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急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疗对策 被引量:7
1
作者 林君 高雄伟 +2 位作者 郑金荣 吴杰 吴欢 《浙江创伤外科》 2011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Acute posterior fossa epidural hematoma,APFEDH)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58例APFEDH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不同发病特点将其分为局限型APFEDH与扩张型APFEDH,分别对其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Acute posterior fossa epidural hematoma,APFEDH)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58例APFEDH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不同发病特点将其分为局限型APFEDH与扩张型APFEDH,分别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本病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局限型APFEDH由板障血管和/或硬脑膜表面血管破裂出血所致,病情轻,进展慢,手术范围小,预后良好;而扩张型APFEDH出血来自静脉窦撕裂,病情重,进展快,手术范围涉及幕上、幕下,预后差。结论根据不同类型分析处理本病,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后颅窝 创伤
下载PDF
253例海上作业渔民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君 仇保渭 +3 位作者 韩春燕 朱良才 金晓红 陈观涛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2-243,共2页
关键词 海上作业 渔民 颅脑损伤 临床特点 救治
原文传递
醒脑静注射液在脑损伤后综合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君 陈国友 +1 位作者 杨晨 童再菊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S1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损伤后综合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Ridit检验对比醒脑静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醒脑静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使CT或MRI上轻度扩大的脑池、脑室形态恢复正常,脑... 目的:观察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损伤后综合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Ridit检验对比醒脑静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醒脑静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使CT或MRI上轻度扩大的脑池、脑室形态恢复正常,脑实质内低密度信号减少或消失,并使脑电地形图上病理波减少,纠正失同步化现象。结论:临床应用醒脑静治疗脑损伤后综合症有明显疗效,可能与其修复重建血脑屏障,提高脑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损伤后综合症
下载PDF
外周血CD34^+细胞与脑外伤患者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郑金荣 金华君 +1 位作者 林君 吴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1-172,181,共3页
目的观察外周血CD34+细胞与脑外伤患者预后关系。方法随访脑外伤患者6个月,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入院时外周血CD34+细胞、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瞳孔散大、中线偏... 目的观察外周血CD34+细胞与脑外伤患者预后关系。方法随访脑外伤患者6个月,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入院时外周血CD34+细胞、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瞳孔散大、中线偏移、环池消失比例的差别。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外周血CD34+细胞与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GCS评分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预后良好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瞳孔散大、中线偏移、环池消失比例及外周性CD34+细胞数量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均P<0.01)。GCS和外周血CD34+细胞均为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脑外伤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升高,且其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CD34+细胞 脑外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原文传递
渔民海上作业114例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救治 被引量:4
5
作者 林君 高雄伟 +2 位作者 郑金荣 吴杰 吴欢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1年第4期466-467,共2页
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以及伤后运转时间的滞后,渔民海上作业时发生的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死亡率与伤残率均较高。为提高诊疗水平,特将其临床特点与处理作一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开放性颅脑损伤 海上作业 现场救治 渔民 运转时间 临床特点 伤残率 死亡率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6
作者 尤志富 林君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171-172,共2页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6 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纳洛酮组 ) 36例和对照组 (常规综合治疗组 ) 30例 ,对比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的变化。结果 在改善病人的 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6 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纳洛酮组 ) 36例和对照组 (常规综合治疗组 ) 30例 ,对比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的变化。结果 在改善病人的 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DS)上 ,2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尤其在改善病人的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及呼吸状态方面 ,2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 ,而改善脑干反射、抽搐情况及瞳孔反应 ,2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有明显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下载PDF
1036例颅脑交通伤院前急救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林君 仇保谓 +3 位作者 韩春燕 朱良才 许国斌 金晓红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10-611,共2页
关键词 颅脑交通伤 院前急救 分析 颅脑损伤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君 朱良才 +1 位作者 陈洛昌 叶萍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脑损伤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5例急性脑外伤患者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含量在伤后10天作动态观察。了解急性脑外伤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结果脑外伤早期即出现... 目的探讨脑损伤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5例急性脑外伤患者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含量在伤后10天作动态观察。了解急性脑外伤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结果脑外伤早期即出现血清CK,LDH与GOT含量升高,且脑损伤程度越重及预后越差者,血清酶含量越高。结论脑损伤后有一定程度的心肌损害。此项测定能快速判断脑损伤后的心肌损害程度及估计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心肌酶谱 脑损伤 心肌损害
下载PDF
胼胝体损伤的临床及CT、MRI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君 朱良才 +3 位作者 滕灵方 彭余江 尹康 韩春燕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胼胝体损伤 CT MRI 颅脑损伤 临床表现 诊断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细菌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德群 林君 +3 位作者 朱良才 腾灵方 金玲江 尹康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2-44,共3页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及药敏与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 1 5 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资料。结果 :1 5 3例痰培养中 ,阳性率 91 .5 % ,双重感染率达...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及药敏与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 1 5 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资料。结果 :1 5 3例痰培养中 ,阳性率 91 .5 % ,双重感染率达 44.2 8%。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 1 5 .84% )、鲍氏不动杆菌 ( 7.92 % )、绿脓杆菌 ( 7.92 % )、阴沟肠杆菌 ( 6.93 % )为主 ,共占 38.61 % ;革兰氏阳性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 1 1 .88% )。药敏试验结果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则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呋喃妥英高度敏感。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经气管切开术后合并呼吸道获得性感染的患者 ,应根据药敏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呼吸道感染 气管切开 抗菌谱
