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SHGB含量与胰岛素敏感性、脂代谢、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双熊 申红玉 陈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GB)含量与胰岛素敏感性、脂代谢、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设计回顾性研究,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NAFLD的患者作为NAFLD组,同期在医院体...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GB)含量与胰岛素敏感性、脂代谢、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设计回顾性研究,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NAFLD的患者作为NAFLD组,同期在医院体检且肝功能正常、肝胆胰脾超声未见异常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SHGB、空腹胰岛素(F-INS)、脂代谢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 NAFLD组的血清SHG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网膜素-1(Omentin-1)、脂联素(APN)、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以及ISI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趋化素(Chemerin)、瘦素(LP)、丙二醛(MDA)、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含量以及HOMA-IR水平高于对照组; NAFLD组的血清SHGB含量与HDL-C、Omentin-1、APN、T-SOD、CAT含量以及ISI水平呈正相关,与F-INS、TG、TC、LDL-C、FFA、Chemerin、LP、MDA、TXNIP以及HOMA-IR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NAFLD患者血清SHGB含量的降低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胰岛素敏感性 脂代谢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申红玉 双熊 +3 位作者 钱梅云 王永忠 陈敏 濮翔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经恩替卡韦治疗的CHB患者5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周及24周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IL-17和IL-23的表达,同时...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经恩替卡韦治疗的CHB患者5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周及24周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IL-17和IL-23的表达,同时检测患者的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载量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4周后Th17细胞频率、IL-17和IL-23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HBV-DNA下降≥2 lg拷贝/m L组较下降1-2 lg拷贝/m L组的Th17细胞频率明显下降,HBe Ag血清学转换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HBe Ag阳性组,ALT复常组的Th17细胞频率及IL-23均明显低于ALT异常组(P〈0.05);Th17细胞频率与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r=0.593,P〈0.01),但与HBV-DNA载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h17细胞参与了CHB炎性反应过程,并可能促进了肝脏损伤;恩替卡韦在快速有效地降低HBV-DNA的同时还可以降低Th17细胞频率,并恢复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TH17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突变谱的乙肝表面抗原水平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申红玉 张宏宇 +3 位作者 陈敏 郑国军 朱珉之 双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HBV DNA水平与乙肝基因突变位点的相关性,确定耐药突变是否会影响HBsAg水平。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843例患者。所有患者首先分为突变组和非突变组,然后根据突变位点将突变组分为M204I/V、L180M...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HBV DNA水平与乙肝基因突变位点的相关性,确定耐药突变是否会影响HBsAg水平。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843例患者。所有患者首先分为突变组和非突变组,然后根据突变位点将突变组分为M204I/V、L180M+M204V、L180M+M204I、A181T、N236T、A181T+N236T等组别。同时收集患者HBsAg、HBV DNA、肝功能和HBV基因分型等资料,采用t检验对正态分布数据进行组间比较,χ2检验用于分类数据的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耐药突变组与非突变组间HBV 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5,P<0.001)。非突变组和各突变组血清HBsAg滴度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非突变组:r=0.413,P<0.001;rtM204I/V:r=0.380,P<0.001;L180M+M204V:r=0.300,P<0.001;rtA181V:r=0.258,P=0.008;rtN236T:r=0.369,P=0.004),但rtL180M+rtM204I突变组和rtA181V+rtN236T突变组血清HBsAg滴度与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L180M+M204I突变组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M204I/V和L180M+M204V突变组(t=-4.362,P<0.001;t=-3.763,P<0.001)。rtA181T+rtN236T突变组血清HBsAg滴度明显低于N236T单位点突变组(t=2.005,P=0.038)。结论HBV RT区不同变异影响HBsAg水平及其和HBV DNA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基因突变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HBV DNA 耐药
下载PDF
HBV基因变异与免疫功能相关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国平 白敬羽 +5 位作者 罗立波 潘永军 时静 王永忠 双熊 陈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76-1377,共2页
HBV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因子,能够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反复感染。HBV的感染除引起急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还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肝癌发生率占很大的比例,因此探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当... HBV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因子,能够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反复感染。HBV的感染除引起急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还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肝癌发生率占很大的比例,因此探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HBV病毒变异可导致机体逃逸对HBV免疫应答,使病毒在体内长期存在,造成肝细胞持续破坏和突变,成为肝癌发生的启动因子,同时它的诱发和各种因素有关,其中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也是因素之一。本研究从病毒基因变异[HBV前C和位于X基因的末端核心基因启动子(BCP:nt1744~1849)]、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等两个方面探讨与肝癌的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基因变异 免疫应答 临床研究 功能相关 急慢性乙型肝炎 机体免疫功能 核心基因启动子 肝癌发生
