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与长期随访 被引量:48
1
作者 于杰 朱立国 +9 位作者 洪毅 房敏 李俊杰 王平 唐和虎 秦杰 孙武权 王红东 张君涛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1-13,17,共4页
目的: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综合疗法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80例,中央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周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3年、5年随访。结果: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愈显率、... 目的: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综合疗法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80例,中央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周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3年、5年随访。结果: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愈显率、有效率分别为53.61%和96.17%,对照组愈显率、有效率分别为12.93%和79.31%.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3.85%,6.92%和8.46%,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90%,20.69%和22.41%.3年随访中有174人接受非手术治疗,5人接受手术治疗。5年随访中有193人接受非手术治疗,8人接受手术治疗。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长期随访复发率较低,部分患者需后续治疗,接受手术治疗比例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 随访
原文传递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验证 被引量:39
2
作者 朱立国 高景华 +9 位作者 李金学 高春雨 刘秀芹 王平 宋健 郭建华 张琪 马红炜 陈忻 《北京中医药》 2011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客观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对2009年9月—12月,7个验证单位的21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治疗,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疗... 目的客观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对2009年9月—12月,7个验证单位的21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治疗,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总体疗效:临床控制57例(27.0%),显效63例(29.9%),有效79例(37.4%),无效12例(5.7%),总有效率94.3%。不同病程疗效:病程≤3周患者临床控制8例(44.4%),显效7例(38.9%),有效2例(11.1%),无效1例(5.6%),显效率83.3%,有效率94.4%;病程>3个月并≤5年患者临床控制24例(19.4%),显效37例(29.8%),有效54例(43.5%),无效9例(7.3%),显效率49.2%,有效率93.7%,2组不同病程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疗效确切,具有推广意义,但疗效与病程长短成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诊疗方案 验证
下载PDF
颈肩部压痛的测定及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过程中的意义 被引量:36
3
作者 朱立国 于杰 +11 位作者 高景华 房敏 李振宇 李俊杰 李金学 张清 王尚全 秦杰 陈海云 孙武权 王红东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测定颈肩部压痛方法及其对旋提手法疗效的意义。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试验组106例(脱落5例),对照组104例(脱落7例)。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 目的评价应用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测定颈肩部压痛方法及其对旋提手法疗效的意义。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试验组106例(脱落5例),对照组104例(脱落7例)。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8个时间点测量颈肩部压痛。结果210例患者常见压痛点有棘突旁、肩胛骨上角、斜方肌颈肩移行部、肩胛骨内侧缘等。第3、4、5、6、7次复诊和1月随访试验组颈肩部压痛缓解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有利于压痛的量化评定,旋提手法可明显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部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压痛 手法 正骨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和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君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72-374,共3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OP 诊断 病理学 治疗 中医学
下载PDF
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尚礼 李春海 +7 位作者 丁悦 陈燕涛 黄东生 尹庆水 梁伟国 梁德 徐中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探讨膨胀式椎体成形器(Sky)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适应证及其技术优势。方法回顾分析采用Sky治疗74例(87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16例附加后路USS固定融合。按照Genant分级:一级2... 目的探讨膨胀式椎体成形器(Sky)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适应证及其技术优势。方法回顾分析采用Sky治疗74例(87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16例附加后路USS固定融合。按照Genant分级:一级29个椎体,二级41个椎体,三级17个椎体。新鲜骨折46例,陈旧性骨折28例。术前VAS评分8.7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6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术后第3天的平均VAS评分为1.4分(P<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脊柱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0.9°恢复为平均12.4°,疗效满意。结论Sky椎体成形术对新鲜和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适用,该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式椎体成形器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原文传递
分步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6
