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6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闻一多诗歌的建筑美刍议
被引量:
4
1
作者
林
植
汉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30-33,共4页
任何格式的诗歌,都有一定的外在形体,都有相应的章节结构、句行排列。诗人在创作中,对此也必然有自己的美学追求。然而,这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闻一多慧眼独具,通过对诗歌本质特征的具体分析,最先从诗美的角度对诗歌外在形体的审美特征进...
任何格式的诗歌,都有一定的外在形体,都有相应的章节结构、句行排列。诗人在创作中,对此也必然有自己的美学追求。然而,这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闻一多慧眼独具,通过对诗歌本质特征的具体分析,最先从诗美的角度对诗歌外在形体的审美特征进行理论概括,提出了新诗应当具有“建筑美”的要求。这是对诗歌形式理论的一个富有创新意义的开拓。闻一多诗歌的建筑美,是以“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为规范”的.这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因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诗
诗歌思想
诗歌形式
诗人情感
诗美
审美特征
美学追求
均齐
理论概括
音乐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闻一多的意象理论与意象创造
被引量:
4
2
作者
林
植
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8-14,共7页
【正】 意象,是诗歌中由诗人的主观心意(审美理想与审美情感等)与客观物象(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景物、场面等)融汇而成的富有蕴含与审美价值的具体情境。它作为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理所当然地是诗歌艺术的基本构成元件,对...
【正】 意象,是诗歌中由诗人的主观心意(审美理想与审美情感等)与客观物象(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景物、场面等)融汇而成的富有蕴含与审美价值的具体情境。它作为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理所当然地是诗歌艺术的基本构成元件,对此,胡应麟甚至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克罗齐也说:“诗是意象的表现”。谁能想象,一首诗能够没有意象,或一段没有意象的文字能够称之为诗呢!我们考察诗歌成品及其生产过程就会发现,意象是诗歌创作构思的核心。它贯串于诗的形象思维之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性意象
诗歌意象
中国诗歌
审美价值
意象创造
诗歌艺术
诗论
胡应麟
营构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学报编辑主体的智能结构系统
被引量:
3
3
作者
林
植
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6期109-112,39,共5页
学报编辑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精神生产过程。其产品质量,取决于生产活动的主体(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即知识积累、理论素养、文字水平、实践能力及其综合发挥,取决于主体的智能结构。它是学报编辑“主体性结构...
学报编辑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精神生产过程。其产品质量,取决于生产活动的主体(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即知识积累、理论素养、文字水平、实践能力及其综合发挥,取决于主体的智能结构。它是学报编辑“主体性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报编辑主体
学报编辑工作
编辑人员
智能结构系统
综合性
主体性结构
实践能力
基本素质
理论素养
创造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编辑学研究现状的思考
被引量:
1
4
作者
林
植
汉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21,共4页
近几年来,编辑学研究以不可遏抑之势勃然兴起,吸引和鼓舞着千万编辑工作者纷纷投入这一理论建设工程。应当承认,编辑学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也无可讳言,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能构成...
近几年来,编辑学研究以不可遏抑之势勃然兴起,吸引和鼓舞着千万编辑工作者纷纷投入这一理论建设工程。应当承认,编辑学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也无可讳言,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能构成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这两年还出现了“热门”渐趋冷落的现象。这种状况,无疑会妨碍编辑学研究的深化与升华,妨碍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对出版事业也势必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综观当前编辑学研究的现状,我认为主要存在缺乏统筹、不够深入、也不够重视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学
理论研究
原文传递
高校文科学报学术质量平议
被引量:
1
5
作者
林
植
汉
胡兰芳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高校学报的生命在于质量。但我们对学报质量 ,尤其是学术质量的定位与界定还认识不太明确。学报质量是一个有自在结构的系统。其中 ,学术质量是核心。而学术质量则是由开拓与创新、高度与深度、系统与特色三对因素构成。这三对因素的核...
