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储备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钟文娟 任本春 +2 位作者 周叶萍 林小枚 王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25-929,共5页
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铁储备状况,为研究和制定更细致和更完善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2018年10月符合标准的297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样本,分析影响铁储备指标的相关性因子... 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铁储备状况,为研究和制定更细致和更完善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2018年10月符合标准的297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样本,分析影响铁储备指标的相关性因子,从年度单采血小板次数方面,探讨其对献血者体内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及铁缺乏率的影响,全面调查献血者的铁储备状况。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SF水平与年度单采血小板次数呈负相关(r=-0. 416,P <0. 01);随着年度献血次数的增加,SF水平不断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着年度献血次数增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缺乏比率有增加的趋势。男性18-23次组铁缺乏比率为12. 5%(8/64),女性18-23次组的铁缺乏比率为40%(6/15)。结论:采供血机构对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可适当减少招募次数,有必要增加SF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铁蛋白 铁储备
下载PDF
6.4版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原因及2种干预措施的对比
2
作者 黄淑铭 林小枚 +1 位作者 汤辉伟 曾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7-1211,共5页
目的:探讨6.4版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原因以及2种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61例献血者血小板捐献聚集次(n=61)与非聚集次(n=323)数据,分析聚集原因;将2021年单采过程中出现聚集的72例次随机分为干预A组和干预B... 目的:探讨6.4版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原因以及2种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61例献血者血小板捐献聚集次(n=61)与非聚集次(n=323)数据,分析聚集原因;将2021年单采过程中出现聚集的72例次随机分为干预A组和干预B组,干预A组提高抗凝剂与血液的比率,干预B组对献血者捐献侧手臂进行电热毯包裹保暖,提高献血者的血流速度。对比2组采集时间、平均血流速度、机器报警次数、抗凝剂使用量、产品下机解聚、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等情况。结果:聚集与平均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394),与采集时间呈正相关(r=0.458);经贝叶斯与Fisher判别分析,分别对聚集和非聚集构建了方程式,该方程判别分析预测的正确率为77.1%。2种干预措施效果比较,B组平均血流速度高于A组;采集时间、机器报警次数和抗凝剂使用量、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例数均明显低于A组(P<0.05);2021年的整个队列中,90.28%的产品下机立即解聚,9.72%的产品4 h内解聚,2种干预措施组产品下机解聚情况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可用构建的聚集和非聚集方程式进行聚集发生概率的预判,并可提前做出干预。2种干预措施对降低血小板聚集都有效,但措施B具有提高采血速度、缩短采集时间、减少报警次数和抗凝剂用量、降低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发生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a血细胞分离机 血小板聚集 抗凝剂 枸橼酸盐反应 血流速度
下载PDF
新冠病毒轻型感染对献血者血液学指标及捐献单采血小板适宜性的影响
3
作者 黄淑铭 林小枚 +5 位作者 江伟梅 纪淑华 林授 林洪铿 陈岑 褚晓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3-889,共7页
目的:通过对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轻型感染献血者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分析,探讨新冠病毒轻型感染对成人血液学指标的影响,进而评估其对捐献单采血小板适宜性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2月-2023年1月期间出现新冠病毒轻型感染症状、连续捐献... 目的:通过对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轻型感染献血者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分析,探讨新冠病毒轻型感染对成人血液学指标的影响,进而评估其对捐献单采血小板适宜性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2月-2023年1月期间出现新冠病毒轻型感染症状、连续捐献单采血小板3次的72例献血者(其中阳性组42例,疑似感染组30例)和2022年10月-11月期间未接种新冠疫苗、未感染新冠病毒、连续捐献3次单采血小板的42例献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回顾性比较阳性组和疑似感染组出现症状前(Time1)后(Time2和Time3)及对照组连续3次(Time1、Time2、Time3)的血常规变化,并采用贝叶斯判别法建立近期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判别方程式。结果:阳性组和疑似感染组组内测量次数的简单效应显著(F_(阳性组)=6.98,P<0.001,偏η^(2)=0.79;F_(疑似感染组)=4.31,P<0.001,偏η^(2)=0.70);阳性组、疑似感染组Time2与Time1、Time3血常规指标相比较,RBC、HCT、HGB降低,PLT与PCT明显升高(P<0.05),阳性组、疑似感染组Time3的RDW-CV、RDW-SD与Time1、Time2相比均明显升高(P<0.001)。对照组组内测量次数简单效应不显著(F=0.96,P=0.55,偏η^(2)=0.34);组内3次血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近期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判别方程式,方程特征值是0.22,典型相关性为0.43(χ^(2)=27.81,P<0.001),分析正确率为72.9%。结论:新冠病毒轻型感染献血者血液学指标中RBC、HCT、HGB、PLT、PCT、RDW-CV和RDW-SD呈动态变化,近期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判别方程式有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2(SARS-CoV-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 血常规 单采血小板 SARS-CoV-2 IgG抗体
下载PDF
福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新冠疫苗加强免疫与突破性感染后特异性抗体消长情况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纪淑华 林授 +4 位作者 黄淑铭 林小枚 张宇 江伟梅 褚晓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089-1094,共6页
