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生”空间的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多功能演变 被引量:34
1
作者 陆汝成 +3 位作者 刘少坤 叶宗达 韦千桃 罗金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5-274,共10页
分析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实现兴边富民具有现实意义。该研究以广西边境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推演基于"三生"空间的"要素-结构-空间-功能"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机制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分析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实现兴边富民具有现实意义。该研究以广西边境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推演基于"三生"空间的"要素-结构-空间-功能"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机制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模型分析该地区2000-2018年"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采用TOPSIS和障碍度模型测度其多功能水平并诊断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广西边境地区"三生"空间格局演变速度由平缓转向加速波动,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扩张,生态空间收缩,城镇化水平较高和边境贸易活动频繁的中部-东南部沿线的县市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更为剧烈;2)2000-2018年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三生"功能稳速上升,生活功能评分最高,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波动式变化明显,土地利用多功能呈现"双核双副"的格局特征,各县市区土地利用多功能由低水平高差距阶段迈向较高水平的相对均衡状态,土地利用格局演化与多功能变化特征一致;3)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的障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要素布局、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和边境贸易活动。需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指引下,优化旅游资源布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三生"功能协调发展以提升多功能整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三生”空间 格局演变 土地多功能 影响因素 广西边境地区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近40 a广西边疆地区景观生态风险及地形梯度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有小 刘少坤 +3 位作者 陆汝成 梁庆璇 包博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86-1595,共10页
以广西边疆地区1980、2010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高程(DEM)数据为基础,通过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地形分布指数等方法,从“三生”(即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视角对广西边疆近40 a的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同时探... 以广西边疆地区1980、2010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高程(DEM)数据为基础,通过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地形分布指数等方法,从“三生”(即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视角对广西边疆近40 a的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同时探究“三生”空间功能转型及地形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活空间扩张明显。研究期内,生活空间扩大9134.97 hm^(2),而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分别缩减3899.60和5235.40 hm^(2),生态和生产空间被生活空间挤压。(2)景观生态风险表现为整体风险程度较低,而部分地区生态风险呈现先加剧后减缓的态势。(3)农业生产空间-林地生态空间和城乡生活空间-农业生产空间的用地功能转型对景观生态风险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1.01%和0.21%。(4)从景观生态风险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看,海拔和坡度与景观生态风险程度成反比关系。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区域“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和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风险 地形梯度 广西边疆地区
下载PDF
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时空分异 被引量:14
3
作者 陆汝成 +2 位作者 叶宗达 包博建 韦千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1-308,318,共9页
为了分析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规律,以广西为研究对象,采用TOPSIS模型开展2008-2017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分,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广西城市土... 为了分析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规律,以广西为研究对象,采用TOPSIS模型开展2008-2017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分,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综合评分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城市之间差异明显;(2)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性逐渐提高,各市由中低度协调发展转向中高度协调发展并以中度协调发展为主,协调类型呈现由片状分布向线性排列的空间演变特征;(3)广西各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以同步发展型为主,部分城市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差异呈逐步缩小态势;(4)广西城市间的协调性呈弱相似随机分布状态,空间集聚效应不断减弱,空间分异愈加突出,桂林市和梧州市成为区域极化两翼。协同推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自然生态修复工作是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生态文明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广西
下载PDF
桂西南-北部湾地区“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赖国华 胡宝清 +1 位作者 李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1-227,I0009,共8页
[目的]对桂西南-北部湾地区进行"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为复杂的过渡性地理空间实现"三生"协调和陆海统筹提供参考,为科学划定国土空间布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构建桂西南-北部湾"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指... [目的]对桂西南-北部湾地区进行"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为复杂的过渡性地理空间实现"三生"协调和陆海统筹提供参考,为科学划定国土空间布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构建桂西南-北部湾"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运用ArcGIS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叠加分析。[结果]①生产适宜性与生态适宜性在桂西南喀斯特与北部湾地区组成的过渡性复杂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互异性",从喀斯特到海岸带地区,生产空间适宜逐级递增,生态空间适宜逐级递减。②生活空间适宜性等级以城市为中心向周围递减,喀斯特地区的生活空间适宜性总体上弱于北部湾地区。③在复合空间适宜性评价中,以生态空间为主导的复合空间比例最大(接近1/2),生产空间次之,生活空间最小。④海洋"三生"空间适宜性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生产-生态-生产生活,沿岸海洋生态空间与陆地生产生活空间存在冲突。[结论]生态和生产空间适宜性主要受自然条件制约,生活空间适宜性主要受行政区位条件影响。海岸带的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博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适宜性 陆海统筹 喀斯特 海岸带