高校学报的生命在于质量。但我们对学报质量 ,尤其是学术质量的定位与界定还认识不太明确。学报质量是一个有自在结构的系统。其中 ,学术质量是核心。而学术质量则是由开拓与创新、高度与深度、系统与特色三对因素构成。这三对因素的核心是开拓与创新。创新 ,是学术质量的灵魂 ,我们编辑工作的价值归根结底就在于创新。研究现实问题 ,是高校学报开拓创新的一条必由之路 ,高校学报也可由此而达到实践性与前瞻性高度融合的境界。无疑 ,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 ,关键还在于编辑人员。高校学报编辑 ,应当是一支既“博”又“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文科学报
学术质量
创新
研究现实问题
编辑队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尝试集》不是第一部新诗集
被引量:
2
6
作者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61-67,共7页
对于胡适的《尝试集》,几十年来有过各种各样的评价,歧异甚大;而近几年来,论者更众,多为肯定,虽说法莫一,角度不同,但对它的“重要主题”和“基本内容”,大都从反对封建主义、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
对于胡适的《尝试集》,几十年来有过各种各样的评价,歧异甚大;而近几年来,论者更众,多为肯定,虽说法莫一,角度不同,但对它的“重要主题”和“基本内容”,大都从反对封建主义、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而前不久出版的《现代诗人及流派琐谈》(钱光培、向远)一书,竟明确指定;“我国第一部新诗集是一九二○年三月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第二部新诗集是一九二一年八月出版的郭沫若的《女神》”。历史事实真是这样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我们认为,《尝试集》不是新诗集,更不是第一部新诗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尝试集》
新诗集
胡适之
中国现代文学史
《女神》
钱光培
新文学运动
民主自由
白话文运动
臧克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闻一多诗歌的主题系统
被引量:
2
7
作者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57-65,共9页
闻一多是一个优秀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爱国诗篇,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的艺术奇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自清说:“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主义新诗人。”朱先生的话诚然有些偏颇,且长期以来,在有关闻一多的史传、评论、选...
闻一多是一个优秀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爱国诗篇,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的艺术奇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自清说:“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主义新诗人。”朱先生的话诚然有些偏颇,且长期以来,在有关闻一多的史传、评论、选本、教材中,所讲所论也大都是其爱国诗作,以至不少青少年产生了错觉:闻一多写的都是爱国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追求生命价值
诗歌主题
艺术美
爱国诗篇
爱情诗
《红豆》
生存环境
诗歌创作
矛盾冲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史略
8
作者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14-117,共4页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1年。20年来,《湖北师范学院学报》是在艰苦中诞生(创办), 在奋斗中发展(成长),在改革中前进(提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1980-1984年,创办期;2、1985- 1998...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1年。20年来,《湖北师范学院学报》是在艰苦中诞生(创办), 在奋斗中发展(成长),在改革中前进(提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1980-1984年,创办期;2、1985- 1998年,发展期(上);3、1999年──,发展期(下)。今后,它的努力目标是使整体质量更上一层楼,早日 实现与国内优秀期刊比肩,与国际同类期刊接轨,使学报大步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创办期
发展期
整体质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闻一多与道教文化(上)
9
作者
林
植
汉
《湖北电大学刊》
1997年第2期77-80,共4页
闻一多与道教文化有何关系?此前似无人论及,但这毕竟是不刊之实。应当说,闻一多与道教文化有着宽泛而深刻的联系。要而言之,这种联系,在性质上,既有吸取的同一性,也有批判的相异性;在范围上,则反映于他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
闻一多与道教文化有何关系?此前似无人论及,但这毕竟是不刊之实。应当说,闻一多与道教文化有着宽泛而深刻的联系。要而言之,这种联系,在性质上,既有吸取的同一性,也有批判的相异性;在范围上,则反映于他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思想性格等诸多方面。而且,随着他思想的发展,其联系也在不断演变,呈现出隐显不定、分合难测的复杂态势。理清这一线索,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闻一多其人其文,了解那一代知识分子,乃至了解中国的“国民性”,无不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系
闻一多
学术研究
线索
道教文化
相异性
性质
中国
发展
态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研究现实问题与文科学报的质量
被引量:
1
10
作者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研究现实问题,早已不再是新鲜话题。然而,我们高校学报界却似乎不得不经常对此给予重申、强调和探讨。当然,这也许是由于它具有常说常新的特质,但显然更为重要的还是:它至今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个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难题。仅此一点,便...
