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糠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伟民 +1 位作者 小明 陈庶来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0-72,75,共4页
对米糠的稳定化方法、米糠综合利用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利用食用菌发酵进行米糠转化利用的研究结果。米糠稳定化方法有湿热法、干热法、微波加热法、挤压法等;米糠的综合利用有:毛米糠油的综合利用包括制备精制米糠油、提取谷维素... 对米糠的稳定化方法、米糠综合利用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利用食用菌发酵进行米糠转化利用的研究结果。米糠稳定化方法有湿热法、干热法、微波加热法、挤压法等;米糠的综合利用有:毛米糠油的综合利用包括制备精制米糠油、提取谷维素、糠蜡利用、提取谷甾醇等;脱脂米糠的综合利用,包括提取植酸钙、植酸、蛋白质、米糠营养纤维、米糠多糖以及制取肌醇、活性肽、糙米酵素、饮料、γ-氨基丁酸、神经酰胺、面包、比萨饼等。本文利用食用菌灰树花发酵米糠,使得米糠多糖含量由原来的0.54%提高到3.16%(固态发酵)和11.41%(液态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稳定化 综合利用 发酵
下载PDF
灰树花在米糠培养基上固态发酵产多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伟民 徐立平 +3 位作者 郭春梅 张建 赵杰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38-242,共5页
为高效利用稻谷加工副产品米糠并拟在固态发酵设备中发酵生产多糖保健食品,以米糠为基础培养基,对灰树花固态发酵米糠产多糖条件进行探索。针对定量米糠,选取水分、蛋白胨、葡萄糖和pH值影响因素,以总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按L16(... 为高效利用稻谷加工副产品米糠并拟在固态发酵设备中发酵生产多糖保健食品,以米糠为基础培养基,对灰树花固态发酵米糠产多糖条件进行探索。针对定量米糠,选取水分、蛋白胨、葡萄糖和pH值影响因素,以总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按L16(45)的正交试验方案得到优化培养基,并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得到较优的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固态培养基组成为原始米糠(水分为65%,按原始米糠质量计)、蛋白胨0.5%、葡萄糖4%、pH5.5、装样量20g/250mL三角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70r/min、培养时间11d,多糖得率以米糠为标准计算,可达4.52%。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得到表征多糖产量和培养基成分关系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米糠培养基 固态发酵 灰树花多糖 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陕西省199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及梯度效应
3
作者 李丽 +1 位作者 马江德 郭文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9-1258,共10页
基于陕西省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土地转移矩阵、地形位及分布指数等方法,分析“三生空间”用地转型过程及梯度分异特征,对全省国土空间优化、国土资源管理及耕地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结... 基于陕西省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土地转移矩阵、地形位及分布指数等方法,分析“三生空间”用地转型过程及梯度分异特征,对全省国土空间优化、国土资源管理及耕地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陕西省生产、生活用地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和陕南山区。(2)199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较为剧烈,农业生产、其他生态用地面积净减少,工业生产、城镇和农村生活、林地生态、草地生态、水域生态用地面积净增加;变化剧烈程度呈现“陕北地区>关中地区>陕南山区”的空间分布特征。(3)随着地形位增加,主导地类由“农业生产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草地生态用地”—“林地、草地生态用地”过渡;农业和工业生产用地、城镇和农村生活用地、水域生态用地面积占比逐渐减少,林地生态用地占比逐渐增加,草地、其他生态用地占比先增后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地形梯度效应 陕西省
下载PDF
混合乳酸菌及其发酵乳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大卫 任晨瑜 +9 位作者 申菲菲 郭蕾 陈春萌 黄玉军 张臣臣 关成冉 马文龙 李启明 顾瑞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9,58,共7页
通过盐酸林可霉素干扰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研究混合乳酸菌菌悬液及其发酵乳对菌群失衡小鼠的肠道微生物及其免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3 d灌胃300 mg/mL的盐酸林可霉素显著降低了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含量及双歧杆菌... 通过盐酸林可霉素干扰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研究混合乳酸菌菌悬液及其发酵乳对菌群失衡小鼠的肠道微生物及其免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3 d灌胃300 mg/mL的盐酸林可霉素显著降低了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含量及双歧杆菌数量与大肠杆菌数量的比值(B/E)(P<0.05),且在7 d内未能恢复,同时,还显著降低了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P<0.05);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Xn,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a、Yd及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J以1∶1∶1∶1的比例混合的菌悬液及其发酵乳通过显著提高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来改善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P<0.05),并增加了小鼠肠道中Bacteroides spp.、Lachnospira spp.、Ruminococcus spp.、Blautia spp.及Lactobacillus spp.的丰度,降低了Escherichia spp.和Clostridium spp.的丰度;盐酸林可霉素还显著增加了小鼠血清内毒素的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小鼠的脾指数、血清中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P<0.05),而混合乳酸菌菌悬液及其发酵乳的干预则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内毒素的含量(P<0.05),并显著增加了小鼠的脾指数、血清中球蛋白和IgG的含量(P<0.05)。混合乳酸菌菌悬液及其发酵乳可以改善由盐酸林可霉素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并增强其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乳 盐酸林可霉素 肠道菌群 免疫
