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率变异性正常值及其重复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11
1
作者 心率变异性分析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尹彦琳 +18 位作者 吴宁 程康安 黄从新 王晋明 蒋文平 刘志华 吕卓人 薛小临 吴俞萍 陆再英 张黎 李莉 王铁锚 黄永麟 曲秀芬 朴晶燕 高冠宇 刘莹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心率变异性的正常值及心率变异性的重复性。 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对 146 8例健康人的 2 4h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分析及重复性检验。 结果心率变异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且与性别有关系 ,两... 目的 探讨中国人心率变异性的正常值及心率变异性的重复性。 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对 146 8例健康人的 2 4h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分析及重复性检验。 结果心率变异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且与性别有关系 ,两次检查的重复性较好。 结论 提供了各年龄组正常人的心率变异性正常参考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监测 心率变异性 正常人
原文传递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42
2
作者 康彩练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29-431,共3页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发病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异常J波和多形性室速 被引量:38
3
作者 《心电学杂志》 1995年第4期250-251,共2页
近年来,几组原因不明而均伴有直立J波、反复发作多形性室速甚或导致猝死的病例报道,使人们对体表心电图的J波及其临床意义,尤其是J波和多形性室速等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重新引起重视。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关键词 多形性 室性 心动过速 心电图 J波
下载PDF
心律失常性猝死的预测 被引量:25
4
作者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9-11,共3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猝死 预测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脂、载脂蛋白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9
5
作者 胡兆霆 +1 位作者 何勇 康彩练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87-389,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胰岛素抵抗 (IR)与血脂、载脂蛋白异常的关系。方法 :以空腹胰岛素(FIns) /空腹葡萄糖 (FBG)比值和口服葡萄糖负荷之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RIAU C) /葡萄糖曲线下面积 (GAU C)比值作为 IR指标 ,与空腹血脂、...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胰岛素抵抗 (IR)与血脂、载脂蛋白异常的关系。方法 :以空腹胰岛素(FIns) /空腹葡萄糖 (FBG)比值和口服葡萄糖负荷之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RIAU C) /葡萄糖曲线下面积 (GAU C)比值作为 IR指标 ,与空腹血脂、载脂蛋白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冠心病组血清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载脂蛋白 B(apo B) ;FIns/FBG比值以及 RIAU C、GAUC和 RIAU C/GAUC比值均显著增加 (P <0 .0 5~ 0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 ,HDL2 - C,apo AI及 apo AI/apo B比值均显著降低 (P<0 .0 5~ 0 .0 0 1) ;冠心病组 FIns/FBG比值和 RIAU C/FBG比值均分别与 TG、L DL- C和 apo B呈正相关 (P <0 .0 5~ 0 .0 1) ,与 HDL2 - C、apo AI和 apo AI/apo B比值呈负相关 (P <0 .0 5~ 0 .0 0 1) ,正常对照组与上述指标间则无相关 (P >0 .0 5 )。结论 :CHD患者 IR与血脂、载脂蛋白异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血脂 载脂蛋白 冠心病
原文传递
心脏X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其与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胡兆霆 +3 位作者 王祥 何勇 刘俐 黄润青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0-172,共3页
目的 :研究 X综合征 (X- Syn)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ISS)及其与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的关系 ,探讨胰岛素抵抗 (IR)在 X- Sy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16例 X- Syn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胰岛素释放曲线观察 ,并计算曲线下... 目的 :研究 X综合征 (X- Syn)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ISS)及其与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的关系 ,探讨胰岛素抵抗 (IR)在 X- Sy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16例 X- Syn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胰岛素释放曲线观察 ,并计算曲线下面积 ,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空腹血浆 ET、NO水平 ,并与空腹胰岛素水平 (FIS)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X- Syn患者 ISS降低及 ISI升高 (P <0 .0 5 ) ;血浆 ET和 NO水平升高 (P <0 .0 5 ) ,FIS及 ISI与血浆 ET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ISS与 ET呈显著负相关 (P<0 .0 5 ) ,与 NO水平无相关 (P>0 .0 5 )。正常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之间无相关(P >0 .0 5 )。结论 :X- Syn患者存在 IR,IR与血浆 ET水平升高有关 ,与 NO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内皮素 一氧化氮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杜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32-234,共3页
