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457
1
作者 葛坚 郭彦 +4 位作者 刘奕志 林明 卓业鸿 程冰 陈秀琦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5-358,T003,共5页
目的 初步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1月 ,收住本院青光眼病区资料完整的 42例 (4 7只眼 )闭角型青光眼 ,其中... 目的 初步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1月 ,收住本院青光眼病区资料完整的 42例 (4 7只眼 )闭角型青光眼 ,其中 2 6只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2只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5只眼为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4只眼为继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患者入院后均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时间 6个月至 3年 ,平均 (18 40± 9 5 1)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眼压为(11 99± 4 48)mmHg(1mmHg =0 133kPa) ,比术前用药后眼压 (2 5 47± 18 43)mmHg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t =4 918,P <0 0 0 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 (1 6 9± 0 46 )mm ,增加到术后的 (2 2 8± 0 36 )mm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7 738,P <0 0 0 1)。术后 41只眼 (87 2 % )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人工晶体植入术
原文传递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步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72
2
作者 张秀兰 葛坚 +3 位作者 蔡小于 杜绍林 凌运兰 林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95-699,共5页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种手术方式的适应症和初步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拟订手术适应症,对临床收治的63例7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手术处理:单纯抗青光眼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种手术方式的适应症和初步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拟订手术适应症,对临床收治的63例7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手术处理:单纯抗青光眼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Trab)、青-白联合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晶体囊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trabeculectomy+IOL,PhacoTrab+IOL)和单纯白内障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晶体囊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比较不同适应症下三种手术方式初步的临床疗效。包括眼压控制情况、前房深度和房水流畅系数(C值)的变化,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房角和滤过泡,以及用抗青光药物辅助情况及并发症等。随访时间平均(11.7±4.9)个月。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组术后在随访期内均能将眼压控制在理想范围,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三组P值均<0.001),前房深度:PhacoTrab+IOL和Phaco+IOL组术后明显较术前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但Trab组术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UBM观察房角:PhacoTrab+IOL和Phaco+IOL组明显较术前加宽或重新开放,相应组C值术后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01和<0.01),Trab组房角变化不明显,但术后C值较术前亦有改善(P<0.001);三组均未见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早期炎症反应最轻者为Phaco+IOL组;远期并发症Trab组有5眼发生低眼压。最后对视力的变化也作了讨论。结论不同手术方式适合不同的病人情况。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其具有相对房角开放和C值改善以及视力提高等优势,可考虑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选择性手段之一,但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原文传递
青光眼住院病人的构成及变化 被引量:54
3
作者 林明 葛坚 +1 位作者 陈慧怡 余克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37-939,共3页
目的 :了解青光眼住院病人的内部构成比变化 ,为青光眼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1996 7~ 2 0 0 2 6期间在本院住院的青光眼患者 5 2 2 2例 ,按出院诊断、性别、年龄分组 ,分析其内部构成及变化趋势。结果 :原发性闭角... 目的 :了解青光眼住院病人的内部构成比变化 ,为青光眼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1996 7~ 2 0 0 2 6期间在本院住院的青光眼患者 5 2 2 2例 ,按出院诊断、性别、年龄分组 ,分析其内部构成及变化趋势。结果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各占青光眼总数的5 4 42 %、 2 1 73 %、 3 3 5 %、 6 3 2 %和 14 17%。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构成比 ( 2 2 5 4% )逐年下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构成比则逐年升高 (P <0 0 5 ) ;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 (包括GIG)中 ,年龄大于 40岁的占 80 97% ,其中闭角型青光眼占82 0 9% ,年龄小于 40岁的 ,开角型青光眼占 89 62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男∶女 =1∶1 5 3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男∶女 =2 5 5∶1;皮质类因醇性青光眼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10~ 3 0岁 ,占 77 71%。结论 :闭角型青光眼仍然是我国青光眼的主要类型 ,但开角型青光眼的防治研究不能忽视 ,40岁以上的女性人群应特别注意闭角型青光眼的筛查 ,40岁以下的男性群体则是开角型青光眼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疾病构成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0
4