下载PDF
严重对冲性额颞底部脑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君 仇保渭 朱良才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5年第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对冲性额颞底部脑损伤 手术治疗 蝶骨嵴切除 脑血管痉挛 电凝止血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并发Cushing溃疡1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君 高雄伟 +1 位作者 郑金荣 吴杰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91-392,共2页
Cushing溃疡是颅脑损伤后发生的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溃疡可见于食管、胃与十二指肠等处,为病情凶险、预后不良的一种征兆。故在颅脑损伤后早期开始预防Cushing溃疡或在消化道出血后积极进行治疗,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与预后有... Cushing溃疡是颅脑损伤后发生的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溃疡可见于食管、胃与十二指肠等处,为病情凶险、预后不良的一种征兆。故在颅脑损伤后早期开始预防Cushing溃疡或在消化道出血后积极进行治疗,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并发症 CUSHING溃疡
下载PDF
高血压性小脑出血57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君 韩春燕 +2 位作者 朱良才 蔡文治 林海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22期2914-2914,2921,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性小脑出血 脑室引流
下载PDF
急性后颅窝复合型硬膜下血肿82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君 李永胜 +1 位作者 蔡文虎 王小杨 《浙江创伤外科》 2011年第2期263-264,共2页
急性后颅窝硬膜下血肿(Acute pos-terior fossa subdural hematoma,APFSD)是颅脑操作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且多数为复合型硬膜下血肿。由于病情隐匿凶险,若不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则预后较差,故必须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笔者收治的8... 急性后颅窝硬膜下血肿(Acute pos-terior fossa subdural hematoma,APFSD)是颅脑操作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且多数为复合型硬膜下血肿。由于病情隐匿凶险,若不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则预后较差,故必须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笔者收治的82例急性后颅窝复合型硬膜下血肿进行回顾性调查,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该病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血肿 复合型 后颅窝 急性 诊疗 颅脑操作 文献资料 治疗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救治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君 郑金荣 +1 位作者 高雄伟 吴欢 《浙江创伤外科》 2012年第6期828-829,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过程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原因、诊疗措施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过程中出现急性脑膨出,必须根据不同...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过程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原因、诊疗措施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过程中出现急性脑膨出,必须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分别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只要条件允许,应先抓紧时间复查头颅CT,不宜盲目进行手术探查。不允许在原因未明的情况下盲目切除大块脑组织做内减压术或强行关颅。结论根据不同发病原因分析处理本病,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开颅手术 脑膨出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高冠状开颅双侧均衡减压治疗脑中心疝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吴杰 林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23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脑中心疝的临床特点及高冠状开颅双侧均衡减压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中心疝患者的诊疗和预后。分析高冠状开颅双侧均衡减压手术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影响脑中心疝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 目的探讨脑中心疝的临床特点及高冠状开颅双侧均衡减压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中心疝患者的诊疗和预后。分析高冠状开颅双侧均衡减压手术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影响脑中心疝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良好5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例。结论高冠状开颅、及时的双侧均衡有效减压是抢救脑中心疝的重要手段。伤后1h内即发生脑中心疝者预后不良。大于75岁发生脑中心疝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疝 颅脑损伤 高冠状开颅
原文传递
9910例颅脑交通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17
作者 林君 韩春燕 +3 位作者 金晓红 郑金荣 宋于康 阮君杰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6期1388-1390,共3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与现代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道路交通事故伤已经构成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社会第一公害”。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伤残率明显高于因其它原因所致的颅脑损伤,社会危害性极大。
关键词 流行病学调查 颅脑交通伤 道路交通事故伤 颅脑损伤 社会危害性 交通工具 生命安全 城市化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早期精神障碍的诊疗分析
18
作者 林君 李永胜 蔡文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36期5614-5615,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早期精神障碍
下载PDF
17例自发性非高血压性脑干血肿诊治分析
19
作者 林君 朱良才 +1 位作者 彭余江 蔡德群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自发性 非高血压性 脑干血肿 脑组织
下载PDF
67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特点与诊治
20
作者 林君 韩春燕 +3 位作者 蔡德群 朱良才 彭余江 尹康 《浙江实用医学》 2004年第1期25-25,29,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icInjury ,DAI)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6 7例DAI进行回顾性调查 ,分析其临床特点 ,病理改变 ,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DAI是重型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DAI的临床表现与影...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icInjury ,DAI)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6 7例DAI进行回顾性调查 ,分析其临床特点 ,病理改变 ,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DAI是重型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DAI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并不一致 ,诊断困难 ,本病的特征是昏迷时间长 ,CT与MRI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轴索损害 ,但能直接显示出血性病变的大小 ,形态与部位。在诊断脑实质内小病灶或挫伤方面 ,特别是对脑干、胼胝体、小脑、透明隔和穹窿损伤的观察上 ,MRI明显优于CT。治疗方面如能阻止非崩解性轴索损伤的继发性轴索断裂或能促进损伤轴索的恢复 ,则可以提高DAI的救治水平。结论 DAI是影响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与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正确有效地处理DAI,是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头颅CT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 手术治疗 机械通气 神经营养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