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骨质疏松骨代谢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
作者 孔德策 杨铁 邵进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6-41,共6页
骨代谢标志物包括骨吸收标志物和骨形成标志物,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骨质疏松分型诊断、骨折风险预测、抗骨质疏松疗效评价及代谢性骨病鉴别诊断。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形成与骨吸收失偶联,骨重建失衡... 骨代谢标志物包括骨吸收标志物和骨形成标志物,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骨质疏松分型诊断、骨折风险预测、抗骨质疏松疗效评价及代谢性骨病鉴别诊断。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形成与骨吸收失偶联,骨重建失衡,易导致骨质疏松发生。该文就绝经后骨质疏松骨代谢标志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代谢指标 骨形成指标 骨吸收指标
下载PDF
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2
作者 杨铁 张岩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期97-101,共5页
脂肪液化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有肥胖、高频电刀的应用、糖尿病、切口保护欠妥等,而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往往是以上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切口发生脂肪液化,采取措... 脂肪液化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有肥胖、高频电刀的应用、糖尿病、切口保护欠妥等,而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往往是以上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切口发生脂肪液化,采取措施,积极治疗,促进其早期愈合非常关键,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清创引流、中医药疗法、光线疗法、高渗糖胰岛素的应用、湿性疗法,蝶形胶布的应用等。另外,一些新理念、新方法也被采用。例如负压封闭引流法、富血小板血浆的应用等。上述方法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虽然治疗方法非常重要,但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也不可忽视。例如,术前对患者机体状况进行评估,控制基础疾病,改善患者机体状况;术中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操作,规范使用电刀、切口妥善保护、妥善缝合切口等,降低切口脂肪液化风险;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如有液化迹象,早期处理。通过有效的手段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更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液化 切口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应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1例初步随访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张岩 杨铁 +3 位作者 刘树义 郑士伟 宋炜中 吴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98-900,共3页
[目的]探讨肩峰下前外侧经三角肌分离入路运用Philos接骨板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效果。[方法]对2005年4月-2009年3月,采用Philos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31例肱骨近端骨折,回顾性分析临床效果。男17例,女14例,19例为摔伤,12例为车祸伤... [目的]探讨肩峰下前外侧经三角肌分离入路运用Philos接骨板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效果。[方法]对2005年4月-2009年3月,采用Philos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31例肱骨近端骨折,回顾性分析临床效果。男17例,女14例,19例为摔伤,12例为车祸伤,年龄42~89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15例。[结果]术后X线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随访18.8个月,未发现肱骨头坏死及腋神经损伤病例,骨折均得到了愈合,其中2例出现浅表性感染经治疗痊愈,根据Neer评分,优良率为87.1%。[结论]肩峰下前外侧经三角肌分离入路运用Philos接骨板具有个体化强、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32
4
作者 杨铁 张岩 +1 位作者 刘树义 王铭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5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肩峰下前外侧经三角肌分离入路运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效果。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17例肱骨近端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2例。结果骨折均得到了愈合,根据N... 目的探讨肩峰下前外侧经三角肌分离入路运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效果。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17例肱骨近端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2例。结果骨折均得到了愈合,根据Neer评分优良率为88.23%。结论肩峰下前外侧经三角肌分离入路运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稳定,血运破坏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MIPPO技术治疗肱骨骨折的解剖学分析及初步应用报告 被引量:30
5
作者 纪方 杨铁 +8 位作者 王铭春 邓迎生 栗景峰 汪滋民 张秋林 蔡晓冰 谭瑞星 刘伟 王秋根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PPO)治疗肱骨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IPPO技术治疗肱骨骨折患者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16~72岁。交通伤7例,摔伤4例,运动伤3例;其中多发伤3例,病理性骨折1例;肱骨干上1/3骨折9例,中远端骨...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PPO)治疗肱骨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IPPO技术治疗肱骨骨折患者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16~72岁。交通伤7例,摔伤4例,运动伤3例;其中多发伤3例,病理性骨折1例;肱骨干上1/3骨折9例,中远端骨折5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5~13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100~200mL,无输血。14例伤口全部一期愈合,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2~14个月,平均4个月,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痂出现时间4~8周,平均6周。近期随访肩肘关节功能正常。结论MIPPO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钢板固定 肱骨骨折 接骨术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并发症 被引量:30
6
作者 马福元 杨铁 +3 位作者 姜锐 张岩 刘粤 邵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8期8381-8387,共7页