下载PDF
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诊断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少坤 王嘉佳 +4 位作者 陆汝成 何彩莲 包博建 王鹏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中国第一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关系对促进该地区新型城市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耦合协调度以及障碍度等模型分析了2008—2018年北部湾经济区的城市土... 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中国第一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关系对促进该地区新型城市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耦合协调度以及障碍度等模型分析了2008—2018年北部湾经济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北部湾经济区各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显著提升且空间差异减小,区域均值分别由0.175,0.153升至0.863,0.763;(2)研究区二者耦合协调性趋于优化,由轻度失调转为优质协调,各市均处于良好及以上水平的高度协调发展阶段;(3)各市“土地-经济”两大基本发展系统明显改善,城市竞争力增强,除防城港市属于土地集约利用超前型外,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玉林市和崇左市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同步发展;(4)土地利用结构、社会经济水平、生态环境压力和区域发展政策是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优质协调发展的关键。研究结果可为北部湾经济区制定一体化的区域城市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障碍诊断 北部湾经济区
下载PDF
1980-2018年中越边境带广西段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少坤 +2 位作者 王嘉佳 王有小 陆汝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0-299,326,共11页
[目的]探究中越边境带广西段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为优化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莫兰指数分析中越边境带广西段198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 [目的]探究中越边境带广西段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为优化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莫兰指数分析中越边境带广西段198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其驱动力。[结果]①1980-2000年和2000-2018年两个时段中越边境带广西段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0.43%,4.50%。2000年以前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为平缓,之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加快。②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均发生相互转移行为。1980-2000年、2000-2018年参与土地转移面积分别为4775.92,46730.06 hm^(2);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其中建设用地新增面积9134.47 hm^(2),90%来源于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的面积。③中越边境带广西段各土地利用类型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但局部空间集聚效应发生变化和迁移。④边境贸易是加速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与人口、经济和政策等因素共同影响中越边境带广西段土地利用变化。[结论]中越边境带广西段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随着边境开放开发速度加快,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边境地区 中越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桂西南-北部湾地区“三生”用地演变及其驱动力的地理探测 被引量:9
7
作者 赖国华 胡宝清 +2 位作者 李敏 邓雁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6-243,共8页
为分析过渡性复杂地理空间“三生”用地变化特征并探索其变化的驱动因素,基于桂西南喀斯特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生”用地分类体系,运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研究区38 a间“三生”用地演变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 为分析过渡性复杂地理空间“三生”用地变化特征并探索其变化的驱动因素,基于桂西南喀斯特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生”用地分类体系,运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研究区38 a间“三生”用地演变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三生”用地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三生”用地水平变化特征在38 a间表现为生态用地减少,生活用地由城镇中心向外扩张,生产用地总量平衡,“三生”用地发生转移变化面积约为25538.63 km 2,变化率为26.73%。(2)“三生”用地垂直变化特征中,生产、生活用地面积随着坡度及海拔的增加而减少,坡度较大、海拔较高地区主要以生态用地为主。位于低坡度和低海拔地区的生态用地大面积转化成生活、生产用地,而位于高坡度和高海拔地区的生产、生活用地转移为生态用地。(3)地理探测器识别出生产、生态用地变化受DEM、人口密度等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生活用地变化受产业产值、人口密度和道路密度等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因素影响较大。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桂西南—北部湾地区的生活用地和工业生产用地占据了低坡度、低海拔的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应加强控制建设用地扩张,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用地 地理探测器 喀斯特 海岸带
下载PDF
贸易—经济—人口系统对边境地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区域差异的影响——以中越边境带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诸培新 +1 位作者 陆汝成 毕佳港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0-1569,共20页
厘清人—地—业关系是揭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地域异质性规律的理论基础。在探讨贸易—经济—人口系统对边境地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区域差异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中越边境带广西段和云南段为例,运用转移图谱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分析城镇、农业... 厘清人—地—业关系是揭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地域异质性规律的理论基础。在探讨贸易—经济—人口系统对边境地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区域差异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中越边境带广西段和云南段为例,运用转移图谱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分析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演变特征,并利用泰尔指数测度贸易、经济和人口因素对其区域差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中越边境带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存在先慢后快的时序化差异,广西段变化速度呈先减后增的“U”型演化特征,云南段呈急剧探底后加速回升的“V”型变化过程。