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材料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纪乐 吴涛 +5 位作者 刘东杰 张志强 张博闻 吴刚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纳米材料是指粒径至少有一维在1.0~100.0 nm的物质,由于其特殊的尺寸,所以纳米材料表现出特殊的理化学性质,如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高反应活性、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1].这些效应可导致异常的吸附能力、化学反应能力、... 纳米材料是指粒径至少有一维在1.0~100.0 nm的物质,由于其特殊的尺寸,所以纳米材料表现出特殊的理化学性质,如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高反应活性、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1].这些效应可导致异常的吸附能力、化学反应能力、分散与团聚能力等.纳米材料被用于催化剂、电子工业、光学和磁学等应用领域,并且还被用于化妆品、药品和涂料等[2].随着纳米材料在人类生活中的接触机会增多,其安全性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经体循环分布至各组织器官.纳米材料的尺寸大小、晶体结构、形状、表面电荷量和价态、溶解度以及聚集程度决定了它的理化性质,进而影响了其生物学效应.当然,接触途径也是影响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神经毒性 中枢神经系统 毒性机制
原文传递
自噬相关基因Atg7的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阳 车阳 +4 位作者 高玉雪 张玉林 陈德喜 石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Atg7的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中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佑安医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肝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tg7、LC3和HBs的表达情况;利用Atg7表达质粒和小干扰... 目的探讨Atg7的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中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佑安医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肝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tg7、LC3和HBs的表达情况;利用Atg7表达质粒和小干扰RNA在HepG2.2.15细胞中建立Atg7过表达组及Atg7减少组,给予不同时间段的饥饿处理,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PCR观察两组模型中自噬及HBV病毒复制水平的变化。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HBs阳性细胞中,Atg7和LC3的表达量高于HBs阴性细胞;Atg7过表达饥饿处理后,自噬水平、HBc和HBV-DNA表达量高于对照,且自噬和HBV的复制水平在饥饿6 h增加最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tg7敲减饥饿处理后,细胞自噬水平、HBc和HBV DNA表达量均低于对照,在饥饿6 h减少最为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V感染引起Atg7的表达增加,自噬增强;在自噬早期干预Atg7的表达会显著影响HB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相关基因Atg7 乙型肝炎病毒 自噬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铈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园园 吴刚 +2 位作者 吕丽萍 乌兰托亚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5-229,共5页
近年来,稀土元素因具有独特的金属特性被广泛用于稀土纳米材料的生产,作为新材料中的一员,稀土纳米化后形成的纳米稀土材料表现出许多其他金属纳米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能,关于这些新材料可能引起的潜在毒性研究逐渐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 近年来,稀土元素因具有独特的金属特性被广泛用于稀土纳米材料的生产,作为新材料中的一员,稀土纳米化后形成的纳米稀土材料表现出许多其他金属纳米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能,关于这些新材料可能引起的潜在毒性研究逐渐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纳米二氧化铈已经被广泛用于材料、光学、医药、化工等领域中,但是其毒理学数据与其他金属相比却较少,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以阐明其毒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铈 毒理学 稀土纳米材料 金属相 稀土元素 稀土材料 新材料 纳米化
原文传递
氧化钕经鼻滴注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纪乐 +4 位作者 吴涛 刘东杰 张博闻 吴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2-68,共7页