背景:经三角肌劈开入路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后存在一些并发症。目的:评价经三角肌劈开入路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降低相关并... 背景:经三角肌劈开入路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后存在一些并发症。目的:评价经三角肌劈开入路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移位的三、四部分骨折病例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与结论:81例患者获得12-30个月的随访。内固定后12个月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平均为(76.57±4.70)分。内固定后共3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8.3%),其中肩峰撞击16例(19.8%),头干角丢失6例(7.4%),头干角丢失合并螺钉穿出关节面2例(2.5%),螺钉穿出关节面2例(2.5%),肱骨头坏死2例(2.5%),切口脂肪液化5例(6.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撞击组与无撞击组比较,大结节位置过高、钢板位置过高及Neer分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头干角丢失组与未丢失组比较,年龄、内固定后内侧皮质缺损、Neer分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大结节位置过高、钢板位置过高及Neer分型是发生内固定后肩峰撞击的独立预测因素。内固定后内侧皮质缺损、Neer分型是发生内固定后头干角丢失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Neer分型 并发症 肩峰撞击
下载PDF
Cable-Pin系统与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8
7
作者 宋炜中 丁志宏 杨铁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2-675,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切开复位Cable-Pin系统与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闭合性横行髌骨骨折患者79例中,35例采用切开复位Cable-Pin系统固定,44例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随访13~39个月,平均26.8个月。观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 目的比较研究切开复位Cable-Pin系统与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闭合性横行髌骨骨折患者79例中,35例采用切开复位Cable-Pin系统固定,44例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随访13~39个月,平均26.8个月。观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ble-Pin系统固定组与张力带固定组切口长度(t=0.339,P=0.735)及手术时间(t=1.821,P=0.073)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t=-3.827,P=0.000)、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χ2=4.298,P=0.038)及术后膝关节功能(χ2=4.871,P=0.027)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ble-Pin系统固定组优于张力带固定组。结论对于髌骨横行骨折的内固定,与张力带固定组相比,Cable-Pin系统固定组具有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这种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的原则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CABLE-PIN系统 张力带
下载PDF
50-60岁绝经后骨折女性25(OH)D_3和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孔德策 杨铁 +3 位作者 邵进 刘树义 赵一丁 范鑫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50-60岁绝经后骨折女性25羟维生素D_3和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因骨折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50-60岁绝经后女性90例,检测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部位骨密度并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 目的探讨50-60岁绝经后骨折女性25羟维生素D_3和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因骨折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50-60岁绝经后女性90例,检测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部位骨密度并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检测患者身高、体重及25羟维生素D_3、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及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等骨代谢指标。结果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随着骨密度降低而降低(P<0.05);血清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及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随着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降低而升高(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在50-60岁绝经后女性骨折患者中,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骨密度存在正性相关关系;血清25羟维生素D_3与血清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及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存在负性相关关系。50-60岁绝经后女性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并随着绝经年限的增加而适当增加,可以增加骨量,从而可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 骨折 骨代谢指标 25羟维生素D3 骨密度
下载PDF
微创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和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9
作者 范鑫斌 张波 +6 位作者 吴亮 周文超 刘树义 宋超 赵一丁 张岩 杨铁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52-257,共6页
探讨微创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和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微创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6例跟骨骨折,其中男27例,女9例;SandersⅡ型16例,Ⅲ型20例... 探讨微创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和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微创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6例跟骨骨折,其中男27例,女9例;SandersⅡ型16例,Ⅲ型20例。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分别测量Böhler角和Gissane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受伤至手术天数1~4 d[(2.58±0.91)d],手术时间74~153 min[(101.97±19.37)min],术中失血量20~110 mL[(43.61±19.00)mL],住院天数5~14 d[(8.56±1.95)d]。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5~14个月[(10.15±2.58)个月]。X线检查显示,所有骨折均在术后6~9周[(8.06±0.86)周]愈合。术前与术后即刻Böhler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的Böhler角和Gissane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47~97分[(87.75±12.04)分],其中优22例,良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3%(30/36)。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钉道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有1例因螺钉过长而出现跟骨内侧疼痛,2例出现跟骨外侧感觉减退。结论微创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和Ⅲ型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等待手术时间,不受软组织条件限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切口 跟骨骨折 微创 经皮螺钉
