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测压法减少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的动脉损伤 被引量:1
1
作者 Catalin S. Ezaru Michael P. Mangione, MD +6 位作者 Todd M. Oravitz, MD James W. Ibinson, MD Richard J. Bjerke, MD 胡江(译) 李潺(译) 周仁龙()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背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时误置入动脉的发生率约为2%-4.5%,导致动脉损伤的发生率为0.1%。0.5%。常规使用测压法可以成功鉴别出刺入动脉的情形,避免动脉置管和动脉损伤。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统计了15年中执行安全计划... 背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时误置入动脉的发生率约为2%-4.5%,导致动脉损伤的发生率为0.1%。0.5%。常规使用测压法可以成功鉴别出刺入动脉的情形,避免动脉置管和动脉损伤。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统计了15年中执行安全计划并应用测压法验证中心静脉置管过程的所有病例。动脉损伤的定义为意外在动脉内置入7F或更大的导管或扩张器。动脉穿破的定义为18G导管或穿刺针意外穿入动脉。数据包括了15年中所有的动脉损伤。另外,在数据分析的最后1年,对穿破动脉和最终引起动脉损伤的数据进行评估。结果观察期内共完成9348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整个15年的观察期间,没有患者发生动脉损伤。在研究的最后1年,进行了511例中心静脉置管,发生28例动脉穿破(5%)。其中24例动脉穿破没有经过测压法检验。而经测压法检验发生动脉穿破仅4例,没有发生动脉损伤。结论在15年的评估中,中心静脉置管时坚持应用测压法可有效确认置管于静脉,从而避免意外动脉置管导致动脉损伤的意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动脉损伤 测压法 应用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动脉置管 安全计划 意外发生
原文传递
产科麻醉中难以预料的困难插管
2
作者 Jill M. Mhyre David Healy +2 位作者 黄萍(译) 周仁龙()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12年第4期55-59,共5页
在这篇备受关注的综述中,我们讨论了产科麻醉中难以预料的困难插管方案。通过此方案强调一系列标准和预先设定的干预措施,为急诊产科手术患者提供安全、便捷和有效的气道管理。鼓励私人医疗机构和麻醉医师采用此框架方案选择每一步特... 在这篇备受关注的综述中,我们讨论了产科麻醉中难以预料的困难插管方案。通过此方案强调一系列标准和预先设定的干预措施,为急诊产科手术患者提供安全、便捷和有效的气道管理。鼓励私人医疗机构和麻醉医师采用此框架方案选择每一步特定的装置,并且为所有产科麻醉医师创造正规条件,灵活操作每一种通气设备且能在模拟情况下综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麻醉 困难插管 私人医疗机构 麻醉医师 干预措施 产科手术 气道管理
原文传递
外周动脉波形分析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腹腔镜结肠手术中测定心排出量的比较
3
作者 Mario R. Concha Veronica F. Mertz +5 位作者 Luis I. Cortinez Katya A. Gonzalez Jean M. Butte 周颖(译) 周仁龙()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10年第4期66-70,共5页
背景外周动脉波形分析(PWA)是经肺动脉热稀释法校正后的一种测定心排出量(CO)的方法。PWA系统.Flo—Trac/Vigileo(FTV)法,不需要在使用前定标。我们同时比较了用FTV法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法测定心排出量的结果。方法选... 背景外周动脉波形分析(PWA)是经肺动脉热稀释法校正后的一种测定心排出量(CO)的方法。PWA系统.Flo—Trac/Vigileo(FTV)法,不需要在使用前定标。我们同时比较了用FTV法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法测定心排出量的结果。方法选择10例ASAⅠ-Ⅱ,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患者做为研究对象。20G套管针桡动脉置管,与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及FTV系统连接,进行PWA分析并测定心排出量(COPWA)。据以往方法进行TEE测定心排出量(COTEE)。记录气管插管后、截石位后5分钟、气腹后5分钟、每30分钟或者每次平均动脉压低于基础值20%的测量值。统计分析用Bland-Altman法。结果比较88个测量值,COTEE值为3.23—12Lt/min(平均6.21±1.85),COPWA值为2.9—8.5Lt/min(平均4.84±1.14),偏差1.17,可信区间-2.02~4.37。所有COTEE和COPWA测定值之间的误差百分率平均为40%,范围27%~50%。结论腹腔镜结肠手术中用TEE和FTV法测定心排出量有明显的临床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排出量 外周动脉 波形分析 测定值 手术中 结肠
