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4
1
作者 连成瑛 陈秀娟 +5 位作者 吴茜 陈溶鑫 温芳虹 陈蕊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3-607,共5页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CSP)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诊治的224例CSP患者,按首治方案分组:药物治疗加清宫术(A组),子宫动脉栓塞(UAE)加清宫术(B组),经腹CSP病灶切除加修补...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CSP)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诊治的224例CSP患者,按首治方案分组:药物治疗加清宫术(A组),子宫动脉栓塞(UAE)加清宫术(B组),经腹CSP病灶切除加修补术(C组),腹腔镜下CSP病灶切除加修补术(D组)。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A组再分为:甲氨蝶呤(MTX)(局部/全身)组(A1组),天花粉组(A2组),MTX(局部/全身)加天花粉组(A3),米非司酮组(A4)。根据术前是否行UAE,将C组分为:术前未行UAE(C1组),术前行UAE(C2组)。结果:A、B、C、D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0.12%、95.61%、100%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入院时血β-HCG、CSP分型、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1~A4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5.37%、100%、83.33%、9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入院时血β-HCG、术后2~3天血β-HCG下降程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C1、C2组的治疗成功率均为100%;入院时血β-HCG、术后2~3天血β-HCG下降程度和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根据入院时血β-HCG水平、B超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均能取得好的临床效果。药物治疗采用MTX、或天花粉、或米非司酮临床效果相似,住院时间长,费用增加。UAE后清宫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经腹疤痕妊娠病灶切除加子宫修补,术前行UAE未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疤痕妊娠 治疗 甲氨蝶呤 子宫动脉栓塞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人ER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多耐药逆转作用 被引量:31
2
作者 敬静 郑鸿 +7 位作者 王静 张洁 熊竹娟 吴亚英 任婧婧 杨洪亮 王修杰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1-395,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对雌激素受体(ER)阴性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抑制和多耐药逆转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克隆形成试验检测丹参酮ⅡA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Brdu掺入试验...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对雌激素受体(ER)阴性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抑制和多耐药逆转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克隆形成试验检测丹参酮ⅡA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Brdu掺入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丹参酮ⅡA对MDA-MB-231细胞DNA合成、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检测丹参酮ⅡA作用后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ADPRTL1)、细胞色素P450家族(CYP1A1)及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ABCG2)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丹参酮ⅡA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及多耐药逆转作用。结果丹参酮ⅡA处理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半效抑制浓度(IC50)为80ng/mL,且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克隆形成下降(P<0.05),亦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Brdu标记指数降低(P<0.05);细胞周期分布改变,凋亡指数升高(P<0.01),G0/G1期细胞数增加(P<0.01),S期和G2/M期细胞数减少(P<0.01);RT-PCR检测ADPRTL1、CYP1A1 mRNA表达上调(P<0.05),分别为对照组(未用丹参酮ⅡA处理)的2.44倍和1.58倍,BCRP/ABCG2 mRNA表达下调(P<0.05),仅为对照组的0.44倍。结论丹参酮ⅡA对人ER阴性乳腺癌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和多耐药逆转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DNA合成、细胞周期阻滞、上调凋亡相关基因ADPRTL1、CYP1A1及下调多耐药相关基因BCRP/ABCG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乳腺癌 生长抑制 雌激素受体 乳腺癌耐药蛋白