下载PDF
益生菌混合发酵条件及其对发酵胡萝卜汁色泽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大卫 陈春萌 +10 位作者 程月 梁雅婷 任晨瑜 瓦云超 黄玉军 陈霞 张臣臣 关成冉 钱建亚 顾瑞霞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9-38,共10页
目的研究3株益生菌混合发酵胡萝卜汁的发酵条件对色泽、风味的影响及其贮藏特性等。方法通过菌种配比、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了胡萝卜汁的发酵条件,并利用分光测色计和气质联用仪分别研究了发酵前后胡萝卜汁的风味成分和色泽变化。... 目的研究3株益生菌混合发酵胡萝卜汁的发酵条件对色泽、风味的影响及其贮藏特性等。方法通过菌种配比、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了胡萝卜汁的发酵条件,并利用分光测色计和气质联用仪分别研究了发酵前后胡萝卜汁的风味成分和色泽变化。结果添加30%(m/m)的新鲜胡萝卜汁(原液),接种3%的以1∶1∶1(v/v/v)混合的嗜热链球菌grx02、植物乳杆菌s7和瑞士乳杆菌Lh100-1,添加5%蔗糖,37℃发酵8 h,发酵的胡萝卜汁口感良好,酸甜适口;稀释和蔗糖的添加使得胡萝卜汁的亮度L;、红度a;和黄度b;均显著低于胡萝卜汁原液,而益生菌混合发酵使得胡萝卜汁色泽与其原液较为接近,后酸化过程对发酵后的胡萝卜汁色泽影响较小。胡萝卜汁发酵后产生了1-壬醇、6-甲基-1-庚醇、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甲酸酯及1,5-十八碳二烯酸甲酯等新的醇酯类风味物质,2-壬酮、γ-红没药烯、(±)-3-羟基月桂酸等风味物质的含量增加。在4℃贮藏13 d后,发酵胡萝卜汁的益生菌活菌数为7.98 lg CFU/mL,色泽、口感等感官易于接受。结论3株益生菌混合发酵,改善了加工过程对胡萝卜汁色泽的影响,丰富了胡萝卜汁的风味;贮藏的13 d内,发酵胡萝卜汁中的益生菌活菌数较高、气味清爽、颜色均匀、无杂质且不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汁 益生菌 混合发酵 风味 色泽
原文传递
乳杆菌在Caco-2细胞模型中对肠吸收短链脂肪酸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大卫 任晨瑜 +7 位作者 范晨雨 瞿恒贤 陈春萌 张臣臣 关成冉 李启明 顾瑞霞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93-1603,共11页
【背景】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具有提供能量、调节营养物质代谢、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等广泛的生理活性和生物学效应。【目的】利用建立的Caco-2细胞吸收SCFAs模型研究乳杆菌对肠吸收SCFAs的影响。【方法】通过... 【背景】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具有提供能量、调节营养物质代谢、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等广泛的生理活性和生物学效应。【目的】利用建立的Caco-2细胞吸收SCFAs模型研究乳杆菌对肠吸收SCFAs的影响。【方法】通过跨膜电阻值(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细胞超微结构、苯酚红通透量及细胞增殖-毒性试验等来综合评价Caco-2细胞吸收SCFAs模型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乳杆菌干预前后模型中Caco-2细胞内丙酸和丁酸的含量。【结果】Caco-2细胞单层培养至第11天时的TEER值为1290.73Ω·cm2,在第15天时为1319.31Ω·cm2,而且细胞间连接紧密并覆盖着一层垂直于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苯酚红通透量小于1×10^(−6)cm/s,在1 mmol/L丙酸或丁酸分别作用3 h后,模型中Caco-2细胞的存活率较高,分别为99.03%和91.42%。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54、P58、P67、P97、P123及P198干预后,模型中Caco-2细胞内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接菌(P<0.05);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F146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1干预后,胞内丁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接菌(P<0.05)。【结论】试验的乳杆菌在模型中能够促进Caco-2细胞对丙酸或丁酸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CACO-2 细胞 促吸收 短链脂肪酸
原文传递
不同原料处理方式对罗汉果甘草复合发酵饮料抑菌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小凤 王文琼 +5 位作者 鲁茂林 关成冉 马文龙 袁佩佩 顾瑞霞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90,共7页
以热水浸提、超声波辅助浸提、脉冲电场辅助浸提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罗汉果和甘草进行处理,对其处理后原料内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测定发酵后饮料内活菌数、pH、总酸及发酵饮料抑菌特性,研究不同原料处理方式对发酵饮料活性成分及抑菌特性... 以热水浸提、超声波辅助浸提、脉冲电场辅助浸提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罗汉果和甘草进行处理,对其处理后原料内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测定发酵后饮料内活菌数、pH、总酸及发酵饮料抑菌特性,研究不同原料处理方式对发酵饮料活性成分及抑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场处理效果最优,对黄酮等成分的溶出具有促进效果,脉冲电场处理后的原料发酵所得的饮料活菌数最高,为9.6×1010 cfu/mL,发酵后总酸含量最大,为9.16 g/kg。而且,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30~3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甘草 活性成分 发酵饮料 抑菌特性
