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七氟醚麻醉脑电图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畑畑 张芸芸 +2 位作者 张欣欣 董海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024-1029,共6页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七氟醚全身麻醉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特征的影响,寻找能反映艾司氯胺酮复合麻醉的麻醉深度指标。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汉族患...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七氟醚全身麻醉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特征的影响,寻找能反映艾司氯胺酮复合麻醉的麻醉深度指标。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汉族患者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K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5例),两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后30 min分别给予艾司氯胺酮(0.15 m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麻醉维持使用七氟醚吸入和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观察两组患者基本情况,采集两组患者麻醉全程的EEG数据,对艾司氯胺酮给药前后EEG的边缘频率、麻醉指数(anesthesia index,Ai)和相位幅值耦合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及给药前后MAP、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EEG平均功率谱在给药后低频波功率降低、高频波功率略有增加,具体表现为给药后EEG边缘频率和Ai值较给药前明显增加(P<0.05);S组EEG特征在给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的边缘频率变化值和Ai变化值明显高于S组(P<0.05)。K组给药前后δ-α相位幅值耦合强度的变化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能够改变七氟醚全身麻醉的EEG频谱特征,但并不显著影响临床麻醉深度,因此δ-α相位幅值耦合指标能较为合理地反映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麻醉的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麻醉深度 边缘频率 麻醉指数 相位幅值耦合
原文传递
产科手术回收式自体输血安全性的考量 被引量:11
2
作者 熊利泽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95-1296,共2页
1818年英国JamesBlundell收集产后出血患者的带血纱布,用生理盐水洗涤后进行回输,这是有史记载以来第1次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cellsalvage,IOCS),迄今已近200年历史。20世纪70年代之后,自体血回输相关技术和安... 1818年英国JamesBlundell收集产后出血患者的带血纱布,用生理盐水洗涤后进行回输,这是有史记载以来第1次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cellsalvage,IOCS),迄今已近200年历史。20世纪70年代之后,自体血回输相关技术和安全性不断提高,在移植外科、心脏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妇科等手术中的应用也趋于成熟,但源于产科的这项技术却在产科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饱受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回收的自体血可能混有羊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输血安全性 产科手术 自体血回输 出血患者 生理盐水 移植外科 心脏外科
原文传递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小儿麻醉深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真 董海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670-674,共5页
背景BIS作为近年在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脑电信号分析方法,能较好地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其变化。BIS采用0-100的数值指数反映麻醉中意识深度的变化,已在成年患者的临床应用中得到验证。然而,BIS监测是否适用于小儿麻醉深度监测、尚... 背景BIS作为近年在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脑电信号分析方法,能较好地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其变化。BIS采用0-100的数值指数反映麻醉中意识深度的变化,已在成年患者的临床应用中得到验证。然而,BIS监测是否适用于小儿麻醉深度监测、尚存在哪些不足仍不明确。目的综述BIS应用于监测小儿麻醉深度的现状。内容介绍BIS在小儿麻醉深度监测中的最新进展,分析BIS监测在小儿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局限性,为未来临床麻醉深度监测设备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趋向BIS对预测麻醉深度、术中知晓及意识的消失和恢复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其监测小儿麻醉深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 镇静 小儿麻醉
原文传递
丘脑室旁核谷氨酸能神经元参与艾司氯胺酮麻醉觉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芸芸 刘畑畑 +3 位作者 张欣欣 李傲 董海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018-1023,共6页
