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软骨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8
1
作者 袁昊 曾晖 +2 位作者 肖德明 于斐 林健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1期75-79,共5页
背景:炎症因子如IL-1β、TNF-α等可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引起关节软骨破坏和炎症反应,在骨关节炎软骨病变中尤为重要。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研究Res对软骨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可为其预防、治疗骨关节炎... 背景:炎症因子如IL-1β、TNF-α等可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引起关节软骨破坏和炎症反应,在骨关节炎软骨病变中尤为重要。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研究Res对软骨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可为其预防、治疗骨关节炎提供参考依据。目的:探讨Re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小鼠软骨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活化及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调节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检测进行软骨细胞鉴定。根据加入不同培养物分为3组:LPS组(1μg/ml LPS);Res组(100μmol/L Res+1μg/ml LPS);空白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NF-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F-κB-α,I-κBα)的表达量,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F-κB核转位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IL-1β、TNF-αm RNA表达量。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软骨细胞核呈蓝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ELISA检测:LPS组的I-κBα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Res组明显高于LPS组(P<0.01)。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中NF-κB发生明显的核转位,而Res组中NF-κB的核转位受到抑制。RT-PCR检测:LPS组中IL-1β和TNF-αm RNA的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而Res组中IL-1β和TNF-αm RNA的表达量与LPS组相比明显下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es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影响软骨细胞IL-1β、TNF-αm RNA的表达,进而降低软骨细胞炎症反应,延缓关节软骨细胞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炎症
下载PDF
白藜芦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健 曾晖 +3 位作者 肖德明 于斐 袁昊 孙军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220-1224,共5页
[目的]通过白藜芦醇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探讨白藜芦醇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采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鉴定软骨细胞。... [目的]通过白藜芦醇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探讨白藜芦醇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采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鉴定软骨细胞。根据作用药物的不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白藜芦醇组(100μmol/L白藜芦醇)和LY294002组(100μmol/L白藜芦醇+25μmol/L LY294002)。采用RT-PCR检测软骨细胞中Akt1,Aggrecan、Collagen II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软骨细胞胞核呈蓝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显示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细胞数占90%以上,证实所培养细胞为软骨细胞。RT-PCR检测结果显示白藜芦醇组Akt1、Aggrecan、Collagen II m RNA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LY294002组Akt1、Aggrecan、Collagen II m RNA表达量较白藜芦醇组下降,但仍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增加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合成,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PI3K/AKT信号通路 软骨细胞 细胞外基质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SIRT1 Gene Knock-Out via Activation of SREBP2 Protein-Mediated PI3K/AKT Signaling on Osteoarthritis in Mice 被引量:7
3
作者 于斐 曾晖 +4 位作者 雷鸣 肖德明 李伟 袁昊 林健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6年第5期683-690,共8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IRT1 gene knock-out on osteoarthritis in mice, and the possible roles of SREBP2 protein and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effects.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norm...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IRT1 gene knock-out on osteoarthritis in mice, and the possible roles of SREBP2 protein and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effects.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normal group and a SIRT1 gene knock-out group(6 mice in each group). In these groups, one side of the kne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was traversed, and the ipsilateral medial meniscus was cut to establish an osteoarthritis model of knee joint. The countralateral synovial bursa was cut out, serving as controls. The knee joint specimens were then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SIRT1^(+/+) control group(group A, n=6); SIRT1^(+/+) osteoarthritis group(group B, n=6); SIRT1^(–/–) control group(group C, n=6); SIRT1^(–/–) osteoarthritis group(group D, n=6). HE staining, Masson staining, Safranin O-Fast Green staining and Van Gieson staining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of the kne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SIRT1, SREBP2, VEGF, AKT, HMGCR and type Ⅱ collagen proteins. SA-β-gal staining was utilized to evaluate chondrocyte aging. The results showed clear knee joint cartilage destruction and degeneration in the SIRT1^(–/–) osteoarthritis group. The tidal line was twisted and displaced anteriorly. Type Ⅱ collagen was destroyed and distributed unevenly. Compared with the SIRT1^(+/+) osteoarthritis group and SIRT1^(–/–) control group, SIRT1 protein expression was not obviously changed in the SIRT1^(–/–) osteoarthritis group(P〉0.05), whil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SREBP2, VEGF and HMGCR protein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5) and the levels of AKT and type Ⅱ collagen protein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 SIRT1 gene knock-out may aggravate cartilage degeneration in osteoarthritis by activating the SREBP2 protein-mediated PI3K/AKT signalling pathway, suggesting that SIRT1 gene may play a protective role ag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ilage Knock articular degeneration cruciate medial collagen ligament staining aggravate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PTEN基因表达降低的RSC96施万细胞系模型建立 被引量:5