研究氧化钕经鼻滴注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进一步考察氧化钕的神经毒性是否存在剂量和尺寸效应。选取健康的ICR雌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纳米(L-nm)氧化钕组(1μg/mL)、高剂量纳米(H-nm)氧化钕组(40μg/mL)和低剂量微米(L-μm)... 研究氧化钕经鼻滴注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进一步考察氧化钕的神经毒性是否存在剂量和尺寸效应。选取健康的ICR雌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纳米(L-nm)氧化钕组(1μg/mL)、高剂量纳米(H-nm)氧化钕组(40μg/mL)和低剂量微米(L-μm)氧化钕组(1μg/mL)。经鼻染毒,共10d,隔天1次;染毒第2次之后进行水迷宫试验,定位航行试验7d,1d一个单元,同时在第7天进行空间探索试验;取血,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取脑置于100g/L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剂量效应显示,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钕对小鼠经鼻滴注,高纳米组与低纳米组相比,目标象限游程占总游程百分比较高(P<0.05),但在此尺寸条件下剂量效应不明显。尺寸效应显示,相同浓度纳米氧化钕对小鼠经鼻滴注,L-μm组海马颗粒细胞排列稀疏,细胞脱落;L-nm组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排列较整齐,可见部分细胞核固缩在此试验浓度条件下尺寸效应不明显。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查试验显示,氧化钕经鼻滴注会对小鼠肝功能、肾功能产生一定的损伤。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钕经鼻滴注,对小鼠有轻微的刺激学习记忆的作用,但剂量效应不明显。低微米氧化钕对小鼠神经系统有轻微的损伤,但与低纳米氧化钕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尺寸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钕 水迷宫 学习记忆 神经毒性 小鼠
下载PDF
海藻糖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利江 庄立琨 +7 位作者 刘建玉 石尚亨 沈昀泰 华向伟 刘鹏 赵鹏 臧运金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目的探讨海藻糖是否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数字随机分为无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海藻糖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缺血90 min后于再灌注的0h和6h,收集血液和肝组织,通过分离血清测丙氨酸氨基... 目的探讨海藻糖是否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数字随机分为无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海藻糖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缺血90 min后于再灌注的0h和6h,收集血液和肝组织,通过分离血清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功能指标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2(IL-2)炎症因子水平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研究海藻糖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AML12小鼠肝细胞系构建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细胞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根据给予的海藻糖浓度不同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照组无海藻糖,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水平以研究海藻糖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和Bcl-2蛋白水平以研究海藻糖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分子机制。结果体内动物实验显示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再灌注组ALT、AST及TNF-α、IL-1β和IL-2等肝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升高(P<0.05),且肝组织发生坏死;而在给予海藻糖处理后,ALT、AST、TNF-α、IL-1β和IL-2等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降低且肝组织坏死面积也减少(P<0.05)。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细胞凋亡水平下降;且实验组活化的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水平下降、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升高。结论在体内和体外条件下海藻糖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炎症发生和抑制Caspase-3的活化并促进Bcl-2的表达,减轻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海藻糖 凋亡 炎症
原文传递
纳米氧化铈在肿瘤和炎症组织中的EPR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刚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20期3096-3098,共3页
铈是含量最丰富的一种稀土元素,而二氧化铈(CeO2)是铈的天然和最稳定存在形式。纳米氧化铈则是一种纳米稀土金属氧化物,其既是纳米材料也是一种重要的稀土金属氧化物.因而同时具有纳米材料和稀土金属氧化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 铈是含量最丰富的一种稀土元素,而二氧化铈(CeO2)是铈的天然和最稳定存在形式。纳米氧化铈则是一种纳米稀土金属氧化物,其既是纳米材料也是一种重要的稀土金属氧化物.因而同时具有纳米材料和稀土金属氧化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纳米氧化铈由于其特殊的尺寸和结构,表现出许多与常规氧化铈不同的特殊效应.如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抗氧化应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药理学 肿瘤/病理学 纳米结构 炎症 通透性 综述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铈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的增殖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吕丽萍 +4 位作者 吴涛 张博闻 张志强 吴刚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铈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的毒性作用和对细胞的增殖影响;考察纳米氧化铈作用于细胞的生物效应是否存在剂量和粒径效应。