目的探讨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thalamus,PVT)谷氨酸能神经元在艾司氯胺酮麻醉中的调控作用。方法研究全部选择8~10周龄雄性Vglut2-cre转基因小鼠。取3只小鼠在PVT区立体定位注射钙信号病毒rAAV-EF1α-DIO-GCaMp6s-WPR... 目的探讨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thalamus,PVT)谷氨酸能神经元在艾司氯胺酮麻醉中的调控作用。方法研究全部选择8~10周龄雄性Vglut2-cre转基因小鼠。取3只小鼠在PVT区立体定位注射钙信号病毒rAAV-EF1α-DIO-GCaMp6s-WPRE-hGH pA,3周后采用钙信号光纤记录技术观察艾司氯胺酮麻醉前后PVT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活性变化。取10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光遗传激活组(ChR2组)和光遗传对照病毒组(mCherry1组),每组5只,分别在PVT区立体定位注射兴奋性光遗传学病毒rAAV-EF1α-DIO-hChR2(H134R)-mCherry-WPRE-hGH pA或对照病毒rAAV-EF1a-mCherry-WPRE-hGH pA,并埋置刺激光纤,3周后采用光遗传学技术激活PVT谷氨酸能神经元,观察麻醉维持期mCherry1组和ChR2组脑电频谱及各频段百分比总功率变化。取16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学遗传抑制组(hM4Di组)和化学遗传对照病毒组(mCherry2组),每组8只,分别在PVT区立体定位注射抑制性化学遗传病毒rAAV-EF1α-DIO-hM4D(Gi)-mCherry-WPREs pA或对照病毒,3周后采用化学遗传学技术抑制PVT谷氨酸能神经元,观察mCherry2组和hM4Di组诱导时间和觉醒时间的变化。结果与清醒基线比较:PVT谷氨酸能神经元钙信号在麻醉诱导期明显增加(P<0.05),持续300~500 s,麻醉期明显下降(P<0.05),小鼠翻正反射恢复(recovery of righting reflex,RORR)后钙信号与麻醉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低于清醒基线水平(P<0.05)。采用光遗传学方法激活PVT谷氨酸能神经元:与刺激前比较,ChR2组刺激中δ频段的百分比总功率明显下降(P<0.05),α频段的百分比总功率明显增加(P<0.05),其他频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遗传抑制PVT谷氨酸能神经元:与mCherry2组比较,hM4Di组觉醒时间延长(P<0.01),但两组诱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T谷氨酸能神经元参与艾司氯胺酮麻醉和觉醒过程,激活PVT谷氨酸能神经元可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觉醒 艾司氯胺酮 丘脑室旁核 谷氨酸能神经元
原文传递
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在外科学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及新问卷设计 被引量:10
5
作者 邓姣 +3 位作者 苏斌虓 董海龙 雷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第9期42-43,共2页
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学教研室自2015年起采用了满意制问卷方式进行教学质量评估,评估侧重点为针对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抽查。分析该评分制度下3年内教学质量的变化和原因,总结学员建议,并对未来教学质量评估的... 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学教研室自2015年起采用了满意制问卷方式进行教学质量评估,评估侧重点为针对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抽查。分析该评分制度下3年内教学质量的变化和原因,总结学员建议,并对未来教学质量评估的调查问卷方式方法提出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质量 调查问卷 外科学
下载PDF
人参皂甙-Rd预先给药对大鼠脑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鲁瑶 彭娜 +3 位作者 路志红 桑韩飞 熊利泽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d(Rd)预先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n=10),即缺血再灌注组(CON组)、Rd 5 mg组、Rd 10 mg组、Rd 20 mg组、Rd 40 mg组、Rd 80 mg组和丙二醇溶剂组(VEC组...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d(Rd)预先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n=10),即缺血再灌注组(CON组)、Rd 5 mg组、Rd 10 mg组、Rd 20 mg组、Rd 40 mg组、Rd 80 mg组和丙二醇溶剂组(VEC组)。所有大鼠均采用右侧颈内动脉尼龙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并于脑缺血前1 h分别经腹腔注射相应剂量Rd及丙二醇。于再灌注后24 h、48 h和72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NBS),并于72 h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量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结果与CON组和VEC组比较,Rd 5 mg组、Rd 10 mg组、Rd 20 mg组、Rd 40 mg组和Rd 80 mg组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48 h、72 h神经行为学评分均较高,再灌注后72 h梗死容积均较低(P〈0.05)。Rd剂量小于40 mg/kg时,其保护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Rd 80 mg组与Rd 20 mg和Rd 40 mg组相比,NBS显著减小,脑梗死容积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与Rd 5 mg组和Rd 10 mg组相比,NBS和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参皂甙-Rd预先给药对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在5-40 mg/kg之间存在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d 脑缺血-再灌注 预先给药 神经保护作用
下载PDF
JAK-STAT通路抑制剂和自由基清除剂联合应用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雷翀 +2 位作者 路志红 王百忍 熊利泽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共4页