原文传递
脂肪乳剂复苏:从关注病例报道到借鉴实验模型
4
作者 Guy Weinberg, MD Lisa Warren, MD +2 位作者 黄萍(译) 周仁龙()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13年第5期64-66,共3页
近4年已有4篇关于局麻药中毒应用脂肪乳剂复苏的病例报告在《麻醉和镇痛》杂志上发表,同时有3篇相关评论。此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麻醉协会、美国区域麻醉和疼痛治疗协会建议将脂肪乳剂静脉输注(1Vlipidemulsion,ILE)应用于临床... 近4年已有4篇关于局麻药中毒应用脂肪乳剂复苏的病例报告在《麻醉和镇痛》杂志上发表,同时有3篇相关评论。此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麻醉协会、美国区域麻醉和疼痛治疗协会建议将脂肪乳剂静脉输注(1Vlipidemulsion,ILE)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得到美国心脏高级生命支持协会的推荐。另外,也有报道认为ILE能抢救多种脂溶性药物的急性中毒。因此,该治疗方法也被其他临床专业医师认可并且越来越广泛应用,尤其是急诊医学和重症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剂 实验模型 病例报道 复苏 借鉴 区域麻醉 高级生命支持 临床实践
原文传递
麻醉设备故障的处理:以模拟故障评估麻醉住院医师的应对技能
5
作者 William B. Waldrop, MD David J. Murray, MD +4 位作者 JohnR Boulet, PhD Joseph F. Kras, DDS, MD 张晓怡(译) 周仁龙()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10年第5期94-100,共7页
背景手术中麻醉设备故障是;j起麻醉死亡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目的在于:(1)设计一套模拟场景以评估麻醉医师应对手术中麻醉设备相关故障的处理能力。(2)评估各研究场景所得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共设有8个场景来评估麻醉住院医... 背景手术中麻醉设备故障是;j起麻醉死亡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目的在于:(1)设计一套模拟场景以评估麻醉医师应对手术中麻醉设备相关故障的处理能力。(2)评估各研究场景所得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共设有8个场景来评估麻醉住院医师应对设备故障的能力。有56名住院医师参与这项研究。按接受培训时间分为4组(1年住院医师-4年住院医师)分别参加模拟设备故障评估。每个场景按照处理故障的关键措施及所用的时间评分。结果随着年资的增加,得分也增加。高年资医师(R3和R4组)表现优于低年资医师(R1和R2)。尽管各医师都要经过相同的培训过程,但培训内容逐年加深。8个评估场景的总体得分能很好地反映麻醉住院医师的应对技能(无论按关键措施还是按完成所需时间来评分)。结论模拟手术中突发设备故障情况能较好反映麻醉住院医师的应对技能。所用多种场景评估能有效反映个体处理危机的水平。按年资得到的总结性结果可作为评价目前住院医师技能培训成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设备故障 术中麻醉 技能培训 评估 模拟 培训时间 低年资医师
原文传递
低潮气量通气改善猪急性肺损伤模型的脑组织氧合
6
作者 Johannes Bickenbach Norbert Zoremba +8 位作者 Michael Fries Rolf Dembinski Robert Doering Eileen Ogawa Rolf Rossaint Ralf Kuhlen 吕丹(译) 皋源()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11年第1期39-48,共10页
背景本研究探讨在猪急性肺损伤(ALI)模型中应用不同潮气量对脑组织氧合和代谢的影响。我们假设在实验诱导急性肺损伤后,低潮气量(LT)机械通气能改善其脑组织的氧合和代谢。方法通过去除肺表面活性物质诱导实验性的急性肺损伤模型... 背景本研究探讨在猪急性肺损伤(ALI)模型中应用不同潮气量对脑组织氧合和代谢的影响。我们假设在实验诱导急性肺损伤后,低潮气量(LT)机械通气能改善其脑组织的氧合和代谢。方法通过去除肺表面活性物质诱导实验性的急性肺损伤模型,10只母猪分别置于两种通气环境下:①6ml/kg的LT容量通气(LT组);②12ml/kg的高潮气量机械通气(HT组)。分析气体交换、血流动力学、持续脑组织氧张力(ptiO2)、大脑微量透析和全身细胞因子等变量。诱导Au后,收集2、4和8小时的数值。主要观察指标为ptiO2的改变。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基础状态和Au诱导后,未发现ptiO2存在组间差异;但是,HT组ptiO2在Au的4和8小时后显著降低。PaO2和PaCO2在任何记录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大脑微量透析方面,HT组细胞外乳酸在2、4和8小时显示显著高水平。由于细胞因子的释放导致HT组IL-6和IL-8呈较高水平。结论在猪ALI模型中,与高潮气量通气比较,低潮气量保护性通气可以显著改善脑组织氧合和代谢。动脉氧合和大脑组织氧合存在分离现象。HT组的大脑组织氧合和代谢可能因更为突出的炎性反应而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模型 脑组织氧合 低潮气量 通气改善 母猪 肺表面活性物质 高潮气量通气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联合脑电图和听觉诱发电位用于区别志愿者不同的麻醉深度
