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腹膜后与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侧位肾上腺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43
1
作者 姚友生 黄健 +5 位作者 许可慰 黄海 江春 郭正辉 韩金利 林明恩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7-589,共3页
目的比较经腹膜后入路和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的方法、优缺点,总结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2种入路手术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7月-2005年12月105例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经验,其中经腹腔入路50例,经腹膜后入路55... 目的比较经腹膜后入路和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的方法、优缺点,总结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2种入路手术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7月-2005年12月105例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经验,其中经腹腔入路50例,经腹膜后入路55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优缺点、中转开放手术率、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经腹腔入路者5例(10%)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因为肝损伤,2例因发生肾上腺血管难以控制的出血,2例因粘连严重镜下难以分离;经腹膜后入路者2例(4%)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肾损伤,另1例暴露困难。余98例手术均成功。经腹腔入路手术时间50~180 min,平均82 min;出血量15~180 ml,平均65 ml;36 h即下床活动;术后住院5~14 d。经腹膜后途径者手术时间45~130 min,平均60 min;出血量15~100 ml,平均30 ml;24 h后下床活动;术后住院3~7 d。术中并发症:经腹腔途径者1例发生肝损伤,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发生难以控制的肾上腺出血;经腹膜后入路者中1例发生肾损伤。结论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应根据病变性质、肿瘤大小、位置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入路,对体积较大、位于肾蒂前内方的肿瘤或血运丰富的嗜铬细胞瘤应采用经腹腔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肾上腺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女性腺性膀胱炎15年诊疗经验回顾(附458例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姚友生 湛道明 +4 位作者 黄健 王一锋 林明恩 黄海 王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18-1320,1322,共4页
目的为提高对女性腺性膀胱炎的认识和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地报告该院15年来诊疗、随访的女性腺性膀胱炎458例,随访时间为2~15年,平均为8年2个月。对病例的症状、膀胱镜下的表现进行讨论,将所有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4组:单纯经尿道电... 目的为提高对女性腺性膀胱炎的认识和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地报告该院15年来诊疗、随访的女性腺性膀胱炎458例,随访时间为2~15年,平均为8年2个月。对病例的症状、膀胱镜下的表现进行讨论,将所有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4组:单纯经尿道电灼治疗的6例为A组;单纯经尿道电切的24例为B组;经尿道电切后加塞替派直接经尿道灌注膀胱的66例为C组;经尿道电切后加吡柔比星、异搏定、力尔凡序贯联合灌注膀胱的362例为D组。按治愈、好转、有效、无效和复发的标准统计计算4组的结果,4组的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的症状几乎没有改善;B组的有效率为75%,复发率为25.0%;C组的有效率为90.9%,复发率为9.1%;D组的有效率为93.9%,复发率为4.4%。各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典型的腺性膀胱炎膀胱镜下肉眼基本即能诊断;单纯经尿道电灼治疗的方法不可取;单纯经尿道电切的复发率较高;经尿道电切后塞替派膀胱灌注是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和预防其复发的简单、便宜、有效的方法;经尿道电切后加吡柔比星、异搏定、力尔凡序贯联合灌注膀胱效果最好,但价钱较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经尿道电切术 膀胱灌注
下载PDF
腺性膀胱炎诊疗新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姚友生 林明恩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诊疗 化生性病变 生物学意义 膜增殖性 腔内技术 泌尿外科 生活方式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4
作者 姚友生 王颂 +6 位作者 黄海 蔡弈川 王涛 黄健 林明恩 韩金利 许可慰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78-781,共4页
目的比较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经腹股沟管入路精索静脉结扎术和腹腔镜下改良Palomo术3种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Ⅱ度以上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075例,685例获随访。根据手术方式分3组:A组为高选择性精... 目的比较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经腹股沟管入路精索静脉结扎术和腹腔镜下改良Palomo术3种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Ⅱ度以上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075例,685例获随访。根据手术方式分3组:A组为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组,369例;B组为经腹股沟管入路精索静脉结扎术组,218例;C组为腹腔镜下改良Palomo术组,98例。对比观察3组术后阴囊水肿,睾丸、局部皮肤疼痛、麻木,睾丸萎缩,复发等远、近期并发症及精液改善和生育情况。结果A、B、C3组复发率分别为3.3%(12/369)、7.3%(16/218)、5.1%(5/93),A、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睾丸萎缩发生率分别为0.5%(2/369)、17.9%(39/218)、9.2%(9/9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阴囊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4%(5/369)、17.4%(38/218)、16.3%(16/98),A组与B、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0岁患者术后3~6个月精液质量提高率和术后1~2年配偶自然怀孕率高于其他2组≤30岁患者(P〈0.05)。各组≤30岁患者精液质量改善率均高于〉30岁者(P〈0.05)。结论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简单且术后阴囊水肿和睾丸萎缩发生率低,术后精液质量提高率和术后1~2年内配偶自然怀孕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 外科手术 选择性
原文传递
女性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和尿动力学表现 被引量:18
5