作者 卓业鸿 魏雁涛 +3 位作者 王梅 林明 李影 葛坚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7月至2005年9月于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病区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1例(31眼),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7月至2005年9月于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病区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1例(31眼),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5·3±3·2)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平均为(3·01±0·47)mm(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体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原文传递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体外培养、纯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吴永青 葛坚 +3 位作者 邱鹏新 李艳艳 林明 郭彦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0-193,10,共5页
目的建立体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s,RGCs)培养和纯化模型。方法出生后1~3天SpragueDawley(SD)乳鼠,RGCs在basalmediumeagle(BME)培养基中... 目的建立体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s,RGCs)培养和纯化模型。方法出生后1~3天SpragueDawley(SD)乳鼠,RGCs在basalmediumeagle(BME)培养基中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规律。羊抗鼠单克隆抗体FITCThy1.1鉴定RGCs,并通过Thy1.1单抗进行RGCs的分离纯化。四唑盐(monotetrazolium,MTT)微量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较高的细胞接种密度或加入顶盖提取液(tectalextract,Te)均有利于混合培养的RGCs生长存活。MTT检测法显示加Te培养的实验组其吸光度(A)值较对照组增加了3倍;在RGCs培养2天时,按细胞接种密度为1×103个/mm2的培养组较500个/mm2的培养组,有突起的细胞数多3倍以上。RGCs经Thy1.1单抗纯化,其纯化率约达95%。在无神经营养因子的条件下,纯化培养的RGCs于48h后很少存活。而混合培养的RGCs存活时间可持续2或3周。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的RGCs能够于体外培养存活,其生长存活能力依赖于靶组织及其它视网膜细胞的营养作用。采用Thy1.1单克隆抗体纯化的方法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神经节细胞 RGCS 细胞培养 青光眼
原文传递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0
6
作者 王梅 葛坚 +6 位作者 林明 卓业鸿 凌运兰 方敏 刘杏 彭寿雄 余敏斌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8-343,共6页
目的了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眼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将PACG分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急性发作期、慢性期及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慢性期和晚期,分别对复... 目的了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眼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将PACG分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急性发作期、慢性期及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慢性期和晚期,分别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APACG与CPACG的眼压控制情况。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手术后患者视力变化及转归情况的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组间年龄、眼压等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眼压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PACG患者共82例(96只眼)。其中APACG患者37例(40只眼),CPACG患者45例(56只眼);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分别是24个月和25个月,APACG与CPACG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6,P=0.886)。APACG患者术前眼压(53.6±17.9)mmHg(1mmHg=0.133kPa),术后出院时眼压(10.5±4.9)mmHg,最终随访时眼压降至(14.0±10.3)mmHg。CPACG患者的术前眼压(36.8±13.8)mmHg,术后出院时眼压(11.7±4.2)mmHg,最终随访时眼压(13.8±4.5)mmHg。APACG患者(F=100.783)和CPACG患者(F=54.383)手术前与手术后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G患者中,有38只眼(95.0%)手术后尤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即可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急性发作期33只眼,慢性期5只眼。CPACG患者中有50只眼(89.3%)手术后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即可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进展期45只眼,晚期6只眼。所有PACG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后均以视力下降比例为高,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浅前房。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APACG急性发作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小梁切除术 眼内压
原文传递
青光眼住院病人的构成比变化特点 被引量:27
7
作者 林明 葛坚 《眼科学报》 1997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了解住院青光眼病人的内部构成比变化,为青光眼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青光眼病区1990年7月~1996年6月住院患者3156人,按出院诊断、性别及年龄分组,分析其内部构成及变化趋势,并与1977年7月~1982年7月的资料比较... 目的:了解住院青光眼病人的内部构成比变化,为青光眼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青光眼病区1990年7月~1996年6月住院患者3156人,按出院诊断、性别及年龄分组,分析其内部构成及变化趋势,并与1977年7月~1982年7月的资料比较。结果:闭角型青光眼占青光眼总数的55.86%,40岁以上女性患者居多,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糖皮质激素诱发开角型青光眼的比重增大,分别为19.25%和4.35%,患病对象集中在年轻男性。结论:我国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并不低,在作好闭角型青光眼防治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糖皮质激素诱发开角型青光眼的防治,重点对象为年轻的男性患者。眼科学报1997;13:96~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构成比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8
作者 葛坚 林明 +2 位作者 刘奕志 卓业鸿 蓝育青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75-777,共3页