研究现实问题,早已不再是新鲜话题。然而,我们高校学报界却似乎不得不经常对此给予重申、强调和探讨。当然,这也许是由于它具有常说常新的特质,但显然更为重要的还是:它至今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个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难题。仅此一点,便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理论研究和学报编辑工作应当遵循的一个科学准则。而研究现实问题,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学报
学报编辑工作
理论联系实际
学报界
学术理论研究
学报同仁
编辑过程
现代化建设
思想解放
清华学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闻一多的教育思想述评
被引量:
1
11
作者
林
植
汉
《江汉学术》
1989年第2期1-7,共7页
闻一多曾自豪地说他'干了一辈子教育工作'①。确实,在他47年的生命历程中,有42年是在学校度过的;其中,教育生涯则占了21年(在西南联大任教长达8年)。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战士,但一直是以学校为阵地进行创作、科研和斗争的。他&...
闻一多曾自豪地说他'干了一辈子教育工作'①。确实,在他47年的生命历程中,有42年是在学校度过的;其中,教育生涯则占了21年(在西南联大任教长达8年)。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战士,但一直是以学校为阵地进行创作、科研和斗争的。他'为国育才执鞭教坛垂二十五年,留有不可泯灭的功绩'②,被誉为'青年的导师'、'刻苦的园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内容
教坛
人民世纪
教育思想
中国现代教育史
分子群
艺术典型
精神贵族
思想述评
现代文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期刊编辑学结构论纲
被引量:
1
12
作者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23-131,共9页
当今世界,新潮汹涌。一切都在变革,更新。科学知识,也经由第一阶段的混纯整体、第二阶段的演变分化,发展到今天的第三阶段:各门学科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各种边缘学科杂然而出,多元分支学科应运而生。随着社会实践的空前拓展,人们的精...
当今世界,新潮汹涌。一切都在变革,更新。科学知识,也经由第一阶段的混纯整体、第二阶段的演变分化,发展到今天的第三阶段:各门学科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各种边缘学科杂然而出,多元分支学科应运而生。随着社会实践的空前拓展,人们的精神需要愈加广泛,其理性触角几乎无所不至。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需要是发明之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学研究
精神需要
论纲
刊物质量
社会科学理论
出版要求
理论体系
编辑主体
规范格式
信息反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闻一多诗歌的民族风格
13
作者
林
植
汉
《齐鲁学刊》
198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闻一多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哺育成长起来的爱国诗人。在中国新诗史上,他是最早自觉地倡导和探讨新诗的民族风格,也是最先在创作中体现民族风格的诗人。何其芳曾说,闻一多“是一个道地的中国的诗人”。这个评价是符合其诗歌创作实际的...
闻一多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哺育成长起来的爱国诗人。在中国新诗史上,他是最早自觉地倡导和探讨新诗的民族风格,也是最先在创作中体现民族风格的诗人。何其芳曾说,闻一多“是一个道地的中国的诗人”。这个评价是符合其诗歌创作实际的。一民族风格,主要是指作家、艺术家运用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生活而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气派。闻一多主张新诗人要“认识我们的环境与风俗”,就是要求在诗歌创作中,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摹和感情的抒发,反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面貌、时代气氛、风俗世态、山水人物,以及人们的心理和感情特色。显然,这是民族风格的主要内容。《死水》集第一首《口供》可以看出,诗人之所爱,是我们民族传统的美德(坚贞、高尚、爱国),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花木(青松、菊花),是我国古代诗人经常歌咏的自然景色(大海、夕阳、高山),甚至喜爱喝一杯酽酽的苦茶的习惯,也是地道的中国特点。这首诗,可以说是闻一多追求新诗民族风格的一个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
民族风格
天安门
胡乔木
诗歌创作
何其芳
民族特色
有中国特色
社会面貌
中国新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论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思想》之一
被引量:
1
14
作者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40-46,共7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祖国的独立富强,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就是一部爱国运动史。它记载着爱国勋业彪炳千秋的千万民族英雄和革命英烈...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祖国的独立富强,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就是一部爱国运动史。它记载着爱国勋业彪炳千秋的千万民族英雄和革命英烈。闻一多,巍然立于其间。 闻一多是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曾在《爱国心》一诗中写道:“这心脏底海棠叶形,是中华版图底缩本。谁能偷去伊的版图?谁能偷得去我的心?”是的,闻一多有一颗“为我的祖国烧得发颤”(《我是中国人》)的“爱国心”。他将自己赤诚的心献给了祖国,祖国永远铭刻在他心上。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喷射出炙人的光焰,照耀着后来者前行的爱国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思想
我的祖国
民主个人主义
忆菊
郭沫若研究
反帝反封建
太阳吟
臧克家
生活道路
学生时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
被引量:
1
15
作者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90-97,共8页
人们常说,诗是“音乐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艺术。闻一多在创作实践中对新诗的抒情美、形式美作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开拓。一九二六年他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就是对新诗形式美的理论概括;而...
