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柯慧 吴海清 +7 位作者 阮隽 赖荣陶 桂红莲 周惠娟 余敏杰 林兰 谢青 王晖 《肝脏》 2012年第9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ibroscan,FS)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10例,运用FS检测肝脏硬度值(Stiffness值)。所有患者同期行经皮...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ibroscan,FS)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10例,运用FS检测肝脏硬度值(Stiffness值)。所有患者同期行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同时检测肝功能、血小板、凝血等指标。以肝活检结果为标准绘制FS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Stiffness值与Ishak评分比对,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无肝纤维化(S0期)、轻度肝纤维化(S1~S2期)、中度肝纤维化(S3~S4期)和重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S5期~S6期)患者Stiffness值(kPa)分别为5.45±1.44、7.01±2.42、9.23±3.00、16.87±6.77,对Stiffness值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iffness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67812,P<0.01)。Fibroscan检测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AUROC分别为0.840和0.938,其中以Stiffness值8.050kPa作为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界值,敏感度为60.3%,特异度为93.7%,阳性预测值为94.71%,阴性预测值为55.83%;以12.150kPa作为重度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界值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9%和92.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11%和95.86%。逐步回归统计分析,Alb、PLT、AST、年龄、体质量对Stiffness值有影响。结论 Fibroscan评估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尤其是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准确性高,在诊断与疗效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成像 肝脏病理 肝纤维化
下载PDF
针刺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志宏 岳蓓 +3 位作者 林兰 徐杰 于建武 吕淑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7-188,共2页
为探讨针刺与α -干扰素联用对慢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价值 ,将 5 8例慢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针刺与α -干扰素联合治疗组 (观察组 ) ,另一组为单用α-干扰素组 (对照组 )。结果观察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ALT复... 为探讨针刺与α -干扰素联用对慢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价值 ,将 5 8例慢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针刺与α -干扰素联合治疗组 (观察组 ) ,另一组为单用α-干扰素组 (对照组 )。结果观察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于治疗后不同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刺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乙肝可有效提高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 ,并大大降低由单用α -干扰素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扩大了干扰素的适用范围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开创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分析 疗效 不良反应 联合治疗
下载PDF
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安宝燕 谢青 +6 位作者 林兰 沈怀诚 贾妮娜 王晖 郭斯敏 俞红 郭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3(TLR3)的表达与HBV感染后宿主免疫清除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轻度CHB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48名,其外周血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获得纯化的CD14^+单核细胞,用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并且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3(TLR3)的表达与HBV感染后宿主免疫清除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轻度CHB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48名,其外周血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获得纯化的CD14^+单核细胞,用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并且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hIL-4诱导单核细胞成为未成熟的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加入聚肌胞刺激后获得成熟的mDC。分别在剌激后0、12、24、4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LR3、CD86、HLA-DR和CD1a的表达,实时PCR检测TLR3的表达变化。结果健康对照组中mDC在刺激后24h,TLR3表达较0 h时上调显著(P〈0.05),48h时TLR3的表达与0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在刺激后12、24h TLR3的表达与0h时相比,上调不明显,48h时TLR3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实时PCR检测mDC上TLR3 mRNA结果发现,对照组TLR3 mRNA在刺激后12h的表达水平较0h显著上升(P〈0.05),也显著高于患者组刺激后0、12、24h的表达水平;患者组刺激后48h的TLR3 mRNA表达水平较0h显著上升(P〈0.05)。与0h比较,健康对照组在刺激后12、24h和48h,CD8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患者组(P〈0.05)。患者组与对照组间CD1a和HLA-D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HBV感染者mDC受聚肌胞刺激后TLR3表达异常,协同刺激因子CD86表达低下,可能造成宿主对HBV感染的免疫清除障碍,导致疾病慢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树突细胞 TOLL样受体
原文传递