7
作者 Bettina Horn Stefanie Pilge +6 位作者 Eberhard F. Kochs Gudrun Stockmanns Andreas Hock Gerhard Schneider 张晓怡(译) 周仁龙()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10年第6期79-87,共9页
背景有证据显示,脑电图(EEG)和听觉诱发电位(AEP)联合应用能很好地区分意识清醒与意识消失。最近的研究中,我们寻找一种EEG/AEP联合的监测标准,除了能区别清醒与意识消失外,且能辨别不同水平的镇静与催眠状态下的各种麻醉深度... 背景有证据显示,脑电图(EEG)和听觉诱发电位(AEP)联合应用能很好地区分意识清醒与意识消失。最近的研究中,我们寻找一种EEG/AEP联合的监测标准,除了能区别清醒与意识消失外,且能辨别不同水平的镇静与催眠状态下的各种麻醉深度。方法15例未使用手术前用药的志愿者参与了这项随机交叉试验。试验由2个连续部分组成,志愿者需接受七氟烷或丙泊酚诱导的单药麻醉。通过意识消失(LOC)和脑电暴发抑制(BSP)来定义全麻程度。此外,根据BSP和LOC,将麻醉药浓度划分成三等分,从而形成两个浓度点,LOC(最小浓度)和BSP(最大浓度)。采集的数据用来测试之前所提到的EEG/AEP联合监测仪(即意识监测仪)能否同时将从LOC到BSP之间的麻醉效果区分开来。结果以往的镇静监测仪在本研究中区分不同麻醉水平的预测概率(Pk)为0.77。新的EEG/AEP监测仪为0.94,用于之前的研究中可达到R为0.89。结论结果显示联合EEG/AEP的新的监测仪参数能辨别较广范围下不同程度的麻醉效应,即从意识清醒到深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诱发电位 麻醉深度 志愿者 脑电图 麻醉药浓度 随机交叉试验 意识消失 手术前用药
原文传递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地塞米松镇痛有效剂量的探讨
8
作者 Ritva M. Jokela, MD PhD, Jouni V. Ahonen, MD +4 位作者 PhD, Minna K. Tallgren, MD PhD, Pia C. Marjakangas, RN, Karl T. Korttila, FRCA 吕丹(译) 皋源()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10年第5期24-33,共10页
背景糖皮质激素不仅具有止吐作用,还具有镇痛的特性,但手术后地塞米松镇痛的适宜剂量尚未确定。在此项安慰剂对照及对有效剂量探讨的研究中,我们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3个不同剂量组地塞米松的镇痛效果进行了评估。方法将129例择期行... 背景糖皮质激素不仅具有止吐作用,还具有镇痛的特性,但手术后地塞米松镇痛的适宜剂量尚未确定。在此项安慰剂对照及对有效剂量探讨的研究中,我们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3个不同剂量组地塞米松的镇痛效果进行了评估。方法将129例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安慰剂和地塞米松5mg(D5)、10mg(D10)、15mg(D15)。按照统一的模式对患者进行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手术结束至手术后第1天上午,使用静脉羟考酮患者自控镇痛(PCA)进行手术后镇痛。记录手术后3天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以及镇痛药的用量。结果手术后0—24小时D15组的羟考酮累积使用量为0.34(0.11—0.87)mg/kg,低于对照组0.55(0.19—1.13)mg/kg,P=0.003。手术后0—2小时D10组羟考酮的用量为0.17(0.03—0.36)mg/kg,D15组为0.17(0.03—0.35)mg/kg,均低于对照组0.26(0.10—0.48)mg/kg(D10组与对照组相比,P=0.001;D15与对照组相比,P〈0.001)。但在手术后2—24小时的这段时间内,对照组、D5、D10、D15羟考酮的使用量相近,分别为0.31(0.03~0.78)mg/kg、0.22(0.03—0.92)mg/kg、0.24(0.05—0.87)mg/kg和0.20(0—0.65)mg/kg。本实验中各组静息、运动和咳嗽时的VAS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后首个24小时内D15组头晕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D5组(P=0.006)和D10组(P=0.030)。在后续的恢复过程中,4个组间头晕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5mg,可以减少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后24小时内羟考酮的累积使用量。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5mg相比,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同样能减少手术后2小时内羟考酮的累积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后 地塞米松 镇痛效果 有效剂量 手术后镇痛 芬太尼复合麻醉 静脉注射
原文传递
手术室中不可预测的出血: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
9