作者 姚友生 林明恩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及其临床特征、形态学表现等的特点。方法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32例,病程2个月~10年。回顾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应用膀胱尿道镜作形态学检查;尿动力学测定压力流率等。结果32例患者均有尿频、尿... 目的探讨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及其临床特征、形态学表现等的特点。方法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32例,病程2个月~10年。回顾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应用膀胱尿道镜作形态学检查;尿动力学测定压力流率等。结果32例患者均有尿频、尿急表现,22例(69%)合并排尿不尽和夜尿增多。膀胱尿道镜下均表现为膀胱三角区或膀胱颈部黄色有核的滤泡样或绒毛膜样改变,17例(53%)并膀胱后唇隆起。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膀胱出口梗阻20例(62%),最大尿流率下降26例(81%),9例表现为膀胱逼尿肌不稳定。结论腺性膀胱炎临床特征主要是下尿路症状,膀胱尿道镜检查见膀胱三角或膀胱颈黄色有核滤泡样的特异性黏膜改变即可确诊而无需病理活检,尿动力学表现则呈多样化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尿动力学 诊断
原文传递
经尿道射精管切开术治疗远端射精管梗阻引起的精囊囊肿 被引量:14
6
作者 姚友生 王涛 +2 位作者 蔡奕川 黄海 林明恩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21-523,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由于射精管梗阻引起的精囊囊肿的治疗。方法:采用精液分析(包括精液的量、pH值、果糖的测定)、经直肠指检和B超检查的方法。于2005年11月~2006年12月,12例诊断为射精管梗阻引起的精囊囊肿[(2.3±1.1)cm]患者,采用... 目的:进一步探讨由于射精管梗阻引起的精囊囊肿的治疗。方法:采用精液分析(包括精液的量、pH值、果糖的测定)、经直肠指检和B超检查的方法。于2005年11月~2006年12月,12例诊断为射精管梗阻引起的精囊囊肿[(2.3±1.1)cm]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镜切开、切除梗阻的射精管,直到见到有乳白色的精液排出的方法治疗。结果:12例精囊囊肿患者术后1、3、12个月复查囊肿明显缩小[(1.0±0.8)cm,P<0.05]。没有发现明显的并发症。10例在术后3个月复查精液时检出活精子,12例精液量手术前后分别为(1.6±0.8)ml、(3.5±1.2)ml(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射精管梗阻引起的精囊囊肿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电切 精囊囊肿 远端射精管梗阻
下载PDF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与膀胱癌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林明恩 姚友生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2年第4期245-247,共3页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这与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化学性致病因素的增加等有关,但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这与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化学性致病因素的增加等有关,但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镜下或肉眼血尿,下腹部盆腔疼痛不适,部分患者有黏液排出[1-2]。现对腺性膀胱炎的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致病因素 膀胱癌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 增生性病变 膀胱黏膜 诊断水平 临床症状
下载PDF
间质性膀胱炎中膀胱上皮共表达干细胞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荣禄 姚友生 +2 位作者 林明恩 吕夷松 邓毕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61-1163,共3页
目的检测问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中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6(IL-6)和肥大细胞特异性类胰蛋白酶(tryptase)在膀胱上皮中的表达及定位,探讨其相关性及其与肥大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目的检测问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中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6(IL-6)和肥大细胞特异性类胰蛋白酶(tryptase)在膀胱上皮中的表达及定位,探讨其相关性及其与肥大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CF、IL-6及tryptase在IC/BPS和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IC/BPS和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上述3种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Westernblot检测SCF、tryptase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在IC患者膀胱上皮组织中SCF、IL-6和tryptase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IC患者膀胱上皮组织中肥大细胞明显增多,并且表现出与膀胱黏膜层的密切关系,此外在mRNA水平SCF表达量与txyptase表达量呈正相关(r=0.844,P〈0.01)。结论Ic患者膀胱上皮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增多和激活,可能是由于膀胱黏膜层共表达SCF和IL-6升高过度刺激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炎 肥大细胞 干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梅毒血清固定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血清IL-6、IL-10、IFN-γ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林雁嘉 林明恩 +2 位作者 郑道城 林雯 蔡林河 《中国性科学》 2013年第7期30-32,36,共4页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与白细胞介素10、6(IL-6,10)、干扰素-γ(IFN-γ)在梅毒血清固定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112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55例梅毒血清转阴患者和58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因子Foxp3的表达...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与白细胞介素10、6(IL-6,10)、干扰素-γ(IFN-γ)在梅毒血清固定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112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55例梅毒血清转阴患者和58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因子Foxp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IL-6,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的表达为(1.95±0.66%),而其中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24.5±7.63%),较两组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CD4+T细胞内转录因子Foxp3表达量(2272.7±876.8)明显高于两组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梅毒血清固定患者IL-6、IFN-γ水平较低而IL-10水平较高(P<0.01);血清转阴患者与健康献血者三者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升高以及Th1/Th2比例失衡可能导致了梅毒血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6 干扰素-Γ