原文传递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PD-1和PD-L1的影响及其与血清HBV-DNA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申红玉 双熊 +2 位作者 童学成 曹琪 朱珉之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0-873,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给药方案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PD-1及其主要配体PD-L1的影响,以及其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71例慢性HBV感染者按HBV-DNA载量不同分为<3 lgIU/mL、3~6 lgIU/mL和>6 lgIU/mL 3组,进入疗程... 目的:探讨两种给药方案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PD-1及其主要配体PD-L1的影响,以及其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71例慢性HBV感染者按HBV-DNA载量不同分为<3 lgIU/mL、3~6 lgIU/mL和>6 lgIU/mL 3组,进入疗程后按照给药不同分为:拉米夫定组(LAM组)23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组(LAM+ADV组)48例,分别于治疗的0、12和24周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γ-干扰素( IFN-γ)的表达,同时检测HBV-DNA、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等,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6例。结果不同HBV-DNA载量患者的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且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P<0.05),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抗病毒治疗后,两种治疗方案组患者的PD-1、PD-L1表达均有明显下降,除LAM组的CD4+PD-L1+外其他CD4+和CD8+T细胞表面的PD-1、PD-L1在治疗前与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LAM+ADV组在降低的速度和幅度上均明显优于LAM组(P<0.05);IFN-γ的表达逐渐升高,至治疗24周时升至(24.55&#177;5.81)pg/mL,明显高于治疗前(13.97&#177;4.13)pg/mL(P<0.05),但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抑制HBV的复制可以有效地降低负性调控因子PD-1、PD-L1的表达;LAM+ADV联合治疗方案对PD-1、PD-L1降低的速度和幅度明显优于LAM的单一用药,更易提高T淋巴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者 抗病毒治疗 程序性死亡因子1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清标志物模式与血清及乳汁HBV-DNA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朱珉之 双熊 申红玉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3期1958-196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清学标志物与血清、乳汁HBV-DNA阳性率的关系,以及产妇血清与乳汁中HBV-DN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旨在指导母乳喂养。方法选取96例乙肝病毒携带产妇,将其分为大三阳组(54例)、小三阳组(25例)、HbsAg和Hb...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清学标志物与血清、乳汁HBV-DNA阳性率的关系,以及产妇血清与乳汁中HBV-DN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旨在指导母乳喂养。方法选取96例乙肝病毒携带产妇,将其分为大三阳组(54例)、小三阳组(25例)、HbsAg和HbeAg均阳性组(8例)及HbsAg和HbcAb均阳性组(9例)。另选取12例乙肝两对半全阴的产妇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携带产妇乙肝免疫血清学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产妇血清与乳汁中HBV-DNA含量,并对所有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三阳组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乳汁HBV-DNA在各组中检出的阳性率均小于血清HBV-DNA,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eAg是否阳性将96例产妇分为HBeAg阳性组(62例)和HBeAg阴性组(34例),血清HBeAg阳性产妇的血清和乳汁中HBV-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阴性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一部分血清HBeAg阴性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DNA亦为阳性。产妇血清与乳汁中HBV-DNA含量呈正相关(r=0.891,P<0.05)。结论乙肝病毒携带产妇乳汁HBV-DNA检出的阳性率低于血清HBV-DNA,且乳汁HBV-DNA含量随血清HBV-DNA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定量双重检测产妇血清、乳汁中HBV-DNA来确定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的风险性更为可靠,这将有利于阻断乙肝传播,确定哺乳方式,指导母乳喂养,从而降低乙肝新生儿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 血清 乳汁
下载PDF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不同肝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朱静菲 申红玉 +3 位作者 双熊 王永忠 陈敏 濮翔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968-397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肝病的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测定分析72例肝细胞癌患者、6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8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度45例,重度35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 目的:探讨不同肝病的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测定分析72例肝细胞癌患者、6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8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度45例,重度35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FER、β-HCG、AFP、F-PSA、PSA、CA125、HGH、CA153)的表达水平,并在各组间对这12项肿瘤标志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2项肿瘤标志物中仅CA199、CEA、FER、AFP和CA125等5项指标在4组肝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其他各指标在4组肝病中呈不表达或部分组别阳性表达。(2)在慢性活动性肝炎组(中、重度)与肝细胞癌组的比较中,仅CEA(P=0.012,0.027)、FER(P=0.003,4.75×10-5)、AFP(P=1.55×10-10,6.70×10-6)和CA125(P=2.35×10-4,0.003)等4项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另AFP(P=1.26×10-7)在肝炎后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的比较中亦有明显统计学差异。(3)CEA、AFP和CA125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敏感度,分别为31.94%、79.17%和52.78%,但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明显增加,为95.83%。结论:12项肿瘤标志物中仅CEA、AFP和CA125这3项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辅助临床诊断提供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多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与肝炎后肝硬化中多种肿瘤标志物的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申红玉 王永忠 +2 位作者 双熊 陈敏 濮翔科 《实用癌症杂志》 2010年第4期369-370,383,共3页
