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 被引量:24
1
作者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5年第5期20-24,共5页
一、职务作品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一)职务作品的概念 关于职务作品的概念,我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 一、职务作品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一)职务作品的概念 关于职务作品的概念,我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著作权法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中应当履行的职责.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对职务作品的定义非常简单,对其范围的界定也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作品 法人作品 《著作权法》 中国 法律特征
下载PDF
作品独创性判断之主观主义标准 被引量:24
2
作者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7年第7期64-65,共2页
分析了主观主义标准从创作行为去判断作品独创性的合理性和将作者的创作成果与客观外部世界的永恒实体彻底区别开来的不科学性。探讨如果在著作权法中彻底贯彻主观主义标准,则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会无限扩大,公有领域会受到严重侵蚀,著... 分析了主观主义标准从创作行为去判断作品独创性的合理性和将作者的创作成果与客观外部世界的永恒实体彻底区别开来的不科学性。探讨如果在著作权法中彻底贯彻主观主义标准,则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会无限扩大,公有领域会受到严重侵蚀,著作权法所追求的"繁荣文学艺术"这一目标将无以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主义标准 独创性 著作权
下载PDF
技术措施与著作权法中的权利限制制度 被引量:11
3
作者 《知识产权》 CSSCI 2004年第2期14-17,共4页
本文从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制度入手,分析了将技术措施纳入著作权法后著作权人权利的扩张与传统的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之间的冲突。文章指出,从利益平衡、作品属性和经济学角度我们都可以得出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的合理性... 本文从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制度入手,分析了将技术措施纳入著作权法后著作权人权利的扩张与传统的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之间的冲突。文章指出,从利益平衡、作品属性和经济学角度我们都可以得出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的合理性,但却不能必然得出可以将技术措施纳入著作权法中的结论。将技术措施纳入著作权法中,对合理使用制度、首次销售原则等著作权法中的权利限制制度也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措施 著作权法 权利限制制度 著作权人 合理使用制度 首次销售原则 隐私权 著作权
下载PDF
作品独创性判断之客观主义标准 被引量:21
4
作者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7年第8期63-64,共2页
从行为的结果出发探讨作品独创性之客观主义标准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纯粹的客观主义标准并不妥当。探讨如果在著作权法中彻底贯彻客观主义标准,可能会无端扩大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可能会导致对"作者死亡"理论的承认等,从... 从行为的结果出发探讨作品独创性之客观主义标准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纯粹的客观主义标准并不妥当。探讨如果在著作权法中彻底贯彻客观主义标准,可能会无端扩大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可能会导致对"作者死亡"理论的承认等,从而使著作权法存在的基础不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主义标准 独创性 著作权
下载PDF
从程序正义反思知识产权法之诉前禁令制度 被引量:9
5
作者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6年第8期19-24,共6页
关键词 诉前禁令制度 知识产权法 程序正义 世界贸易组织 TRIPS协议 《商标法》 侵犯专利权 知识产权诉讼 《著作权法》 证据适用
下载PDF
论作品与载体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45,共6页
法律调整客观世界。著作权法调整的对象是作为无体物的作品,作品属于客观精神世界。作品必须依存于物质载体才能存在,该物质载体为物权法调整对象,属于客观物质世界。根据不同标准,作品载体可分为原始载体和复制载体、固定载体和瞬间载... 法律调整客观世界。著作权法调整的对象是作为无体物的作品,作品属于客观精神世界。作品必须依存于物质载体才能存在,该物质载体为物权法调整对象,属于客观物质世界。根据不同标准,作品载体可分为原始载体和复制载体、固定载体和瞬间载体。各国著作权法均保护由固定载体承载的作品,但是对于瞬间载体承载的作品,一些国家则不予保护。作品必然存身于物质载体,而作品与载体又分属不同法权保护对象,因此,在某些时候,著作权与物权的冲突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载体 著作权法 物权法
下载PDF
农村土地权利之民法学分析——兼评我国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被引量:6
7
作者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22,共3页
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由于"集体"并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所以,如何界定集体土地的权利主体,就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理论难题和现实难题。本文从民法共有理论出发,认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权利形态上为总有,... 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由于"集体"并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所以,如何界定集体土地的权利主体,就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理论难题和现实难题。本文从民法共有理论出发,认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权利形态上为总有,村民对其所在的集体土地享有总有权,总有权在性质上属于物权,并由村民构成的集体组织对集体土地享有管理权。基于总有权理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不能一概而论,应分别情况予以定性,即村民对其所在集体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被定性为物权,但集体组织之外的主体对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在实质上应是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土地制度 承包经营权
下载PDF
著作权法中的作品理论初探 被引量:6
8
作者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7年第5期18-21,25,共5页
一、作品的客观性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有体物是与精神相分离的外在的东西,物是意志定在的外部领域,是实现主体权利的领域。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通过精神的中介而变成的物”,诸如精神技能、科学知识、艺术以及发明等,都可以成... 一、作品的客观性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有体物是与精神相分离的外在的东西,物是意志定在的外部领域,是实现主体权利的领域。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通过精神的中介而变成的物”,诸如精神技能、科学知识、艺术以及发明等,都可以成为契约的对象,而与买卖中所承认的物同一视之,其理由是:这些固然是精神所特有的、精神内在的东西,但主体可以通过“表达”而给它们以外部的“定在”,这样就能把它们归在物的范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作品 主体权利 科学知识 精神 客观性 黑格尔 哲学家