下载PDF
TNF-α调控转录因子FoxM1在膀胱癌及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洪英楷 林明恩 吴华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研究TNF-α调控转录因子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在膀胱癌及腺性膀胱炎(CG)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3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并于术后留取膀胱癌组织,同时取远离癌组织中心5... 目的:研究TNF-α调控转录因子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在膀胱癌及腺性膀胱炎(CG)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3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并于术后留取膀胱癌组织,同时取远离癌组织中心5 cm以上的组织作为正常膀胱组织。此外,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G患者30例,术后均留取CG组织。将膀胱癌细胞株RT4、BIU87进行细胞培养,采用不同浓度TNF-α(0、1、5、10 nmol/L)对上述细胞系进行处理。分析不同膀胱组织中TNF-α、FoxM1表达情况,不同浓度TNF-α处理膀胱癌细胞系对FoxM1的表达影响,不同浓度TNF-α处理膀胱癌细胞系对cyclin B1以及cyclin D1的表达影响。结果:正常膀胱、CG、膀胱癌组织中TNF-α、FoxM1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5、10 nmol/L浓度的TNF-α处理膀胱癌细胞系后,FoxM1表达呈逐渐升高趋势,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5、10 nmol/L浓度的TNF-α处理膀胱癌细胞系后,cyclin B1以及cyclin D1的表达呈逐渐升高趋势,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可能通过调控转录因子FoxM1的表达,继而影响cyclin B1以及cyclin D1的表达,从而在C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腺性膀胱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叉头框转录因子M1 表达意义
下载PDF
TPSA及FPSA比在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敏烨 李志广 林明恩 《智慧健康》 2024年第8期153-156,160,共5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与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的价值。方法对2022年1—12月本院接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各35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与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的价值。方法对2022年1—12月本院接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各35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行微离子酶免疫标记法进行TPSA及FPSA测定,比较两组TPSA、FPSA水平,统计组间不同年龄血清TPSA浓度,观察两组TPSA、FPSA水平诊断准确率。对比不同前列腺体积和PSAD诊断值下BHP与PCa诊断符合率统计。结果(1)两组TPSA水平、F/T值比较,前列腺癌组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SA水平比较,前列腺癌组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前列腺癌组66~75岁、>75岁患者TPSA水平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前列腺癌组诊断准确率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前列腺体积<45mL,BPH诊断符合率低于P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PSAD<1.00ng/mL·cm^(3),BPH诊断符合率高于P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D<1.50ng/mL·cm^(3),BPH诊断符合率高于P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进行诊断,患者TPSA水平均呈现出升高现象,为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综合分析患者TPSA水平与F/T值至关重要,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SA FPSA比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范翰共 何学军 +2 位作者 陈思 黄壮程 林明恩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4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研究显示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达到80.5/10万[1]。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是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是效果也并不令人满意;另有30%~50%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可能因各种原因而无法接受顺铂治疗[2]。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一线治疗方案 膀胱癌 顺铂治疗 转移性 局部晚期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在治疗T1b期肾癌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明恩 姚友生 +2 位作者 刘皓 张彩霞 谢云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14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b期肾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T1b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54.5±9.2)岁.左侧8例,右侧6例.肿瘤直径(5.1±1.3) cm.结...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b期肾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T1b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54.5±9.2)岁.左侧8例,右侧6例.肿瘤直径(5.1±1.3) cm.结果 14例手术经后腹腔镜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12.0±24.7) min,术中出血量(64.6±15.9) ml,术中热缺血时间(26.5±9.3) min.14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负压引流管放置时间(3.1±1.5)d,术后卧床72 h.术后12h肌酐升高1例,余患者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14例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其中透明细胞癌13例,病理分期均为T1bN0M0;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术后随访3 ~16(21.4±9.6)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未见切口肿瘤种植.结论 选择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b期肾癌临床疗效确切,而且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后腹腔镜检查 肾部分切除术