下载PDF
丹参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自分泌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益民 韦福康 +1 位作者 刘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 探讨丹参作用于成纤维细胞 ,减轻创面过度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第4~ 6代 ,经不同浓度丹参 (40、80、1 60和 32 0μg/ ml)及不同时间 (1、2、3、4和 5天 )培养后 ,加入丹参 (浓度 60μg/ ml)作用后 ,采用 E... 目的 探讨丹参作用于成纤维细胞 ,减轻创面过度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第4~ 6代 ,经不同浓度丹参 (40、80、1 60和 32 0μg/ ml)及不同时间 (1、2、3、4和 5天 )培养后 ,加入丹参 (浓度 60μg/ ml)作用后 ,采用 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自分泌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及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变化规律。 结果 丹参可抑制成纤维细胞自分泌 TGF- β1 ,且随浓度的增大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但对EGF的自分泌无抑制作用 (P>0 .0 5)。 结论 丹参可选择性抑制 TGF-β1 的自分泌 ,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成纤维细胞 自分泌生长因子 丹参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表皮生长因子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国外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郑榕岚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 炎症反应 泡沫细胞 氧化型LDL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下载PDF
小鼠 Lewis 肺癌细胞株L3-8的建立及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陆燕蓉 +2 位作者 张洁 黄孝忠 肖远康 《实用癌症杂志》 1998年第3期161-163,共3页
为了得到高转移率的小鼠肺癌体外传代细胞株,将Lewis肺癌实体瘤组织在体外进行14个月的传代培养,获得了L3-8细胞株。对该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第39代和第65代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23.5h和26.2h;... 为了得到高转移率的小鼠肺癌体外传代细胞株,将Lewis肺癌实体瘤组织在体外进行14个月的传代培养,获得了L3-8细胞株。对该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第39代和第65代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23.5h和26.2h;第80代细胞的平皿和软琼脂集落形成率分别为30.7%和21.2%;在C57BL小鼠体内的成瘤率为100.0%,肺转移率为83.3%,平均转移灶2.9个。此细胞株较原体内传代株具有更高的转移率,为肿瘤细胞生物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LEWIS肺癌 L3-8细胞株 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无花果果浆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静 王修杰 +6 位作者 张洁 王琪 熊竹娟 吴亚英 任婧 杨洪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60-764,共5页
为了探讨无花果果浆(Fig fruit latex,FFL)对人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用无花果果浆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克隆形成试验研究FFL对人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Brdu掺入试验、吖啶橙/溴乙啶(AO/EB)染色... 为了探讨无花果果浆(Fig fruit latex,FFL)对人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用无花果果浆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克隆形成试验研究FFL对人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Brdu掺入试验、吖啶橙/溴乙啶(AO/EB)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FFL对肿瘤细胞DNA合成、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用FFL处理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克隆形成下降(P<0.05),Brdu标记指数降低(P<0.05),吖啶橙染色凋亡细胞增多(P<0.05);细胞周期分布改变,凋亡指数升高(P<0.01),G0/G1期细胞数增加(P<0.01),S期细胞数减少(P<0.01),在一定剂量内对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试验结果提示,FFL对所试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显著地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果浆 人肿瘤细胞 增殖抑制 凋亡
下载PDF