下载PDF
承德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应用效果调查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浩天 王秀文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929-1932,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科学有效的化解医疗纠纷矛盾社会管理机制。方法:对2014年承德市12家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情况及调处医疗纠纷案例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全市共发生医疗纠纷案例363件,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299... 目的:探讨建立科学有效的化解医疗纠纷矛盾社会管理机制。方法:对2014年承德市12家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情况及调处医疗纠纷案例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全市共发生医疗纠纷案例363件,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299件,占82.3%,法院诉讼解决18件,4.9%,行政调解解决21件,占5.8%;"医闹"、"纠缠"发生率较2011年至2013年平均水平分别下降68.4%和77.7%。运用人民调解机制成为承德市化解医疗纠纷的主要方式,为避免"医闹"现象的发生,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结论: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是化解医疗纠纷矛盾的有效社会管理模式,该机制的建立与实施需要政府主导,司法、公安、卫生等多部门合作,社会广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 调查分析
下载PDF
农村住宅买卖合同的效力——以“房地产权分离原则”和“房地交易一体原则”的区分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佳玲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6-123,共8页
随着近现代城市多层建筑的出现,产生了房地产权分离原则。该原则逐渐成为整个不动产领域的立法原则,其目的在于赋予多层建筑中的区分所有权人单独处分其房屋的权利。另外,考虑到房地物理属性的不可分性,在房地产交易时应坚持房地一体原... 随着近现代城市多层建筑的出现,产生了房地产权分离原则。该原则逐渐成为整个不动产领域的立法原则,其目的在于赋予多层建筑中的区分所有权人单独处分其房屋的权利。另外,考虑到房地物理属性的不可分性,在房地产交易时应坚持房地一体原则。我们应根据房地交易一体原则,而不是产权分离原则去判断农村住宅买卖合同的效力。农村住宅买卖合同的标的物,既包括农村住宅,也包括宅基地。我国法律对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资格有限制性规定,如果农村住宅买受人不具备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格,转让宅基地使用权无效,根据房地交易一体原则,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无效会导致农村住宅买卖合同整体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权分离 房地交易一体 农村住宅买卖合同效力
下载PDF
固定后的口述作品 被引量:5
11
作者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9年第4期87-89,共3页
国内有学者认为,口述作品固定在物质载体后就不再是口述作品,而是转变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其他类型的作品。在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的基础上,认为作品类型并不会因为载体的改变而改变,口述作品固定在物质载体后仍然是口述作品,不会转变... 国内有学者认为,口述作品固定在物质载体后就不再是口述作品,而是转变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其他类型的作品。在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的基础上,认为作品类型并不会因为载体的改变而改变,口述作品固定在物质载体后仍然是口述作品,不会转变为其他类型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载体 口述作品
下载PDF
地名标志商标注册的法律适用--对商标法第十条第二款的理解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文文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18年第9期42-50,共9页
本文从描述性标志及其判定方法出发,明晰了地名标志与描述性标志的关系,并结合学理和立法实践综合分析,指出描述性地名标志属于禁止注册的标志,而不是禁止使用的标志。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商标法第十条第二款,理清了该条款的确切... 本文从描述性标志及其判定方法出发,明晰了地名标志与描述性标志的关系,并结合学理和立法实践综合分析,指出描述性地名标志属于禁止注册的标志,而不是禁止使用的标志。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商标法第十条第二款,理清了该条款的确切含义,解决了地名标志商标注册法律适用中的诸多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标志 地名商标 描述性标志 法律适用 法律解释
下载PDF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会终结吗--对《转换的范式:反思知识产权理论》一文的评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啸林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2,共10页
私法制度得以存续的前提是法律保护的对象具有稀缺性。属于私法范畴的知识产权法,其所保护的对象,即知识财产,当然具有稀缺性。知识财产是公共物品,或者说是共用品,可以通过建立私权制度对其予以保护。知识财产具有可占有性,因为知识财... 私法制度得以存续的前提是法律保护的对象具有稀缺性。属于私法范畴的知识产权法,其所保护的对象,即知识财产,当然具有稀缺性。知识财产是公共物品,或者说是共用品,可以通过建立私权制度对其予以保护。知识财产具有可占有性,因为知识财产总是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而存在,对物质载体的占有就是对知识财产的占有。知识产权制度的存在既有其历史合理性,也有其现实合理性,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绝非"人们头脑中虚构出来的语言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缺性 共用品 可占有性 知识产权制度
下载PDF
强制性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7年第7期10-13,共4页
拟制定的强制性标准如果涉及知识产权,标准制定机构将不得不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取得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授权问题,二是知识产权费用问题。标准制定机构可以通过协商或申请颁发强制许可的方式从知识产权人处取得授权。关于知识产权费用问题,... 拟制定的强制性标准如果涉及知识产权,标准制定机构将不得不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取得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授权问题,二是知识产权费用问题。标准制定机构可以通过协商或申请颁发强制许可的方式从知识产权人处取得授权。关于知识产权费用问题,文章提出了三种方案:政府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许可收费政策;国家买断知识产权;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裁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强制性标准 强制许可
下载PDF
实例研习教学法——本科法学教学方法之我见
15
作者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2007年第3期116-124,240,共9页
一、本科法学教育之培养目标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理性的学问。它既是一门知识,在人类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指导着人类向着文明进化;它又是一门技术.
