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骨超声半定量分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冯彪 张荣荣 +3 位作者 魏娜 林思 王静 尚小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究肌骨超声半定量分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关节活动度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就诊并确诊的RA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使用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对患者病... 目的探究肌骨超声半定量分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关节活动度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就诊并确诊的RA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使用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按照得分将患者区分为缓解期组(12例)、低活动期组(16例)、中活动期组(18例)及高活动期组(12例),而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所有患者的7个手足关节进行检测,依据超声半定量评分系统对患者的滑膜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骨侵蚀及关节积液4项指标进行评估,而后对所有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进行测量对比,最后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进行测量评估。结果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其滑膜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骨侵蚀、关节积液评分呈上升趋势,ESR、CRP、RF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膝关节活动度呈下降趋势,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性分析发现,肌骨超声定量评分与ESR、CRP、RF水平呈正相关,与关节活动度呈负相关。结论肌骨超声半定量分级与RA患者关节活动度存在负相关,可以通过超声检测的方式对RA的病情进行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肌骨超声半定量分级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多普勒彩超与螺旋CT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5
2
作者 冯彪 张婉 +3 位作者 郭长义 林思 孙敏 尚小轶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9期1448-1450,共3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彩超与螺旋CT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95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分析多普勒彩超、螺旋CT及二者联合检查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多普勒彩超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RO... 目的探讨多普勒彩超与螺旋CT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95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分析多普勒彩超、螺旋CT及二者联合检查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多普勒彩超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95%CI:0.648~0.870),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73.9%、69.4%、69.4%、73.9%、71.5%。螺旋CT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69~0.903),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6.9%、71.4%、74.1%、85.4%、78.9%。联合检查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95%CI:0.795~0.947),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3.5%、81.6%、82.7%、93.0%、87.4%。经卡方检验,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及准确性高于单独多普勒彩超或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普勒彩超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为0.473(P<0.05),螺旋CT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为0.561(P<0.05),联合检查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为0.718(P<0.05)。结论螺旋CT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相对多普勒彩超更有优势,但二者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高敏感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彩超 螺旋CT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SMI联合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尚小轶 代引海 +3 位作者 韩娟澧 林思 孙敏 冯彪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9期1505-1507,共3页
目的探讨SMI联合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女性小乳腺癌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常规超声及SMI临床资料,比较二者的声像图,评价二者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效能。结... 目的探讨SMI联合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女性小乳腺癌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常规超声及SMI临床资料,比较二者的声像图,评价二者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效能。结果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显示,23个(38.33%)长短径比≤2,22个(36.67%)皮髓质比≥1,24个(40.00%)最大皮质厚度≥3 mm,Adler分级34个(56.67%)0~Ⅰ级、26个(43.33%)Ⅱ~Ⅲ级。SMI的Adler分级显示,反应增生组以Ⅰ级、Ⅱ级血流为主,分别占到17.86%、64.29%;转移组以Ⅱ级、Ⅲ级血流为主,分别占到43.75%、28.1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79.31%,特异性是70.97%;SMI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89.29%,特异性是78.13%;两者联合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96.77%,特异性是93.10%。结论 SMI联合常规超声检测小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提高诊断效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I 常规超声 小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成像在乳腺癌及其病理分级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尚小轶 代引海 +3 位作者 韩娟澧 林思 孙敏 冯彪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7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成像在乳腺癌及其病理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女性乳腺癌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分级情况分为浸润性乳腺癌90例(浸润组)与非浸润性乳腺癌100例(非浸润组),记录所有患者的常规超声与多普勒超声成像特征,...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成像在乳腺癌及其病理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女性乳腺癌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分级情况分为浸润性乳腺癌90例(浸润组)与非浸润性乳腺癌100例(非浸润组),记录所有患者的常规超声与多普勒超声成像特征,判断诊断价值。结果浸润组患者病灶组织常规超声特征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内部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等,与非浸润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浸润组患者病灶组织的血流最大流速、阻力指数高于非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浸润组的血流分布部位与非浸润组比较,差异显著(P <0. 05)。多普勒超声成像在乳腺癌浸润性病理分级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8. 9%和97. 0%。结论多普勒超声成像在乳腺癌及其病理分级诊断中能很好判断浸润性状况,清晰显示血流状况与分布情况,有很好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成像 乳腺癌 病理分级 浸润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