作者 Susanne Lison Wulf Dietrich +3 位作者 Michael Spannagl 卞小翠(译) 周仁龙()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13年第2期46-56,共11页
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acquired von willebrand disease,AvWD)是一种-7见的、与多种基础疾病相关的出血性疾病,可以导致不可预测的手术患者出血。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免疫疾病可能导致AvWD的发生,关于其病理生理机制有几种提法。... 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acquired von willebrand disease,AvWD)是一种-7见的、与多种基础疾病相关的出血性疾病,可以导致不可预测的手术患者出血。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免疫疾病可能导致AvWD的发生,关于其病理生理机制有几种提法。ron Willebrand因子(vorl Willebrand factor,vWF)是一种血浆糖蛋白。可介导血小板黏附内皮下胶原蛋白,引起高剪切应力下血小板聚集。此外,vWF还是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Ⅷ)的特定载体。vWF合成量减少、清除率增加、低分子量终产物生成、不太活跃的亚基或者多聚体的生成,可导致AvWD。相对于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患者终身出血的特点,AvWD患者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出血,可诱发外科手术过程中的急性出血。典型病例没有发现出血家族史。与遗传性者相似,AvWD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及围术期出血增加,可以是轻度也可能为重度。AvWD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基于对vWF活性和抗原的测定,以及对vWF的多重分析。依据基础疾病和病理生理机制,AvWD有多种治疗方法。控制急性出血或者预防手术过程中出血并发症的治疗方案包括去氨加压素、凝血因子Ⅷ/岍浓缩物、高剂量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由于AvWD中vWF的半衰期缩短,在出血时高剂量凝血因子Ⅷ/VWF多次重复使用是有必要的。标准治疗无反应的情况下,重组活化因子Ⅶa可以作为一治疗选择。然而,最有效的疗法是基础疾病的治疗。本综述中,我们着重于阐述目前对AvWD的研究理解、相关疾病的概述及其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 出血性疾病 手术室 预测 病理生理机制 凝血因子Ⅷ 血友病患者 血浆糖蛋白
原文传递
术前气道内镜检查(PEAE)能提供详细的上气道信息并可减少不必要的清醒插管
10
作者 William Rosenblatt Andreea I. Ianus +5 位作者 Wariya Sukhupragarn Alexandra Fickenscher Clarence Sasaki 马霄雯(译) 周仁龙()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13年第2期70-76,共7页
背景对于麻醉医生来讲,提高气道病变患者围术期管理计划的水准极具挑战性。由于缺乏呼吸道结构病变的详细信息,临床医生通常会考虑采用清醒插管(awake intubation,AI)以免产生不良后果。在一项非对照研究中,术前的麻醉评估包含气... 背景对于麻醉医生来讲,提高气道病变患者围术期管理计划的水准极具挑战性。由于缺乏呼吸道结构病变的详细信息,临床医生通常会考虑采用清醒插管(awake intubation,AI)以免产生不良后果。在一项非对照研究中,术前的麻醉评估包含气道病变的内镜检查,以便制定更好的气道管理计划。我们将研究对存在气道病变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是否会改善麻醉医生对这些患者气道管理的方式。方法拟行呼吸道诊断或者治疗的择期手术患者入选本研究。患者经标准气道检查后,记录其气道管理计划。进入手术室前,患者鼻孔滴注血管收缩药和局麻药,记录患者经过术前内镜下气道检查(preoperative endoscopic airway examination,PEAE)后的气道管理计划及最终施行的气道管理计划。在4个月或更久以后,由不认识患者的医生来查看PEAE的视频记录,并且重新记录PEAE计划,以此来检测操作者有无偏倚。结果研究包括138例患者,尽管最初计划在44例患者中进行清醒插管,但只有16例患者PEAE后实行了诱导前控制气道(P〉0.05);另外94例患者的最初计划为麻醉诱导后控制气道,但PEAE发现8例患者有意料不到的严重气道病变,进行了清醒插管。PEAE后的气道管理计划和4个月或更久舌制定的计划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中有26%的患者显示PEAE影响气道管理计划。我们相信PEAE将成为气道病变患者术前评估的必要组成部分;当能提供更好的气道结构信息时,气道内镜检查能减少不必要清醒插管例数。PEAE也适用于麻醉诱导时有气道管理失败风险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醒插管 内镜检查 术前评估 结构信息 上气道 择期手术患者 ENDOSCOPIC 气道管理
原文传递
帕金森患者手术前应用氯胺酮的治疗作用
11
作者 Justin J. Wright Peter D. Goodnight +2 位作者 MD, Matthew D. McEvoy, MD 周仁龙(译)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10年第2期87-89,共3页
