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粮食作物气候-土壤生产力及人口承载量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惠 蔡文华 +2 位作者 张春桂 张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7,共6页
文章采用改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 ,计算全省 2 9个代表站水稻、小麦、甘薯 3种作物光温、气候及气候 -土壤生产力 ;将福建分成 6个农业自然区进行分析 ;根据对未来 2 0 1 0年及 2 0 5 0年人口、耕地的动态预测 ,计算各农业区农田的人口承... 文章采用改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 ,计算全省 2 9个代表站水稻、小麦、甘薯 3种作物光温、气候及气候 -土壤生产力 ;将福建分成 6个农业自然区进行分析 ;根据对未来 2 0 1 0年及 2 0 5 0年人口、耕地的动态预测 ,计算各农业区农田的人口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 :福建省目前、2 0 1 0年、2 0 5 0年人口分别为 32 6 1×1 0 4人、370 8× 1 0 4人、4 1 6 8× 1 0 4人 ,人均占有粮食分别为 31 1 2kg·a- 1 、30 9 2kg·a- 1 、32 6 3kg·a- 1 ,不足低消费水平 4 0 0kg·a- 1 ,若增加农业投入 ,未来的粮食能达到理想产量水平。为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明确农业投入方向和协调粮食需求平衡 ,提出对策及建议 :①建设旱涝保收田 ;②合理调整粮食布局 ,挖掘生物学产量潜力 ;③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作物高产 ;④改良品种 ;⑤严格限制非农业用地 ,控制人口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气候-土壤生 人口承载量 福建 资源
下载PDF
福建褐稻虱迁飞降落大气环流类型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蔡文华 吴美英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5-329,共5页
据福建省农业厅1975~1992年19个植保站峰迁资料配合大气环流形势,分析褐稻虱迁飞运行和降落的气象特征。春季该省850hpa高空常受切变线南侧和副热带高压(下简称副高)脊线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影响,中南亚和海南岛等地褐稻虱主要是伴随降雨... 据福建省农业厅1975~1992年19个植保站峰迁资料配合大气环流形势,分析褐稻虱迁飞运行和降落的气象特征。春季该省850hpa高空常受切变线南侧和副热带高压(下简称副高)脊线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影响,中南亚和海南岛等地褐稻虱主要是伴随降雨和下沉气流降落,表现为北迁。夏季850hpa高空常受副高脊线西北部的西南气流影响,夏末又有高压东侧的东北气流影响,褐稻虱主要亦是伴随降雨和下沉气流降落,此季北迁仍为主流,夏末也有部分南迁。秋季850hpa高空常受高压东或东南侧的东北气流影响,褐稻虱主要是伴随下沉气流和降雨降落,南迁为主流,但也偶有部分褐稻虱随西南风迁入该省,表现为北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迁飞 降落 大气环流
原文传递
甘蔗群体生长及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惠 《甘蔗(福建)》 1998年第4期12-16,共5页
三年四个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地上部各器官(茎、叶、鞘)的干物质累积均为“S”形变化规律,均适于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得出福建省甘蔗干物质累积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各地各年不同,但都在8月上旬-10月下旬附... 三年四个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地上部各器官(茎、叶、鞘)的干物质累积均为“S”形变化规律,均适于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得出福建省甘蔗干物质累积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各地各年不同,但都在8月上旬-10月下旬附近或提早或推迟一至二旬。找到了影响甘蔗产量高低的关键气象因子:关键期内的光温积(即旬平均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乘积的累加)、生长后期平均日照时数。提出了提高福建省甘蔗单产的农业技术措施必须是围绕着能够使甘蔗早日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以充分利用一年中光温条件好的时段的气候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群体生长 关键期 产量形成 气象因子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福建粮食种植制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惠 蔡文华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1期3-4,共2页
通过对福建省几个代表点1951~1996年近50年的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福建南部、西部、中部、北部三种稻作区1981~1990年、1991~1996年、1981~1996年与前30年(1951~1980年)对比种植... 通过对福建省几个代表点1951~1996年近50年的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福建南部、西部、中部、北部三种稻作区1981~1990年、1991~1996年、1981~1996年与前30年(1951~1980年)对比种植高度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了未来气温升高05℃时各熟制种植高度提高50m,相当于北界北移025个纬度。分析80年代后气候变化不利我省冬小麦生产,应控制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并根据气候变化规律提出了各熟制区适宜的种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条件 种植制度 福建 粮食种植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福建冬种小麦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3-26,共4页
使用福建省31个县小麦产量资料及相应各地的气象资料,通过气象产量与经膨化处理后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得知影响福建冬种小麦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是3月份的降水量和上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分析了冬种小麦生长期... 使用福建省31个县小麦产量资料及相应各地的气象资料,通过气象产量与经膨化处理后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得知影响福建冬种小麦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是3月份的降水量和上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分析了冬种小麦生长期气候资源变化及关键气象因子的年代变化,得出近年气候变化不利于福建冬种小麦的生产。最后对福建冬种小麦种植区重新进行了划分,对福建冬种小麦生产布局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变化 冬种小麦 降水量 种植区划 生产影响
下载PDF
福建水稻“三寒”的时空变化特征
6
作者 陈惠 《福建气象》 1999年第1期12-15,共4页
1引言 福建省地处低纬亚欧大陆东南岸,介于23°33’~28°19’N之间,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水稻在全省各地均可种植。年可一至两熟.福建稻作的主要气候问题是寒害(三寒),而且往往是和熟制、品种布局以及生育期... 1引言 福建省地处低纬亚欧大陆东南岸,介于23°33’~28°19’N之间,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水稻在全省各地均可种植。年可一至两熟.福建稻作的主要气候问题是寒害(三寒),而且往往是和熟制、品种布局以及生育期安排不当联系在一起.“三寒”即影响双季早稻播种的“倒春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化特征 福建省 水稻 亚欧大陆 季风气候 热带海洋 气候问题 双季早稻
下载PDF
福建褐稻虱迁飞与大气环流类型研究
7
作者 吴美英 蔡文华 《福建气象》 1999年第2期14-17,13,共5页
自1967年朝北奈、鹤冈在日本本州西南的海洋气象站发现大群稻飞虱越海迁飞以来,关于稻飞虱远距离迁飞相继有些报道.1977年我国建立。全国褐稻虱科研协作组”,福建省亦建立了“福建省褐稻虱研究协作组”,他们根据广阔区域内。同期突... 自1967年朝北奈、鹤冈在日本本州西南的海洋气象站发现大群稻飞虱越海迁飞以来,关于稻飞虱远距离迁飞相继有些报道.1977年我国建立。全国褐稻虱科研协作组”,福建省亦建立了“福建省褐稻虱研究协作组”,他们根据广阔区域内。同期突发”现象,还进行了海面捕捉,飞机捕捉、高山网捕试验和标记释放回收试验,用多种手段证实了褐稻虱远距离连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稻虱 福建省 环流类型 迁飞 大气 回收试验 海洋气象站 稻飞虱
下载PDF
福建农业气候生产力及其应用
8
作者 陈惠 《福建农业科技》 1995年第S1期71-71,共1页
提出了计算气候生产力的方法,并且应用于福建省闽东南沿海地区。
关键词 气候生产力 福建农业 福建省 沿海地区 闽东南 耕作制度 种植制度 栽培方式 气象科学 冬种小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