肝脏瞬时弹性超声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戴维佳 阮隽 +5 位作者 汤伟亮 桂红莲 林兰 周慧娟 谢青 王晖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超声(Fibrosean)在评估药物性肝损伤(DILl)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临床诊断为DILl患者54例,在肝活组织检查前1周内运用Fibroscan检测肝平均...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超声(Fibrosean)在评估药物性肝损伤(DILl)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临床诊断为DILl患者54例,在肝活组织检查前1周内运用Fibroscan检测肝平均瞬时弹性超声硬度值(Stiffness),并与按照Ishak评分进行纤维化分期的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比对,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肝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标准绘制Fibroscan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相应的诊断界值。结果54例DILl患者中,S0期4例、S1期13例、S2期18例、S3期8例、S4期7例、s5期4例和s6期0例。肝脏纤维化程度与ALT、AST和PLT无明显的统计学关联,而与碱性磷酸酶和TBil水平呈正相关。诊断为DILI患者的肝脏纤维化sO~s5的Stiffness值分别为(6.23±1.78)、(7.24±2.86)、(8.80±5.21)、(20.36±8.73)、(23.14±12.85)和(36.60土30.87)kPa。Stiffness值与其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633,P〈0.01)。以Stiffness值13.25kPa作为中重度肝纤维化的诊断界值,AUC为0.954,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94.3%,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91.67%。结论Fibroscan可将DILI患者无或轻度肝脏纤维化与中重度纤维化较好地予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中毒性 超声检查 肝硬化
原文传递
2种肝脏瞬时弹性成像仪诊断价值的比较及其与肝脏病理分期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8
5
作者 徐玉敏 赵钢德 +9 位作者 林兰 汤伟亮 刘芸野 周惠娟 郭斯敏 王晖 蔡伟 王琳 阮隽 谢青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比较肝脏硬度测定仪FibroTouch和FibroSca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肝脏病理分期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临床基本信息和肝脏病理资料齐全的81例肝病患者,分别用FibroTouch和FibroScan2种仪器同时测定其... 目的:比较肝脏硬度测定仪FibroTouch和FibroSca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肝脏病理分期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临床基本信息和肝脏病理资料齐全的81例肝病患者,分别用FibroTouch和FibroScan2种仪器同时测定其肝纤维化程度,比较2种仪器检测结果间的一致性,并分析FibroTouch检测结果与肝脏病理组织分期间的一致性。结果:FibroTouch和FibroScan检测81例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总平均值分别为(10.19±7.16)kPa和(9.90±7.89)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1,P=0.498);且相关性分析显示,2种检测的结果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2(P<0.05)。以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结果为依据,FibroTouch诊断肝纤维化≥S1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442;诊断肝纤维化≥S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7;诊断肝纤维化≥S3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诊断肝纤维化≥S4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结论:FibroTouch检测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的价值较高,且其结果与FibroScan结果及肝组织病理诊断纤维化分期间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roTouch FIBROSCAN 相关性分析 肝组织病理分期
原文传递
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中频数与细胞表型的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文静 谢青 +5 位作者 陈榕 贾妮娜 项晓刚 林兰 郭斯敏 王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007-201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相对数量和细胞表型的变化,以及与HBV持续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2007-03/2007-10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及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1例(均为本院职工).流式细...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相对数量和细胞表型的变化,以及与HBV持续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2007-03/2007-10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及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1例(均为本院职工).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mDC的百分比数.磁珠分选方法分离纯化mDC,流式细胞仪检测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患者CD11c+m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频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8%±0.61% vs 0.77%±0.56%,P<0.05).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mDC频数与血清ALT水平、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374,-0.435,均P<0.05),患者组不同肝脏炎症程度mDC频数存在差异.新鲜分离的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较低,但患者组CD86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26%±21.54% vs 18.71%±10.93%,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11c+mDC亚群百分比降低,但m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率并未严重受损,外周血中CD11c+mDC数量减少可能与血清病毒载量及肝脏炎症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 频数 细胞表型
下载PDF