关键词 理性 人类 培养目标 实践性 教学法 法学
原文传递
法治、民主与现代化
16
作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2-66,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了一个渐次完备的法律体系,在立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在执法、司法实践中,中国法制建设还面临着巨大的难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吏治腐败等现象较普遍的存在着。在此情况下,部分人对中国的现代化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了一个渐次完备的法律体系,在立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在执法、司法实践中,中国法制建设还面临着巨大的难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吏治腐败等现象较普遍的存在着。在此情况下,部分人对中国的现代化法治进程失去了信心,甚至认为中国不可能从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对此观点,笔者并不认同,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分析,来论证在中国具有建立法治社会的可能性,同时提出一些在法治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目的是希望重建人们对在中国建立法治社会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民主 传统社会 现代化
下载PDF
知识产权的理论与实践
17
作者 《产业创新研究》 2020年第4期50-52,共3页
从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问世,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尊重知识产权制度,尊重创新,尊重创造,是国家强大、个人发展的基础。本文从财产权制度与现代社会、知识产权... 从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问世,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尊重知识产权制度,尊重创新,尊重创造,是国家强大、个人发展的基础。本文从财产权制度与现代社会、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是当今社会第一财产权、知识产权对国家与个人的重要性以及知识产权与人类社会的未来六个方面出发,深入阐释了知识产权在当今社会与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权制度与现代社会 知识产权 重要性 未来
下载PDF
破坏技术措施的法律性质
18
作者 《中国版权》 CSSCI 2004年第3期44-46,共3页
技术措施条款被写进了国际著作权条约和许多国家的著作权法之中。但是,技术措施究竟是什么?技术措施本身是否就应属于著作权法中的内容?技术措施能否产生著作权?这些问题,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
关键词 技术措施条款 法律性质 国际著作权 著作权法 物权
原文传递
浅议著作权法中的作品独创性理论与文艺理论中的独创性理论
19
作者 《中国版权》 CSSCI 2007年第5期61-63,共3页
文学艺术社会实践是著作权法律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并从根本上决定了著作权法的术语选择和规则制定。文艺理论则是对文艺实践的理论概括,来源于并深刻影响着文艺创作实践活动,文艺理论中的作品观念亦深刻着影响著作权法... 文学艺术社会实践是著作权法律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并从根本上决定了著作权法的术语选择和规则制定。文艺理论则是对文艺实践的理论概括,来源于并深刻影响着文艺创作实践活动,文艺理论中的作品观念亦深刻着影响著作权法对其保护对象的界定和对利益分配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文艺理论 作品 性理 法律制度 社会实践 文学艺术 规则制定
原文传递
葡萄酒、烈酒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20
作者 刘雨璇 《电子知识产权》 2021年第8期76-84,共9页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协议》”或“协议”)第23条是葡萄酒、烈酒地理标志保护的特别条款。根据该条规定,不论是将含有葡萄酒、烈酒地理标志的名称作为商标注册,还是将含有地理标志的描述标示在商品上,都是对...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协议》”或“协议”)第23条是葡萄酒、烈酒地理标志保护的特别条款。根据该条规定,不论是将含有葡萄酒、烈酒地理标志的名称作为商标注册,还是将含有地理标志的描述标示在商品上,都是对商品来源的虚假表示,不论是否误导公众,只要非来源于地理标志标记地域,即可规制。我国《商标法》第16条并没有关于葡萄酒、烈酒地理标志特殊保护的规定。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9条和第12条的规定也与《TRIPS协议》第23条的特殊保护有本质差别,《管理办法》抬高了葡萄酒、烈酒地理标志保护门槛,不完全符合《TRIPS协议》的最低保护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 葡萄酒、烈酒 TRIPS协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