作者 张军 韩磊 +6 位作者 王芃 于栋 卢敏 宋铁兵 江豪 孙树椿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评价腰椎分步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门诊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通过中央在线网络随机系统实现随机入组,分为分步斜扳手法治疗组(32例)和骨盆牵引对照组(31例),另外脱落病例1例,剔除病例1... 目的:评价腰椎分步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门诊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通过中央在线网络随机系统实现随机入组,分为分步斜扳手法治疗组(32例)和骨盆牵引对照组(31例),另外脱落病例1例,剔除病例1例。1个疗程结束后采用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对症状体征、日常生活能力等综合方面,以及腰腿疼痛进行疗效评定,量化比较两组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疗效控制7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1例。对照组疗效控制4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86%,高于对照组87.10%(P<0.05)。治疗组治疗后JOA腰痛疾患表评分、腰腿痛VAS评分改善明显(P<0.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步斜扳手法操作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疗效明显、安全性高的优点,且易于掌握,便于在临床应用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正骨手法 治疗结果 临床对照试验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度的观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7
7
作者 朱立国 于杰 +11 位作者 高景华 李金学 李振宇 房敏 李俊杰 张清 王尚全 孙武权 王红东 秦杰 陈海云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活动仪观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度方法及其对旋提手法疗效的意义。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试验组106例(缺失5例),对照组104例(缺失7例)。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头...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活动仪观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度方法及其对旋提手法疗效的意义。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试验组106例(缺失5例),对照组104例(缺失7例)。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8个时间点测量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结果:两组间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P<0.01,P<0.05),而且手法改善颈椎活动优于牵引(P<0.01,P<0.05)。结论:头盔式颈椎活动仪操作简便,数据准确,对于评价颈椎功能和手法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 活动度 手法 正骨
下载PDF
肩锁关节脱位治疗进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许树柴 袁凯 +1 位作者 陈伯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180-1183,共4页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脱位 治疗
原文传递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麻木观测 被引量:25
9
作者 朱立国 于杰 +11 位作者 高景华 李振宇 李俊杰 房敏 张清 王尚全 李金学 王红东 秦杰 孙武权 陈海云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评价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的变化情况。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治疗组106例(脱落5例),对照组104例(脱落7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于治疗前和治疗... 目的:观察评价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的变化情况。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治疗组106例(脱落5例),对照组104例(脱落7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d及治疗后1个月8个时间点随访观测患者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肩疼痛均有减轻(P<0.01),每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颈臂疼痛减轻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从第4次治疗后治疗组减轻颈臂疼痛优于对照组(P<0.01)。从第6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减轻上肢麻木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旋提手法可以明显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疼痛 麻木 手法 正骨
原文传递
神经根型颈椎病压痛部位分布及其与神经节段的关系 被引量:26
10
作者 于杰 朱立国 +9 位作者 房敏 李俊杰 洪毅 王平 高景华 王尚全 王乾 魏戌 甄朋超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压痛部位分布特征及其与神经节段的关系。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80例(剔除3例),研究者以拇指逐次按压患者颈肩部进行压痛的体格检查,并参照主要颈肩压痛点记录压痛点。采用关联规则的研究方法作神经根节段...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压痛部位分布特征及其与神经节段的关系。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80例(剔除3例),研究者以拇指逐次按压患者颈肩部进行压痛的体格检查,并参照主要颈肩压痛点记录压痛点。采用关联规则的研究方法作神经根节段与压痛部位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主要发病的神经根为C6(53·04%)、C5(24·53%)、C7(18·87%)。神经根节段与压痛部位的关联分析显示压痛部位集中于受累神经根节段棘突旁、斜方肌颈肩移行部即肩井穴、斜方肌颈肩移行部即肩井穴)、肩胛骨上角即肩胛提肌止点等部位。结论压痛点的检查与分析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压痛 脊神经
下载PDF
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11
作者 郭玉海 +1 位作者 孔畅 邓晋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32例无颈曲反弓畸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前屈位牵引组(观察组)和垂直中立位牵引组(对照组),两组均配合电脑中频治疗,分别于首次治疗后30min,1,2,3周后行疗效... 目的探讨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32例无颈曲反弓畸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前屈位牵引组(观察组)和垂直中立位牵引组(对照组),两组均配合电脑中频治疗,分别于首次治疗后30min,1,2,3周后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PRI总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前屈住牵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最佳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牵引 疗效