IL-33及其受体ST2在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姜绍文 林兰 +7 位作者 项晓刚 卢捷 王芃 莫瑞东 刘昱含 蔡伟 王晖 谢青 《肝脏》 2016年第4期267-272,共6页
目的研究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中IL-33及其受体ST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腹腔注射DGaIN(900 mg/kg)/LPS(10μg/kg)诱导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通过q-PCR、Westcrn印迹、ELIS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实验技术检测IL-33及其受体ST2在... 目的研究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中IL-33及其受体ST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腹腔注射DGaIN(900 mg/kg)/LPS(10μg/kg)诱导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通过q-PCR、Westcrn印迹、ELIS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实验技术检测IL-33及其受体ST2在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结果急性肝衰竭小鼠肝内的IL-33 mRNA水平随着肝损伤加重不断增高,肝衰竭时上升至峰值,D-GalN/LPS诱导后7 h,肝组织表现为明显坏死。而肝内ST2L受体蛋白含量在DGalN/LPS诱导后3 h,未出现明显的肝细胞损伤前已显著升高,之后不断下降,到7 h肝衰竭时其水平降至最低。此外,外周血清中IL-33蛋白水平亦随时间持续升高,在7 h肝衰竭时达高峰,与IL-33 mRNA的动态变化相一致。然而血清sST2蛋白水平在0 h和3 h肝细胞损伤的早期无明显差异,但在5 h肝细胞损伤的中期却显著升高,之后又显著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急性肝衰竭小鼠肝内IL-33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肝血窦细胞核内。结论 IL-33及其受体ST2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与急性肝衰竭的病情进展存在紧密联系,提示IL-33/ST2轴参与了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3 ST2L sST2 急性肝功能衰竭 动态表达
下载PDF
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现状及药物选择策略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卢捷 陈立畅 +2 位作者 周惠娟 谢青 林兰 《肝脏》 2019年第11期1230-1233,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现状。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瑞金医院感染科诊治的慢性丙肝患者,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数据,分析抗病毒药物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165例,未治疗者25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 目的了解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现状。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瑞金医院感染科诊治的慢性丙肝患者,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数据,分析抗病毒药物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165例,未治疗者25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方案治疗者8例,基因型特异性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方案者44例,泛基因型DAA方案者85例。除丙通沙是各基因型最常选择的方案以外,基因1b型患者中,选择基因型特异性DAA的比例(40%,44/111)明显高于其他泛基因型药物(7%,8/111)。结论泛基因型DAA治疗是首选,价格是可选范围内除疗效与安全性以外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直接抗病毒药物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9的表达和分泌功能 被引量:4
9
作者 贾妮娜 谢青 +6 位作者 安宝燕 林兰 沈怀成 王晖 周霞秋 俞红 郭清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14-718,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pDC)Toll样受体(TLR)9的表达水平、pDC数量和分泌IFN-α能力的变化以及与慢性HBV感染状态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6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包括HBV携带者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 目的探讨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pDC)Toll样受体(TLR)9的表达水平、pDC数量和分泌IFN-α能力的变化以及与慢性HBV感染状态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6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包括HBV携带者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5例)和21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DC频率和TLR9表达水平;用CpG ODN 2216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与PBMC共培养24h,检测上清液中pDC产生IFN-α的能力;分析pDC数量、分泌IFN-α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62.6±10.7)相比,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DC表达TLR9平均荧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4.3±16.9)比较.HBV携带者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DC表达TLR9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44.5±10.3和45.9±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DC细胞频率为(0.88±0.54)%,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0.51±0.36)%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0.5±0.3)%(P<0.05)。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pDC频率与血清ALT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341.P<0.05)。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BMC中pDC分泌IFN-α的水平分别为(291.10±198.16)、(285.34±155.56)和(206.92±148.36)pg/mL,明显低于健康者的(600.23±344.91)pg/mL(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pDC TLR9表达低下,外周血pDC频率和分泌IFN-α的能力明显降低,这可能是HBV持续感染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树突细胞 受体 细胞表面 寡核苷酸类 干扰素Α