4
作者 解笑宸 于斐 +3 位作者 姚粤峰 林健 年梦圆 曾晖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54-60,共7页
背景: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是一种抑癌基因,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凋亡中起到作用。最新研究证实,PTEN可在脊髓损伤... 背景: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是一种抑癌基因,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凋亡中起到作用。最新研究证实,PTEN可在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缺损等骨科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而相关的细胞模型却鲜有报道。目的:构建携载大鼠PTEN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建立PTEN基因表达降低的RSC96施万细胞系模型。方法:设计大鼠PTEN基因RNAi序列,将其构建并包装成可转染的慢病毒,转染RSC96施万细胞后,通过RT-PCR检测RSC96施万细胞中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病毒滴度为8E+8TU/ml的PTEN-RNAi慢病毒,将其转染RSC9施万细胞后,细胞中PTE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0.2322±0.0187,敲减效率为76.78%,与阴性对照慢病毒转染组(1.0044±0.002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建立PTEN基因表达降低的RSC96施万细胞系模型,为研究PTEN基因相关的创伤骨科、脊柱外科、手外科疾病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 RSC96施万细胞系 模型建立 慢病毒转染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SIRT1基因表达降低的ATDC5细胞模型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于斐 曾晖 +4 位作者 翁鉴 林健 解笑宸 孙军营 肖德明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7年第2期154-158,180,共6页
背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基因是一个与衰老关系密切的基因,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NF-κB等信号通路影响到组织及机体的衰老过程,并参与骨科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建立慢病毒介导的SIRT1基因表达... 背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基因是一个与衰老关系密切的基因,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NF-κB等信号通路影响到组织及机体的衰老过程,并参与骨科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建立慢病毒介导的SIRT1基因表达降低的ATDC5细胞模型,可以为研究SIRT1基因相关的骨科系统疾病如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提供实验基础。目的:构建携带小鼠SIRT1基因的RNAi慢病毒载体,将其转染ATDC5细胞系,建立SIRT1基因表达降低的ATDC5细胞模型。方法:根据RNAi序列设计原则设计并合成SIRT1基因的RNAi靶点序列,连接GV248(框架结构:h U6-MCS-Ubiquitin-EGFP-IRES-puromycin)载体,转化后经阳性克隆测序及PCR鉴定,质粒抽提后导入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取上清检测滴度。将含有小鼠SIRT1基因RNAi的病毒颗粒转染ATDC5细胞系,并于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行RT-PCR检测ATDC5细胞中SIRT1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经测序、PCR检测可知,SIRT1基因的RNAi靶点序列与GV248载体连接成功,并包装成高滴度的慢病毒。携带小鼠SIRT1基因的RNAi慢病毒感染ATDC5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感染率较高,RT-PCR检测发现,携带SIRT1基因的慢病毒感染组SIRT1基因m 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386±0.117,与阴性对照病毒感染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敲减效率为61.4%。结论:成功建立SIRT1基因表达降低的ATDC5细胞模型,为研究SIRT1基因相关骨科系统疾病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细胞 细胞模型 慢病毒属
下载PDF
自噬在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退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科 吕小华 +5 位作者 林健 孙军营 袁正彬 周辉 叶健文 李中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632-637,共6页
背景:椎间盘退变引起的下腰痛是导致老年人瘫痪的主要原因,但是有关椎间盘退变的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自噬可能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自噬对大鼠腰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Ⅱ型胶原纤维α1(COL2A1)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 背景:椎间盘退变引起的下腰痛是导致老年人瘫痪的主要原因,但是有关椎间盘退变的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自噬可能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自噬对大鼠腰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Ⅱ型胶原纤维α1(COL2A1)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分泌的影响。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巴弗洛霉素(Baf)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TNF-α+Baf组4组,其中对照组、Baf组、TNF-α组分别采用二甲基亚砜、Baf、TNF-α作用于细胞24 h,TNF-α+Baf组先用Baf阻断自噬,再用TNF-α作用于细胞24 h。分别通过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法、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各组COL2A1、aggreca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Baf组、TNF-α组和TNF-α+Baf组COL2A1、aggrecan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NF-α+Baf组COL2A1、aggrecan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较Baf组、TNF-α组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af组与TNF-α组COL2A1、aggrecan 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自噬对大鼠腰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分泌的COL2A1和aggrecan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椎间盘退变 软骨终板 Ⅱ型胶原纤维α1 聚集蛋白聚糖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对老年患者骨科大手术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旭 曾晖 +3 位作者 熊奡 石岩 林健 栾昕宇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老年患者骨科大手术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骨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术前30 min及术后第1、2、3天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1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及术...