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导联心电图终末R′产生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有昌 陈汉华 +6 位作者 陈青萍 黄建丽 汪翠娟 陈保根 周云 林当宁 刘宇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2期89-90,共2页
目的 为研究胸导联心电图 (ECG)终末R′的产生机理 ,用不同层面的前胸部ECG及心电向量图(VCG)找出R′的特征。结果 CP的R′波与左右胸ERS的J波难以区分。除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的R′外 ,其他胸导联的终末R′波或J波的产生机理是一致... 目的 为研究胸导联心电图 (ECG)终末R′的产生机理 ,用不同层面的前胸部ECG及心电向量图(VCG)找出R′的特征。结果 CP的R′波与左右胸ERS的J波难以区分。除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的R′外 ,其他胸导联的终末R′波或J波的产生机理是一致的 ,都是心室基底部最后除极并存在传导延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导联心电图 终末向量 除极向量曲线 除极延缓 ECG 心电向量图 VCG RBBB
下载PDF
51例右侧胸导联大J波的预后与临床意义
2
作者 陈有昌 陈汉华 +6 位作者 陈青萍 黄建丽 汪翠娟 林当宁 周云 陈保根 刘宇田 《医学文选》 2000年第3期286-287,共2页
目的 研究右侧胸导联明显 J波或大 J波的预后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临床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1例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共死亡 6例 (11.7% ) ,直接死因均与 J波及其相关特征无关。结论 右侧胸... 目的 研究右侧胸导联明显 J波或大 J波的预后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临床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1例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共死亡 6例 (11.7% ) ,直接死因均与 J波及其相关特征无关。结论 右侧胸导联大 J波本身并无明显的临床意义 ,这些患者的预后好坏主要决定于原发疾病。但应与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右束支传导阻滞相鉴别 ,特别是 J波后 ST段明显抬高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波 特发性J波 BRUGADA综合征 预后 心脏疾病
下载PDF
用心电向量图与上胸部心电图标测分析J波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有昌 陈汉华 +8 位作者 陈青萍 黄建丽 汪翠娟 林当宁 周云 陈保根 刘宇田 简肇燕 罗维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432-434,共3页
目的 :确定心电图 ( ECG) J波的形成原因和机理。方法 :用前胸 ECG非同步标测及不同层面的心电向量图 ( VCG)研究 J波的特征。结果 :2 7例右胸导联 J波集中分布在第四肋间以上 ,以 V2 为轴线向上略呈扇形展开。其中 2 3例大 J波 ,其相... 目的 :确定心电图 ( ECG) J波的形成原因和机理。方法 :用前胸 ECG非同步标测及不同层面的心电向量图 ( VCG)研究 J波的特征。结果 :2 7例右胸导联 J波集中分布在第四肋间以上 ,以 V2 为轴线向上略呈扇形展开。其中 2 3例大 J波 ,其相应层面 VCG均有明显靠前上为主并向后下反折的终末向量 ,其 X、 Y、 Z轴除极向量曲线终末部分 ,Z轴 10 0 % ,Y轴近半数( 11/2 3)按常规 QRS终点以 J点划线时未回到基线 ,对比病例则无此特征。结论 :J波形成的原因与机理系心室基底部最后除极 ,并存在除极延缓所产生的终末向量所形成。局部除极延缓的原因可能与这些患者该处浦氏纤维比正常人少 ,甚至缺乏 ,或由于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波 终末向量 心电图 心电向量图
下载PDF
体外反搏、He-Ne激光及药物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林当宁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5年第3期147-147,共1页
体外反搏、He-Ne激光及药物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林当宁体外反搏及He一Ne激光治疗脑梗塞文献中常有报道,但用体外反搏及He一Ne治疗脑梗塞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脑梗塞比较,未见报道,发现三种方法存在差别,具体报告如下:... 体外反搏、He-Ne激光及药物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林当宁体外反搏及He一Ne激光治疗脑梗塞文献中常有报道,但用体外反搏及He一Ne治疗脑梗塞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脑梗塞比较,未见报道,发现三种方法存在差别,具体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选择93~95年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HE-NE激光 药物治疗 脑梗塞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