原文传递
茎环结构的逆转录实时定量PCR对Huh7细胞microRNAs的检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龚邦东 谢青 +5 位作者 王琳 项晓刚 林兰 赵钢德 王晖 俞红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03-606,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uh7细胞microRNAs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并探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提取Huh7细胞总RNA,通过microRNA芯片检测出3个分别代表高、中、低拷贝的microRNA122、24、146a,并用Northern blot证实。然后分...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uh7细胞microRNAs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并探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提取Huh7细胞总RNA,通过microRNA芯片检测出3个分别代表高、中、低拷贝的microRNA122、24、146a,并用Northern blot证实。然后分别采用poly(A)加尾和茎环结构的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上述3个microRNAs。用Quantity One软件和7500系统软件进行分析。结果Huh7细胞芯片microRNA 122、24、146a的信号强度分别为2201.49、410.20、4.70,Northern blot证实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383、0.0249、0.0001。poly(A)加尾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只能检测出microRNA 122,而茎环结构的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对microRNA 122、24、146a均能检测出,其相对于U6平均dCt值分别为2.5、5.8、12.1,与MicroRNA芯片和Northern blot结果一致。结论应用茎环结构的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能够特异、敏感地检测出Huh7细胞高、中、低拷贝的microRN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ICRORNA
原文传递
FibroScan在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柯慧 谢敬东 +6 位作者 阮隽 余敏杰 林兰 安宝燕 周惠娟 谢青 王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在诊断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行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418例,分为无肝细胞脂肪变性组(207例)和合并肝细胞脂肪变...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在诊断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行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418例,分为无肝细胞脂肪变性组(207例)和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组(211例),2组同期行FibroScan等检测,将FibroScan测定值与Ishak评分进行比对,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Nemeny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法。使用逐步回归的统计学方法从可能影响FibroScan检测结果的多种因素中筛选出有实际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分别对2组内相同肝脏纤维化分期患者的肝硬度值(Stiffness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tiffness值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无肝细胞脂肪变性组,rs=0.650 35,P<0.000 1;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组,rs=0.637 93,P<0.000 1。逐步回归统计分析显示,无脂肪变性CHB组,AST、ALT、Alb、TBil、血小板(PLT)对Stiffness值有影响;合并脂肪变性CHB组,影响Stiffness值的因素有PLT、AST、年龄、Alb、体重指数。结论 FibroScan在评估CHB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脂肪肝 肝硬化 弹性成像技术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基因-I诱导干扰素的产生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清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钢德 石翠翠 +5 位作者 王晖 项晓刚 林兰 郭清 俞红 谢青 《肝脏》 2012年第8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在诱导HBV感染IFN产生中的影响,以期对阐明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RIG-I表达载体flagRIG-l-ful1转染培养6孔板中的HepG2、HepG2.2.15,24h后用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感...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在诱导HBV感染IFN产生中的影响,以期对阐明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RIG-I表达载体flagRIG-l-ful1转染培养6孔板中的HepG2、HepG2.2.15,24h后用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感染细胞,然后在0、8、16和24h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液,采用quantitive RT-PCR、Western印迹检测RIG-I、MDA5、IPS-1、ISG54等基因的表达,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分泌的IFN-β水平。结果 HepG2.2.15细胞在VSV感染后IFN-β分泌水平(11.18±1.34)pg/mL明显低于HepG2细胞(275.50±22.97)pg/mL(P<0.01);通过质粒flagRIG-I-ful1转染高表达RIG-I后,HepG2.2.15分泌IFN-β的能力恢复至(548.78±57.99)pg/mL与HepG2细胞(532.10±39.34)pg/mL接近的水平(P=0.7013)。结论 HepG2.2.15细胞感染VSV后IFN产生障碍,高表达RIG-I后IFN表达水平得到恢复,提示RIG-I功能缺陷导致抗病毒免疫应答降低,RIG-I可能在HBV感染清除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维甲酸诱导基因-I 抗病毒免疫
下载PDF