目的 研究联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和自由基清除剂二甲基硫脲(DMTU)对大鼠局灶忭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剂蹙-效应关系.方法 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选择雄性SD大鼠... 目的 研究联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和自由基清除剂二甲基硫脲(DMTU)对大鼠局灶忭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剂蹙-效应关系.方法 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选择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10只.实验1 设I/R模型组、二甲亚砜(DMSO)对照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AG490组、DMTU组以及AG490联合DMTU(A+D)组;实验2分为模型组及高、中、低剂量联合组.于I/R 24、48和72 h对各组人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NBS);72 h后处死动物,测量其脑梗死体积.结果 I/R 24、48和72 h A+D组、AG490组和DMTU组NBS明显高于I/R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模型组,其中A+D组脑梗死体积较AG490组和DMTU组明显减小(P均<0.05).高、中剂链联合组NBS明显高于低剂量联合组和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后两组,其中高剂量联合组脑梗死体积较中剂量联合组明显减小(P均<0.05).而低剂量联合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G490和DMTU有明显的协同脑保护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脑 JAK-STAT信号通路 自由基清除剂 剂量-效应关系
原文传递
围术期用药安全:临床现状与指南解读 被引量:7
8
作者 薄禄龙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7年第4期163-167,共5页
麻醉学正在经历向围术期医学的转型,围术期用药差错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已经向每一位麻醉医生敲响了警钟。如何查找围术期用药的薄弱环节,减少或避免围术期用药差错,是我们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和突破的关... 麻醉学正在经历向围术期医学的转型,围术期用药差错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已经向每一位麻醉医生敲响了警钟。如何查找围术期用药的薄弱环节,减少或避免围术期用药差错,是我们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和突破的关键问题。围术期用药差错最常见的类型包括药物选择不当、药物过量或不足、给药途径错误、没有给药等。其原因既包括药物包装相似等客观因素,也与麻醉医生注意力不集中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2017年欧洲麻醉学委员会发布《安全用药指南(更新版)》,从注射器准备和标示,药品包装和标签,麻醉医生注意力等6个方面出发,为围术期用药安全的临床操作提供指导依据。作为中国麻醉医生,如何将指南与实际情况结合,切实提高围术期用药安全,则是我们应该深刻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差错 围术期 麻醉
下载PDF
两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穆尚强 袁志 +5 位作者 张磊 邹昌旭 刘建敏 黄哲元 卫磊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9期845-849,共5页
目的对一种新型无需传统锁钉的两端膨胀自锁髓内钉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和评价。方法将6对新鲜人股骨尸体标本分为两组,均制备股骨中段横行骨折模型,分别用两端膨胀自锁髓内钉和国产传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使断端间保留1.5cm的裂... 目的对一种新型无需传统锁钉的两端膨胀自锁髓内钉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和评价。方法将6对新鲜人股骨尸体标本分为两组,均制备股骨中段横行骨折模型,分别用两端膨胀自锁髓内钉和国产传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使断端间保留1.5cm的裂隙。分别对其进行轴向压缩载荷、水平扭转及三点弯曲等生物力学测试,并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端膨胀自锁髓内钉的抗短缩刚度、抗旋转刚度及抗弯曲刚度均略小于传统交锁髓内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端膨胀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效果相当,具有较强抗压、抗弯、抗旋性能,符合生物学固定的要求,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钉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从安全管理定律浅谈临床麻醉安全文化的构建 被引量:8
10
作者 薄禄龙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8年第1期10-13,共4页
安全与质量是临床麻醉的永恒主题。麻醉是一个暗含危机与风险的动态过程,麻醉科医生在其执业生涯中,将不可避免的遭遇各种类型的危急事件。本文综合管理学及文化学中的墨菲定律、常态意外理论、瑞士奶酪模型和海因里希法则,探讨其与临... 安全与质量是临床麻醉的永恒主题。麻醉是一个暗含危机与风险的动态过程,麻醉科医生在其执业生涯中,将不可避免的遭遇各种类型的危急事件。本文综合管理学及文化学中的墨菲定律、常态意外理论、瑞士奶酪模型和海因里希法则,探讨其与临床麻醉安全的关系,着重分析人的因素在麻醉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为促进我国临床麻醉安全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文化 麻醉 墨菲定律 非技术性技能
下载PDF
组会在麻醉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曌宇 +2 位作者 邓姣 胡胜 董海龙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1期2819-F0003,共3页