(2)中越边境带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响应地区发展系统具有本地化差异,抵边地区农业、生态空间频繁转为城镇空间,非抵边地区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互竞加快。(3)中越边境带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存在西北急东南缓的空间化差异,城镇、农业空间的重心位置西移北进,生态空间重心位置由东南偏西北移动,云南段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强度高于广西段。(4)贸易—经济—人口系统对中越边境带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区域差异的影响逐渐减弱,贸易子系统对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的扰动程度高于经济和人口子系统。边境贸易、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塑造边境地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的时序、本地和空间差异化特征,调控边境贸易对国土空间的影响是纾缓边境地区空间冲突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区空间” 区域差异 人地系统 边境地区 中越边境带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和响应过程 被引量:1
9
作者 诸培新 +3 位作者 陆汝成 陈昌玲 毕佳港 罗金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4-316,共13页
揭示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内在机制对缓解国土空间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在探讨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交互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地学图谱、核密度估计等模型分析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借助双变量空间自相... 揭示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内在机制对缓解国土空间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在探讨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交互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地学图谱、核密度估计等模型分析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借助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识别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20 a内城镇空间扩张29559.54 km^(2),迫使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分别减少25162.63、3268.36 km^(2),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互换及其内部结构重组主导国土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国土空间格局演变速度呈现上游快于中游快于下游的地域分异规律。2)长江经济带城镇、农业和生态功能均值分别由0.129、0.287、0.646提升至0.343、0.456、0.698,中、下游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发展由城镇功能拉动、农业功能推动,上游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发展由生态功能主导、农业功能抬升,国土空间功能演变强度具有下游高于中游高于上游的区域差异特征。3)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具有双向非线性响应关系,城镇空间扩张与其功能扩容呈现“双增”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生态空间收缩与其功能提质呈现“一减一增”的空间负相关性,上、下游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响应程度较高,中游地区因面临上游地区城镇、农业功能的虹吸效应和下游地区生态功能的溢出效应,响应程度较低。应以国土空间功能提质、增效、扩容为导向,形成互补、融合、协调的城镇空间开发、农业空间保护、生态空间修复的国土空间格局,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区空间" 格局演变 功能演变 响应过程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响应过程
10
作者 诸培新 陆汝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是纾解国土空间冲突的关键路径。该研究运用熵权TOPSIS、核密度估计和融合发展度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的城镇、乡村地域功能水平,以及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识别其响应... 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是纾解国土空间冲突的关键路径。该研究运用熵权TOPSIS、核密度估计和融合发展度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的城镇、乡村地域功能水平,以及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识别其响应过程。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各市城镇、乡村地域功能呈上升趋势,城镇地域功能形成“点-团-面”的分布格局,区域差异逐渐收窄;乡村地域功能呈“簇团”状分布格局,上中下游的地理梯度分异现象突出。②长江经济带各市城乡地域功能由融合过渡型向融合提升型突变发展,融合发展水平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特征,由以中心城市为节点向以核心城市群为组团的分布格局演进,东西部极化加剧、省域内部差异扩大。③长江经济带城镇与乡村地域功能相互促进发展作用显著增强,先后历经需求融合、引导融合和自发融合等阶段,融合发展过程呈现由融合过渡到融合提升再到融合优化的螺旋式上升规律。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①上游地区以政策引导发展为契机,吸引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上游地区转移,集中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镇、乡村地域功能双提升。②中游地区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武汉、长沙和南昌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城镇地域功能的辐射带动效应,拉动乡村地域功能发育。③下游地区需促进城镇的生产、生活活动逐步向乡村转移,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助推城乡地域功能优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功能 城乡融合发展 时空格局 响应过程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基于演化PSR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广西永福县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昌明 陆汝成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157-163,共7页
以永福县为例,基于演化PSR模型,结合EES和PRED模型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分析其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并运用灰色关联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福县2006—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水... 以永福县为例,基于演化PSR模型,结合EES和PRED模型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分析其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并运用灰色关联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福县2006—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较安全转变,2006—2010年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分起伏变化较大,2010—2018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子系统安全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一直处于不安全与较不安全状态;人口压力、经济压力、环境压力及资源状态是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PSR模型 影响因素 喀斯特地区 永福县
下载PDF