人们常说,诗是“音乐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艺术。闻一多在创作实践中对新诗的抒情美、形式美作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开拓。一九二六年他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就是对新诗形式美的理论概括;而音乐美则是诗歌形式的本质特征,诗歌的其他形式要素统摄于音乐美。 “一切艺术都趋向于音乐”。在语言艺术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离开了音乐美,就没有好诗。“古人诗即是乐”。诗在其源头上,与乐同为一体,是以歌唱的形式流传。直到今日,诗歌仍然是一种可诵性的语言艺术,往往更重视作用于听觉感受。音乐性,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质。黑格尔说:“音乐和诗有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都是用同一种感情材料,即声音。”郭沫若说:“人类的语言发明之后,一种兼含着明确意识的音乐出现,它便是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
闻一多诗
诗歌形式
音乐性
语言艺术
绘画美
诗人情感
内在律
理论概括
一韵到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闻一多新诗美学的理论构架述略
被引量:
1
16
作者
林
植
汉
《齐鲁学刊》
1987年第4期20-24,共5页
闻一多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艺术改革家。他革新了新诗的价值观,将新诗“纳于艺术之轨”,刷新了一代诗风,推动新诗走向成熟的新时期,完成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美学变革。徐志摩说:“一多不仅是诗人,他也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理论和艺...
闻一多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艺术改革家。他革新了新诗的价值观,将新诗“纳于艺术之轨”,刷新了一代诗风,推动新诗走向成熟的新时期,完成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美学变革。徐志摩说:“一多不仅是诗人,他也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理论和艺术的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诗歌创作
艺术形式
唯美主义
美学思想
美学变革
艺术美
健康发展
美学理论
五四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校学报与信息革命
被引量:
1
17
作者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当前,一个新的浪潮正在猛烈地冲击着人类社会,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影响。对此,托夫勒称作“第三次浪潮”,图拉克呼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丹尼尔·贝亦则说是“后工业社会的到来”。这些未来学家们的学说和预测正...
当前,一个新的浪潮正在猛烈地冲击着人类社会,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影响。对此,托夫勒称作“第三次浪潮”,图拉克呼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丹尼尔·贝亦则说是“后工业社会的到来”。这些未来学家们的学说和预测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但一个以信息革命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卷地而起却是事实。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样,这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整个意识形态,又何尝不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呢?这个信息革命的新浪潮,将以不可遏止之势波及当今社会的所有领域。无疑,高校学报也当然包括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革命
第三次浪潮
学报编辑工作
未来学家
新技术革命
信息传递
拉克
人类社会
姑且不论
两个文明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闻一多对新诗发展的贡献(上)
18
作者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6-13,共8页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闻一多是一个标志着新诗由初创期转入成熟期的重要诗人。他以爱国情思为凝聚点,以追求诗美为驱动力,在新诗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如深化爱国主义主题,建立新诗的民族风格,...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闻一多是一个标志着新诗由初创期转入成熟期的重要诗人。他以爱国情思为凝聚点,以追求诗美为驱动力,在新诗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如深化爱国主义主题,建立新诗的民族风格,变革新诗的艺术形式,开拓新诗的表现手法,创立中国的新诗美学等等,归结到一点,就是:革新诗歌的价值观。闻一多充分肯定新诗的审美价值,努力将新诗“纳入艺术之轨”,对于拔正新诗的“迷途”,探索新诗的“前途”,使之得以健康发展,无疑发生了至今仍然令人瞩目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发展
中国新诗
诗美
诗歌理论
审美价值
现代诗歌
民族风格
中国诗歌
散文化
诗体大解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闻一多的教育思想述评
19
作者
林
植
汉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9-33,共5页
闻一多曾自豪地说,我"干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确实,在他47年的生命历程中,有42年是在学校度过的;其中,教育生涯则占了21年(在西南联大任教长达八年).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战士,但一直是以学校为阵地进行创作、科研和斗争的.他&q...