目的 :初步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葡萄膜炎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和并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对 13例 (15眼 )同时患有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和并发性白内障的患者行连续环形撕囊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 目的 :初步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葡萄膜炎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和并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对 13例 (15眼 )同时患有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和并发性白内障的患者行连续环形撕囊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观察术后并发症、眼压和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术后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术后 3个月的视力平均为 0 .34± 0 .19,明显好于术前 0 .0 5± 0 .0 7(P<0 .0 5 ) ;术后 3个月眼压和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种类分别为 2 .0 3± 0 .31k Pa(15 .2 1± 2 .36 mm Hg)和 0 .83± 0 .32种 ,较手术前的2 .33± 0 .14k Pa(17.5± 1.0 3mm Hg)和 2 .7± 0 .2 1种减少 (P<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葡萄膜炎 继发性青光眼 白内障
原文传递
异体巩膜瓣联合引流管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被引量:25
9
作者 林明 葛坚 +4 位作者 卓业鸿 凌云兰 王梅 林羡钗 黄圣松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3-465,共3页
目的评价运用异体巩膜瓣覆盖的Ahmed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施行异体巩膜瓣覆盖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29例(30眼),对手术前后的眼压、抗青光眼药物种类、视力等进行比较... 目的评价运用异体巩膜瓣覆盖的Ahmed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施行异体巩膜瓣覆盖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29例(30眼),对手术前后的眼压、抗青光眼药物种类、视力等进行比较,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术后2周、术后6周、术后3个月后眼压分别为(47.92±11.86)mmHg、(9.54±3.94)mmHg、(22.53±10.64)mmHg、(22.77±11.55)mmHg,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眼压有上升的趋势;术后与术前比较矫正视力变化不明显。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浅前房(16.7%)、高眼压(20%)、引流管暴露(13.3%)。结论用异体巩膜瓣覆盖的Ahmed阀植入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有效方法,术中使用粘弹剂、结扎引流管可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巩膜瓣 引流管 显微手术
原文传递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4小时眼压变动规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金顺 彭寿雄 +1 位作者 林明 杜驰 《眼科学报》 2005年第4期127-130,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h眼压变动规律。方法: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0人(52只眼,30~60岁),进行24h眼压测量。测量自清晨7∶30开始至第2天清晨7∶30,每2h测1次眼压,共测12次。在7∶00~23∶00时间段测量中,测受检者...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h眼压变动规律。方法: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0人(52只眼,30~60岁),进行24h眼压测量。测量自清晨7∶30开始至第2天清晨7∶30,每2h测1次眼压,共测12次。在7∶00~23∶00时间段测量中,测受检者的坐位眼压和卧位眼压。在23∶00~7∶00时间段测受检者的平卧位眼压。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高峰出现在1∶30,眼压低谷出现在17∶30,24h坐、卧位眼压变动幅度大于24h卧位眼压变动幅度。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高峰大多出现在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眼压控制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眼压 体位 昼夜变动节律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21
11
作者 林明 葛坚 +3 位作者 刘奕志 卓业鸿 蓝育青 陈慧怡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初步评价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3月收住本院青光眼病区资料完整的 2 7例 (2 7眼 )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 【目的】初步评价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3月收住本院青光眼病区资料完整的 2 7例 (2 7眼 )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 ,19例为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8例为继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患者入院后均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 3个月~ 4年 ,平均 (19± 11)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0 35± 0 19,明显好于术前 0 11± 0 0 7(配对秩和检验 ,P<0 0 5 ) ;眼压 (2 0 3± 0 72 )kPa及联合使用不同类抗青光眼药物的种数 (0 87± 0 4 2 )种 ,较手术前的 (4 0 9± 1 6 1)kPa和(2 6 7± 0 2 4 )种药物减少 (配对秩和检验 ,P <0 0 5 ) ;前房深度也由术前的 (1 2 5± 0 5 6 )mm加深到术后的 (2 4 3± 0 6 7)mm(配对t检验 ,P <0 0 5 ) ,原来狭窄的房角增宽 ,关闭的房角部分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并发症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患者小梁细胞体外培养和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葛坚 林明 +1 位作者 卓业鸿 郑健梁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 探索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患者小梁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及超微结构的特点。方法从小梁切除术中取得的巩膜内板层 ,应用组织学培养方法进行患者小梁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 ,并将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患者小梁细胞与正常小梁细胞的超微结构进... 目的 探索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患者小梁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及超微结构的特点。方法从小梁切除术中取得的巩膜内板层 ,应用组织学培养方法进行患者小梁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 ,并将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患者小梁细胞与正常小梁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患者小梁组织培养的细胞经鉴定确为小梁细胞 ,但与正常小梁细胞相比 ,其细胞的微绒毛、吞饮小泡及胞浆的溶酶体含量较少。结论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患者小梁细胞体外培养成功使小梁细胞培养体系更加完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 小梁细胞培养
