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饶金峰 +2 位作者 温良 赖开燕 吴秋鸿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发病或最近正常时间为6 h内的急性脑梗死87例,依据患者是否接受尿激酶溶栓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时、治疗后24 h、出院时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目的探讨静脉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发病或最近正常时间为6 h内的急性脑梗死87例,依据患者是否接受尿激酶溶栓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时、治疗后24 h、出院时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患者出院时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对比入院时,治疗后24 h和出院时的治疗组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单因素分析发现尿激酶溶栓是出院时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OR=0.20, 95%CI 0.08~0.50,P=0.001)。调节相关混杂因子后,尿激酶溶栓仍是出院时预后不良的强保护因素(OR=0.16, 95%CI 0.05~0.51,P=0.002)。结论静脉给予尿激酶溶栓是急性脑梗死短期不良预后的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 脑梗死 预后不良
下载PDF
22例神经梅毒并发癫痫的临床与EEG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晶贞 苗佳音 +2 位作者 汪柳霞 陈星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是梅毒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以发生在梅毒感染的各个阶段。NS按受累部位不同分为5种类型:无症状NS、脑脊膜梅毒(梅毒性脑膜炎和梅毒性硬脑膜炎)、脑膜血管梅毒、实质性NS(麻痹痴呆和脊... 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是梅毒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以发生在梅毒感染的各个阶段。NS按受累部位不同分为5种类型:无症状NS、脑脊膜梅毒(梅毒性脑膜炎和梅毒性硬脑膜炎)、脑膜血管梅毒、实质性NS(麻痹痴呆和脊髓痨)及树胶肿性NS。此外,由于抗生素的应用、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的增多及梅毒治疗不充分等,NS出现越来越多不典型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共济失调、外周局灶性麻痹及癫痫发作等[1]。国外文献报道约14%~60%的NS以成年发作的癫痫首发症状,罕见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ilepticus,SE)[2],国内目前尚无此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癫痫 EEG特征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中外医疗》 2023年第36期89-92,共4页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血管内介入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武平县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奇偶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参照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案,研...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血管内介入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武平县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奇偶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参照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案,研究组采取氯吡格雷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脑血流参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纤维蛋白原低于参照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均长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流相关指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1%,高于参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案的应用,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作用显著。同时,该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脑血流参数方面优势明显,可改善其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介入治疗 氯吡格雷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奥卡西平对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脑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饶金峰 +2 位作者 温良 赖开燕 吴秋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13期87-88,共2页
目的分析奥卡西平对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认知功能、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福建省武平县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94例,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卡马西平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奥卡西平对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认知功能、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福建省武平县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94例,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接受奥卡西平治疗。综合测评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同时评估治疗前后2组患者脑电图评定情况及脑电图频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全量表智商(FIQ)评分均提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脑电图评定情况正常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痫样放电增加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显著好转、好转与无变化的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α波、δ波、θ波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δ波高于治疗前,θ波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α波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α、θ波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δ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卡西平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痫,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并且不会对患者脑电图产生较大影响,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部分性发作癫痫 认知功能 脑电图
下载PDF
散发性帕金森病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及其所致的路易(小)体形成 被引量:1
5
作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3期2-4,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及其所致的路易(小)体形成对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影响效果,为明确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给予蛋白酶体抑制剂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相关...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及其所致的路易(小)体形成对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影响效果,为明确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给予蛋白酶体抑制剂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相关技术人员完成两组大鼠本次实验过程。记录路易(小)体形成率及黑质部位α-Sun蛋白表达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α-突触核蛋白(α-Syn)与β-肌动蛋白(β-actin)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鼠实验前路易(小)体形成率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处理后研究组路易(小)体形成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及本组实验前(2.00%)(P<0.05)。结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是导致α-Syn聚集及路易(小)体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发生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应引起相关医护工作者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帕金森病 蛋白酶体功能障碍 路易(小)体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