目的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在肝细胞癌和肝炎后肝硬化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测定85例肝细胞癌患者和9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242、FER、AFP、CA125、CA153)的水平,并比较各指... 目的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在肝细胞癌和肝炎后肝硬化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测定85例肝细胞癌患者和9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242、FER、AFP、CA125、CA153)的水平,并比较各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情况。结果 7项肿瘤指标在肝细胞癌和肝炎后肝硬化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且CA242和AFP在两组肝病间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适合于无明显症状的门诊患者的筛查和肿瘤高危人群的普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肝细胞癌 肝炎后肝硬化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双熊 申红玉 +2 位作者 陈敏 王永忠 濮翔科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8-390,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 1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HBeAg表达不同分为HBeAg阳性组(83例)和HBeAg阴性组(71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的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情...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 1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HBeAg表达不同分为HBeAg阳性组(83例)和HBeAg阴性组(71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的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均给予拉米夫定治疗24周后,患者的HBV-DNA、HBeAg、肝功能、CD4+和CD8+T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的CD4+T细胞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CD8+T细胞则相对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后,HBeAg阳性组患者已有60.2%的患者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并有HBeAg阴转,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有明显降低,同时CD4+和CD8+T细胞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趋势(P<0.05);HBeAg阴性组患者的HBV-DNA、ALT、AST等指标也呈明显降低,临床症状亦明显改善,CD4+T细胞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另有5例患者的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分析其外周血CD4+T和CD8+T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下调。结论 T淋巴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及转归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可以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提高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慢性 T淋巴细胞亚群 CD4+T细胞 CD8+T细胞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濮翔科 双熊 +2 位作者 陈敏 申红玉 王永忠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91-592,共2页
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58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HCV RNA进行检测,探讨血清HCV RNA水平与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的关系。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病例标本共158例(男88,女70),均来自我院门诊或住... 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58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HCV RNA进行检测,探讨血清HCV RNA水平与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的关系。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病例标本共158例(男88,女70),均来自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年龄(15~88)岁,平均(46.13±17.24)岁。以上病例血清的乙型肝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及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定量检测 临床应用 荧光定量PCR方法 丙型肝炎抗体 肝炎病毒标志物 阳性患者 肝功能损害
下载PDF
常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濮翔科 双熊 +2 位作者 申红玉 陈敏 王永忠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63-665,共3页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病毒复制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50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为阳性的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水平,并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病毒复制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50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为阳性的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水平,并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肝功能相关指标,HCV基因分型采用基因芯片法。结果:150例患者中,HCV RNA阳性患者130例(>1×103IU/ml),HCV RNA阴性患者20例(<1×103IU/ml)。经相关性检验,HCV RNA阳性患者血清ALT、AST水平与HCV RNA含量表明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HCV RNA阳性患者血清ALT和AST指标明显高于HCV RNA阴性患者(P<0.05)。对其中54例HCV RNA阳性标本进行HCV基因分型,1型有46例(85.19%),非1型8例(14.81%)。1型与非1型相比较,两组的血清ALT和AST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1型病毒为主;持续的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肝功能损害密切相关;病毒载量与肝功能检测对丙型肝炎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丙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敬羽 周国平 +6 位作者 罗立波 颜建华 潘永军 时静 王永忠 双熊 陈敏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17-620,共4页
目的了解肝癌患者HBV基因变异、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及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失活的情况。方法运用基因芯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对114份我院住院患者血清中HBV DNA (前C区1814、1896、BCP区1762、1764位)进行分析,流式细胞荧光染色检测患... 目的了解肝癌患者HBV基因变异、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及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失活的情况。方法运用基因芯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对114份我院住院患者血清中HBV DNA (前C区1814、1896、BCP区1762、1764位)进行分析,流式细胞荧光染色检测患者外周血WBC中P16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IFN-γ、IL-4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41份)、乙型肝炎肝硬化组(37份)、肝癌组(36份)血清中的HBV总突变率为58.5%、75.6%和88.8%,肝组织中肝硬化、肝癌分别为75.0%和100%;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组患者外周血WBC中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3.09±8.08)%、(30.54±10.61)%和(16.29±6.86)%,正常人为(76.57±6.07)%;肝癌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_1′=8.83、t_2′=6.59、t_3′=9.84,P<0.05);肝癌患者IFN-γ、IL-4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者(t_1′= 6.67、t_2′=3.82,P<0.05)。结论肝癌患者中HBV基因变异普遍存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外周血WBC中P16蛋白表达明显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 病毒 变异(遗传学) 蛋白P16 基因 P16 免疫 细胞 肝细胞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基因芯片法检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濮翔科 申红玉 +3 位作者 双熊 陈敏 王永忠 赵红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2期30-31,共2页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基因芯片检测法,了解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病毒复制及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建立实验室基因芯片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基因芯片检测法,了解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病毒复制及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建立实验室基因芯片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水平,同时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患者49例分为两组,1型丙型肝炎病毒有43例(87.76%),非1型丙型肝炎病毒有6例(12.24%)。1型与非1型相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VRNA、ALT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AS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因芯片法可以对丙型肝炎病毒进行分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芯片
