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1
作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9期122-125,共4页
21世纪,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极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将其作为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关键。对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有... 21世纪,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极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将其作为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关键。对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有效融入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不但是对国家文化战略的积极响应,而且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塑造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该文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路径进行研究,以期为当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思政课 融入 必要性 路径
下载PDF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2期56-58,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中国人民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并在充分肯定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身及其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中国人民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并在充分肯定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身及其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需要,是反思历史的需要和应对世界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冲击的需要。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文化自信应该通过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学习中国革命史,增强文化自觉等途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地位与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22-124,共3页
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就一直在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让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然而,就像历史上任何思想的传播一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必然要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从以启蒙... 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就一直在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让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然而,就像历史上任何思想的传播一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必然要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从以启蒙为主到以抗战救国为主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了现实。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期坚定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线,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抗战时期
下载PDF
斯宾诺莎的生态伦理幸福观评析
4
作者 黄立河 李晗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67-70,共4页
幸福观是斯宾诺莎伦理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他的哲学终点,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同本能,人类在理性的指导下认识自然,通过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最完满的幸福,这种幸福观是建立在尊重自然、顺应... 幸福观是斯宾诺莎伦理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他的哲学终点,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同本能,人类在理性的指导下认识自然,通过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最完满的幸福,这种幸福观是建立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之上的。斯宾诺莎的幸福观对于我国当下进行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公众幸福感和社会满意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宾诺莎 幸福观 自然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