长效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贾妮娜 林兰 +3 位作者 郭斯敏 赵钢德 汤伟亮 谢青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 观察长效干扰素(PEG-IFN 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pDC)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 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PEG-IFN α-2a(180 μg)每周皮下注射一次,治疗48周;治疗过程中检测肝功能... 目的 观察长效干扰素(PEG-IFN 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pDC)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 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PEG-IFN α-2a(180 μg)每周皮下注射一次,治疗48周;治疗过程中检测肝功能、血清HBV病毒学标志物和HBVDNA,在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12、24、36、48周分别检测外周血pDC数量和功能及Toll样受体(TLR)9的表达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FN γ水平.对数据进行成组设计t检验、非参数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结果 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比较,TLR9平均荧光强度、pDC数量及INF α分泌能力在治疗2周时均明显下降,应答组在12周时TLR9平均荧光强度恢复(66.25±13.10),无应答组仍处于低水平(51.47±1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8,P<0.05);12周时应答组pDC数量恢复(5.24±1.61),无应答组为(3.74±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4,P<0.05);12周时应答组IFN α分泌能力明显升高(459.94±200.27) pg/ml,显著高于无应答组[(237.18± 123.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2,P<0.05).治疗24周时,应答组血清IFN γ水平明显升高[(67.81±16.64) pg/ml],显著高于无应答组[(43.73± 15.9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6,P< 0.05);TNFα水平为[(268.94±64.32)pg/ml],也显著高于无应答组[(206.45±78.2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5).结论 pDC在PEG-IFNα-2a治疗诱发的早期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pDC数量和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机体抗病毒治疗应答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干扰素类 浆样树突状细胞 TOLL样受体9
原文传递
干扰素β启动子刺激因子1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海清 赵钢德 +5 位作者 李凤棣 刘柯慧 徐玉敏 林兰 谢青 王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57-763,共7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β启动子刺激因子(IPS)-1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212例接受PEG-IFN单药治疗48周的HBeAg阳性慢... 目的:探讨干扰素β启动子刺激因子(IPS)-1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212例接受PEG-IFN单药治疗48周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集其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并应用时间飞行质谱技术(MassARRAY)检测IPS-1基因的10个Tag-SNP位点多态性。运用卡方检验对2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应用非条件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SNP位点、单体型与PEG-IFN疗效的关系。结果212例患者中,应答率为34.9%(74例),其中HBV基因C型117例, B型95例。研究发现有4个SNP位点(rs2326369、rs2464、rs6515831、rs16989000)的基因型分布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校正了性别、年龄、HBV 基因型、家族史、基线HBV DNA水平及基线ALT水平后,发现3个SNP位点(rs2326369、rs6515831、rs2464)与PEG-IFN 应答独立相关。其中(1)rs2326369 CC 型与NR相关(OR=0.51,95%CI:0.28~0.92,P=0.026);(2)rs6515831 TT型与R相关(OR=2.08,95%CI:1.12~3.86,P=0.020);(3)rs2464 CC型与R相关(OR=2.33,95%CI:1.24~4.37,P=0.009)。此外,还发现了2个单体域(block),block1:rs16989000-rs6515831;block2:rs7272495-rs16989022-rs2464。多因素分析发现Block2中的单体型AAC 型与R显著相关(OR=2.05,95%CI:1.09~3.87,P=0.026)。结论 IPS-1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PEG-IFN治疗的应答密切相关。对于接受PEG-IFN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IPS-1基因型可能有一定的疗效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谦 石翠翠 +4 位作者 林兰 王晖 俞红 郭清 谢青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运用CCl4肝纤维化模型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表达及其与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将64只雄陛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按3ml/kg皮下注射40%CCl4,对照组按3ml/kg皮下注射橄榄油,每周2次。分别在注射前(0... 目的运用CCl4肝纤维化模型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表达及其与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将64只雄陛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按3ml/kg皮下注射40%CCl4,对照组按3ml/kg皮下注射橄榄油,每周2次。分别在注射前(0周)及注射后第2、4、6周取肝组织及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CE2和ACE的mRNA相对表达量,wescemblot检测ACE2蛋白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ACE2浓度。两组间差异比较用f检验,多组样本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nmkalWallis检验,等级相关分析用Spmmm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造模0、2、4、6周组的ACE2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91±0.079、3.055±1.034、3.545±1.947、6.448±1.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3.224,P〈0.01);ACE2mRNA的表达在造模2、4、6周逐步升高,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760、-3.578和-8.453,P值均〈0.01)。造模0、2、4、5周组肝组织ACE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5±0.193、3.956±0.934、4.974±2.004、6。265±2.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82,P〈0.01)lACEmRNA的表达在造模2、4、6周逐步升高,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8.790、-5.544和-5.431,P值均〈0.01)。