闻一多曾自豪地说,我"干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确实,在他47年的生命历程中,有42年是在学校度过的;其中,教育生涯则占了21年(在西南联大任教长达八年).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战士,但一直是以学校为阵地进行创作、科研和斗争的.他"为国育才执鞭教坛垂二十五年留有不可泯灭功绩",被誉为"青年的导师"、"刻苦的园丁". 作为教育家,闻一多并没有留下什么教育理论专著.但从他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有关言论中,我们可以窥见其教育思想的大致轮廓及其丰富内容.闻一多的教育思想,同他的诗歌、学术成果和美学思想一样,有着鲜明的独特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想
改造社会
改造教育
思想述评
教育改革
学校教育
西南联大
学生培养
民主运动
清华学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
20
作者
林
植
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0-65,共6页
朱自清在评论《红烛》《死水》时指出:“这些集子的特色之一,是那些爱国诗。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诗人。”(《闻一多纪念文集·中国学术的大损失》)朱自清在这里使用“唯一”一词,除了对闻一多怀有偏爱之情外,也许还有另...
朱自清在评论《红烛》《死水》时指出:“这些集子的特色之一,是那些爱国诗。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诗人。”(《闻一多纪念文集·中国学术的大损失》)朱自清在这里使用“唯一”一词,除了对闻一多怀有偏爱之情外,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思想
中国学术
诗歌创作
中国现代历史
太阳吟
忆菊
生活道路
《红豆》
精神蕴涵
悲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闻一多诗歌的建筑美刍议
被引量:
4
1
作者
林
植
汉
出处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30-33,共4页
文摘
任何格式的诗歌,都有一定的外在形体,都有相应的章节结构、句行排列。诗人在创作中,对此也必然有自己的美学追求。然而,这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闻一多慧眼独具,通过对诗歌本质特征的具体分析,最先从诗美的角度对诗歌外在形体的审美特征进行理论概括,提出了新诗应当具有“建筑美”的要求。这是对诗歌形式理论的一个富有创新意义的开拓。闻一多诗歌的建筑美,是以“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为规范”的.这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因为,“
关键词
闻一多诗
诗歌思想
诗歌形式
诗人情感
诗美
审美特征
美学追求
均齐
理论概括
音乐美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闻一多的意象理论与意象创造
被引量:
4
2
作者
林
植
汉
出处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8-14,共7页
文摘
【正】 意象,是诗歌中由诗人的主观心意(审美理想与审美情感等)与客观物象(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景物、场面等)融汇而成的富有蕴含与审美价值的具体情境。它作为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理所当然地是诗歌艺术的基本构成元件,对此,胡应麟甚至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克罗齐也说:“诗是意象的表现”。谁能想象,一首诗能够没有意象,或一段没有意象的文字能够称之为诗呢!我们考察诗歌成品及其生产过程就会发现,意象是诗歌创作构思的核心。它贯串于诗的形象思维之始终。
关键词
象征性意象
诗歌意象
中国诗歌
审美价值
意象创造
诗歌艺术
诗论
胡应麟
营构
诗歌创作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学报编辑主体的智能结构系统
被引量:
3
3
作者
林
植
汉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6期109-112,39,共5页
文摘
学报编辑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精神生产过程。其产品质量,取决于生产活动的主体(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即知识积累、理论素养、文字水平、实践能力及其综合发挥,取决于主体的智能结构。它是学报编辑“主体性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
关键词
学报编辑主体
学报编辑工作
编辑人员
智能结构系统
综合性
主体性结构
实践能力
基本素质
理论素养
创造活动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编辑学研究现状的思考
被引量:
1
4
作者
林
植
汉
机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21,共4页
文摘
近几年来,编辑学研究以不可遏抑之势勃然兴起,吸引和鼓舞着千万编辑工作者纷纷投入这一理论建设工程。应当承认,编辑学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也无可讳言,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能构成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这两年还出现了“热门”渐趋冷落的现象。这种状况,无疑会妨碍编辑学研究的深化与升华,妨碍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对出版事业也势必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综观当前编辑学研究的现状,我认为主要存在缺乏统筹、不够深入、也不够重视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编辑学
理论研究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高校文科学报学术质量平议
被引量:
1
5
作者
林
植
汉
胡兰芳
机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文摘