方法:不同终浓度200、100、50、20、10、5、2.5、1.25、0.625μg/m L的20.8 nm Ce O2-NPs体...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铈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的毒性作用和对细胞的增殖影响;考察纳米氧化铈作用于细胞的生物效应是否存在剂量和粒径效应。方法:不同终浓度200、100、50、20、10、5、2.5、1.25、0.625μg/m L的20.8 nm Ce O2-NPs体外作用于96孔板中NR8383细胞24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四种粒径20nm、50-100 nm、300-500 nm、1-5μm Ce O2分别以四种终浓度100、50、20、10μg/m L作用于NR8383细胞24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检测细胞活力。结果:不同浓度20.8 nm Ce O2-NPs作用于NR8383细胞,与对照组相比,除1.25、2.5、5μg/m L外,其他浓度下细胞存活率随浓度增大而升高,100、200μg/m L最明显;有剂量效应。四种粒径四种浓度的纳米氧化铈作用于NR8383细胞,50-100 nm的20μg/m L浓度和1-5μm的50、10μg/m L浓度Ce O2-NPs抑制细胞增殖,但不明显;其他各组均促进细胞增殖,其中20 nm的20μg/m L,50-100 nm的50μg/m L、100μg/m L最明显。剂量尺寸效应不明显。结论:小粒径纳米氧化铈对NR8383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无明显毒性;微米级氧化铈有些浓度下细胞存活率降低,可能对细胞造成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铈 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NR8383 增殖 毒性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铈体外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涛 吕丽萍 +4 位作者 张博闻 张志强 吴刚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06-910,共5页
纳米二氧化铈是最重要的纳米稀土氧化物,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其用途的不断增加,人们在生活环境中与纳米二氧化铈的接触机会增大,其生物安全性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争议也愈来愈多。目前对于纳米二氧化铈... 纳米二氧化铈是最重要的纳米稀土氧化物,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其用途的不断增加,人们在生活环境中与纳米二氧化铈的接触机会增大,其生物安全性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争议也愈来愈多。目前对于纳米二氧化铈生物效应的研究争议很大,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的报道。本文重点综述纳米二氧化铈对细胞的毒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系统归纳了纳米二氧化铈与活性氧产生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DNA损伤、自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作用,为纳米二氧化铈的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铈 氧化损伤 抗氧化 DNA 自噬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靳鑫旻 +3 位作者 徐庆国 刘欢 关鸽 臧运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99-1602,共4页
目的探讨在肝癌中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HCC芯片数据集GSE57957、GSE14520、GSE22058、GSE46444、GSE54236、GSE36376、GSE64041、GSE76297、GSE76427、GSE102079和癌... 目的探讨在肝癌中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HCC芯片数据集GSE57957、GSE14520、GSE22058、GSE46444、GSE54236、GSE36376、GSE64041、GSE76297、GSE76427、GSE102079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的HCC RNA-seq数据,利用R 4.0软件分析NUSAP1在肝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应用t-分布邻域嵌入算法(tSNE)对单细胞测序数据的降维,分析NUSAP1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的42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分析与NUSAP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Kaplan-Meier方法生存分析NUSAP1表达水平与总体生存率及无病间隔生存率之间的关系,运用log-rank进行检验,通过Graphpad prim 7使其结果可视化。结果NUSAP1在GEO数据库与TCGA数据库数据集中的肝癌组织中均高表达(P值均<0.001)。来源于肿瘤组织的细胞其NUSAP1高表达细胞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细胞。NUSAP1在29例患者的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在13例患者的肝癌组织中低表达,NUSAP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间,Child-Pugh分级、TNM分期、Okuda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69、6.836、4.617,P值均<0.05)。