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减少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病理特征,但持续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激活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例进展期帕金森病患者在处理困难气道过程中,静注小剂量氯胺酮(20mg)完全缓解了震颤和发音障碍。这促使了本项病例... 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减少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病理特征,但持续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激活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例进展期帕金森病患者在处理困难气道过程中,静注小剂量氯胺酮(20mg)完全缓解了震颤和发音障碍。这促使了本项病例报道,应用小剂量氯胺酮进行手术前镇静并缓解运动障碍。既往研究和我们的经验均建议根据其效用可给予小剂量氯胺酮,使患者更为舒适,并有利于控制围手术期的帕金森震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氯胺酮 帕金森病 术前应用 治疗作用 患者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黑质多巴胺神经元 帕金森震颤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和出血:传统分子的新概念
12
作者 Vance G. Nielser Jerrold H. Levy +1 位作者 周仁龙(译)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08年第4期39-40,共2页
羟乙基淀粉(HES)是常用于外科手术患者的一种扩充血管内容量的胶体液。所有的扩容液体用于出血患者都会引起稀释性的凝血障碍,但HES还会抑制血小板并降低凝血功能。使用不同分子量的HES进行血液稀释都可通过逆转纤维蛋白原的作用,... 羟乙基淀粉(HES)是常用于外科手术患者的一种扩充血管内容量的胶体液。所有的扩容液体用于出血患者都会引起稀释性的凝血障碍,但HES还会抑制血小板并降低凝血功能。使用不同分子量的HES进行血液稀释都可通过逆转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明显降低全血和血浆凝集能力。Fenger-Eriksen等首次在体外试验中发现在HES稀释的全血中加入纤维蛋白原可以恢复凝血能力,并在另一项随后的研究中得到证实,其机制是抑制凝血酶-Ⅻ因子-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出血患者 分子量 外科手术患者 凝血能力 羟乙基淀粉 抑制血小板 HES
原文传递
严重脓毒症早期应用大剂量抗纤维蛋白酶:KyberSept单中心研究结果
13
作者 Alain Eid Christian J. Wiedermann +2 位作者 Gary T. Kinasewitz 周仁龙(译)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09年第6期88-94,共7页
背景KyberSept研究总体结果显示严重脓毒症给予大剂量抗纤维蛋白酶没有效果,与主要预后指标:28天死亡率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造成的。脓毒症早期微循环障碍但尚未发展到器官不可逆损害时,给予抗凝治疗尚无数据报道。目... 背景KyberSept研究总体结果显示严重脓毒症给予大剂量抗纤维蛋白酶没有效果,与主要预后指标:28天死亡率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造成的。脓毒症早期微循环障碍但尚未发展到器官不可逆损害时,给予抗凝治疗尚无数据报道。目的报道KyberSept单中心研究中脓毒症患者器官衰竭早期治疗的posthoc分析结果。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美国第三级重症治疗机构接受治疗。48小时内患者随机1:1分组(安慰剂组41例,抗凝组40例),在4天内分别静注30000IU抗纤维蛋白酶和安慰剂。结果组间基础值比较无差异。80%患者(n=65)在严重脓毒症出现24小时内给予研究药物,94%患者(n=76)48小时内用药。抗凝组40例患者中有9例,安慰剂组39例(2例基础时刻全脏器衰竭而被排除)中17例(43.6%)最初7天内发生新的器官衰竭(P=0.058)。第28天,40例抗凝组中16例(40%),41例安慰剂组中22例(54%)发生死亡(绝对值减少14%,比值比0.58,可信区间0.24~1.39)。与安慰剂组[41例中1例(2.4%)]相比,接受抗凝治疗患者出血倾向增加[40例中8例(20%)](P〈0.015)。结论根据posthoc分析证实此类患者抗凝治疗增加了出血风险。严重脓毒症早期给予抗凝治疗,虽然绝对值减少21%,与对照组1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对于所选的脓毒症患者可能存在益处。本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开展患者个体差异较小的脓毒症抗凝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纤维蛋白酶 单中心研究 早期应用 大剂量 患者个体差异 抗凝治疗 脓毒症患者
原文传递
近红外光谱成像:混合型主动脉弓置换术中重要的监测工具
14