2003-2018年广西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关系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少坤 +3 位作者 陆汝成 叶宗达 王有小 王嘉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0-309,共10页
[目的]探明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的交互关系,为促进地区新型城市化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推演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运用加权求和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3... [目的]探明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的交互关系,为促进地区新型城市化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推演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运用加权求和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3-2018年二者关系的时空特征。[结果]①2003-2018年广西城市紧凑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紧凑度指数由0.301升至0.433,高紧凑度城市主要在桂中和桂北,低紧凑度城市集中于桂西北和桂东南两侧,中紧凑度城市环高紧凑度城市分布;②广西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经历了“稳步优化-加速增长”的梯度提升过程,评分由0.363跃至0.574,土地利用效益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空间格局;③广西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由0.408低速升至0.504,协调类型从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过渡,各市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的演变过程,协调类型总体上呈现“点面-簇团-线性带状”的格局演变。[结论]广西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的相互促进作用偏弱、协调关系不紧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对解决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度 土地利用效益 耦合协调 新型城市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1995-2018年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有小 刘少坤 +1 位作者 陆汝成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98,共9页
本文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信息熵、土地转移矩阵、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广西与越南接壤的8个县(市、区)的土地变化的生态风险异质性特征,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区域土地生态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平均综合... 本文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信息熵、土地转移矩阵、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广西与越南接壤的8个县(市、区)的土地变化的生态风险异质性特征,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区域土地生态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平均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为3.40%,土地利用变化较为剧烈。(2)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从1995年的0.832 Nat增加至2018年的0.877 Nat,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特征变化较大。(3)研究区土地利用存在30种相互转化类型,各地类土地利用转移数量存在显著差异,转出地类以建设用地和草地为主。(4)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年均值从1995年的0.187上升至2018年的0.196,由较低风险上升至中度风险。(5)土地生态安全具有区域差异性,从1995—2018年各县(市、区)的平均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来看,研究区从东南至西北方向呈现出近似W型的生态风险等级特征,其中,中部和南部区域生态风险程度更高。在国家兴边富民政策实施以来,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但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生态安全,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转移流 生态风险 中越边境 广西
下载PDF
土地城市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本地—邻地”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毕佳港 诸培新 +1 位作者 张明斗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33-2046,共14页
精准识别土地城市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对推动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以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基于“本地—邻地”研究视角,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土地城市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 精准识别土地城市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对推动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以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基于“本地—邻地”研究视角,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土地城市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地城市化对本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邻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2)城市间吸收能力差距会弱化土地城市化对邻地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间的吸收能力差距越小,土地城市化对邻地生态环境质量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越小。(3)土地城市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存在时空异质性。在时间维度上,长期的负向影响效果大于短期;在空间维度上,中西部地区的负向影响效果大于东部地区。因此,应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扩张,更新盘活城市中闲置或者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进一步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政府等多元主体在环境治理领域的作用,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以改善土地城市化推进过程的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城市化 生态环境质量 空间溢出效应 吸收能力
原文传递
西南边境地区兴边富民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交互关系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俊歌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0-229,共10页