良好的组会有利于增强研究团队内部的交流,使新的理念和技术在组内快速普及,促进良性竞争,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对于促进课题进展和提高研究组成员的学术能力、交流能力、阅读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增进研究组成员彼此的感情,... 良好的组会有利于增强研究团队内部的交流,使新的理念和技术在组内快速普及,促进良性竞争,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对于促进课题进展和提高研究组成员的学术能力、交流能力、阅读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增进研究组成员彼此的感情,构建和谐的组内关系,增加研究生的归属感。随着研究生数量不断扩增及麻醉学的发展,对麻醉学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麻醉学科的特点,介绍组会制度的内涵和要素,并探讨在麻醉学研究生培养中引入组会制度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对麻醉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组会制度 麻醉学
下载PDF
全麻药物作用机制的神经环路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海龙 《药学进展》 CAS 2017年第5期325-329,共5页
全麻药物应用于临床已近170年,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神经环路理论用于全麻机制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研究证实,丘脑-皮质环路功能动态变化、睡眠-觉醒环路的网络调控、皮层碎片化... 全麻药物应用于临床已近170年,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神经环路理论用于全麻机制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研究证实,丘脑-皮质环路功能动态变化、睡眠-觉醒环路的网络调控、皮层碎片化均是麻醉导致意识消失的神经环路机制。综述全麻药物作用机制的神经环路理论研究进展,以期为全麻药物在脑内作用途径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药物 意识消失 神经环路 皮层碎片化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宋一凡 江林昊 +1 位作者 罗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634,共9页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α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抗交感神经的作用,目前已经成为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护室广泛应用的药物。相比于麻醉科其他药物,右美托咪定没有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且没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且与其...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α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抗交感神经的作用,目前已经成为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护室广泛应用的药物。相比于麻醉科其他药物,右美托咪定没有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且没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且与其他麻醉药配伍可明显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的用量。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右美托咪定可以介导可唤醒的镇静效应。传统认为右美托咪定通过α_(2)肾上腺素受体发挥作用,可以发挥降低血压、舒张血管和降低心率的作用,但对于其如何影响脑内神经环路尚不清楚。近年来关于右美托咪定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证实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entrolateral preoptic nucleus,VLPO)、蓝斑核(locus coeruleus,LC)、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等核团参与其介导的镇静作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颈上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SCG)参与其介导的镇痛作用,下丘脑视前区(preoptic area,PO)和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参与其介导的体温和水电解质平衡的变化,为理解右美托咪定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α_(2)肾上腺素受体 镇静 镇痛 神经机制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4
作者 席宏 沈杰 +2 位作者 杜海磊 罗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1-646,共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肺内和肺外病因引发的一种严重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呼吸系统危重症,起病较急,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呼吸道病毒的流行和变异,ARDS的诊...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肺内和肺外病因引发的一种严重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呼吸系统危重症,起病较急,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呼吸道病毒的流行和变异,ARDS的诊疗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临床上亟待探索有关ARDS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ARDS的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失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破坏、凝血功能异常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虽然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为ARDS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但仍缺乏早期诊断ARDS的生物标志物和针对性治疗ARDS的有效药物。