作者 Kirkpatrick C. Santo Alejandro Barrios +5 位作者 Uday Dandekar Peter Riley Peter Guest Robert S. Bonser 周仁龙(译)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09年第6期95-98,共4页
在心血管手术中,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可以为脑部血流灌注的监测提供帮助。本文报告一例创伤性主动脉损伤,施行混合型主动脉弓置换术中,由于左颈总动脉血栓形成而引起局部脑氧饱和度的改变。
关键词 主动脉弓置换术 近红外光谱 成像技术 混合型 监测 颈总动脉血栓形成 局部脑氧饱和度 工具
原文传递
一氧化氮吸人治疗成人及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肺损伤的荟萃与序贯分析综述
15
作者 Arash Afshari Jesper Brok +4 位作者 Ann M. MФller JФn Wetterslev 赵贤元(译) 袅源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13年第1期61-73,共13页
背景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引起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是导致各个年龄段高死亡率及发病率的危重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吸入能否改善氧合作用仍有争议。本文就各随机临床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RCTs)的... 背景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引起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是导致各个年龄段高死亡率及发病率的危重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吸入能否改善氧合作用仍有争议。本文就各随机临床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RCTs)的荟萃及序贯分析作此综述。文献来自对CENTRAL、Medline、Embase以及联网CENTRAL, Medline, Embase 以及联网Science, LILACS, the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数据库(更新至2010年1月31日)。同时查阅了参考文献,联系了作者及专家并跟踪了最新研究。两位研究员独立比较了各项RCTs实验中NO吸入治疗与对照组间的实验方法、干预方式、结果、偏倚因素以及相反意见。入选各双盲类型及语种的研究。回顾性研究参考循证医学。在讨论部分解决不一致的结果。初级转归指标为整体死亡率。有亚组及敏感度分析评估NO吸入治疗对于儿童及成人的临床及生理学转归09作用。使用实验方法学评估偏倚因素。使用试验性序列分析评估随机误差。结果研究包括了14项RCTs,共计1303例患者。其中10项偏倚风险较高。iNO在整体死亡率的改善中无显著性统计差异(40.2%vs 38.6%)[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s,RR)1.0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93-1.22,I^2=0],一些亚组及灵敏度分析则显示较强劲的结果。有限的数据显示iNO在改善通气时间、有助脱机、减少ICU及住院时间方面并无优势。我们发现iNO在改善第一个24小时的氧合、减少吸入氧浓度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平均差(mean difference,MD)15.91,95%CI为8.25-23.56,I^2=25%]。然而,iNO是增加成人肾损伤的危险因素(RR1.59,95%CI1.17-2.16;I^2=0),但不增加出血风险及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二氧化氮的风险。结论不推荐使用iNO治疗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iNO能暂时改善氧合但不能降低死亡率并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吸入治疗 序贯分析 一氧化氮 成人 综述 儿童
原文传递
局部麻醉药对人类神经元的细胞毒性
16
作者 Rosalia Perez-Castro Sohin Patel +7 位作者 Zayra V.Garavito-Aguilar Andrew Rosenberg Esperanza Redo-Pinto Jin Zhang Thomas J. J. Blank Fang Xu 周仁龙(译)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10年第4期34-45,共12页