体外诱导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洁 +3 位作者 陆燕蓉 周宏远 宁其志 黄孝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探讨在体外从干细胞中诱导出成熟DC的适宜环境。方法 :分别将人胎肝、骨髓和脾细胞以及小鼠骨髓和脾细胞在体外用GM CSF和TNF α诱导 ,观察了第 3、5、7天DC的收获情况。进一步用S 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mBmDC和fLDC有关分子表... 目的 :探讨在体外从干细胞中诱导出成熟DC的适宜环境。方法 :分别将人胎肝、骨髓和脾细胞以及小鼠骨髓和脾细胞在体外用GM CSF和TNF α诱导 ,观察了第 3、5、7天DC的收获情况。进一步用S 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mBmDC和fLDC有关分子表达。结果 :在体外通过GM CSF和TNF α的作用 ,小鼠骨髓、人胎肝、骨髓细胞呈典型的毛刺状胞浆突起 ,第5天的收获率分别为 :39 5 %、6 7 2 %、12 9% ,而基本不能从脾细胞中诱导出成熟DC ,获得的DC能与MAbCD80、MAbCD40呈强阳性反应。结论 :在GM CSF和TNF α的共同作用下 ,能在体外从人胎肝、骨髓和小鼠骨髓干细胞中获得成熟DC ,其DC能表达高水平的B7 1和CD40分子 ,这为大量获取DC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手段 ,为研究D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抗原提呈功能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细胞 骨髓细胞 成熟树突状细胞 体外诱导
下载PDF
CpG ODN加强树突状细胞疫苗抗Lewis肺癌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杜宇琛 +2 位作者 张洁 陆燕蓉 宁其志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CpGODN对树突状细胞 (DC)疫苗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 应用ODN182 6作为DC的成熟刺激信号 ,体外控制DC充分成熟 ,以混合或融合的方式将肿瘤抗原负载于DC制备DC疫苗。以特异性杀伤细胞活性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测定疫苗的体外... 目的 探讨CpGODN对树突状细胞 (DC)疫苗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 应用ODN182 6作为DC的成熟刺激信号 ,体外控制DC充分成熟 ,以混合或融合的方式将肿瘤抗原负载于DC制备DC疫苗。以特异性杀伤细胞活性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测定疫苗的体外免疫活性 ,并将疫苗经小鼠腹腔注射 ,观察治疗和预防实验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 经ODN 182 6刺激后的DC细胞形态呈成熟状态 ,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刺激前后DC细胞表面分子CD4 0的表达分别为 11和 2 4 (MFI) ,CD86的表达分别为 33和 75 (MFI) ,刺激后的DC培养上清中IL 12的分泌水平为刺激前的 10倍。刺激后DC融合疫苗组CTL活性、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体内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均明显高于未刺激的DC融合组 (P <0 .0 5 )。结论 CpGODN能通过诱导DC成熟 ,增强DC疫苗的抗肿瘤作用 ,有效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抗肿瘤反应。未成熟的DC可通过与肿瘤细胞混合的方式 ,获得较好的抗原捕获效果 ,产生一定的抗肿瘤效应 ,而对于刺激成熟的DC则需通过融合手段负载抗原 ,达到有效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疫苗 ODN 刺激 LEWIS肺癌 树突状细胞疫苗 体外 抗肿瘤作用 融合 结论 方式
原文传递
5Fu-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及其抗癌效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陆燕蓉 陆彬 +2 位作者 王建 吴伟 《实用癌症杂志》 2000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研究生物可降解抗癌药 5Fu PLA微球的释药特点 ,鉴定其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方法 采用恒温振荡透析法和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 5Fu PLA微球的药物释放特性 ;MTT法测定了不同时相 5Fu PLA微球对 5种肿瘤细胞株的杀伤... 目的 研究生物可降解抗癌药 5Fu PLA微球的释药特点 ,鉴定其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方法 采用恒温振荡透析法和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 5Fu PLA微球的药物释放特性 ;MTT法测定了不同时相 5Fu PLA微球对 5种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  5Fu PL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 ,半量释放期t1/2 为 10 .4天。 5Fu PLA微球对 5种肿瘤细胞株均有较强的杀伤活性 ,且杀伤活性与作用时间和释药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5Fu PLA微球中药物分布均匀 ;微球制备和溶蚀过程对5Fu的药效无影响。 5Fu PL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 ,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有效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微球 抗癌效应 5Fu-PLA 体外释药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敌敌畏诱导大鼠尿道下裂动物模型睾丸组织的病理学初步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鲁刚 +4 位作者 龚春雨 张洁 周桥 龚学德 曾莉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93-695,700,共4页