下载PDF
空心钉与钢板治疗后踝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雷磊 杨铁 +3 位作者 王治 郑士伟 刘树义 刘粤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8期783-785,789,封3,共5页
目的比较运用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术(48例)及钢板内固定术(36例)治疗后踝骨折患者84例(文哲后踝骨折分型Ⅲ型60例,Ⅳ型24例)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关节功能... 目的比较运用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术(48例)及钢板内固定术(36例)治疗后踝骨折患者84例(文哲后踝骨折分型Ⅲ型60例,Ⅳ型24例)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关节功能(术后1年AOF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16.2个月(12~23个月)随访。空心钉内固定组术后1年AOFAS评分63~98分,平均85.4分;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9.1周(8~11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0.8周(9~12周),11例发生并发症。钢板内固定组术后1年AOFAS评分65~97分,平均89.6分;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8.8周(8~10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0.1周(9~12周),6例发生并发症。两组间AOF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后踝骨折(Ⅲ、Ⅳ型)的治疗,钢板固定可以提供比空心钉更好的治疗结果,使踝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钢板内固定 空心钉内固定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范鑫斌 张岩 +6 位作者 杨铁 罗从风 龚璐璐 梁旭 刘树义 吴亮 刘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3510-3516,共7页
背景:如今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已由起初的内外侧"双轨道结构"逐步转型为"360°全方位立体结构",国内外学者们更关注平台后侧结构的稳定性、复位情况以及对复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后侧平台的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仍... 背景:如今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已由起初的内外侧"双轨道结构"逐步转型为"360°全方位立体结构",国内外学者们更关注平台后侧结构的稳定性、复位情况以及对复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后侧平台的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仍无明确定论,存在较大争议。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模拟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后外侧1/4骨折。分别使用前侧2枚6.5 mm拉力螺钉、外侧4.5 mm L型钢板以及后侧3.5 mm T型钢板置入内固定骨折块。在胫骨平台中心处加载500 N纵向应力,比较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状态。结果与结论:在1/2骨块模型中,前侧拉力螺钉与后侧钢板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移较小,外侧钢板的位移较其他两种固定方式大。而在1/4骨块模型中,前侧拉力螺钉在各方向的位移优势更明显,后侧钢板的位移居次,外侧钢板的位移最大。1/2骨块上,前侧拉力螺钉的最大应力为36.523 MPa,外侧钢板为153.372 MPa,后侧钢板为115.922 MPa;而在骨块上的最大应力前侧拉力螺钉模型为4.309 MPa,外侧钢板为4.37 MPa,后侧钢板为3.124 MPa。1/4骨块上前侧拉力螺钉的最大应力为36.803 MPa,外侧钢板为153.336 MPa,后侧钢板为104.234 MPa;而在骨块上的最大应力前侧拉力螺钉模型为1.195 MPa,外侧钢板为0.827 MPa,后侧钢板为1.196 MPa。提示前侧拉力螺钉能够承担更大的应力,并在受到应力后位移变化较小,可提供较稳定的支持。而后侧钢板在骨块较大(1/2骨块)时,能够提供较强的稳定性,与拉力螺钉相仿;而在骨块较小(1/4骨块)时,稳定性不如前侧拉力螺钉。外侧钢板在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时,稳定性较差,不如前侧拉力螺钉和后侧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骨植入物 有限元分析 胫骨平台 骨折 后外侧骨块 内固定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粤 郝玮 +1 位作者 张岩 杨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481-5484,共4页
目的通过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内科调整、手术、康复锻炼、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的综合治疗方式来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的老年髋部骨... 目的通过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内科调整、手术、康复锻炼、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的综合治疗方式来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00例,年龄60~96岁,通过随机数法分为2组:传统治疗组150例,综合治疗组150例;对老年患者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进行FRS评分、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比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经过术前评估,最终综合治疗组148例,传统治疗组146例。两组患者一般属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年随访中,综合治疗组的再骨折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恢复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模式较传统模式,可以明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再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综合治疗 内固定 关节置换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综合治疗模式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赵义荣 梁旭 +1 位作者 杨铁 刘粤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7期570-574,共5页
