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各1位、副主任医师2位)对50例患者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的107枚息肉样病变的组织学类型进行了NICE分类预测,以病... 目的探讨NICE分型对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实时诊断能力。方法2015年2月至2015年6月,4位内镜医师(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各1位、副主任医师2位)对50例患者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的107枚息肉样病变的组织学类型进行了NICE分类预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NICE分类实时诊断结直肠肿瘤性息肉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并使用卡方检验探讨4位医师在诊断准确性方面的差异。结果107枚息肉经病理确诊肿瘤性息肉49枚、非肿瘤性息肉58枚,NICE分类实时诊断结直肠肿瘤性息肉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6%(40/49)、70.0%(40/58)、74.8%(80/107)、70.0%(40/58)和81.6%(40/49),且不同医师判断卡方检验未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E分类用于结直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息肉的实时鉴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医师的资质要求不是很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结肠 直肠 NICE分类 实时诊断
原文传递
窄带成像内镜下结直肠腺瘤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红 吴静 +5 位作者 林香 高炳霞 姜国俊 魏南 蔺武 王沧海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21-1124,1128,共5页
目的分析窄带成像内镜(NBI)下结直肠腺瘤表面特征,评价NBI在鉴别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结直肠息肉患者纳入该研究,将NBI内镜下病变黏膜表面形态分四型,以病变切除后的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黏膜表面形态和组织... 目的分析窄带成像内镜(NBI)下结直肠腺瘤表面特征,评价NBI在鉴别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结直肠息肉患者纳入该研究,将NBI内镜下病变黏膜表面形态分四型,以病变切除后的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黏膜表面形态和组织病理学结果的关系。另外,取30张图像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评价。结果对入选的156例患者259个病变包括增生性息肉105个,结肠腺瘤154个进行NBI检查,增生性息肉主要表现为Ⅰ型(81/1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腺瘤以Ⅱ型为多(96/12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腺瘤以Ⅲ型和Ⅳ型为著(24/34)。Ⅰ型预测增生性息肉即区分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1%、90.9%,Ⅱ型微血管形态预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0%、79.1%,Ⅲ型和Ⅳ型预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0.6%、93.3%。观察者间一致性评价结果示kappa值0.784(CI,0.635,0.915),提示评价强度为较好。结论结直肠腺瘤在NBI下有腺管开口形态和微血管形态的显著特征,借此可区分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为内镜实时诊断及治疗结直肠病变提供了有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内镜 结直肠腺瘤 诊断
下载PDF
大肠腺癌组织PTTG和VEGF-A及p53表达生物学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艳会 路志涛 +2 位作者 周永宁 林香 吴静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血管生成内皮因子(VEGF)、p53蛋白和微血管密度(MVD)与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18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20例大肠腺瘤组织和44例大肠腺癌组织中PTTG、VEGF和p53...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血管生成内皮因子(VEGF)、p53蛋白和微血管密度(MVD)与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18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20例大肠腺瘤组织和44例大肠腺癌组织中PTTG、VEGF和p53表达及MVD值,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TG在正常大肠、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1.1%(2/18)、75.0%(15/20)和88.6%(39/44),VEGF阳性率为11.1%(2/18)、40.0%(8/20)和70.4%(31/44)。p53在正常大肠组织中无表达,在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10/20)、68.2%(30/44);MVD在大肠腺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平均密度值为67±26、33±7和11±4。在大肠腺癌中PTTG和VEGF呈正相关(r=0.46,P<0.05),PTTG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P<0.05),VEGF和p53蛋白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PTTG、VEGF和p53参与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三者相互作用促进大肠癌新生血管的生成,促进肿瘤浸润和转移及脉管瘤栓的形成,三者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有效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癌基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蛋白质P53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放大电子色素内镜下急慢性胃炎特点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红 吴静 +4 位作者 林香 蔺武 魏南 宿慧 刘揆亮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分析放大电子色素内镜下胃窦炎症的微形态特征及其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评价其用于靶向活检的可行性。方法消化内镜室行放大窄带成像内镜检查的连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内镜下黏膜表面形态分5型,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并病理组织学特... 目的分析放大电子色素内镜下胃窦炎症的微形态特征及其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评价其用于靶向活检的可行性。