NUSAP1高表达的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与无病间隔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的肝癌患者,NUSAP1低表达患者1、3、5生存率分别为92.96%、83.80%、76.76%,明显高于高表达的患者(76.76%、67.60%、64.78%),NUSAP1高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的患者(61.7个月vs 108.6个月)(P值均<0.05)。结论NUSAP1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 计算生物学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铈对过氧化氢所致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涛 张志强 +3 位作者 纪乐 张博闻 吴刚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铈对过氧化氢致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NR8383细胞分别暴露于终浓度为5、10、20、50、100μg/ml纳米氧化铈(20 nm)悬液孵育24 h,再加入新鲜配制的终浓度为100μmol/L的过氧化氢刺激...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铈对过氧化氢致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NR8383细胞分别暴露于终浓度为5、10、20、50、100μg/ml纳米氧化铈(20 nm)悬液孵育24 h,再加入新鲜配制的终浓度为100μmol/L的过氧化氢刺激细胞2 h,另设对照(PBS)组及过氧化氢(100μmol/L)组。采用CCK-8法检测NR8383细胞的细胞活性,采用酶标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并测定细胞内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对NR8383细胞造成氧化损伤,细胞的存活率下降25.25%。与过氧化氢组相比,5μg/ml纳米氧化铈+过氧化氢组NR8383细胞的存活率较高,而100μg/ml纳米氧化铈+过氧化氢组NR8383细胞的存活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随着纳米氧化铈染毒浓度的升高,NR8383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的趋势。与过氧化氢组相比,对照组NR8383细胞的LDH释放量较低,50μg/ml纳米氧化铈+过氧化氢组NR8383细胞的LDH释放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10μg/ml纳米氧化铈+过氧化氢组NR8383细胞的LDH释放量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纳米氧化铈染毒浓度的升高,NR8383细胞的LDH释放量呈上下波动。与过氧化氢组相比,对照组NR8383细胞内GSH的水平升高,而ROS的水平上升;5、10μg/ml纳米氧化铈+过氧化氢组NR8383细胞内的ROS水平均下降,而10μg/ml纳米氧化铈+过氧化氢组NR8383细胞内的GSH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纳米氧化铈染毒浓度的升高,NR8383细胞内的SOD、GSH呈上下波动,ROS的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低浓度(5、10μg/ml)的纳米氧化铈颗粒可以缓解过氧化氢对NR8383细胞造成的氧化损伤,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铈 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活性氧
原文传递
纳米氧化锌致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博闻 +1 位作者 吴涛 吴刚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2016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在纳米氧化锌引起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299)细胞自噬和凋亡之间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正常的培养基而实验组在培养基中分别给予2.5、10和25μg/ml(低,中,高剂量组)浓度的纳米氧化锌。向细...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在纳米氧化锌引起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299)细胞自噬和凋亡之间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正常的培养基而实验组在培养基中分别给予2.5、10和25μg/ml(低,中,高剂量组)浓度的纳米氧化锌。向细胞中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GFP-LC3)质粒,通过观察绿色荧光斑点确定自噬的发生。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Ⅱ来验证绿色荧光斑点确定的细胞自噬。钙黄绿素乙酰甲酯(calcein AM)和碘化丙啶(PI)染色来确定活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聚集。应用动态光散射测定纳米氧化锌在培养基中的分散状态。结果对照组细胞有少量的DHE被氧化成红色,也出现了绿色荧光斑点的聚集,但没有细胞被PI染成红色。低剂量组被氧化的DHE开始增多,绿色荧光斑点开始增多,少量细胞被PI染成红色;中、高剂量组中大量DHE被氧化,绿色荧光斑点显著增多,大量细胞被PI染成红色。实验组纳米氧化锌在培养基中分散良好。结论纳米氧化锌在H1299细胞中引起了氧化应激,氧化应激诱发了细胞的自噬,细胞自噬功能的紊乱诱导了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运输 纳米粒子 氧化应激 凋亡 自噬
原文传递