原文传递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后盘周包裹囊状泡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20
13
作者 吴君舒 卓业鸿 +3 位作者 李轶擎 林明 柴芳 葛坚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79-882,共4页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后盘周包裹囊状泡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13例经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后盘周纤维增殖形成并包裹囊壁致眼压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眼压升高时间为青光眼阀植入术后3周至...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后盘周包裹囊状泡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13例经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后盘周纤维增殖形成并包裹囊壁致眼压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眼压升高时间为青光眼阀植入术后3周至5个月,平均2个月,经检查Ahmed青光眼阀的引流盘和管位置均正常,管口无堵塞物,于眼球赤道部引流盘所在位置发现局限隆起包裹的囊状泡。所有患者均行包裹囊壁切除术,术中结膜瓣下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并将剪除的纤维组织送病理检查,观察术后早期和中晚期患者的眼压和病程转归情况。结果引流盘周包裹囊壁切除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3~20个月,3例患者在未加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6例患者在使用2或3种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3例患者用药物仍无法控制眼压,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其中,57岁及以上患者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75%(3/4),37岁及以下患者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0(0/8)。结论手术切除包裹囊壁是治疗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后引流盘周包裹囊状泡的一种有效方法,老年患者的中、长期手术疗效相对好于年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青光眼 手术后并发症 再手术
原文传递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远期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骆荣江 卓业鸿 +2 位作者 刘韶瑞 林明 田臻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患者31例(31只眼)为A组,同期小梁切除术患者32例(32只眼)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眼压、滤过泡、视野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AS 8.0...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患者31例(31只眼)为A组,同期小梁切除术患者32例(32只眼)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眼压、滤过泡、视野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AS 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值比较,采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术后结膜滤过泡消失率和视野改变等情况比较,采用CMH 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眼压:手术后1个月至5年,A组患者眼压为(13.87±4.88)mm Hg(1 mm Hg=0.133 kPa)至(24.01±6.55)mm Hg,眼压随时间推移有较明显的升高趋势;B组患者眼压(11.90±4.92)mm Hg至(19.10±7.43)mm Hg;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7,P〈0.05).(2)滤过泡:术后B组患者均形成明显的功能性滤过泡;A组仅有25只眼(80.6%)形成明显的功能性滤过泡,6只眼仅见滤过泡轻度隆起;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滤过泡消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29,P〈0.05).(3)视野:术后随访5年,A组有11只眼(39.29%)视野缩小,B组有6只眼(23.08%)视野缩小,但两组视野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47,P〉0.05).(4)并发症:术后随访5年,B组并发白内障12只眼(12/26,46.15%),A组并发白内障6只眼(6/28,21.4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97,P〈0.05).(5)手术成功率:B组为61.54%(16/26),A组为14.29%(4/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63,P〈0.05).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均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与小梁切除术相比,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安全性较好,术后合并症较少,但远期疗效尚不确定,需谨慎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小梁切除术 滤过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双眼人工晶体手术间隔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16
15
作者 林振德 林明 《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4年第5期303-304,共2页
对50例双眼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间隔时间分为三组,A组:双眼间隔时间<3个月(16例),B组:3-6个月(11例),C组:>6个月(23例)。结果表明两眼的手术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 对50例双眼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间隔时间分为三组,A组:双眼间隔时间<3个月(16例),B组:3-6个月(11例),C组:>6个月(23例)。结果表明两眼的手术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双眼分别为56%和64%(A组:68.8%,B组72.7%、C组:56.5%),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分析结果提示第二只眼的手术效果与间隔时间的长短没有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 眼外科手术 间隔时间