方法消化内镜室行放大窄带成像内镜检查的连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内镜下黏膜表面形态分5型,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并病理组织学特殊染色查H.pylori.结果为标准,比较黏膜表面形态和H.pylori.感染的关系。结果最终共有65例患者的159个部位与病理组织学及H.pylori.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正常胃窦黏膜以A型(70.8%)多见,慢性炎症和急性炎症以B型形态(82.1%)和C型形态(82.8%)为主。肠上皮化生主要表现为D型和E型形态(77.5%)。H.pylori.感染阳性部位共58个(36.5%),以B型和C型形态为多,分别占B型和C型部位的60.0%和60.7%。B型和C型形态预测H.pylori.感染的敏感度为70.1%(95%CI[58.3,81.9]),特异度为73.3%[64.7,81.9],准确度为72.3%[65.3,79.3]。结论胃窦黏膜H.pylori.感染在放大电子色素内镜下微血管和腺管形态有其特征性,预测H.pylori.感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高靶向活检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ylori.感染 放大电子色素内镜 胃窦炎 诊断
下载PDF
消化道类癌的诊断与治疗(附44例报告) 被引量:8
18
作者 常虹 丁士刚 +3 位作者 林香 周丽雅 吕愈敏 林三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1期896-897,共2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5年4月44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4例中直肠(包括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类癌29例发生率最高65.9%(29/44),结肠4例9.1%(4/44),阑尾1例2.3%(1/44),小肠2例4.5%(...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5年4月44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4例中直肠(包括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类癌29例发生率最高65.9%(29/44),结肠4例9.1%(4/44),阑尾1例2.3%(1/44),小肠2例4.5%(2/44),十二指肠2例4.5%(2/44),胃5例11.4%(5/44),肝1例2.3%(1/44)。44例中治疗了39(39/44,88.6%),其中手术切除14例,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20例(5例EMR后病理断端残余癌细胞又追加手术局部切除),内镜下直接钳除5例,5例未治疗。直径≤1cm30例占68.2%,26例全部治愈,15例(50%行EMR完全切除,其中20例肠镜随访10~84个月,均无复发,预后好;直径1~2cm4例占9.1%,手术局部切除,1例1年后肝转移;直径>2cm10例占22.7%,均位于直肠外,8例手术,2例未治疗,3例死亡,5例有远处或淋巴结转移,预后差。44例中6例发生远处或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3.6%。结论内镜是诊断消化道类癌的首选方法,≤1cm的类癌可在内镜下行EMR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癌 内镜 黏膜下切除
下载PDF
i-Scan电子染色技术在筛查右半结肠息肉样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秋敬 林香 +3 位作者 吴静 王沧海 刘红 刘揆亮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i-Scan模式在右半结肠息肉样病变检出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以2015年1月至12月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观察右半结肠后,分别采用白光模式(白光组,9... 目的探讨内镜i-Scan模式在右半结肠息肉样病变检出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以2015年1月至12月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观察右半结肠后,分别采用白光模式(白光组,93例)及i-Scan模式(i-Scan组,96例)再次观察右半结肠,比较两组右半结肠息肉及腺瘤的检出情况。结果两次检查i-Scan组人均息肉检出数显著多于白光组(1.469比1.011,P=0.028),第2次退镜多检出息肉的患者多于白光组[37.5%(36/96)比22.6%(21/93),P=0.025],能够检出更多直径〈5mm的息肉[84.0%(42/50)比58.3%(14/24),P=0.016]。i-Scan组人均腺瘤检出数量多于白光组(0.979比0.624,P=0.039),第2次退镜多检出腺瘤的患者多于白光组[24.0%(23/96)比11.8%(11/93),P=0.030],两组多检出腺瘤的大小、部位、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i-Scan组与白光组的息肉检出率分别为61.5%(59/96)、48.4%(45/93)(P=0.071),腺瘤检出率分别为47.9%(46/96)、35.5%(33/93)(P=0.083)。结论内镜i-Scan模式可增加右半结肠息肉及腺瘤的检出,并提高多发息肉及腺瘤患者息肉样病变的检出及小息肉(直径〈5mm)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内窥镜检查 模式识别 i-Scan模式 息肉检出率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32例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荣雪 付卫 +1 位作者 杨雪松 林香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手术治疗的指征、时机、方式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 UC 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手术方式及转归,并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71.9%(23/32)手术病例...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手术治疗的指征、时机、方式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 UC 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手术方式及转归,并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71.9%(23/32)手术病例为重型 UC;初发型占21.9%(7/32),慢性复发型78.1%(25/32);广泛结肠病变占93.8%(30/32),其中全结肠受累占81.3%(26/32)。手术原因:药物治疗不能达到或维持缓解26例(81.3%);UC 相关结直肠癌(UC-CRC)/上皮内瘤变(IEN)5例(15.6%);并发肠穿孔1例(3.1%)。手术方式: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19例(59.4%),回肠永久造瘘术或长期保留造瘘口7例(21.9%),全结肠或次全结肠切除、肠吻合术6例(18.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6%(16/23),分别为肠梗阻9例、吻合口狭窄2例、盆腔感染2例、直肠阴道瘘1例、切口疝1例、储袋炎2例、残余直肠 UC 复发2例。25例(78.1%)患者接受随访2个月~22年,21例 UC 治愈,2例因残余直肠 UC 复发继续药物治疗,2例因 UC-CRC 广泛转移死亡。结论手术是药物难治性及出现并发症 UC 的治疗选择,多数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时机、术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随访有待进一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