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花组培苗移栽驯化技术 被引量:9
1
作者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4期217-217,220,共2页
介绍了兰花组培苗移栽驯化技术,包括保护栽培设施、移栽基质准备、组培苗移栽、幼苗驯化管理、绿化炼苗、成苗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兰花的组培苗移栽驯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兰花 组培苗 移栽 驯化
下载PDF
大黄制剂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沈卫星 崔恒官 《河北中医》 2024年第7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制剂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以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处理,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黄制剂治疗。统计术后1周2组疗效... 目的探讨大黄制剂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以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处理,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黄制剂治疗。统计术后1周2组疗效、创面菌群情况,分析术前、术后1周2组炎症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降钙素原(PCT)情况,于术后1、7 d评估2组术后疼痛及创面渗液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P<0.05);术后1周研究组创面存在大肠埃希菌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2组血清IL-6、TNF-α、PC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术后1周研究组血清IL-6、TNF-α、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 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面渗液评分低于术后1 d(P<0.05),且术后7 d研究组VAS评分、创面渗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制剂应用于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可减少创面菌群,减轻患者炎症反应,缓解术后疼痛,改善创面渗液,整体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 大黄制剂 创面菌群 炎性反应 创面渗液
下载PDF
纺锤体与着丝粒相关蛋白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巍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12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癌基因纺锤体与着丝粒相关蛋白3(SKA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在GEO数据库中选取GSE28000、GSE44076、GSE21815三个基因芯片作为目的基因芯片,分成肿瘤组和正常组两组,在三个基因芯片中筛选差异基因,查阅相关资料选取... 目的探讨癌基因纺锤体与着丝粒相关蛋白3(SKA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在GEO数据库中选取GSE28000、GSE44076、GSE21815三个基因芯片作为目的基因芯片,分成肿瘤组和正常组两组,在三个基因芯片中筛选差异基因,查阅相关资料选取SKA3为想要的目的基因。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标本,分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两组。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SKA3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SKA3在二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对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癌组织的SKA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SKA3表达量且SKA3的高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无关,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SKA3的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数据库 纺锤体与着丝粒相关蛋白3 蛋白质免疫印迹 大肠癌 正常组织
下载PDF
胃癌组织TIP30、KAI-1蛋白表达与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振 +1 位作者 王永锋 陆欢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433-437,共5页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Tat作用蛋白30(TIP30)、转移抑制基因1(KAI-1)蛋白表达与根治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实施根治术的119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TIP30、KAI-1蛋白...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Tat作用蛋白30(TIP30)、转移抑制基因1(KAI-1)蛋白表达与根治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实施根治术的119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TIP30、KAI-1蛋白表达。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TIP30、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癌组织TIP30、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将癌组织TIP30、KAI-1蛋白表达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组织TIP30、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51%、29.20%,癌旁组织分别为73.45%、75.22%,前者均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浆膜层、未/低分化患者癌组织TIP30、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分别低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未浸润浆膜层、中/高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率为23.01%,且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浆膜层、未/低分化均是其危险因素(OR=5.468、7.207、6.265、8.559,P<0.05),癌组织TIP30阳性表达、癌组织KAI-1蛋白阳性表达、术后规范治疗均是其保护因素(OR=0.591、0.480、0.560,P<0.05)。结论胃癌组织TIP30、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癌旁组织降低,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程度、肿瘤分化程度均有关,且上述指标与术后是否规范治疗均可影响根治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Tat作用蛋白30 转移抑制基因1 胃癌根治术 复发
下载PDF
晚熟龙眼立冬本高产栽培技术
5
作者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1期134-134,137,共2页
介绍了龙眼晚熟品种立冬本在莆田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园地选择、整形修剪、肥分管理、疏花疏果、病虫鼠鸟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晚熟龙眼 立冬本 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