ACE2蛋白在正常组低表达,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升高,造模0、2、4、5周组的ACE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34、0.097、0.355、0.512,造模第5周表达最高。ACE2mRNA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等级评分及ALT、AST变化具有良好的相关陛(r值分别为0.850、0.669和0.815,P值均〈0.01),外周血中游离ACE2的含量与肝纤维化等级评分具有良好相关陛(r=0.730,P〈0.01)。结论ACE2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明显E调,且其表达量与肝纤维化程度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基二肽酶A 肝硬化 实验性 大鼠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中维甲酸诱导基因-I的表达及功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钢德 谢青 +7 位作者 王晖 安宝燕 周慧娟 贾妮娜 林兰 石翠翠 郭清 俞红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27-732,共6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后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1)在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中的表达和功能,并了解RIGI和MoDC在HBV感染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8例HBV感染者外周血,21例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7例为急性乙型肝炎(AHB... 目的探讨HBV感染后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1)在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中的表达和功能,并了解RIGI和MoDC在HBV感染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8例HBV感染者外周血,21例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7例为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1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CD14免疫微珠分离纯化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联合诱导培养7d成为树突状细胞(DC),用水泡性口炎病毒(VSV)感染刺激RIG-I活化。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抽提RNA,实时定量PCR检测RIG-I、干扰素启动子刺激基因1(IPS—1)和IFN-β的表达。正态分布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连续性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VSV感染活化RIG-I后,CHB、AHB组和健康对照组的RIG1mRNA表达水平在16h(2.44±2.03,19.54±3.15,21.48±8.39;F=7.451,P=0.002)和24h(2.68±2.93,10.31±3.88,14.01±5.04;F=7.908,P=0.001)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PS-1在CHB和AHB组中的表达在16h(2.05±1.08,1.99±1.56)和24h(2.27±2.16,3.24±1.21)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6h:0.60±0.31,F=7,246,P=0.003;24h:1.08±0.73,F=13.598,P=0.01)。CHB组中IFN-β水平在16h和24h均低于AHB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IG-I和IPS-1在HBV感染者MoDC中的表达明显异常,提示RIGI信号通路可能被HBV干扰,RIG—I和MoDC的功能缺陷在HBV感染和慢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树突细胞 维甲酸 基因疗法 干扰素类 免疫 天然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安宝燕 王云 +8 位作者 项晓刚 陈利文 闫蕾 曹竹君 丁叶舟 汤伟亮 林兰 谢青 王晖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924-92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1月在上海瑞金医院确诊和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469例,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 copies/ml)和低病毒...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1月在上海瑞金医院确诊和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469例,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 copies/ml)和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copies/ml),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应用核苷或核苷酸类(NAs)治疗、巴塞罗那分期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在入组的469例患者中,低病毒载量组243例(51.8%),高病毒载量组226例(48.2%);低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4±10岁,高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2±10岁,无显著差异(P>0.05);在低病毒载量组中男性213例(87.7%),女性30例(12.3%),而在高病毒载量组中分别为205例(90.7%)和21例(9.2%,P>0.05);低病毒载量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低于高病毒载量组(P<0.05);低病毒载量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144±732) d,显著长于高病毒载量组[(496±278) d,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P<0.01)、血清AFP≥40μg/L(P<0.05)、血清ALT≥64 IU/L(P<0.01)、血清AST≥40 IU/L(P<0.001)、血清总胆红素≥24μmol/L(P<0.001)、血清直接胆红素≥6.8μmol/L (P<0.001)、血清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经多因素分析,发现BCLC分期为晚期(HR为1.84,CI为1.57~2.15,P<0.001)、未接受NAs治疗(P<0.01)、血清AST≥40 IU/L(P<0.05)和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为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血清病毒载量和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慢性乙型肝炎 HBV DNA载量 核苷或核苷酸类药物 预后
下载PDF
