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动态分析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特点。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治疗100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男18例,女82例;年龄7~36个月,平均19.4个月。左侧68...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动态分析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特点。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治疗100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男18例,女82例;年龄7~36个月,平均19.4个月。左侧68例,右侧32例。髋关节脱位按Zionts等方法分度,Ⅰ度15例,Ⅱ度50例,Ⅲ度26例,Ⅳ度9例。治疗时行内收肌切断与牵引74例,直接闭合复位26例。按四级功能评价标准判定临床疗效;于复位前、复位后第3、6、9和12个月动态测量患、健侧髋关节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h,AI(D/W)],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治疗12个月功能恢复总优良率达88.00%。复位后12个月,患侧AI由治疗前(37.17±2.17)°下降至(27.02±3.54)°,AI(D/W)由22.06%±1.65%增长至29.80%±3.56%,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AI下降幅度、AI(D/W)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健侧(P<0.01)。复位后1~3个月、10~12个月AI分别为(3.22±1.42)°和(3.41±2.03)°,AI(D/W)分别为2.69%±1.83%和2.33%±1.13%,明显快于其他时间段(P<0.01);各时间段患侧AI下降幅度、AI(D/W)增长幅度均明显快于同期健侧(P<0.01)。复位后12个月,7~12月龄、13~18月龄AI分别为(13.71±3.96)°和(11.48±4.15)°,AI(D/W)分别为9.95%±3.81%和8.28%±3.58%,明显快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各年龄段患侧AI、AI(D/W)变化速度均明显快于健侧(P<0.01)。结论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操作简便,治疗效果良好,在治疗后12个月内,患侧髋臼发育速度明显快于健侧;患侧髋臼的发育高峰期在复位后1~3个月和10~12个月;患儿年龄<18个月为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最佳时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动态分析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特点。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治疗100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男18例,女82例;年龄7~36个月,平均19.4个月。左侧68例,右侧32例。髋关节脱位按Zionts等方法分度,Ⅰ度15例,Ⅱ度50例,Ⅲ度26例,Ⅳ度9例。治疗时行内收肌切断与牵引74例,直接闭合复位26例。按四级功能评价标准判定临床疗效;于复位前、复位后第3、6、9和12个月动态测量患、健侧髋关节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h,AI(D/W)],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治疗12个月功能恢复总优良率达88.00%。复位后12个月,患侧AI由治疗前(37.17±2.17)°下降至(27.02±3.54)°,AI(D/W)由22.06%±1.65%增长至29.80%±3.56%,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AI下降幅度、AI(D/W)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健侧(P<0.01)。复位后1~3个月、10~12个月AI分别为(3.22±1.42)°和(3.41±2.03)°,AI(D/W)分别为2.69%±1.83%和2.33%±1.13%,明显快于其他时间段(P<0.01);各时间段患侧AI下降幅度、AI(D/W)增长幅度均明显快于同期健侧(P<0.01)。复位后12个月,7~12月龄、13~18月龄AI分别为(13.71±3.96)°和(11.48±4.15)°,AI(D/W)分别为9.95%±3.81%和8.28%±3.58%,明显快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各年龄段患侧AI、AI(D/W)变化速度均明显快于健侧(P<0.01)。结论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操作简便,治疗效果良好,在治疗后12个月内,患侧髋臼发育速度明显快于健侧;患侧髋臼的发育高峰期在复位后1~3个月和10~12个月;患儿年龄<18个月为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