目的通过对福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第1剂加强免疫前后以及突破性感染后特异性SARS-COV-2 IgG抗体水平的监测,分析抗体消长特性,为新冠特免血浆或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和后续疫苗接种时机提供依据。方法从福建省血液中心2... 目的通过对福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第1剂加强免疫前后以及突破性感染后特异性SARS-COV-2 IgG抗体水平的监测,分析抗体消长特性,为新冠特免血浆或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和后续疫苗接种时机提供依据。方法从福建省血液中心2021年10—11月无偿献血者中招募并随访接受第1剂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的志愿者109名和发生突破性感染者102名。分别在加强免疫前14(11,20)d(Time0)、加强免疫后14(10,23)d(Time1)、53(45.5,61)d(Time2)、88(78,101.5)d(Time3)、124(112.5,138.5)d(Time4)、158(146,174)d(Time5)、194(179.5,214)d(Time6)、发生突破性感染后1个月内(Time7)留取血液标本,共8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SARS-COV-2 IgG抗体水平,分析抗体消长情况及不同年龄、性别、体重、血型、BMI、吸烟的影响。结果Time0、Time1、Time6 SARS-COV-2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2%(58/109)、100%(109/109)和95.4%(104/109),Time1和Time6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值均高于Time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ime1 IgG抗体水平最高,此后逐月下降,Time2~Time6水平分别为峰值的89.9%(9.74/10.84)、77.7%(8.42/10.84)、68.3%(7.4/10.84)、59.4%(6.44/10.84)、53.9%(5.84/10.84)(P<0.001),不同性别、体重、BMI、年龄、血型、是否吸烟组同时间点的IgG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ime7 IgG抗体水平达Time1时的2.07倍(P<0.001),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无发热组与发热组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无突破性感染组和突破性感染组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新冠疫苗接种和包括新冠病毒感染在内的多次抗原暴露可刺激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应答,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或突破性感染1月左右进行新冠特免血浆或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为佳。应持续监测抗体消长情况,为后续疫苗接种时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抗体 突破性感染 福州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缺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钟文娟 周叶萍 +2 位作者 林小枚 任本春 王明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1227-1229,1233,共4页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缺乏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血站工作人员预测缺铁高危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8年12月在福建省血液中心进行单采血小板捐献的618名献血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血清铁蛋白的影响因素,采用二...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缺乏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血站工作人员预测缺铁高危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8年12月在福建省血液中心进行单采血小板捐献的618名献血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血清铁蛋白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铁缺乏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血清铁蛋白与年度单采次数、身高负相关(P<0.05),与体重、血红蛋白水平正相关(P<0.05);女性血清铁蛋白与年度单采次数负相关(P<0.05),与血红蛋白水平、体重、年龄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铁缺乏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年度单采次数(OR=9.719,P<0.05);其次分别是BMI(OR=0.362,P<0.05)、性别(OR=0.124,P<0.05)和血红蛋白(OR=0.055,P<0.05)。结论年度单采次数越多、BMI越低、女性、低血红蛋白,可能预测缺铁的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血清铁蛋白 缺铁
下载PDF
MCS+机型血小板最佳采集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淑铭 纪淑华 林小枚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25期3411-3413,共3页
目的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采用"最低血小板容量+血浆+盐水补偿"的采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监测产品的容量和血小板含量。方法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和配套管路采集"最低血小板容量+血浆"成分并给献血者盐水补偿... 目的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采用"最低血小板容量+血浆+盐水补偿"的采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监测产品的容量和血小板含量。方法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和配套管路采集"最低血小板容量+血浆"成分并给献血者盐水补偿,参考欧洲标准中QC要求的血小板体积是>40 mL/(60×10~9)血小板,设置血小板的最低保存体积,并在最后一个循环预留一定的血浆以确保满足《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规定的血小板保存体积。经白细胞滤器过滤后,混匀得到终产品,监测产品的容量和血小板含量。结果 100名机采献血者未发生低血容量性献血不良反应,在采集过程中无1名出现"献血者离体血量超限"的报警;所得产品计数值和产品容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MCS+血细胞分离机"最低血小板容量+血浆+盐水补偿"模式采集的血小板产品符合质量要求,是有效降低献血者离体血量的采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体外容量(ECV) 机采血小板 血小板容量 浪泳 富血小板血浆
下载PDF
福州市高校学生成分献血情况分析
7
作者 汤辉伟 程文晋 +2 位作者 林小枚 陈岑 褚晓凌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高校学生参加单采血小板成分献血情况,为高校成分献血者的招募保留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州市2014—2019年高校学生成分献血的变化趋势、月份分布和人口学特性,评估高校开展成分献血宣传活动效果。结果2014—2019年高校学... 目的分析高校学生参加单采血小板成分献血情况,为高校成分献血者的招募保留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州市2014—2019年高校学生成分献血的变化趋势、月份分布和人口学特性,评估高校开展成分献血宣传活动效果。结果2014—2019年高校学生成分献血的千人口献血率总体上升(趋势χ^(2)=309.02,P<0.01);成分献血主要集中在每年3~6月,(人次占比38.4%,1484/3861)和9~12月(37.1%,1434/3861);与非高校人群相比,高校学生成分献血群体中女性(50.6%,519/1025)、年龄18~24岁组(90.4%,927人)、初次捐献(92.3%,946人)、捐献1次者(50.3%,515人)占比较高(χ^(2)值=102.50、1999.73、363.20、58.46,P均<0.01),高校学生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也较低(0.4%,χ^(2)=6.03,P<0.01);2017—2019年,开展专项成分献血宣传活动院校、医学院校和其他院校的初次成分献血学生数与2014—2016年比较,分别增长297.8%、106.7%和33.6%。结论高校学生是安全成分献血的可靠来源,采取适宜宣传策略能提高献血率,同时应重视献血者的保留,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高校学生 成分献血 献血者招募 保留献血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