原文传递
女性腺性膀胱炎膀胱平滑肌层α_(1D)-AR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明恩 姚友生 蔡奕川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7-561,共5页
【目的】研究α1D-肾上腺素能受体(α1D-Adrenergic receptor,α1D-AR)在女性腺性膀胱炎(cystitisglandularis,CG)患者膀胱三角区及逼尿肌中平滑肌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α1D-AR在引起下尿路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目的】研究α1D-肾上腺素能受体(α1D-Adrenergic receptor,α1D-AR)在女性腺性膀胱炎(cystitisglandularis,CG)患者膀胱三角区及逼尿肌中平滑肌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α1D-AR在引起下尿路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及9例正常女性膀胱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中α1D-AR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尿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3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的α1D-AR表达阳性细胞数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P<0.0001);3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中,尿动力学表现为不稳定膀胱的9例患者的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α1D-AR表达阳性细胞数均比非不稳定膀胱患者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01)。20例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α1D-AR表达与非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逼尿肌层、三角区肌层的α1D-AR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CG可同时引起此两部位α1D-AR表达增加。α1D-AR表达增加可能是引起女性腺性膀胱炎逼尿肌压升高、不稳定膀胱等引起的下尿路症状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α1D-肾上腺素能受体 逼尿肌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前列腺素E受体-4在透明质酸酶诱导大鼠慢性膀胱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夷松 荣禄 +3 位作者 谢云 林明恩 邓毕华 姚友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25-2527,共3页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受体-4(EP4)在透明质酸酶诱导的大鼠慢性膀胱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酶构建慢性膀胱炎症大鼠模型,尿流动力学检测膀胱功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筛选EP受体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P4受...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受体-4(EP4)在透明质酸酶诱导的大鼠慢性膀胱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酶构建慢性膀胱炎症大鼠模型,尿流动力学检测膀胱功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筛选EP受体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P4受体蛋白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计算炎性细胞数量.结果 模型组炎性细胞数目为(45.3±6.9)个/视野;排尿时间间隔为(119.2±28.2)s;膀胱容量为(0.37±0.04) ml.对照组炎性细胞数目为(4.8±1.1)个/视野;排尿时间间隔为(439.3±16.8)s;膀胱容量为(1.26±0.06) ml.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显示明显慢性炎症,排尿时间间隔缩短,膀胱容量降低,膀胱EP4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EP4受体拮抗剂AH23848干预后,大鼠排尿时间间隔及膀胱容量明显增加(P<0.05),分别为(277.3±39.1)s、(0.96 ±0.11) ml,但膀胱炎症无明显改善.结论 EP4受体在透明质酸酶诱导的慢性膀胱炎大鼠膀胱组织中表达升高,其受体拮抗剂可能可以作为临床间质性膀胱炎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受体 透明质酸酶 间质性膀胱炎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并发症比较(附840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海 王颂 +11 位作者 姚友生 蔡奕川 王涛 黄健 林明恩 韩金利 许可慰 郭正辉 谢文练 沈昌里 林天歆 王一锋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共3页
目的 比较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经腹股沟管入路精索静脉结扎术和腹腔镜下改良的palomo术三种手术方法 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方法 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Ⅱ度以上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286例,840例获随... 目的 比较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经腹股沟管入路精索静脉结扎术和腹腔镜下改良的palomo术三种手术方法 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方法 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Ⅱ度以上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286例,840例获随访.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3组:其中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组为A组,共384例;B组为经腹股沟管入路精索静脉结扎术组,共358例;C组为腹腔镜下改良的palomo术组,共98例.通过对比观察3组有无阴囊、精索水肿;睾丸、局部皮肤疼痛、麻木;睾丸萎缩;复发,等远、近期并发症来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3组之间复发率A组明显低于B组,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睾丸萎缩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C组低于B组(P<0.05);鞘膜积液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阴囊水肿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简单且术后阴囊水肿、鞘膜积液和睾丸萎缩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基因系尾型同源盒基因在腺性膀胱炎发生及癌化的调控新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洪英楷 林明恩 +1 位作者 何学军 吴华涛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0年第4期608-611,共4页