目的: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有机磷农药敌敌畏导致尿道下裂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于孕12~17d分别以敌敌畏10mg/(kg·d)和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产雄仔鼠88只,其中2... 目的: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有机磷农药敌敌畏导致尿道下裂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于孕12~17d分别以敌敌畏10mg/(kg·d)和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产雄仔鼠88只,其中22只发生尿道下裂,对照组产雄仔鼠33只,无尿道下裂发生。实验组(尿道下裂鼠)和对照组各5只仔鼠喂养至性成熟,取其睾丸组织作常规石蜡切片分别用HE染色和用抗大鼠Calretinin抗体作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尿道下裂大鼠睾丸组织中间质细胞(Leydig)数量明显减少,生精小管数及形态无明显改变:尿道下裂大鼠睾丸组织中Calretinin阳性的Leydig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孕SD大鼠染毒敌敌畏农药后能导致雄性仔鼠睾丸组织中的Leydig细胞数量减少,推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敌敌畏诱导大鼠尿道下裂发生的可能机制是敌敌畏的毒性作用致使胎鼠睾丸中的Leydig细胞受损,导致胎鼠睾丸产生的睾酮水平降低,在尿道形成过程中发生障碍而产生尿道下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有机磷农药 敌敌畏 间质细胞 大鼠
下载PDF
肺癌树突状融合细胞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陆燕蓉 +4 位作者 张洁 王修杰 周宏远 黄孝忠 宁奇志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肿瘤疫苗的方法 ,研究肺癌树突状融合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用 PEG法将 HGPRT缺陷型 L ewis肺癌细胞株 AL990 1 与小鼠骨髓诱生的树突状细胞进行融合 ,HAT筛选融合克隆 ;S- P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融合细胞表... 目的探讨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肿瘤疫苗的方法 ,研究肺癌树突状融合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用 PEG法将 HGPRT缺陷型 L ewis肺癌细胞株 AL990 1 与小鼠骨髓诱生的树突状细胞进行融合 ,HAT筛选融合克隆 ;S- P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融合细胞表型 ;对融合细胞进行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和体内成瘤等鉴定。结果树突状细胞与 AL990 1 以 6∶ 1比例融合 ,融合率约为 30 %。融合细胞 FL D- A1 1 可在体外传代培养 ,表型为 CD80 + 、CD40 + 、H- 2 Kb + 、MIDC+ 和肺癌抗原阳性。 FL D- A1 1不能在软琼脂培养基中形成克隆 ,动物体内不能形成肿瘤。结论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 FL D- A1 1 细胞 ,具备了在体内激活抗特异性地抗肿瘤细胞免疫功能的分子表型 ;该细胞不存在体内成瘤的危险。本研究为 FL D- A1 1 作为肿瘤疫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融合 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小白菊内酯诱导肝癌细胞SMMC 7721自噬性死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战培 李艳艳 +3 位作者 高波 黎军 高俊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对肝癌细胞SMMC 7721自噬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MTT测定小白菊内酯对SMMC 7721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吖啶橙染色观察不同浓度小白菊内酯对SMMC 7721细胞自噬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标志物LC3、p62的表...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对肝癌细胞SMMC 7721自噬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MTT测定小白菊内酯对SMMC 7721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吖啶橙染色观察不同浓度小白菊内酯对SMMC 7721细胞自噬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标志物LC3、p62的表达以及自噬流检测分析小白菊内酯对细胞自噬的影响;用抗氧化剂NAC去除细胞中ROS,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白菊内酯对细胞自噬的影响,确定ROS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小白菊内酯可抑制SMMC 7721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浓度依赖性;通过自噬的标志物及自噬流的检测显示小白菊内酯可诱导肝癌细胞系SMMC 7721细胞发生自噬,用NAC去除ROS后,小白菊内酯引起的自噬明显下降,说明其诱导的SMMC 7721细胞发生自噬依赖于ROS。结论小白菊内酯可能是通过刺激细胞产生ROS诱导SMMC 7721肝癌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 肝细胞癌 自噬 活性氧