背景局部麻醉药(LAs)除了能抑制外周神经兴奋性传递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肌肉接头及细胞代谢还具有毒性作用。手术后多种神经并发症都可归因于LAs的细胞毒性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使用的局部麻醉药浓... 背景局部麻醉药(LAs)除了能抑制外周神经兴奋性传递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肌肉接头及细胞代谢还具有毒性作用。手术后多种神经并发症都可归因于LAs的细胞毒性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使用的局部麻醉药浓度远远大于其抑制离子通道作用的EC50,离子通道阻滞这一单一因素不足以解释LAs诱导细胞死亡的所有原因,因为其他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本研究比较了6种常用局部麻醉药的细胞毒性,并探讨其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人类SH—SY5Y神经母细胞分别浸泡在6种局部麻醉药中(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甲哌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和氯普鲁卡因),通过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澳盐]光度计法定量,LIVE/DEAD(钙黄绿素/AM和溴乙啶二聚体-1)荧光成像检测方法定性测量它们的差异。此外采用荧光半胱天冬酶抑制剂(FLICA^TM)测定半胱天冬酶-3/-7的活性测定凋亡活性,同时还研究了局部麻醉药对极化和碳酰胆碱诱导细胞内钙反应的作用。结果(1)用局部麻醉药处理细胞10分钟后,6种局部麻醉药均呈浓度依赖地降低了细胞活性。杀伤力为普鲁卡因≤甲哌卡因〈利多卡因〈氯普鲁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根据所得LD50,即致50%细胞死亡的浓度)。在所有局部麻醉药中,只有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随着浓度的增加而能够杀灭所有细胞。(2)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均激活了半胱天冬酶-3/-7,所需浓度利多卡因高于布比卡因,但布比卡因激活半胱天冬酶的速度较利多卡因迟缓。高浓度利多卡因能立即诱发半胱天冬酶活化,但浓度低于10mM时不产生该作用。(3)普鲁卡因和氯普鲁卡因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去极化或受体激活诱发的胞浆Ca^2+反应,并与以往研究中发现的布比卡因、罗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作用 局部麻醉药 神经元 半胱天冬酶-3 人类 胞浆Ca^2+ 诱导细胞死亡 麻醉药浓度
原文传递
食管超声心动图漏检的上腔静脉肿块偶然发现于主动脉周影像中
17
作者 K. Annette Mizuguchi Amanda A. Fox +5 位作者 Thomas M. Burch Andrew Locke Michael J. Davidson John A. Fox 周仁龙(译)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10年第1期101-102,共2页
48岁老年女性患者出现咳嗽、发热及嗜睡症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诊断为三尖瓣赘生物,并安排接受手术治疗。全麻诱导后,移除放置了1周的锁骨下三腔静脉导管,放置右股静脉导管。TEE证实三尖瓣赘生物,但不是典型图像。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上腔静脉 主动脉 三尖瓣赘生物 影像 肿块 漏检 老年女性患者
原文传递
对避免产科硬膜外麻醉时导管误入静脉的策略的评估——一项对随机对照性研究的系统综述
18
作者 Jill M. Mhyre Mary Lou V. H. Greenfield +3 位作者 Lawrence C. Tsen Linda S. Polley 张晓怡(译)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10年第4期1-13,共13页
背景我们在本综述中对产妇腰段硬膜外麻醉时导管放置,以降低其误入静脉风险的7种策略进行了系统回顾。方法我们在多个数据库中搜索了从1966年12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关于评价避免产妇腰段硬膜外导管置管误入静脉方法的所有前瞻性、随... 背景我们在本综述中对产妇腰段硬膜外麻醉时导管放置,以降低其误入静脉风险的7种策略进行了系统回顾。方法我们在多个数据库中搜索了从1966年12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关于评价避免产妇腰段硬膜外导管置管误入静脉方法的所有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对于已经发表的研究采用质量评估工具进行评价,并且通过研究结果的合并来考察这些预防误入硬膜外静脉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在检索90项研究后,有30项试验(n=12738例)被选入。5种策略能有效防止硬膜外导管误入静脉丛:操作时采取侧卧位而不是坐位[6项试验,质量评分为35%(标准差11%),比值比为0.53(95%置信区间为0.32~0.86)];在置管前通过穿刺针预注入液体[8项试验,质量评分为48%(标准差18%),比值比为0.49(95%置信区间为0.25—0.97)];使用单孔而非多孔导管[5项试验,质量评分为30%(标准差6%),比值比为0.64(95%置信区间为0.45—0.91)];使用有金属线包埋的聚氨酯导管而不是聚酰胺导管[1项试验,质量评分为31%,另加4篇未评分的摘要,比值比为0.14(95%置信区间为0.06—0.30)];导管置入深度≤6cm[2项试验,质量评分为47%(标准差11%),比值比为0.27(95%置信区间为0.10—0.74)]。而采用旁正中法进针和更细的穿刺针及导管型号都不能降低置管误入静脉的风险。结论可以通过患者的侧卧体位、椎管内预注液体、单孔导管、包埋金属的聚氨酯导管,以及置管深度≤6cm等方法来降低产科腰段硬膜外麻醉置管中导管误入静脉的风险。总之,低质量的研究文章削弱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段硬膜外麻醉 随机对照试验 硬膜外静脉 导管误入 系统综述 评估工具 产科 质量评分