胆红素是体内一种天然抗氧化剂 ,其抗氧化活性具有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氧化修饰继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在冠心病防治方面 ,临床上尚无提高胆... 胆红素是体内一种天然抗氧化剂 ,其抗氧化活性具有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氧化修饰继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在冠心病防治方面 ,临床上尚无提高胆红素水平以防治冠心病的报道 ,在这些方面进行研究 ,有望对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胆红素 冠心病 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吸烟对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影响及其致冠心病作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杜戎 +3 位作者 李伟 徐会圃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吸烟对血清总胆红素(TB)浓度的影响及其在致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54例行冠脉造影术的病人分为吸烟组(81例)与不吸烟组(73例),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分析组间血清TB水平差异。按冠脉造影的结果将此154例病人重新... 目的:探讨吸烟对血清总胆红素(TB)浓度的影响及其在致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54例行冠脉造影术的病人分为吸烟组(81例)与不吸烟组(73例),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分析组间血清TB水平差异。按冠脉造影的结果将此154例病人重新分组:冠脉造影正常组(63例),冠脉造影中度狭窄组(21例),冠脉造影高度狭窄组(70例),分析组间血清TB水平差异。结果:吸烟组血清TB浓度显著低于不吸烟组(P<0.05)。冠脉高度狭窄组及冠脉中度狭窄组的TB水平显著低于冠脉造影正常组(P<0.05-<0.01)。结论:吸烟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从而增加冠心病发病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血清总胆红素 冠心病 冠脉造影术 狭窄 正常 中度 病人 发病危险 影响
下载PDF
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及KVLQT_1基因突变初步检测 被引量:16
9
作者 康彩练 +4 位作者 陈志坚 王秋芬 胡骏 李裕 舒何勇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了解中国人先天性长 QT综合征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及在突变热点 KVL QT1 上有无突变。方法 对 2 0个家系 71例先天性长 QT综合征 ( long QT syndrome,L QTS)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 10个家系及 6个散发病例共 48例 ... 目的 了解中国人先天性长 QT综合征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及在突变热点 KVL QT1 上有无突变。方法 对 2 0个家系 71例先天性长 QT综合征 ( long QT syndrome,L QTS)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 10个家系及 6个散发病例共 48例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相多态性( PCR— SSCP)方法检测 KVL QT1 基因跨膜编码区 S2~ S4及 S6的突变。 结果 根据诱发的原因不同 ,L QTS可分为儿茶酚胺依赖型和长间歇依赖型 ,在中国人先天性 L QTS中亦存在长间歇依赖型 ,且发病率并不低 (占 L QTS的 12 .5 0 % ) ;L QTS的心电图上除 QTc延长外 ,T波电交替 ,T波切迹 ,TU融合 ,和 RR间期延长在症状发作时均较常见。结论  QTc不是诊断 L QTS的“金标准”;未发现 KV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基因突变 KVLQT1基因 心电图
原文传递
心脏电生理学新概念 (16) QT间期离散度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10
作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QT间期离散度 研究现状 心律失常 心电图 电生理机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2008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46-248,共3页
一.对2007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的几点解读以往WHO定义的急性心肌梗死标准包括缺血症状、心电图异常改变和血清心肌酶学变化。然而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生化标志物——肌钙蛋白的发现以及更精确的无创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检测到更小... 一.对2007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的几点解读以往WHO定义的急性心肌梗死标准包括缺血症状、心电图异常改变和血清心肌酶学变化。然而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生化标志物——肌钙蛋白的发现以及更精确的无创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检测到更小的心梗病灶成为可能。因此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到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以及临床实践,都需要一个更为精确的心梗定义。基于上述现状,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于2007年10月联合颁布了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原文传递
早复极和早复极综合征的新概念及其危险分层 被引量:15
12
作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01-803,共3页
自2010年以来已形成了早复极和早复极综合征的新定义,认为约>95%的早复极或早复极图形是良性的,且预后良好;有很少数早复极与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密切相关,是特发性VT/VF的预测信号,定义为早复极综合征。90年代初,... 自2010年以来已形成了早复极和早复极综合征的新定义,认为约>95%的早复极或早复极图形是良性的,且预后良好;有很少数早复极与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密切相关,是特发性VT/VF的预测信号,定义为早复极综合征。90年代初,我国曾报道了许多特发性J波的患者。特发性J波的患者常伴有反复发作的VT、VF甚至猝死,部分有明显遗传倾向。我们认为这部份特发性J波和早复极综合征完全是同一病变,应归于早复极综合征。由于早复极综合征的高度危险性,如何在良性的早复极患者中,早期发现有发展为早复极综合征危险的患者,是近年来心血管和心电领域的研究热点。要重视早复极综合征危险分层的临床和心电图的几个高危指标,以便能及时发现有猝死危险的患者,使其尽早得到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猝死 早复极 早复极综合征 J波 心电图
原文传递
先天性长QT综合征KVLQT1和HERG基因新突变位点的检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康彩练 +4 位作者 张守焰 陈志坚 李裕舒 胡骏 应康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33-138,共6页
目的 研究中国人先天性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HERG和KVLQT1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对11个LQTS家系HERG跨膜编码区S1~S6和KVLQT1跨膜... 目的 研究中国人先天性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HERG和KVLQT1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对11个LQTS家系HERG跨膜编码区S1~S6和KVLQT1跨膜编码区S2~S6进行基因检测。结果(l)11个LQTS患者在国外已知突变点均无突变;(2)发现4个新的错义突变位点,分别为T1515G(HERG),C682T,C934T,G983A(KVLQT1)。其对应的氨基酸改变为E505D,B228C,S230L,P312S和R328C。结论 在中国人LQTS患者HERG和KVLQT1上发现了4个新的基因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KVLQT1基因 HERG基因 新突变点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心肌梗死心电图新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6年第1期32-35,共4页