原文传递
肺癌DC融合细胞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被引量:7
13
作者 陆燕蓉 张洁 +3 位作者 黄孝忠 宁其志 杨可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研究肺癌 DC融合细胞 FL D- A11体内外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用 MTT法测定 FL D- A11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EL ISA法检测其诱导淋巴细胞分泌 IL- 2的水平 ;L DH释放法测定 FL D- A11细胞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的特异性 CTL... 目的研究肺癌 DC融合细胞 FL D- A11体内外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用 MTT法测定 FL D- A11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EL ISA法检测其诱导淋巴细胞分泌 IL- 2的水平 ;L DH释放法测定 FL D- A11细胞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的特异性 CTL 活性。结果 FL D- A11细胞能有效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 ( SC∶ RC=1∶ 5 0时 ,SI=2 .3 8) ,诱导淋巴细胞分泌 IL- 2。 FL D- A11细胞免疫后 ,小鼠的胸腺和脾脏重量均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脾淋巴细胞对 L ewis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FL D- A11细胞具有诱导初次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能力 ,不仅能在体外诱导淋巴细胞的增殖和 IL- 2的分泌 ,而且体内免疫接种也能引起小鼠免疫器官的增生反应 ,产生针对 L ewis肺癌的特异性 CTL 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树突状细胞 融合细胞 免疫应答
下载PDF
台州珍稀濒危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金则新 张美娟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8,共4页
据调查,台州市境内有国家首批保护植物20种,隶属于14科18属,其中国家1级保护植物1种,2级保护植物19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16种,以木本植物占优势。科的分布区类型分为4类,热带分布的有6科,温带分布的有8科,具有热带和温带的双重性质... 据调查,台州市境内有国家首批保护植物20种,隶属于14科18属,其中国家1级保护植物1种,2级保护植物19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16种,以木本植物占优势。科的分布区类型分为4类,热带分布的有6科,温带分布的有8科,具有热带和温带的双重性质。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9类,温带成分最多,其次是热带成分,第3是中国特有分布。这些植物起源古老,孑遗种多,地理成分复杂,区系联系广泛,过渡性明显,特有现象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州 珍稀濒危植物 区系 地理分布
下载PDF
Na^+,K^+-ATP酶β_1亚基与肿瘤细胞生长相关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熊竹娟 +6 位作者 张洁 王修杰 王琪 任婧婧 杨洪亮 王静 吴亚英 《中国肿瘤》 CAS 200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Na+,K+-ATP酶β1亚基(ATP1B1)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以及外源性ATP1B1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检测肿瘤细胞株、正常外周血单核细胞中ATP1B1的mRNA水平,以及经脂多糖(LPS)促进细胞增殖、二甲亚砜(DMSO)诱导肿... [目的]探讨Na+,K+-ATP酶β1亚基(ATP1B1)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以及外源性ATP1B1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检测肿瘤细胞株、正常外周血单核细胞中ATP1B1的mRNA水平,以及经脂多糖(LPS)促进细胞增殖、二甲亚砜(DMSO)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后ATP1B1的mRNA水平变化,并观察通过转染技术增加肿瘤细胞中ATP1B1表达后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肿瘤细胞株中ATP1B1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单核细胞(P<0.05),促进细胞增殖后细胞中ATP1B1的mRNA水平增高(P<0.05),诱导分化后降低(P<0.05),导入外源性ATP1B1使肿瘤细胞增殖明显受抑(P<0.05)。[结论]Na+,K+-ATP酶β1亚基可以成为反映细胞功能状态特别是肿瘤细胞增殖代谢的重要指标,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策略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 K^+-ATP酶β1亚基 肿瘤细胞 增殖 诱导分化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教学科研事业协同发展机制研究--基于“双带头”引培人才党建工作站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5
16