原文传递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梅 方敏 +3 位作者 卓业鸿 凌运兰 林明 葛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0-743,751,共5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在小梁切除术成功控制眼压后,再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眼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分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后PACG患者的眼压、滤过泡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分次接... 【目的】了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在小梁切除术成功控制眼压后,再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眼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分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后PACG患者的眼压、滤过泡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分次接受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术的PACG患者共11例(11只眼)。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平均为22.6(S=14.7)月,超声乳化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35.6(S=22.8)月。小梁切除术后,所有眼的眼压均下降,且即使在施行白内障手术后,眼压仍能保持白内障手术前的眼压(P=0.010)。10只眼(90.9%)手术后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即可控制在21mmHg以下。超声乳化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成功率为54.5%(6/11眼)。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虹膜损伤。【结论】PACG小梁切除术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安全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眼压 白内障
下载PDF
广州开角型青光眼家系致病基因定位与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魏雁涛 段山 +4 位作者 葛坚 卓业鸿 凌运兰 林明 高前应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68-1075,共8页
目的鉴定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GZ.1)致病基因并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应用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核苷酸直接测序法筛查GZ.1家系的致病性基因突变,进一步利用体外基因转染技术,观察突变型基因在小梁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鉴定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GZ.1)致病基因并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应用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核苷酸直接测序法筛查GZ.1家系的致病性基因突变,进一步利用体外基因转染技术,观察突变型基因在小梁细胞中的表达、分布及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GZ.1家系所有患者均存在myocilin基因第三外显子Pro370Leu杂合突变(16/16),而家系正常人中均未检测到该突变(0/8)。小梁细胞体外转染野生型和突变型myocilin基因后,经免疫印迹法检测证实,培养上清液中突变型myocilin蛋白的细胞外分泌较野生型明显减少;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证实野生型myocilin蛋白在小梁细胞内呈点状、弥漫分布;而Pro370Leu突变型myocilin蛋白以积聚体形式存在于胞质内;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突变型转染组凋亡细胞百分比较野生型转染组及对照组轻度升高。结论突变型(Pro370Leu)myocilin基因为GZ.1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型(Pro370Leu)myocilin蛋白在小梁细胞内以积聚体形式存在,可能是由于蛋白质错误折叠所致,并可能诱导小梁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细胞支架蛋白质类 眼蛋白质类 糖蛋白类 蛋白质错误折叠
原文传递
青光眼的日间手术模式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余敏斌 林明 杨扬帆 《眼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214,共3页
日间手术模式的应用和规范管理对于解决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紧缺、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有明显的优势。眼科手术以其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患者全身状况良好、麻醉风险小(局部麻醉为主)等特点决定了其选择日间手术作为主要手术模式的... 日间手术模式的应用和规范管理对于解决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紧缺、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有明显的优势。眼科手术以其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患者全身状况良好、麻醉风险小(局部麻醉为主)等特点决定了其选择日间手术作为主要手术模式的优势和必要性。本文就目前我国日间手术发展近况,探讨我国开展青光眼日间手术的可行性及具体医疗管理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日间手术模式
原文传递
内窥镜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明 葛坚 +2 位作者 黄圣松 余敏斌 郑建樑 《眼科学报》 2004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观察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后组织的形态和病理变化,提出激光能量和手术路径的选择原则。方法:采用角巩缘切口和睫状体平部切口对用于角膜移植的10只供体眼(猝死后24 h内使用)行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比较两种操作的优缺点,不同激... 目的:观察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后组织的形态和病理变化,提出激光能量和手术路径的选择原则。方法:采用角巩缘切口和睫状体平部切口对用于角膜移植的10只供体眼(猝死后24 h内使用)行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比较两种操作的优缺点,不同激光能量水平下睫状突的反应,并对光凝区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内窥镜下睫状突清晰可见,激光能量小于0.3W时,组织没有反应,大于0.6W则组织爆裂,能量0.4-0.6W时,睫状突变白挛缩。两种手术入口均可顺利到达睫状体区并进行手术。术后睫状体的组织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有色素的睫状上皮细胞和睫状体基质的蛋白质变性,细胞结构破坏,组织排列紊乱、挛缩,而非色素上皮细胞则保持结构完好。结论:内窥镜下能直观、准确地完成睫状体激光光凝手术,术后睫状体基质和睫状突色素上皮的破坏是内窥镜激光睫状体光凝术降低眼压的主要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 内窥镜 光凝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显微手术治疗的体会 被引量:10
20
作者 卓业鸿 王梅 +3 位作者 林明 凌运兰 李影 葛坚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1-242,共2页
目的报道30例(31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再次显微小梁切除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30例(31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因素、再次小梁切除手术的方法技巧及其临床效果。结果滤过泡瘢痕化是初次手术失败的最... 目的报道30例(31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再次显微小梁切除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30例(31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因素、再次小梁切除手术的方法技巧及其临床效果。结果滤过泡瘢痕化是初次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患者术前眼压(30.39±16.95)mm Hg,经个体化的再次手术治疗,滤过泡形成良好,眼压显著降低。术后第1天眼压(11.87±12.73)mm Hg,第7天眼压(8.33±4.96)mm Hg。结论根据患者术眼具体情况而设计的个体化再次小梁显著切除手术,效果显著,可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显微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