以西南边境地区广西段为例,在分析推演兴边富民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交互机制的基础上,测度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9年,西南边境地区广西段兴边富民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数快速增长,分别呈现“南北夹逼”与“... 以西南边境地区广西段为例,在分析推演兴边富民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交互机制的基础上,测度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9年,西南边境地区广西段兴边富民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数快速增长,分别呈现“南北夹逼”与“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的格局特征,二者在空间上形成鲜明的“错位”关系;(2)兴边富民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由北向南递减—递增的变化特征,二者关系历经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的演变过程,区域之间多级分化现象明显;(3)在边境地区快速发展阶段,生态文明要素、生态文明压力和生态文明治理对兴边富民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主要起反向阻滞作用,交互促进作用尚显松弛。在顾及生态环境保护中加快推进兴边富民进程和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差异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措施,是未来边境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边富民进程 生态文明建设 耦合协调 时空特征 西南边境地区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演变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少坤 王有小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96-101,共6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耕地保护政策,随基本国情和发展战略的变化不断演变,实现保护耕地目标的同时,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对国家颁布的增减挂钩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增减挂钩政策发...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耕地保护政策,随基本国情和发展战略的变化不断演变,实现保护耕地目标的同时,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对国家颁布的增减挂钩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增减挂钩政策发展历程可分为政策筹划(1999—2004年)、政策试点(2005—2007年)、政策出台(2008年)、政策完善(2009—2014年)和政策转型(2015年至今)5个阶段;历经了结余指标封闭管理到省域内调剂再到跨省域交易3次重大制度变迁;从政策演变特征来看,一是增减挂钩政策的发展呈现出完整的生命周期;二是切实保护耕地是贯穿于增减挂钩政策的主线;三是立足国情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政策效益;四是由政策单一指令向政策配套发展的趋势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政策演变 发展历程 制度变迁
下载PDF
高三思想政治复习有效性的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广西轻工业》 2010年第10期204-205,共2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课堂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应对高考复习,结合福建省近两年实行的高考自主命题考试,拟从"贯彻《考试说明》,注重双基训练"",理清教材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关注时事热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课堂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应对高考复习,结合福建省近两年实行的高考自主命题考试,拟从"贯彻《考试说明》,注重双基训练"",理清教材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关注时事热点,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进行政治学科复习有效性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政治学科 有效性 探索
下载PDF
陆海统筹视角下的土地利用与海洋发展效益协调性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赖国华 +1 位作者 莫素芬 胡宝清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第5期122-128,共7页
从陆海统筹的视角探究土地利用、海洋发展效益并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沿海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海洋发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利用TOPSIS模型对广西沿海城市2008—2017年的土地... 从陆海统筹的视角探究土地利用、海洋发展效益并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沿海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海洋发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利用TOPSIS模型对广西沿海城市2008—2017年的土地利用效益、海洋发展效益进行综合评分,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发现:总体上看,十年来,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海洋发展综合效益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转变为优质协调,但两者之间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处于失调水平,经济效益仅为勉强协调。具体来看,十年间,广西沿海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快速上升趋势,与正理想解的贴近度经历了“较差—一般—良好—好”四个阶段;海洋发展方面,经济发展效益较社会发展效益增长稳定,生态效益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综合效益与正理想解的贴近度处于一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耦合协调 TOPSIS 土地利用 沿海城市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两规”冲突与协调研究——以广西北部湾沿海城市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少坤 王有小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52-57,共6页
为了探究广西北部湾沿海城市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冲突的根源、寻找治理冲突的可行路径,促进广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构建"两规"冲突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西北部湾沿海城市"两规"冲突程... 为了探究广西北部湾沿海城市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冲突的根源、寻找治理冲突的可行路径,促进广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构建"两规"冲突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西北部湾沿海城市"两规"冲突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在"两规"冲突利益相关者权重中,国土局为0.45,规划局为0.37,城市规划师为0.136,征地拆迁户仅占0.044;"两规"冲突程度较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矢量b的最大值为0.486;在规划局和国土局两方利益冲突影响因素中,评价值最高的技术标准为82.6分,法律滞后性为85.05分。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创新管理手段,是治理广西北部湾沿海城市"两规"冲突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规” 冲突 模糊综合分析法 评价 协调
下载PDF
电商打假第三方监管平台的构建与实现策略研究
20
作者 刘少坤 +1 位作者 劳靖 赖国华 《钦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82-86,94,共6页
售假问题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痛处,饱受消费者和正品厂商的诟病。由于这种售假活动主要通过主流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和个人在打假的过程中遇到了成本高、时效欠佳、耗时长、职责不明、专业性不强等尴尬问题。基于这些尴尬局面,设计... 售假问题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痛处,饱受消费者和正品厂商的诟病。由于这种售假活动主要通过主流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和个人在打假的过程中遇到了成本高、时效欠佳、耗时长、职责不明、专业性不强等尴尬问题。基于这些尴尬局面,设计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第三方打假监督平台的功能架构,消费者、正品厂商、电商平台、行业组织、行政部门和社会媒体之间的不同利益主体应在不同层面上建立打假联动机制,实现共管共治,构建公平、公正电子商务消费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电商 打假 实现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