我国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DAA治疗现状及短期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庄焱 卢捷 +1 位作者 谢青 林兰 《肝脏》 2020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现状、短期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于瑞金医院感染科诊治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收集其数据,研究基线特征、DAA方案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共入组161例,...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现状、短期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于瑞金医院感染科诊治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收集其数据,研究基线特征、DAA方案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共入组161例,DAA治疗者149例;代偿组122例,失代偿组2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HCV基因型及干扰素治疗史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别;两组疗效与安全性均良好,其中SVR12率(99.17%比96.25%,P=0.325)和SVR24率(96.64%比92.0%,P=0.614)均无明显差异;基线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发生肝病进展的比例明显高于代偿期患者(50%vs.13.75%,P=0.000);基线肝硬化失代偿是DAA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 6.765,95%Cl:2.866~15.969,P=0.000)。结论基线肝硬化失代偿是DAA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肝硬化 直接抗病毒药物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联合MELD评分体系对肝硬化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庄焱 林兰 《肝脏》 2023年第7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体系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共23...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体系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共234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收集相关临床数据。分析血浆vWF:Ag水平与MELD和MELD-Na评分的相关性,评估血浆vWF:Ag水平对肝硬化患者未来1个月和3个月发生死亡/肝移植的预测作用,构建vWF:Ag联合MELD改良评分,以期提高诊断价值。结果血浆vWF:Ag水平与MELD和MELD-Na评分均呈正相关,随两者的升高而升高(r=0.576和r=0.579,P均<0.01)。分别有16.7%(29/174)和24.8%(38/153)的患者在其后1个月和3个月时发生死亡/肝移植。各时间点死亡/肝移植组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死亡/肝移植组(1个月非死亡/肝移植组vs死亡/肝移植组:(224.4±42.7)%vs(260.7±34.5)%,P<0.01;3个月非死亡/肝移植组vs死亡/肝移植组:(219.0±40.3)%vs(262.5±34.2)%,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浆vWF:Ag水平是3个月死亡/肝移植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26,95%CI:1.006~1.046,P<0.01),其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5,略低于MELD评分的0.835和MELD-Na评分的0.851。构建vWF:Ag联合MELD-Na改良评分可将诊断的AUC提高至0.88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随肝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血浆vWF:Ag水平是3个月死亡/肝移植的独立预测因素,vWF:Ag联合MELD-Na改良评分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下载PDF
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西医肝衰竭分期之间的关系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明洋 丁叶舟 +9 位作者 赵青青 赵钢德 娄世珂 郑超 孙学华 刘柯慧 林兰 谢青 郑岚 王晖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西医肝衰竭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及预后特点,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衰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65例肝衰竭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观察患者的西医肝衰竭前期、早期、中期及晚期各...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西医肝衰竭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及预后特点,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衰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65例肝衰竭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观察患者的西医肝衰竭前期、早期、中期及晚期各期中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型与患者的临床转归、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65例肝衰竭患者中,肝衰竭前期26例,早期87例,中期31例,晚期21例;165例肝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型可大致归纳为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4个,其中以肝郁脾虚型最多,共81例(占49.09%),病因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为主要原因,占70%(65%合并肝硬化);肝衰竭前期多见于瘀血阻络型(14/26,53.84%),早期肝衰竭多见于肝郁脾虚型(49/87,56.32%),肝衰竭中期也见于肝郁脾虚型(12/31,38.71%)和湿热蕴结型(12/31,38.71%),晚期肝衰竭多见于湿热蕴结型(11/21,52.38%)。肝郁脾虚型患者占所有患者的49.1%,占比最高且预后最佳,临床好转率超过80%;肝肾阴虚型患者的预后最差,临床恶化比例占50%。湿热蕴结型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655.0±143.4)IU/L]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504.0±117.7)IU/L]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且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21.57±0.95)s]显著延长(P<0.05);肝肾阴虚型患者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307.5±33.00)μmol/L]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肝衰竭各分期的患者中中医证型分布没有差异,肝郁脾虚型所占比例最高;肝郁脾虚型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最好,肝肾阴虚型患者预后最差,湿热蕴结型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较其他证型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中医证型 疾病分期 临床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