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汞对海洋底栖动物毛蚶和紫贻贝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魏爱泓 矫新明 +6 位作者 毛成责 林明 黄金鑫 楼梦岚 廖启智 唐磊 王长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2-359,共8页
本文基于我国近海典型底栖双壳类生物毛蚶、紫贻贝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实验数据,分析了重金属汞对受试生物体质量、体长及消化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活力的影响,获取了无观察效应浓度(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 本文基于我国近海典型底栖双壳类生物毛蚶、紫贻贝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实验数据,分析了重金属汞对受试生物体质量、体长及消化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活力的影响,获取了无观察效应浓度(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NOEC),并以生存率为反应终点分析计算了重金属汞的非检测毒性效应浓度及半致死浓度。结果表明,各实验组SOD酶活力的组内方差与组间方差的差异整体上并不显著(P> 0.05),实验周期内仅在个别时间处理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实验周期内毛蚶和紫贻贝体质量、体长的组内方差与组间方差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 0.1),体长及体质量不适合作为毒性效应的评价终点。重金属汞对毛蚶、紫贻贝的非检测毒性效应浓度分别为23.7μg·L^(-1)、87.8μg·L^(-1),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83.4μg·L^(-1)、773.2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 贻贝 毒性效应
下载PDF
基于热传导的高温防护服最优厚度研究
2
作者 任和 林明 凌雪卿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第20期111-111,113,共2页
高温环境广泛分布于生活工作中,高温防护服是确保高温环境下使用者人身安全的必备设备,专用热防护服通常由三层特殊材料加上与人体表皮之间的空隙构成。本文考虑到成本与减少使用者负担,求解出满足工作者皮肤温度高于44℃的时间不多于5... 高温环境广泛分布于生活工作中,高温防护服是确保高温环境下使用者人身安全的必备设备,专用热防护服通常由三层特殊材料加上与人体表皮之间的空隙构成。本文考虑到成本与减少使用者负担,求解出满足工作者皮肤温度高于44℃的时间不多于5min的情况下最优厚度。首先,本文建立以厚度为单一优化目标的基于偏微分方程的热传导模型,以0.6mm为步长穷举进行验证,经过编写MATLAB程序,得出最优厚度,满足条件的最薄厚度为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防护服 热传导 偏微分方程 最优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