目的:对比老年髋部骨折综合治疗与传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前瞻性方法入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经筛选最终综合治疗组148例,男62例,女86例;年龄60-88岁,平均... 目的:对比老年髋部骨折综合治疗与传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前瞻性方法入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经筛选最终综合治疗组148例,男62例,女86例;年龄60-88岁,平均(78.76±7.32)岁;股骨粗隆问骨折45例,股骨颈骨折103例;Singh指数≥Ⅳ级74例,Singh指数〈Ⅳ级74例;术前Harris评分39.90±2.28。传统治疗组146例,男60例,女86例;年龄66~96岁,平均(80.00±7.06)岁;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股骨颈骨折96例;Singh指数≥Ⅳ级75例,Singh指数〈IV级71例;术前Har-ris评分40.10±2.8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2周Singh指数≥Ⅳ级的发生率及DPD/Cr值、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及再骨折的发生率。结果:综合治疗组140例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0±1.85)个月;传统治疗组132例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75±0.79)个月。综合治疗组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术后12周DPD/Cr值及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t=1.326,3.870,7.657,2.290,P〈0.05);而术后12周Singh指数≥Ⅳ级的发生率高于传统治疗组,术后12个月再骨折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治疗组(x^2=30.869,4.346,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综合治疗组较传统治疗组的抗骨质疏松效果理想,与康复科合作的综合治疗模式为进一步完善老年髋部骨折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质疏松 老年人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粤 吴亮 +3 位作者 张岩 郑士伟 姜锐 杨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9108-9111,共4页
背景: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哪种内固定材料更加适合锁骨中段骨折呢?目的:比较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锁骨解剖钢板和通用重建带经皮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背景: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哪种内固定材料更加适合锁骨中段骨折呢?目的:比较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锁骨解剖钢板和通用重建带经皮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方法的内固定时间、内固定后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解剖钢板组骨重建时间较重建带组明显缩短(P<0.05)。56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骨不连和感染等不良并发症,两组各有2例出现螺钉松动,患者Neer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相仿,但前者可以减少术中折弯的过程,操作简单,而后者对于长斜型,不规则型锁骨骨折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微创 接骨术 重建带 锁骨解剖钢板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α参与骨发育及骨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邵进 张岩 +1 位作者 王治 杨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9-355,共7页
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组织细胞在低氧状态下激活相应基因转录的核心调节因子之一,在骨发育和代谢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敲除Vhl基因高表达HIF-1α可以促进血管和骨组织的生成,但这一过程... 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组织细胞在低氧状态下激活相应基因转录的核心调节因子之一,在骨发育和代谢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敲除Vhl基因高表达HIF-1α可以促进血管和骨组织的生成,但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依然不明确。目前已知HIF-1α在骨的发育过程中可以调节多种蛋白因子和信号通路,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经典Wnt信号通路,而这些蛋白因子和信号通路大多能对细胞的分化、增殖及功能进行调节。本文综述骨组织发育和代谢过程中HIF-1α、Wnt信号通路、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等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探讨HIF-1α在骨发育及骨代谢调控中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 OPG WNT信号通路 骨发育 骨代谢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天宁 邵进 杨铁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3期2540-2545,2551,共7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由于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一种累及全身骨组织的代谢性疾病,其导致骨质快速丢失、骨折风险增加,严重危害绝经后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PMOP的发病...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由于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一种累及全身骨组织的代谢性疾病,其导致骨质快速丢失、骨折风险增加,严重危害绝经后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PMOP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但确切机制目前尚未阐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Wnt/β联蛋白、信号素3A/神经纤毛蛋白-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等信号通路和免疫因子均可能参与PMOP的调节,形成体内调控网络,引起骨改建过程失衡,骨破坏大于骨形成,最终导致PMOP。因此,进一步明确PMOP的发病机制和精准信号调节通路,可为PMOP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保护素 β联蛋白 信号素3A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关节镜下与开放手术治疗腘窝囊肿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波 王治 +3 位作者 叶维光 姜锐 刘粤 杨铁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与开放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腘窝囊肿患者81例,其中关节镜下治疗组42例,平均年龄(47.5±8.3)岁,开放手术治疗组39例,平均年龄(45.8±7.9)岁。所...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与开放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腘窝囊肿患者81例,其中关节镜下治疗组42例,平均年龄(47.5±8.3)岁,开放手术治疗组39例,平均年龄(45.8±7.