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老年患者骨科大手术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骨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术前30 min及术后第1、2、3天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1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7天,每晚采用谵妄评定方法(CAM-CR)、谵妄评定量表-98修订版(DRS-R-98)、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并对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有6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5%;对照组术后有14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为(9.10±1.96)d,对照组为(12.65±2.6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及术后第1、2、6、7天,CAM-CR、DRS-R-98严重程度评分、DRS-R-98总分、MMSE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天观察组患者的CAM-CR、DRS-R-98严重程度评分、DRS-R-98总分评分比对照组低,MMSE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降低老年患者骨科大手术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减轻术后谵妄严重程度,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老年人 骨科大手术 谵妄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方曦 曾晖 +4 位作者 王德利 林健 张卫飞 李国庆 熊奡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8期637-640,共4页
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是一种微创的髋关节手术入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现有文献表明,DAA应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有效保护肌肉、减少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减轻术后疼痛... 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是一种微创的髋关节手术入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现有文献表明,DAA应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有效保护肌肉、减少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本文对DA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意义、手术方法、应用效果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DAA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 微创 早期下床活动
下载PDF
白藜芦醇干预小鼠软骨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袁昊 曾晖 +2 位作者 陈科 于斐 林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5772-5777,共6页
背景:新近研究表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表达上调。白藜芦醇对于骨关节炎的防治作用被认为与其可以减少软骨细胞凋亡及滑膜炎症有关。目的:进一步分析白藜芦醇对软骨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背景:新近研究表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表达上调。白藜芦醇对于骨关节炎的防治作用被认为与其可以减少软骨细胞凋亡及滑膜炎症有关。目的:进一步分析白藜芦醇对软骨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采用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软骨细胞。根据加入物的不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脂多糖干预组(1 mg/L)和白藜芦醇干预组(100μmol/L白藜芦醇+1 mg/L脂多糖)。采用Westernblot检测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的表达量。结果与结论:(1)荧光显微镜下显示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细胞数占95%以上,证实所培养细胞为软骨细胞;(2)脂多糖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白藜芦醇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量较脂多糖组下降,但仍高于空白组;(3)结果表明,表明白藜芦醇可抑制小鼠软骨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退行性变 膝关节 软骨细胞 小鼠 脂多糖 白藜芦醇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 SREBPs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组织构建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基因对软骨细胞胞外基质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军营 林健 +4 位作者 栾昕宇 王方曦 李国庆 张卫飞 曾晖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48-453,共6页
背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uin type 1,Sirt1)基因与骨关节炎有密切联系,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Sirt1基因对软骨细胞胞外基质的影响及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小鼠的膝关节软骨细胞,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和... 背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uin type 1,Sirt1)基因与骨关节炎有密切联系,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Sirt1基因对软骨细胞胞外基质的影响及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小鼠的膝关节软骨细胞,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鉴定软骨细胞。根据实验设计加入不同的作用物质而将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EX-527组(Sirt1基因的抑制剂,终浓度为1 mmol/L)和白藜芦醇组(Sirt1基因的激动剂,终浓度为100μmol/L)。RT-PCR检测Sirt1基因,软骨细胞外基质特异性合成基因Sox9、II型胶原蛋白和聚蛋白多糖及软骨细胞外基质特异性降解基因MMP-3、MMP-13和ADAMTS-5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细胞数占90%以上,表明培养细胞为软骨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组中Sirt1基因m RNA表达明显上调,Sox9、聚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m RNA表达显著增加,MMP-3、MMP-13和ADAMTS-5的m 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EX-527组中Sirt1基因m RNA表达明显下降,Sox9、聚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m RNA表达显著减少,MMP-3、MMP-13和ADAMTS-5的m 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Sirt1基因能够对软骨细胞胞外基质产生影响,且Sirt1的表达可以促进软骨细胞胞外基质的合成并且减缓软骨细胞胞外基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软骨细胞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早期股骨髋臼撞击症模型兔的建立及其形态学特征
11
作者 熊奡 栾昕宇 +2 位作者 林健 康斌 曾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8期4501-4506,共6页
背景:股骨髋臼撞击症是近年逐渐被重视的引起年轻运动人群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现有研究尚无法阐明其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诸多问题。目的:观察兔早期股骨髋臼撞击症模型形态学变化,并探讨其用于股骨髋臼撞击症研究的可行性。... 背景:股骨髋臼撞击症是近年逐渐被重视的引起年轻运动人群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现有研究尚无法阐明其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诸多问题。目的:观察兔早期股骨髋臼撞击症模型形态学变化,并探讨其用于股骨髋臼撞击症研究的可行性。方法:12只新西兰兔,随机选取一侧行单侧股骨中上段内翻30°外旋45°截骨术,建立早期股骨髋臼撞击症模型,于术后4-16周分批行安乐死。拍摄髋关节X射线片进行对比后,取髋关节标本,行大体观察后,再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对比观察股骨髋臼撞击区域软骨形态结构,并以Mankin评分评价软骨退变。结果与结论:(1)X射线片显示部分实验兔术侧股骨头颈交界区域软骨下骨出现类圆形骨质密度减低区;(2)大体标本观察则见术侧股骨髋臼撞击区域软骨损伤迹象;(3)组织学观察亦显示术侧股骨头颈交界区及髋臼盂唇软骨退变,Mankin评分显著高于对侧;(4)结果表明,新西兰兔早期股骨髋臼撞击症动物模型成功建立,依此可展开与股骨髋臼撞击症发病机制与治疗相关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截骨术 骨关节炎 模型 动物 组织工程 股骨髋臼撞击症 动物模型 关节软骨 组织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