高校学报的生命在于质量。但我们对学报质量 ,尤其是学术质量的定位与界定还认识不太明确。学报质量是一个有自在结构的系统。其中 ,学术质量是核心。而学术质量则是由开拓与创新、高度与深度、系统与特色三对因素构成。这三对因素的核心是开拓与创新。创新 ,是学术质量的灵魂 ,我们编辑工作的价值归根结底就在于创新。研究现实问题 ,是高校学报开拓创新的一条必由之路 ,高校学报也可由此而达到实践性与前瞻性高度融合的境界。无疑 ,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 ,关键还在于编辑人员。高校学报编辑 ,应当是一支既“博”又“专”
关键词
高校文科学报
学术质量
创新
研究现实问题
编辑队伍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尝试集》不是第一部新诗集
被引量:
2
6
作者
林
植
汉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61-67,共7页
文摘
对于胡适的《尝试集》,几十年来有过各种各样的评价,歧异甚大;而近几年来,论者更众,多为肯定,虽说法莫一,角度不同,但对它的“重要主题”和“基本内容”,大都从反对封建主义、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而前不久出版的《现代诗人及流派琐谈》(钱光培、向远)一书,竟明确指定;“我国第一部新诗集是一九二○年三月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第二部新诗集是一九二一年八月出版的郭沫若的《女神》”。历史事实真是这样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我们认为,《尝试集》不是新诗集,更不是第一部新诗集。
关键词
《尝试集》
新诗集
胡适之
中国现代文学史
《女神》
钱光培
新文学运动
民主自由
白话文运动
臧克家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闻一多诗歌的主题系统
被引量:
2
7
作者
林
植
汉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57-65,共9页
文摘
闻一多是一个优秀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爱国诗篇,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的艺术奇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自清说:“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主义新诗人。”朱先生的话诚然有些偏颇,且长期以来,在有关闻一多的史传、评论、选本、教材中,所讲所论也大都是其爱国诗作,以至不少青少年产生了错觉:闻一多写的都是爱国诗歌。
关键词
闻一多
追求生命价值
诗歌主题
艺术美
爱国诗篇
爱情诗
《红豆》
生存环境
诗歌创作
矛盾冲突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史略
8
作者
林
植
汉
机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14-117,共4页
文摘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1年。20年来,《湖北师范学院学报》是在艰苦中诞生(创办), 在奋斗中发展(成长),在改革中前进(提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1980-1984年,创办期;2、1985- 1998年,发展期(上);3、1999年──,发展期(下)。今后,它的努力目标是使整体质量更上一层楼,早日 实现与国内优秀期刊比肩,与国际同类期刊接轨,使学报大步走向世界.
关键词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创办期
发展期
整体质量
分类号
G239.29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闻一多与道教文化(上)
9
作者
林
植
汉
机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出处
《湖北电大学刊》
1997年第2期77-80,共4页
文摘
闻一多与道教文化有何关系?此前似无人论及,但这毕竟是不刊之实。应当说,闻一多与道教文化有着宽泛而深刻的联系。要而言之,这种联系,在性质上,既有吸取的同一性,也有批判的相异性;在范围上,则反映于他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思想性格等诸多方面。而且,随着他思想的发展,其联系也在不断演变,呈现出隐显不定、分合难测的复杂态势。理清这一线索,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闻一多其人其文,了解那一代知识分子,乃至了解中国的“国民性”,无不大有裨益。
关键词
联系
闻一多
学术研究
线索
道教文化
相异性
性质
中国
发展
态势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研究现实问题与文科学报的质量
被引量:
1
10
作者
林
植
汉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文摘
研究现实问题,早已不再是新鲜话题。然而,我们高校学报界却似乎不得不经常对此给予重申、强调和探讨。当然,这也许是由于它具有常说常新的特质,但显然更为重要的还是:它至今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个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难题。仅此一点,便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理论研究和学报编辑工作应当遵循的一个科学准则。而研究现实问题,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
关键词
文科学报
学报编辑工作
理论联系实际
学报界
学术理论研究
学报同仁
编辑过程
现代化建设
思想解放
清华学报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闻一多的教育思想述评
被引量:
1
11
作者
林
植
汉
出处
《江汉学术》
1989年第2期1-7,共7页
文摘
闻一多曾自豪地说他'干了一辈子教育工作'①。确实,在他47年的生命历程中,有42年是在学校度过的;其中,教育生涯则占了21年(在西南联大任教长达8年)。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战士,但一直是以学校为阵地进行创作、科研和斗争的。他'为国育才执鞭教坛垂二十五年,留有不可泯灭的功绩'②,被誉为'青年的导师'、'刻苦的园丁'。
关键词
教育内容
教坛
人民世纪
教育思想
中国现代教育史
分子群
艺术典型
精神贵族
思想述评
现代文明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期刊编辑学结构论纲
被引量:
1
12
作者
林
植
汉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23-131,共9页