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膝关节MRI检查明确囊肿诊断。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并依据手术前后膝关节VAS和Lysholm得分,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结果评估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关节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40.2±6.5)min,住院(5.8±2.4)d,切口长度(1.0±0.2)cm,开放治疗组手术时间(41.5±7.2)min,住院(10.1±2.5)d,切口长度(11.0±1.3)cm。术后两组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症状及关节功能明显改善,4例开放组患者术后伤口发生浅表感染,定期换药后愈合。2例患者经开放手术治疗3个月后囊肿复发,二次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组内患者膝关节VAS、Lysholm评分、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腘窝囊肿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 腘窝囊肿 开放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LISS-DF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固定方式的应力分布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岩 杨铁 +4 位作者 刘树义 王治 刘粤 龚璐璐 丁祖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81-584,共4页
背景:如何确定LISS-DF近端螺钉单双皮质合理搭配的固定方式,以便达到骨折两端螺钉固定强度的相对平衡,降低锁定钢板、螺钉和骨皮质之间的剪切应力,避免螺钉的应力集中,产生更有效的治疗结果是避免内固定失败的关键。目的:对LISS-DF钢板... 背景:如何确定LISS-DF近端螺钉单双皮质合理搭配的固定方式,以便达到骨折两端螺钉固定强度的相对平衡,降低锁定钢板、螺钉和骨皮质之间的剪切应力,避免螺钉的应力集中,产生更有效的治疗结果是避免内固定失败的关键。目的:对LISS-DF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的固定方式进行有限元分析及力学评价。方法:在ANSYS9.0软件中建立LISS-DF钢板固定股骨远端骨折(AO/OTA33-A3型)的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在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固定方式下,通过模拟生理应力做轴向加压、扭转实验,同时评估近端螺钉的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在16种不同组合方式中,当近端螺钉组合为1,3单2,4双皮质固定时,近端4枚螺钉的应力均值最小为24.21975N,同时剪切应力均值亦为最小,位移变化与其他组合固定方式相当且均较小。提示近端螺钉靠近骨折端处双皮质固定,其余螺钉依次单双皮质交替固定时,LISS-DF系统应力分散,抗拔出和抗扭转效果好,从而减少钢板螺钉早期的松动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分布 LISS-DF 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FRAX及OSTA指数在绝经后骨质疏松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岩 邵进 +4 位作者 刘树义 吴亮 王治 杨铁 范鑫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分析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及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在绝经后骨质疏松风险中的评估作用,为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准确性提供帮助,指导治疗。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选取绝经后女性120例,采集患者一... 目的分析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及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在绝经后骨质疏松风险中的评估作用,为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准确性提供帮助,指导治疗。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选取绝经后女性120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病史资料、腰椎L_(2-4)以及大转子骨等骨密度,计算OSTA指数及FRAX(不含骨密度模型)指数的10年髋部骨折风险(HF)及主要骨质疏松骨折风险(MO)。对比不同体重指数患者FRAX及OSTA;对比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患者FRAX及OSTA;分析FRAX及OSTA与腰椎L_(2-4)以及大转子骨等骨密度的关系;绘制ROC曲线评估两个指数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价值。结果超重及肥胖组OSTA指数较体重正常组高;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OSTA及FRAX指数(HF、MO)差异显著;OSTA评分与腰椎L_(2-4)、Wards三角、股骨颈骨密度、大转子骨密度呈正相关,分别为r=0.435、r=0.411、r=0.499、r=0.500。MO、HF与腰椎L_(2-4)、Wards三角、股骨颈骨密度、大转子骨密度相关呈负相关,MO:分别为r=-0.535、r=-0.702、r=-0.812、r=-0.733,HF为r=-0.463、r=-0.657、r=-0.721、r=-0.345;OSTA指数、HF、MO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56.50%和85.62%、87.44%和82.30%、87.50%和80.25%。P均<0.05。结论 OSTA及FRAX均可协助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识别,指导预防和治疗,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OSTA FRAX 体质量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复杂肱骨干骨折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杨铁 刘树义 +8 位作者 刘粤 王铭春 郑士伟 吴亮 王治 宋炜中 黄国华 丁志宏 张长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17-819,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前方入路下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微创治疗复杂肱骨干骨折的初步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6年2月于肱骨前方入路下行LCP微创治疗11例复杂肱骨干骨折,并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5例;年龄32... 目的探讨肱骨前方入路下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微创治疗复杂肱骨干骨折的初步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6年2月于肱骨前方入路下行LCP微创治疗11例复杂肱骨干骨折,并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5例;年龄32~66岁。其中6例摔伤,5例车祸伤。骨折类型:多段骨折2例,长斜形骨折1例,长段粉碎性骨折8例。骨折线累及干骺端8例,其中骨折块卡压桡神经1例,其余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骨折位于肱骨中上段6例,肱骨中下段5例。伤后48h~4d手术,均无开放性骨折。结果11例骨折均于术后2~4个月愈合,1例术前桡神经卡压功能障碍者,经神经探查松解,复位固定,3d后功能恢复。术后均随访6~12个月,患者功能恢复皆良好。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优7例,良3例,中1例;HSS评分优9例,良2例。结论肱骨前方入路下结合LCP的微创术是一种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微创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