下载PDF
辅助性T细胞17在不同程度HBV感染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DNA和ALT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申红玉 钱梅云 +1 位作者 双熊 童学成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732-1734,共3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在不同程度HBV感染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DNA和ALT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6例HBV感染者(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16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14例)...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在不同程度HBV感染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DNA和ALT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6例HBV感染者(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16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14例)和22例健康者外周血中Th17占CD4+T细胞的比例、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同时检测ALT及HBV-DNA水平。结果不同程度HBV感染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和IL-17、AL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度和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及IL-1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HBV相关性肝硬化组、HBV相关性肝癌组(P<0.05),但中度和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相关性肝硬化组患者的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及IL-17的表达水平亦显著低于HBV相关性肝癌组(P<0.05)。不同程度HBV感染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与HBV-DNA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ALT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程度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IL-17表达失调,增多的Th17细胞可能促进了肝细胞的损伤及炎症,并与HBV感染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17 乙型肝炎病毒DNA 丙转氨酶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sIL-2R、TNF-α、IFN-γ、IL-6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红霞 双熊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2期121-121,124,共2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6(IL-6)的检测及意义。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肺结核患者100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例。进行sIL-2R、TNF-α、IFN-γ、IL-...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6(IL-6)的检测及意义。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肺结核患者100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例。进行sIL-2R、TNF-α、IFN-γ、IL-6指标检测,比较肺结核与健康者各指标水平,且比较肺结核不同病灶范围和有无空洞各指标水平。结果:肺结核患者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4~6肺野TNF-α低于1~3肺野,其他各项指标均高1~3肺野,肺结核有空洞患者TNF-α低于无空洞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L-2R、IFN-γ、IL-6随肺结核病情加重呈现上升趋势,TNF-α指标变化不明显,但可作为判断肺结核空洞的依据,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肿瘤坏死因素α Γ干扰素 白介素-6
下载PDF
常州市肝炎患者中TTV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双熊 濮翔科 +2 位作者 陈敏 申红玉 王永忠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5期101-102,共2页
目的:了解常州市肝炎患者中TTV的感染状况。方法:随机选取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7年5月住院的350例患者进行调查,并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清TTV DNA。结果:本市350例肝炎患者TTV DNA的阳性率为19.4%,其中17例甲型... 目的:了解常州市肝炎患者中TTV的感染状况。方法:随机选取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7年5月住院的350例患者进行调查,并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清TTV DNA。结果:本市350例肝炎患者TTV DNA的阳性率为19.4%,其中17例甲型肝炎患者中TTV DNA阳性率为5.9%,20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TTVDNA阳性率为20.5%,39例丙型肝炎患者中TTV DNA阳性率为5.1%,19例戊型肝炎患者中TTV DNA阳性率为0%,70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中TTV DNA阳性率为32.9%。结论:本市肝炎患者中存在水平不等的TTV感染,其中乙型肝炎和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为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不明原因肝炎 输血传播病毒 感染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秀英 双熊 +1 位作者 濮翔科 申红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54-455,共2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在拉米夫定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62例和34例健康人,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比率。常规检测患者HBV DNA和血生化指标。结果 HBeAg阳性CHB患者治...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在拉米夫定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62例和34例健康人,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比率。常规检测患者HBV DNA和血生化指标。结果 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比率为31.4±10.6%,明显低于对照组(47.3±16.5%,P﹤0.05),而CD8+T细胞和NK细胞则相对较高(分别为33.4±18.2%和16.6±13.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9.8±16.4%和13.7±9.4%,P﹤0.05);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率为74.7±18.9%,CD8+T淋巴细胞比率为37.2±19.7%,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抑制HBV DNA复制,调节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率,促进疾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