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引力波探测望远镜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建聪 林宏 +2 位作者 罗佳雄 伍雁雄 王智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1-769,共9页
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中,望远镜是空间激光干涉测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瞳处波前误差与抖动光程(Tilt-ToLength,TTL)噪声间的耦合,是影响空间引力波探测的主要噪声源。首先,基于平顶光束与高斯光束的干涉模型,采用Fringe Zernike多项式... 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中,望远镜是空间激光干涉测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瞳处波前误差与抖动光程(Tilt-ToLength,TTL)噪声间的耦合,是影响空间引力波探测的主要噪声源。首先,基于平顶光束与高斯光束的干涉模型,采用Fringe Zernike多项式表征望远镜出瞳处的波前误差,运用LISA Pathfinder(LPF)信号分析出瞳处波前误差与TTL噪声的耦合机理。其次,采用蒙特卡洛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数值波前误差下低阶像差占比对TTL耦合噪声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数值波前误差下,望远镜光学系统出瞳处满足TTL耦合噪声控制要求的低阶像差设计比例。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分析结果与像差控制要求,完成了空间引力波探测望远镜光学系统设计,望远镜入瞳直径为200 mm,出瞳处波前误差RMS值为0.01908λ,低阶像差占比不高于50%。分析结果表明,当光束抖动在±300μrad以内,TTL耦合噪声不超过8.25 pm/μrad;通过公差分析得知,TTL耦合噪声最大值为15.50 pm/μrad,满足空间引力波的探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空间引力波探测 波前误差 抖动光程噪声 光学设计
下载PDF
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晓燕 王仁芳 +1 位作者 刘云鹏 林宏 《高等理科教育》 2016年第6期111-115,共5页
产业—专业的融合是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针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特点,本文探析了移动应用开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与职场衔接方面的问题,提出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体系需要参照的系列主流技术;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进行了... 产业—专业的融合是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针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特点,本文探析了移动应用开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与职场衔接方面的问题,提出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体系需要参照的系列主流技术;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进行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建设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课程体系 应用开发
下载PDF
低灵敏度空间引力波望远镜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余苗 李建聪 +4 位作者 林宏 黄耀樟 罗佳雄 伍雁雄 王智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4-1393,共10页
太极计划是中国探测空间引力波的一项重点任务。望远镜作为空间引力波探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会直接影响引力波探测的精度。现有的典型空间引力波望远镜结构中次镜灵敏度高,难以满足更大口径的空间引力波望远镜对制造装调公差的... 太极计划是中国探测空间引力波的一项重点任务。望远镜作为空间引力波探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会直接影响引力波探测的精度。现有的典型空间引力波望远镜结构中次镜灵敏度高,难以满足更大口径的空间引力波望远镜对制造装调公差的要求,特别是在轨稳定性公差要求。为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中间像面设置于三四镜之间的新型空间引力波望远镜光学系统结构,以降低次镜灵敏度;结合高斯光学理论方法,从理论上分析并计算新型望远镜结构的初始参数。其次,通过优化设计,获得入瞳直径为400 mm,放大倍率为80倍,科学视场为±8μrad,波前误差RMS值优于0.0063λ的望远镜光学系统。最后,建立了望远镜系统的灵敏度评价公差分配表,对比分析了现有望远镜结构与新型望远镜结构的公差情况。结果显示:相较于现有望远镜结构,新型望远镜结构的灵敏度降低了30.4%,具有低灵敏度优势,为空间引力波望远镜的设计提供了一种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空间引力波探测 波前误差 低灵敏度 光学设计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校企共建云端在线编程实践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晓燕 梁丰 +3 位作者 王仁芳 刘云鹏 柴本成 林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第8期79-81,112,共4页
新工程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要面向新需求,面向新技术,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教学新理念、新模式提升学生就业技术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满足新经济对高校学生的新要求。本文讨论基于虚拟化和云端技术的在线编程技术,通过在线编程,实现编程... 新工程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要面向新需求,面向新技术,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教学新理念、新模式提升学生就业技术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满足新经济对高校学生的新要求。本文讨论基于虚拟化和云端技术的在线编程技术,通过在线编程,实现编程教学过程的参与、分项、整合和互动,同时充分利用云端资源,增强学生编程兴趣和编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化 云端技术 在线编程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