作者 邹俊 汪涛 +2 位作者 郭佳 李炯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1期5-8,共4页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作用,将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在党的旗帜下,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挑战和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对高校基层党建的新要求,探索建立“双带头”引培人才党建工作站,力求把国外引进和...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作用,将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在党的旗帜下,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挑战和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对高校基层党建的新要求,探索建立“双带头”引培人才党建工作站,力求把国外引进和国内培养的人才(简称引培人才)中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培养发展为党员,把专业基础好、具备学术发展潜力的党建带头人培养发展为教学科研骨干,扎实推进高校党建与教学科研事业发展双融合、双促进、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 教师党支部 教学科研
下载PDF
儿童小阴茎和正常阴茎皮肤细胞内雄激素受体的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鲁刚 +3 位作者 胡廷泽 陈绍基 成娘 冯杰雄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观察青春期前后包皮细胞内雄激素受体 (AR)分布的规律 ,并探讨AR在小阴茎患儿包皮细胞内表达的特征。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42例不同年龄段正常人及 6例小阴茎患儿阴茎包皮细胞内AR的含量 ,并用放射免疫法对小阴茎... 目的 观察青春期前后包皮细胞内雄激素受体 (AR)分布的规律 ,并探讨AR在小阴茎患儿包皮细胞内表达的特征。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42例不同年龄段正常人及 6例小阴茎患儿阴茎包皮细胞内AR的含量 ,并用放射免疫法对小阴茎患儿作了血清睾酮 (T)、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的测定。结果 所有阴茎皮肤组织AR均呈阳性表达 ;正常阴茎皮肤细胞内AR的分布为 ,青春期以前AR含量处于稳定的较低水平状态 ,青春期开始明显增加 ,成年期达到高峰 ;小阴茎病例组的AR含量均低于正常阴茎各组。结论 阴茎皮肤细胞内AR含量与阴茎发育的年龄、生理功能及血中雄激素水平相关 ,小阴茎患儿的阴茎皮肤细胞内低AR含量可能与外周血中雄激素水平低有关 ,而不是小阴茎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皮肤细胞 小阴茎 雄激素受体 儿童
原文传递
负载肺癌抗原DC疫苗抗肿瘤免疫实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洁 +2 位作者 陆燕蓉 王琪 宁其志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负载人肺癌细胞株A549冻融抗原DC疫苗体外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自脐血分离单核细胞,经rhGM-CSF、rhIL-4和rhTNF-α诱导树突状细胞(DC),负载人肺癌细胞株A549冻融抗原、LPS诱导成熟,利用免疫磁珠分选获得功能性肺癌DC疫苗(UbDC/A... 目的探讨负载人肺癌细胞株A549冻融抗原DC疫苗体外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自脐血分离单核细胞,经rhGM-CSF、rhIL-4和rhTNF-α诱导树突状细胞(DC),负载人肺癌细胞株A549冻融抗原、LPS诱导成熟,利用免疫磁珠分选获得功能性肺癌DC疫苗(UbDC/AgL),ELISA测定UbDC/AgL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浓度、LDH法测定特异性细胞杀伤(CTL)活性及MTT法检测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结果UbDC/AgL细胞组IL-1、IL-12、IL-6和IFN-β含量明显高于UbDC/Ag和UbDC组(P<0.01);UbDC/AgL疫苗细胞能有效诱导肿瘤特异性CTL活性,对A549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P<0.01),并能有效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结论负载肿瘤冻融抗原DC疫苗,能有效激活T淋巴细胞进而诱导肿瘤特异性杀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抗原 疫苗 抗肿瘤免疫
下载PDF
免疫酶法检测血清EB病毒─IgA/VCA对鼻咽癌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远康 张洁 +1 位作者 陆燕蓉 《实用癌症杂志》 1995年第1期1-3,共3页
应用免疫酶法对放疗前鼻咽癌病人990例、放疗后临床缓解鼻咽癌病人1168例、放疗后复发的鼻咽癌病人76例、头颈部其它恶性肿瘤病人96例、鼻咽部非癌疾病2192例和正常人2321名血清的EB病毒IgA/VCA抗体进行了... 应用免疫酶法对放疗前鼻咽癌病人990例、放疗后临床缓解鼻咽癌病人1168例、放疗后复发的鼻咽癌病人76例、头颈部其它恶性肿瘤病人96例、鼻咽部非癌疾病2192例和正常人2321名血清的EB病毒IgA/VCA抗体进行了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5.95%、77.39%、98.68%、32.29%、12.54%和0.17%。结果提示免疫酶法检测IgA/VCA抗体对鼻咽癌诊断及监测病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免疫酶法 E-B病毒 免疫球蛋白A
下载PDF
规范实验记录加强科研项目管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双官 建峰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0年第3期166-167,共2页
关键词 科研项目管理 实验记录 规范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