文摘
当今世界,新潮汹涌。一切都在变革,更新。科学知识,也经由第一阶段的混纯整体、第二阶段的演变分化,发展到今天的第三阶段:各门学科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各种边缘学科杂然而出,多元分支学科应运而生。随着社会实践的空前拓展,人们的精神需要愈加广泛,其理性触角几乎无所不至。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需要是发明之母。”
关键词
编辑学研究
精神需要
论纲
刊物质量
社会科学理论
出版要求
理论体系
编辑主体
规范格式
信息反馈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闻一多诗歌的民族风格
13
作者
林
植
汉
出处
《齐鲁学刊》
198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文摘
闻一多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哺育成长起来的爱国诗人。在中国新诗史上,他是最早自觉地倡导和探讨新诗的民族风格,也是最先在创作中体现民族风格的诗人。何其芳曾说,闻一多“是一个道地的中国的诗人”。这个评价是符合其诗歌创作实际的。一民族风格,主要是指作家、艺术家运用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生活而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气派。闻一多主张新诗人要“认识我们的环境与风俗”,就是要求在诗歌创作中,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摹和感情的抒发,反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面貌、时代气氛、风俗世态、山水人物,以及人们的心理和感情特色。显然,这是民族风格的主要内容。《死水》集第一首《口供》可以看出,诗人之所爱,是我们民族传统的美德(坚贞、高尚、爱国),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花木(青松、菊花),是我国古代诗人经常歌咏的自然景色(大海、夕阳、高山),甚至喜爱喝一杯酽酽的苦茶的习惯,也是地道的中国特点。这首诗,可以说是闻一多追求新诗民族风格的一个开端。
关键词
中国人民
民族风格
天安门
胡乔木
诗歌创作
何其芳
民族特色
有中国特色
社会面貌
中国新诗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论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思想》之一
被引量:
1
14
作者
林
植
汉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40-46,共7页
文摘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祖国的独立富强,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就是一部爱国运动史。它记载着爱国勋业彪炳千秋的千万民族英雄和革命英烈。闻一多,巍然立于其间。 闻一多是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曾在《爱国心》一诗中写道:“这心脏底海棠叶形,是中华版图底缩本。谁能偷去伊的版图?谁能偷得去我的心?”是的,闻一多有一颗“为我的祖国烧得发颤”(《我是中国人》)的“爱国心”。他将自己赤诚的心献给了祖国,祖国永远铭刻在他心上。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喷射出炙人的光焰,照耀着后来者前行的爱国道路。
关键词
爱国主义思想
我的祖国
民主个人主义
忆菊
郭沫若研究
反帝反封建
太阳吟
臧克家
生活道路
学生时代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
被引量:
1
15
作者
林
植
汉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90-97,共8页
文摘
人们常说,诗是“音乐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艺术。闻一多在创作实践中对新诗的抒情美、形式美作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开拓。一九二六年他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就是对新诗形式美的理论概括;而音乐美则是诗歌形式的本质特征,诗歌的其他形式要素统摄于音乐美。 “一切艺术都趋向于音乐”。在语言艺术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离开了音乐美,就没有好诗。“古人诗即是乐”。诗在其源头上,与乐同为一体,是以歌唱的形式流传。直到今日,诗歌仍然是一种可诵性的语言艺术,往往更重视作用于听觉感受。音乐性,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质。黑格尔说:“音乐和诗有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都是用同一种感情材料,即声音。”郭沫若说:“人类的语言发明之后,一种兼含着明确意识的音乐出现,它便是诗歌。”
关键词
音乐美
闻一多诗
诗歌形式
音乐性
语言艺术
绘画美
诗人情感
内在律
理论概括
一韵到底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闻一多新诗美学的理论构架述略
被引量:
1
16
作者
林
植
汉
出处
《齐鲁学刊》
1987年第4期20-24,共5页
文摘
闻一多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艺术改革家。他革新了新诗的价值观,将新诗“纳于艺术之轨”,刷新了一代诗风,推动新诗走向成熟的新时期,完成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美学变革。徐志摩说:“一多不仅是诗人,他也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理论和艺术的一个。”
关键词
中国新诗
诗歌创作
艺术形式
唯美主义
美学思想
美学变革
艺术美
健康发展
美学理论
五四时期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学报与信息革命
被引量:
1
17
作者
林
植
汉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08-114,共7页
文摘