P53凋亡刺激蛋白2对自噬及其功能调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阳 +3 位作者 吴静 高玉雪 陈德喜 石英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923-925,共3页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自身利用溶酶体溶解并回收利用胞内物质的过程,是细胞维持自我稳态的一种重要途径。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2 of p53, ASPP2)是一种能与P53结合的凋亡刺激蛋白,近年来发现它通过多种途...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自身利用溶酶体溶解并回收利用胞内物质的过程,是细胞维持自我稳态的一种重要途径。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2 of p53, ASPP2)是一种能与P53结合的凋亡刺激蛋白,近年来发现它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噬过程产生促进和抑制两种作用,且ASPP2通过影响自噬从而与多种临床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凋亡刺激蛋白2 自噬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铈致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丽萍 吴刚 +4 位作者 张博文 吴涛 张志强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2015年第3期231-232,234,共3页
纳米二氧化铈兼具纳米材料和稀土的特性,目前随着纳米二氧化铈的用途的不断增加,其在生活环境中的接触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也存在争议。我们此次主要阐述纳米二氧化铈对肺组织及肺细胞的影响,为纳米二氧化铈可能引起的... 纳米二氧化铈兼具纳米材料和稀土的特性,目前随着纳米二氧化铈的用途的不断增加,其在生活环境中的接触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也存在争议。我们此次主要阐述纳米二氧化铈对肺组织及肺细胞的影响,为纳米二氧化铈可能引起的呼吸损伤提供基本资料。1纳米氧化铈的背景1.1纳米氧化铈的基本结构纳米二氧化铈一般为面心立方结构,铈离子优先形成较稳定的Ce4+,以萤石结构形成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铈 肺细胞 萤石结构 面心立方结构 细胞毒性 肺损伤 彗星试验 人肺癌细胞 肺泡巨噬细胞 正负电荷
原文传递
DNAJB6基因在肝组织再生中的作用探索
14
作者 钟静 蔡金贞 +6 位作者 王新 王峰 靳鑫旻 朱存乐 金岩 丁永和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索研究DNAJB6在部分肝移植肝再生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DA大鼠作为供体,Lewis大鼠作为受体,构建部分肝移植肝再生模型。按照部分肝移植不同时间点分为6组(每组6对),分别为灌注前、劈裂肝完成灌注后、门静脉开放后、关腹前、... 目的探索研究DNAJB6在部分肝移植肝再生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DA大鼠作为供体,Lewis大鼠作为受体,构建部分肝移植肝再生模型。按照部分肝移植不同时间点分为6组(每组6对),分别为灌注前、劈裂肝完成灌注后、门静脉开放后、关腹前、术后第3、7天组。采用C57小鼠构建部分肝切除残余肝再生模型,根据肝切除不同时间点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1 d、2 d、3 d、4 d和5 d组。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的肝再生数据分析和肝再生动物标本找到肝再生的关键基因。通过转染干扰RNA构建DNAJB6低表达的人源肝细胞。通过蛋白印迹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细胞增殖实验研究DNAJB6与肝再生的关系。通过蛋白印迹检测核蛋白和经典细胞增殖信号通路节点蛋白研究DNAJB6调节部分肝移植肝再生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部分肝切除残余肝再生结果显示,DNAJ家族基因在再生肝基因芯片中差异表达,其中DNAJB6在再生肝基因芯片中低表达。与此同时,DNAJB6在部分肝移植和部分肝切的再生肝组织中低表达。DNAJB6沉默后,细胞PCNA表达水平升高且增殖速率加快。然而,细胞核提取没有检测到β-catenin胞核/质间改变,且Wnt4蛋白水平也未发生变化。虽然,Ras/MAPK下游的p38和JNK2活化水平没有发生变化,但ERK活化水平升高。结论在再生肝组织中,肝细胞可能通过降低DNAJB6的表达水平抑制Ras/MEK/ERK信号通路以促进肝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再生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胱抑素C在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研究
15
作者 晓蒙 +2 位作者 代增强 鹏翔 陈德喜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5期2422-2428,共7页
目的:探讨胱抑素C (CysC)在肝移植术后患者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脏移植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行肝脏移植术的术前肾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 2012年... 目的:探讨胱抑素C (CysC)在肝移植术后患者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脏移植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行肝脏移植术的术前肾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 2012年修订的AKI诊断和分期标准,并根据肝移植术后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两组:急性肾损伤和非急性肾损伤组。收集术前患者一般资料以及术前、术后第1、2、3天CysC数值,采用ROC曲线评价Cys C对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0例肝移植患者,术后57例发生AKI (51.8%)。结果显示,急性肾损伤组术前及术后第1、2、3天Cys C数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ROC曲线结果显示,采用术前Cys C为早期诊断指标,Cys C的最佳截断值为0.98 mg/L。结论:Cys C可作为术前肾功能正常患者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内源性标志物。对于术前Cys C增高的患者,应注意预防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急性肾损伤 胱抑素C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