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即辣椒素受体)广泛分布于上呼吸道、气道平滑肌、肺泡和肺血管等部位,参与调解气道舒张和收缩、咳嗽反射、炎症和疼痛相关的炎症介质释放,以及呼吸系统对温度、化学物质和机械牵拉等刺激的感知并传递各种生物信号,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已成为肺炎、肺水肿、咳嗽、哮喘、急性肺损伤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基于此,该文以脓毒症、创伤性脑损伤和呼吸道病毒引发的ARDS与TRPV1的相关性和分子机制为切入点进行综述,总结了调控TRPV1的表达对ARDS发病进程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旨在为加强ARDS的早期诊断和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衰竭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全麻方式对减重手术术后并发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凯 陈亚茹 +2 位作者 许帅 朱正华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80-384,共5页
中国肥胖人群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运动锻炼、饮食调节、内分泌治疗、社会心理干预等手段对严重肥胖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腔镜技术、麻醉技术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发展,减重手术逐渐得到推广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减重手术患者... 中国肥胖人群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运动锻炼、饮食调节、内分泌治疗、社会心理干预等手段对严重肥胖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腔镜技术、麻醉技术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发展,减重手术逐渐得到推广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减重手术患者在围术期更易发生低氧血症、肺部并发症、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而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提示不同麻醉方式可能对患者的术中管理及术后并发症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就减重手术采用的不同麻醉方式对术后并发症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麻醉质量 术后并发症 减重手术
下载PDF
七氟醚全麻术后青年和老年患者苏醒期的脑电图类别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欣欣 李傲 +2 位作者 刘畑畑 董海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目的研究青年和老年患者在接受七氟醚维持的全麻手术后苏醒期的脑电图(EEG)类别。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非心脏手术且记录围术期全程EEG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n=30)和老年组(n=41)。青年组年龄19~38岁,男9例,女21... 目的研究青年和老年患者在接受七氟醚维持的全麻手术后苏醒期的脑电图(EEG)类别。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非心脏手术且记录围术期全程EEG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n=30)和老年组(n=41)。青年组年龄19~38岁,男9例,女21例,ASAⅡ或Ⅲ级。老年组年龄65~79岁,男20例,女21例,ASAⅡ或Ⅲ级。两组均在完全恢复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呼唤可睁眼时拔除气管导管,而后被麻醉科医师送往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并记录30 min前额叶EEG信号。采用多窗口谱估计法提取EEG信号中θ、α、β和γ四个频段的功率谱,应用聚类算法寻求四个频段功率谱相似的患者,计算轮廓系数得到PACU中EEG类别最优总数。分析青年组和老年组在各个类别中的数目和四个频段的功率谱大小分布、青年组和老年组特有的EEG类别、PACU中麻醉深度指数(Ai)及θ和γ振荡功率谱在青年组和老年组中的分布特征。结果青年组和老年组在PACU的Ai均处于清醒状态区间,青年组的Ai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恢复期EEG功率谱显示为6类,青年组30%分布在类别Ⅰ,在类别Ⅵ中没有分布。老年组49%分布在类别Ⅱ中,在类别Ⅰ中没有分布。类别Ⅰ显示最小的θ和α功率,类别Ⅵ显示最小β和γ功率,类别Ⅱ显示较高的θ和α功率,较低的β和γ功率。类别Ⅰ和Ⅵ分别是青年和老年患者特有的类别。青年组87%患者显示高γ功率低θ功率模式,老年组73%患者显示较高θ功率和γ功率的延迟恢复。结论青年组和老年组苏醒期的EEG恢复特征存在多个类别,不同的EEG类别代表个体从麻醉中的恢复能力。老年患者苏醒期类别主要表现为较高的θ和α功率,较低的β和γ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脑电 聚类算法 老年 脑电图类别
下载PDF
围术期临床研究的结局评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理念 被引量:3
17
作者 薄禄龙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8年第4期185-188,共4页
临床研究通常选用由医学专家制定的客观指标对结果进行评估,然而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深入开展,特别是加速术后康复、舒适化麻醉、精准麻醉等理念的逐渐推广,围术期临床研究越来越关注患者的疼痛、心理感受、残疾和... 临床研究通常选用由医学专家制定的客观指标对结果进行评估,然而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深入开展,特别是加速术后康复、舒适化麻醉、精准麻醉等理念的逐渐推广,围术期临床研究越来越关注患者的疼痛、心理感受、残疾和社会能力丧失等由患者报告的结局。本文结合近期多项国际大型临床研究,介绍"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结局评估新理念,并探讨其在围术期研究中的应用及面临的问题,为未来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围术期医学 以患者为中心 研究结局