原文传递
ENIGMA试验中氧化亚氮和长期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系
19
作者 Kate Leslie, MBBS, MD, MEpi, FANZCA Paul S. Myles, MBBS, MD, MPH, FANZCA, FCARSCI, FRCA +2 位作者 Matthew T. V. Chan, MBBS, FANZCA 黄萍(译) 燕南() 《麻醉与镇痛》 2013年第6期23-30,共8页
背景氧化亚氮可能增加患者长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具有病理生理的理论基础。然而,临床上尚未确认两者之1'4的关系。ENIGMA试验将2050例超过2小时非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进入持续吸入氧化亚氮组或未吸入氧化亚氮组。我们... 背景氧化亚氮可能增加患者长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具有病理生理的理论基础。然而,临床上尚未确认两者之1'4的关系。ENIGMA试验将2050例超过2小时非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进入持续吸入氧化亚氮组或未吸入氧化亚氮组。我们对ENIGMA患者进行随访研究,评估其心血管事件的长期风险。方法回顾所有研究病例的报告和医疗记录;收集死亡病例的日期和原因、心肌梗死或卒中事件发生率,对每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研究的首要终点是生存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是3.5年(区间:0—5.7年)。380例(19%)患者手术后死亡,随访期间,91例(4.5%)发生心肌梗死,44例(2.2%)发生卒中。氧化亚氮并未显著增加死亡的风险{风险比=0.9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0.80—1.20]};P=0.82)。吸入氧化亚氮的患者罹患心肌梗死的校正比值比为1.59(95%CI:1.O1-2.51;P=0.04)、卒中的校正比值比为1.01(95%CI:0.55—1.87;P=0.97)。结论氧化亚氮与长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有关,但与死亡或卒中无关。氧化亚氮与其远期严重不良后果的关系,需要设计合理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氧化亚氮 死亡率 发病率 非心脏手术患者 试验 心血管事件 心肌梗死 严重不良后果
原文传递
大鼠再灌注期问美沙酮急性治疗通过δ-阿片受体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20
作者 任三姐(译) 周仁龙 +3 位作者 燕南() Eric R, Gross PhD Anna K Hsu Garrett J. Gross 《麻醉与镇痛》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背景美沙酮是一种阿片激动剂,常用于治疗急慢性疼痛。本文探讨美沙酮是否与吗啡一样剂量依赖地减少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size,IS)及其机制是否由δ-阿片受体介导。此外还检测心肌IS的减少是否随美沙酮给药时间或诱发缺血持续时间而... 背景美沙酮是一种阿片激动剂,常用于治疗急慢性疼痛。本文探讨美沙酮是否与吗啡一样剂量依赖地减少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size,IS)及其机制是否由δ-阿片受体介导。此外还检测心肌IS的减少是否随美沙酮给药时间或诱发缺血持续时间而发生变化。方法做好手术准备后,将雄性SD大鼠分为3组。第1组又分为缺血前30分钟接受美沙酮(0.03-3mg/kg)、吗啡(0.03-3mg/kg)和水(安慰剂)的3个亚组。第1组的部分动物在给予美沙酮(0.3mg/kg)、吗啡(0.3mg/kg)或安慰剂前也注射8.阿片拮抗剂纳曲吲哚(5mg/kg)。第2组分为再灌注前5分钟或再灌注后10秒接受美沙酮(0.3mg/kg)治疗亚组。这2组中的动物通过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夹闭造成心肌缺血30分钟,然后再灌注2小时。第3组动物通过夹闭左前降支冠状动脉造成缺血45分钟,于再灌注前5分钟接受安慰剂,美沙酮(0.3mg/kg),或吗啡(0.3mg/kg),然后再灌注2小时。用三苯基氯化四唑染色心肌组织评价心肌IS,以危险区(areaatrisk,AAR)所占百分比表示(均数±标准误)。结果缺血前给予美沙酮或吗啡可减少心肌IS。最大效应出现于0.3mg/kg剂量组(美沙酮,46%±1%,P〈0.001和吗啡,47%±1%,P〈0.001,与安慰剂的61%±1%相比)。纳曲吲哚(5mg/kg)阻断美沙酮(0.3mg/kg)和吗啡(0.3mg/kg)诱导的心肌保护作用(与美沙酮相比,纳曲吲哚+美沙酮,58%±1%,P〈0.001,与吗啡相比,纳曲吲哚+吗啡,58%±1%,P〈0.001)。再灌注前5分钟给予美沙酮(0.3mg/kg)时减少心肌IS(与安慰剂相比,46%±1%,P〈0.001,),但再灌注后10秒时给予美沙酮则无这种效应(与安慰剂相比,60%±1%,P=0.675)。安慰剂组与45分钟缺血组(64%±1%)和30分钟缺血组(60%±1%,尸=0.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面积 Δ-阿片受体 再灌注期 急性治疗 美沙酮 SD大鼠 心肌缺血 纳曲吲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