当前,一个新的浪潮正在猛烈地冲击着人类社会,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影响。对此,托夫勒称作“第三次浪潮”,图拉克呼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丹尼尔·贝亦则说是“后工业社会的到来”。这些未来学家们的学说和预测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但一个以信息革命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卷地而起却是事实。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样,这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整个意识形态,又何尝不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呢?这个信息革命的新浪潮,将以不可遏止之势波及当今社会的所有领域。无疑,高校学报也当然包括其中。
关键词
信息革命
第三次浪潮
学报编辑工作
未来学家
新技术革命
信息传递
拉克
人类社会
姑且不论
两个文明建设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闻一多对新诗发展的贡献(上)
18
作者
林
植
汉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6-13,共8页
文摘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闻一多是一个标志着新诗由初创期转入成熟期的重要诗人。他以爱国情思为凝聚点,以追求诗美为驱动力,在新诗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如深化爱国主义主题,建立新诗的民族风格,变革新诗的艺术形式,开拓新诗的表现手法,创立中国的新诗美学等等,归结到一点,就是:革新诗歌的价值观。闻一多充分肯定新诗的审美价值,努力将新诗“纳入艺术之轨”,对于拔正新诗的“迷途”,探索新诗的“前途”,使之得以健康发展,无疑发生了至今仍然令人瞩目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新诗发展
中国新诗
诗美
诗歌理论
审美价值
现代诗歌
民族风格
中国诗歌
散文化
诗体大解放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闻一多的教育思想述评
19
作者
林
植
汉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9-33,共5页
文摘
闻一多曾自豪地说,我"干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确实,在他47年的生命历程中,有42年是在学校度过的;其中,教育生涯则占了21年(在西南联大任教长达八年).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战士,但一直是以学校为阵地进行创作、科研和斗争的.他"为国育才执鞭教坛垂二十五年留有不可泯灭功绩",被誉为"青年的导师"、"刻苦的园丁". 作为教育家,闻一多并没有留下什么教育理论专著.但从他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有关言论中,我们可以窥见其教育思想的大致轮廓及其丰富内容.闻一多的教育思想,同他的诗歌、学术成果和美学思想一样,有着鲜明的独特个性。
关键词
教育思想
改造社会
改造教育
思想述评
教育改革
学校教育
西南联大
学生培养
民主运动
清华学校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
20
作者
林
植
汉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0-65,共6页
文摘
朱自清在评论《红烛》《死水》时指出:“这些集子的特色之一,是那些爱国诗。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诗人。”(《闻一多纪念文集·中国学术的大损失》)朱自清在这里使用“唯一”一词,除了对闻一多怀有偏爱之情外,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
关键词
爱国主义思想
中国学术
诗歌创作
中国现代历史
太阳吟
忆菊
生活道路
《红豆》
精神蕴涵
悲慨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闻一多诗歌的建筑美刍议
林
植
汉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8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闻一多的意象理论与意象创造
林
植
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学报编辑主体的智能结构系统
林
植
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编辑学研究现状的思考
林
植
汉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1
原文传递
5
高校文科学报学术质量平议
林
植
汉
胡兰芳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尝试集》不是第一部新诗集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闻一多诗歌的主题系统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史略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闻一多与道教文化(上)
林
植
汉
《湖北电大学刊》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研究现实问题与文科学报的质量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闻一多的教育思想述评
林
植
汉
《江汉学术》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期刊编辑学结构论纲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论闻一多诗歌的民族风格
林
植
汉
《齐鲁学刊》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论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思想》之一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闻一多新诗美学的理论构架述略
林
植
汉
《齐鲁学刊》
198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高校学报与信息革命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闻一多对新诗发展的贡献(上)
林
植
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闻一多的教育思想述评
林
植
汉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
林
植
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