目的分析讨论基因系尾型同源盒基因(CDX2)在腺性膀胱炎及其癌化中对调控机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腺性膀胱炎患者37例,通过CDX2处理,分析MAPK/ERK和JAK2/STAT3两条信号通路对CDX2在腺性膀胱炎的调控... 目的分析讨论基因系尾型同源盒基因(CDX2)在腺性膀胱炎及其癌化中对调控机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腺性膀胱炎患者37例,通过CDX2处理,分析MAPK/ERK和JAK2/STAT3两条信号通路对CDX2在腺性膀胱炎的调控及癌化作用。结果通过对患者标本进行CDX2处理72 h后,侵袭穿膜细胞数和迁移穿膜细胞数明显高于处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标本进行CDX2处理72 h后,P-STAT3和P-ERK蛋白明显低于处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标本进行CDX2处理72 h后,STAT3、ERK1和ERK2 mRNA转录水平均出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PK/ERK和JAK2/STAT3两条信号通路存在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反转录。而且通过CDX2有效作用,能够激活MAPK/ERK和JAK2/STAT3两条信号通路,抑制腺性膀胱炎的发生以及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炎 基因 同源盒
原文传递
523例女性腺性膀胱炎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友生 湛道明 +5 位作者 黄健 王一峰 林明恩 黄海 王涛 蔡奕川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10期24-27,共4页
目的提高对女性腺性膀胱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回顾16年来诊疗、随访的女性腺性膀胱炎5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五组:单纯经尿道电灼治疗的6例为A组;单纯经尿道电切的24例为B组;... 目的提高对女性腺性膀胱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回顾16年来诊疗、随访的女性腺性膀胱炎5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五组:单纯经尿道电灼治疗的6例为A组;单纯经尿道电切的24例为B组;经尿道电切后加塞替派(噻替哌)直接经尿道灌注膀胱的66例为c组;经尿道电切后加吡柔比星、维拉帕米(异搏定)、甘露聚糖肽(力尔凡)序贯联合灌注膀胱的362例为D组;经尿道电切后单独应用力尔凡灌注膀胱的65例为E组。比较五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为8个月至16年,平均8年10个月。A组患者的症状几乎没有改善;B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5.0%,复发率为22.2%;C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9%,复发率为10.0%;D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9%,复发率为4.4%;E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2.3%,复发率为5.0%。D组与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典型的腺性膀胱炎膀胱镜下肉眼基本能诊断;单纯经尿道电灼治疗的方法不可取;单纯经尿道电切的复发率较高;经尿道电切后加噻替哌直接经尿道灌注膀胱是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和预防其复发的简单、便宜、有效的方法;经尿道电切后加吡柔比星、异搏定、力尔凡序贯联合灌注膀胱效果最好;经尿道电切后单独应用力尔凡灌注膀胱可取得与序贯联合灌注膀胱相棒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经尿道电切 膀胱灌注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壮程 王宏浩 +2 位作者 沈沛麟 林明恩 何学军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8年第5期374-377,383,共5页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腺性膀胱炎(CG)及膀胱尿路上皮癌(B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CG标本26例,BUC标本50例,其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5例,低级别15例;选取正常膀胱组织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腺性膀胱炎(CG)及膀胱尿路上皮癌(B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CG标本26例,BUC标本50例,其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5例,低级别15例;选取正常膀胱组织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膀胱组织、CG组织、BUC组织中Notch1和Hes1蛋白的分布与表达,分析在CG与BUC中Notch1和Hes1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Notch1在CG、BUC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均存在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8%(17/26)、70%(30/50)和25%(4/16);Hes1在CG、BUC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8%(17/26)、76%(38/50)和18.75%(3/13)。CG及BUC组织中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均较正常膀胱组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且Notch1和Hes1的表达强度随BUC病理分级升高而增强(P<0.05)。结论:Notch1和Hes1与CG的发生及BUC的发展相关,Notch通路蛋白有可能作为判断CG诊治指标之一,并作为BUC侵袭力、复发监测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膀胱癌 NOTCH1 HES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TNF-α-308和2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梅毒发病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雁嘉 黄楚韩 +3 位作者 林雯 林明恩 郑道城 蔡林河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TNF-α-2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梅毒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S-PCR)分析显性梅毒组(A组)共93例;潜伏梅毒组(B组)共55例以及正常对照组(C组)41例TNF-α-308、TNF-α-238位点...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TNF-α-2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梅毒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S-PCR)分析显性梅毒组(A组)共93例;潜伏梅毒组(B组)共55例以及正常对照组(C组)41例TNF-α-308、TNF-α-238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三组TNF-α-308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NF-α-23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238位点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梅毒患者中TNF-α-308 A和238A的存在过度表达,且TNF-α-308、2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梅毒的发病及病程进展可能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肿瘤坏死因子-Α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