下载PDF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博来 涌鹏 +3 位作者 赵帅 李永津 杜炎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4-898,925,共6页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中应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行颈椎前路椎间减压及ROI-C植骨融合的105例手术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29例,年龄平均53.64...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中应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行颈椎前路椎间减压及ROI-C植骨融合的105例手术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29例,年龄平均53.64±11.13岁(20-77岁);单节段76例,双节段23例,三节段5例,四节段1例,共置入ROI-C融合器141枚。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患者吞咽不适的发生率,采用VAS、JOA、NDI评价临床疗效,并利用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前、术后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椎间高度的变化。结果:10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80±7.04个月(12-3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38.34±38.14min,平均手术出血量40.76±96.72ml。术前VAS评分为4.22±0.85分,术后6个月为1.48±0.62分,末次随访时为1.02±0.64分,与术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JOA评分为9.84±2.02分,术后6个月为14.2±71.81分,末次随访时为14.83±1.61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NDI评分为39.74±3.69分,术后6个月为12.71±2.82分,末次随访时为10.84±2.14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颈椎曲度平均为13.58°±7.51°,术后6个月为18.59°±7.11°,末次随访时为19.05°±6.95°,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椎间隙高度为3.19±0.41mm,术后6个月为5.03±1.11mm,末次随访时为4.62±0.88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术后早期患者吞咽不适和声音沙哑的发生率分别为4.76%(5/105)和7.62%(8/105),术后6个月上述症状均消失。本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术后伤口血肿或感染、内置物松动、移位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中应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安全、有效,可以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并且改善和维持颈椎整体曲度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柱融合 假体与置入物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并椎管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树东 +4 位作者 苏国义 陈博来 宁飞鹏 许鸿智 涌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336-2339,共4页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并椎管潜行减压术与双侧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将34例行减压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17例行经肌间隙入路TLIF并椎管潜行减压术,B组17例...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并椎管潜行减压术与双侧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将34例行减压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17例行经肌间隙入路TLIF并椎管潜行减压术,B组17例行双侧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术中切口长度及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VAS评分及行走距离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TLIF并椎管潜行减压术通过单侧剥离同样可以达到双侧减压目的,同时经椎旁肌间隙行椎弓根内固定术,避免双侧剥离,减少创伤、出血量及手术风险,术后疼痛缓解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潜行减压 多裂肌入路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4
作者 郭玉海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22-2323,共2页
目的通过运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探索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最佳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方法遵循简单随机对照原则,以中药、手法、腹针综合疗法为治疗组,并设立西药对照组,共对12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疗效观... 目的通过运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探索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最佳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方法遵循简单随机对照原则,以中药、手法、腹针综合疗法为治疗组,并设立西药对照组,共对12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观察内容包括治疗前后积分的改善、有效率、复发率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结果中医综合疗法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并且3个月随访发现,中医综合疗法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并未出现任何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以手法、腹针、中药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较理想,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因而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疗效 中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微创TLIF和开放PLIF两种术式临床短期效果报告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博来 +4 位作者 孔畅 郭玉海 王羽丰 宁飞鹏 毛克亚 《脊柱外科杂志》 2009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评价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开放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行后路椎间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3月对30例腰椎退变性疾... 目的评价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开放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行后路椎间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3月对3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微创TLIF(METRX Quadrant)和开放PLIF术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术后1周微创TLIF组腰痛VAS评分的降低更为明显(P<0.05);术后1周及4个月2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微创TLIF组JOA评分同开放PLIF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TRXQuadrant系统下行微创TLIF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疾病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固定器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刀治疗临床文献的评价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向前 邓晋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评价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研究质量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联机检索,获取符合规定标准的CSR针刀治疗临床文献,考评文献的证据推荐级别和证据水平,评价对照研究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针刀治疗CSR的效果。结果:纳入评价76... 