原文传递
不同乳酸菌制剂对金荞麦单贮及金荞麦和玉米淀粉混贮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姜益军 张建明 +2 位作者 陈智丽 王盼云 《中国奶牛》 2017年第9期9-13,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乳酸菌制剂对金荞麦单独青贮,以及金荞麦与玉米淀粉混合青贮过程中的乳酸菌菌数、理化指标变化趋势及青贮效果的影响。以人工栽植的初花期金荞麦为青贮原料,选择3种复合乳酸菌制剂进行青贮。结果表明,金荞麦和玉米淀...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乳酸菌制剂对金荞麦单独青贮,以及金荞麦与玉米淀粉混合青贮过程中的乳酸菌菌数、理化指标变化趋势及青贮效果的影响。以人工栽植的初花期金荞麦为青贮原料,选择3种复合乳酸菌制剂进行青贮。结果表明,金荞麦和玉米淀粉混合青贮的青贮品质明显优于金荞麦单贮,添加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屎肠球菌的菌粉组合对于金荞麦青贮品质的提升要显著优于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菌粉组合和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菌粉组合。综上,金荞麦不适宜单独青贮,需要配合一定比例的玉米淀粉进行混合青贮,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和屎肠球菌的复合乳酸菌制剂更有利于金荞麦青贮品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乳酸菌 青贮 玉米淀粉
下载PDF
土地整治工程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诌议
9
作者 彭丽娜 王振伟 +1 位作者 付为 《城市周刊》 2019年第28期94-95,共2页
本文结合土地整治工程的特征,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壤环境检测、数据分析、土壤信息管理等,并提出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的趋势,对生态化、全面化和综合化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以期为土地整治工... 本文结合土地整治工程的特征,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壤环境检测、数据分析、土壤信息管理等,并提出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的趋势,对生态化、全面化和综合化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以期为土地整治工程未来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工程 信息化 应用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地形梯度效应 被引量:31
10
作者 胡守庚 瞿诗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76-986,共11页
采用长江中游地区1995、2005、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修正后的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估算各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总体呈山区高... 采用长江中游地区1995、2005、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修正后的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估算各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总体呈山区高而平原低的分布格局,地形梯度分布特征明显.县域地形起伏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较为显著的对数关系,二者拟合优度为0.53;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地形起伏度上升而增加,2014年1~5级地形起伏度区从400.35万元·km^(-2)增至554.57万元·km^(-2);研究期间随着地形起伏度增加,各级别内县域生态价值变化从下降型逐渐向稳定型转变.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看,受不同地形起伏度上土地利用结构改变及不同地类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差异的影响,随着地形起伏度的增加,食物生产、废物处理服务价值有所下降,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如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等)的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变化 地形梯度效应 长江中游地区
原文传递
1990-2014年长江中游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3
11
作者 胡守庚 瞿诗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4-169,共6页
基于1990—2014年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参照"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采用Costanza的计算模型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4年间,长江中游经济带生态系统... 基于1990—2014年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参照"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采用Costanza的计算模型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4年间,长江中游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113.84亿元,年均增长0.016%,总体呈"山区>丘陵区>平原区"的空间分布格局,上升区集中于江汉平原南部及洞庭湖平原西部,下降区主要沿"石首市—渝水区—九江县"分布;从不同功能价值来看,区域供给、支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下降28.08亿元,35.55亿元,调节、文化服务价值分别上升156.90亿元,20.57亿元,供给、支持和文化服务价值均呈山区高、平原低的分布格局,调节服务价值高值、低值区均集中于平原区,4种生态功能价值主要沿"石首市—渝水区—九江县"下降,调节、文化服务价值在江汉平原南部及洞庭湖平原西部上升,支持服务价值在江汉平原西南部上升,供给服务价值无上升集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时空变化 长江中游经济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