心肌梗死心电图新进展杨钧国体表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新的诊断技术如冠脉数字减影造影、ECT、B超电脑成像技术等,以及病理资料的研究,为心电图诊断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新的治疗技术尤其是冠脉成形术及... 心肌梗死心电图新进展杨钧国体表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新的诊断技术如冠脉数字减影造影、ECT、B超电脑成像技术等,以及病理资料的研究,为心电图诊断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新的治疗技术尤其是冠脉成形术及溶栓术的广泛开展,对心电图诊断又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电图 Q波
下载PDF
长QT间期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2
15
作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5,共3页
关键词 长QT间期综合征 诊断和治疗 遗传性 相关基因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基因变异 恶性心律失常 窦性静止 治疗方案 T波
全文增补中
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MEF2A基因的新突变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婧 +4 位作者 李伟 杜容 桂乐 田莉 郭秋惠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MEF2A基因在中国人群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 phism,PCR 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156例散发性冠心病...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MEF2A基因在中国人群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 phism,PCR 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156例散发性冠心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患者及93名健康人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结果在SSCP泳动异常标本中进行DNA直接测序后发现1例患者MEF2A基因147130(C→A)错义突变(P431Q)、147191(G→T)同义变异以及147108147128位点21个碱基缺失而导致了7个氨基酸(424QQQQQQQ430)丧失。另有两例患者仅在147108147128位点发现上述同样的21个碱基缺失而无错义突变和同义变异的改变。健康对照组未发现此错义与缺失突变,却发现存在同样的同义变异。结论冠心病患者在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存在新的突变,此突变可能为病理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MEF2A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Brugada综合征相关基因SCN5A新突变位点的检测 被引量:9
17
作者 任法鑫 +3 位作者 李伟 胡骏 康彩练 徐涛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第6期336-339,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相关基因SCN5A突变情况。 方法 利用多聚酶链反应及DNA测序对 1个Brugada综合征家系SCN5A基因的全部 2 8个外显子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在国内外已知突变点均无突变 ,发现 1个新的错义突变位点 (A5 4 71G... 目的 研究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相关基因SCN5A突变情况。 方法 利用多聚酶链反应及DNA测序对 1个Brugada综合征家系SCN5A基因的全部 2 8个外显子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在国内外已知突变点均无突变 ,发现 1个新的错义突变位点 (A5 4 71G) ,其相应的氨基酸改变为N1774S。结论 在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SCN5A基因上发现 1个新的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SCN5A 突变位点 检测 基因突变 特发性心室颤动
原文传递
充血性心力衰竭炎性细胞因子的改变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丕荣 +1 位作者 李琮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和一氧化氮 (NO)的变化 ,及其与CHF关系。 方法 :CHF患者 4 5例和年龄匹配的对照者 17例 ,根据NY HA分级将CHF患者分成Ⅱ...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和一氧化氮 (NO)的变化 ,及其与CHF关系。 方法 :CHF患者 4 5例和年龄匹配的对照者 17例 ,根据NY HA分级将CHF患者分成Ⅱ、Ⅲ、Ⅳ级 3组 ;根据体重分成恶病质组及非恶病质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L 6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 1β、TNF α ,用比色法测定NO。 结果 :CHF组血清IL 6、IL 1β、TNF α和NO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IL 6、NO在心功能Ⅱ、Ⅲ、Ⅳ级时均显著升高 ,TNF α在Ⅲ、Ⅳ级时显著升高 ,而IL 1β在Ⅳ级时才显著升高。不同病因的CH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恶病质组及非恶病质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NF α与IL 6呈正相关 (r =0 .5 82 9,P <0 .0 1)。结论 :血清IL 6、IL 1β、TNF α、NO水平与CHF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的指标 ;IL 6、IL 1β、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原文传递
奥美沙坦酯治疗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伟 陈学林 +4 位作者 管思明 徐秋梅 王斌 柯琴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37-739,共3页
目的:评价奥美沙坦酯治疗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接受奥美沙坦酯20 mg或缬沙坦80 mg治疗,每日1次,总疗程8周。结果:奥美沙坦酯组治疗前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为(155.2±... 目的:评价奥美沙坦酯治疗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接受奥美沙坦酯20 mg或缬沙坦80 mg治疗,每日1次,总疗程8周。结果:奥美沙坦酯组治疗前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为(155.2±11.4)/(96.1±5.2)mmHg(1 mmHg=0.133 kPa),治疗后的血压为(138.8±10.2)/(86.5±4.8)mmHg,血压下降幅度为(16.4±8.1/9.6±5.1)mmHg。缬沙坦组治疗前的SBP/DBP为(156.1±12.2)/(97.2±5.1)mmHg,治疗后的血压为(139.5±10.4)/(88.0±5.5)mmHg,血压下降幅度为(15.6±7.8/9.1±4.9)mmHg。2组治疗前后血压下降幅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沙坦酯组和缬沙坦组降压显效率分别为59.0%和60.5%,总有效率分别为87.2%和86.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实验中奥美沙坦酯组出现不良反应者少。结论:奥美沙坦酯治疗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沙坦酯 缬沙坦 高血压
原文传递
猝死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291-292,共2页
关键词 猝死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QT间期 QT离散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