目的:评价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研究质量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联机检索,获取符合规定标准的CSR针刀治疗临床文献,考评文献的证据推荐级别和证据水平,评价对照研究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针刀治疗CSR的效果。结果:纳入评价76篇文献:随机对照试验文献12篇,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8篇,病例回顾研究文献56篇。文献的证据推荐级别及其频数:B级12、C级8、D级56,证据水平及其频数2a级2,2b级10,4级8,5级56;20篇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学质量等级及频数:诊断标准,13A、7B;纳入标准,5A、15C;排除标准,7A、13C;随机方法,7A、5B、8C;基线情况,9A、11C;随访,1A、19C;疗效标准,6A、13B;统计学方法,9A、11B;样本数估计、随机分配方案隐藏、盲法采用、失访均为20C。针刀治疗CSR的有效率为80%~100%;3个临床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针刀与针刺治疗CSR的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刀组优于针刺组;未观察到有神经血管损伤、晕针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CSR针刀治疗临床文献的证据推荐级别不高,证据水平较低;研究方法存在缺陷。针刀治疗CSR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但该证据有效性、可信性受到文献的低质量和方法学缺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文献研究 质量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探讨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博来 宁飞鹏 +2 位作者 孔畅 杜明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5月-2006年11月,收治58例VCF患者...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5月-2006年11月,收治58例VCF患者。采用PVP治疗17例(PVP组),男5例,女12例;平均75.6岁;有明确外伤病史者14例,有不同程度外伤史者3例;单节段15例,多节段2例。采用PKP治疗41例(PKP组),男13例,女28例;平均75.2岁;有明确外伤病史者37例,有不同程度外伤史者4例;单节段37例,多节段4例。两组入院至手术时间1~14d。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术后腰背部疼痛均缓解。PKP组及PVP组术后2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周和18个月PKP组椎体压缩率与P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及术后2周、6、18个月椎体后凸角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VAS评分与骨水泥CT平面分布成正相关(r=0.321,P<0.05)。除PVP组于随访中有2例死于骨肿瘤,1例死于心源性疾病,余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VP及PKP能迅速缓解疼痛,且随访过程中疗效确切,可恢复部分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是治疗老年VCF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时的功能状态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关系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伟铭 宁飞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区域定位与发病时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2006年1月到2010年4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1例(284节段),男162例,女99例;年龄14—67岁,平均42.1岁;病史1—38个月,平均14.6个月。体力者35例,中度体力...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区域定位与发病时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2006年1月到2010年4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1例(284节段),男162例,女99例;年龄14—67岁,平均42.1岁;病史1—38个月,平均14.6个月。体力者35例,中度体力者133例,轻度体力者9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MRI或CT片(MRI188例,CT73例),从矢状位、横断位和冠状位依据胡有谷区域定位法对突出椎间盘进行影像区域定位描述。分析不同影像区域定位患者发病时的Oswestq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评估不同影像区域定位患者发病时功能状态的差异。结果腰椎间盘突出位于矢状位I层151个节段(53.2%)、Ⅱ层11个节段(3.9%)、m层122个节段(43.0%);横断位1区7个节段(2.5%)、2区209个节段(73.6%)、3区61个节段(21.5%)、4区7个节段(2.5%);冠状位a域78个节段(27.5%)、b域162个节段(57.0%)、C域41个节段(14.4%)、d域3个节段(1.1%)。发病时ODI20%~90%,平均56.91%±13.62%;JOA评分0—24分,平均(13.57+4.68)分;疼痛VAS评分3—10分,平均(6.09±1.89)分。矢状位、横断位、冠状位不同影像区域者的ODI、JOA、疼痛VA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胡有谷区域定位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区域定位以I层、2区、b域多见。不同影像区域定位者发病时的功能评分无差异,影像学上突出椎间盘的空间位置与患者发病时的功能状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枕头高度对中老年颈椎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罗翱翔 +4 位作者 由天辉 许鸿智 宁飞鹏 温勇 廖鑫龙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枕头高度对中老年颈椎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6组,分别使用零枕头(0组,枕高0 cm)、Ⅰ型枕头(Ⅰ组,枕高5 cm)、Ⅱ型枕头(Ⅱ组,枕高10 cm)、Ⅲ型枕头(Ⅲ组,枕高15 cm)、Ⅳ型枕头(Ⅳ组,枕高20 cm)、Ⅴ型枕头... 目的探讨枕头高度对中老年颈椎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6组,分别使用零枕头(0组,枕高0 cm)、Ⅰ型枕头(Ⅰ组,枕高5 cm)、Ⅱ型枕头(Ⅱ组,枕高10 cm)、Ⅲ型枕头(Ⅲ组,枕高15 cm)、Ⅳ型枕头(Ⅳ组,枕高20 cm)、Ⅴ型枕头(Ⅴ组,枕高25 cm)6个月,测量各组使用前和使用6个月后颈椎曲度和颈椎JOA、VAS评分。结果使用6个月后,只有Ⅲ组患者颈椎曲度较使用前增加(P<0.05),且大于其他各组(P<0.05);只有Ⅲ组患者颈椎VAS评分较使用前降低(P<0.05),且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颈椎曲度和劲椎VAS评分使用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患者颈椎JOA评分较使用前提高(P<0.05),Ⅲ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0、Ⅰ、Ⅴ组使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枕头高度可影响中老年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合适的枕头高度(15 cm)可减轻中老年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头高度 中老年颈椎病 颈椎曲度
下载PDF
56例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羽丰 陈博来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1-52,共2页
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早期如得不到正确治疗,后期会逐渐出现后凸畸形,导致治疗更加困难。我科自2004年10月~2007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压缩性骨折所致后凸畸形的患者共56例,现对其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 后凸畸形 发病特点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