下载PDF
脑机接口在脑科学中的应用
18
作者 夏妙芸 王颖 +1 位作者 罗艳 《上海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278-281,共4页
脑机接口技术,可以使人类更加高效地与计算机进行交互,为残疾人提供新的通信和控制方式;同时也有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大脑的功能和结构,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好的交互模式。本文重点介绍了脑机接口在脑科学领域的应用,包括神经可塑性、... 脑机接口技术,可以使人类更加高效地与计算机进行交互,为残疾人提供新的通信和控制方式;同时也有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大脑的功能和结构,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好的交互模式。本文重点介绍了脑机接口在脑科学领域的应用,包括神经可塑性、神经解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大脑计算等,并总结了脑机接口技术在可靠性和实用性方面面临的一些挑战,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脑科学 人工智能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小鼠海马组织微RNA-223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曌宇 朱萧玲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27-530,544,共5页
目的探索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预处理对全脑缺血(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GCI)损伤后小鼠海马神经元微RNA-223(microRNA-223, miR-223)表达的影响,探讨miR-223在EA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索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预处理对全脑缺血(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GCI)损伤后小鼠海马神经元微RNA-223(microRNA-223, miR-223)表达的影响,探讨miR-223在EA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5只成年雄性C57/BL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5只)、GCI组(15只)、EA预处理组(EA+GCI组,5只)。Sham组小鼠只暴露手术部位组织,不做缺血处理。GCI组制作短暂性GCI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12、24、36 h处死小鼠取脑。EA+GCI组选取小鼠百会穴EA刺激30 min,2 h后同GCI组制作GCI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eal-time fqPCR)检测小鼠海马组织miR-223的表达变化;再灌注后24 h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尼氏(Nissl)染色检测海马组织CA1区椎体神经元存活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GCI组小鼠再灌注后24 h海马组织miR-223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GCI组比较,EA+GCI组小鼠再灌注后24 h海马组织miR-223的表达下降(P〈0.05),神经功能学评分明显提高(P〈0.05),CA1区锥体神经元存活数目增多(P〈0.05)。结论GCI损伤可使小鼠脑内miR-223表达增多,而EA预处理诱导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miR-22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 全脑缺血 电针刺 预处理
原文传递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鑫鑫 蔡敏 +1 位作者 董海龙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5-1050,共6页
因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事件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正逐步成为神经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疾病。PTSD后的睡眠障碍会减弱治疗效果,影响患者的预后。而针对睡眠问题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PTSD患者临床症状... 因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事件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正逐步成为神经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疾病。PTSD后的睡眠障碍会减弱治疗效果,影响患者的预后。而针对睡眠问题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PTSD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提示关注PTSD后睡眠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目前的研究多聚焦于经历创伤事件之后PTSD发生率及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较少关注PTSD后睡眠障碍的发生及其机制。近几年发表的多篇与应激及睡眠障碍相关的文章,为理解PTSD后睡眠障碍的特征及其潜在机制提供了线索。本文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后发现,PTSD后睡眠障碍的发生可能与岛叶、海马及内侧前额叶皮质之间功能连接的变化相关。此外,PTSD患者慢纺锤波的平均相位差减小可能反映了丘脑皮质环路的病理改变,有助于未来PTSD的客观诊断、探索以睡眠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本文从临床和基础的角度对PTSD后睡眠特征的改变和可能的神经环路机制进行系统综述,为未来PTSD后睡眠障碍的病理机制研究、新型特异性干预靶点筛选提供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睡眠障碍 睡眠结构 神经环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