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O_(3)/LiV_(3)O_(8)用于电控离子交换选择性提锂
1
作者 杜泽宇 +5 位作者 王子锐 安小伟 王佩芬 马旭莉 杜晓 郝晓刚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首先通过水热合成制备了六方隧道结构的WO_(3),然后再通过两步法将LiV_(3)O_(8)与WO_(3)进行复合,制备成WO_(3)/LiV_(3)O_(8)复合材料。随后采用XRD、SEM、EDS等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不同复合比例的WO_(3)/LiV_(3)O_... 首先通过水热合成制备了六方隧道结构的WO_(3),然后再通过两步法将LiV_(3)O_(8)与WO_(3)进行复合,制备成WO_(3)/LiV_(3)O_(8)复合材料。随后采用XRD、SEM、EDS等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不同复合比例的WO_(3)/LiV_(3)O_(8)电控离子交换(ESIX)性能。实验结果表明,LiV_(3)O_(8)与WO_(3)成功复合,其中WO_(3)(10%)/LiV_(3)O_(8)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将WO_(3)(10%)/LiV_(3)O_(8)涂覆到预处理好的碳纸上,制备成电活性功能膜,采用ESIX技术在30 mg/L的含Li^(+)溶液中对Li^(+)进行电化学吸附,在电位为-1.0 V(vs.SCE)时吸附容量最大,为14.2 mg·g^(-1)。在三种离子浓度均为0.015 mol/L的Li^(+)、Mg^(2+)、K^(+)混合溶液中测试了该材料的选择性,Li^(+)/Mg^(2+)和Li^(+)/K^(+)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15.88和52.23,五次吸附-脱附循环后,Li^(+)的吸附容量仍能保持初始容量的87.8%。WO_(3)/LiV_(3)O_(8)对Li^(+)吸附表现出较高的吸附选择性,且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可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LiV_(3)O_(8) 锂离子 电控离子交换 吸附容量 选择性分离
下载PDF
纳米棒状LiV_(3)O_(8)电控离子交换选择性提锂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杜晓 +6 位作者 安小伟 王佩芬 王子锐 刘丹阳 郭晓阳 郝晓刚 马旭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8-634,共7页
通过水热-固相两步法制备了纳米棒状钒酸锂(LiV_(3)O_(8)),采用XRD、FTIR、SEM、XPS等手段测试了LiV_(3)O_(8)的结构和形貌,并考察了不同煅烧温度下合成的LiV_(3)O_(8)的电控离子交换(ESIX)性能。实验结果表明,500℃煅烧得到的LiV_(3)O_... 通过水热-固相两步法制备了纳米棒状钒酸锂(LiV_(3)O_(8)),采用XRD、FTIR、SEM、XPS等手段测试了LiV_(3)O_(8)的结构和形貌,并考察了不同煅烧温度下合成的LiV_(3)O_(8)的电控离子交换(ESIX)性能。实验结果表明,500℃煅烧得到的LiV_(3)O_(8)拥有均匀的纳米棒结构以及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将其制备成电活性功能膜,采用电控离子交换技术在100 mg/L的锂溶液中对Li^(+)的吸附量可达36.36 mg/g.同时LiV_(3)O_(8)对锂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及稳定性,在等摩尔Li^(+)、K^(+)、Mg^(2+)混合溶液中,Li^(+)/K^(+)和Li^(+)/Mg^(2+)的选择性因子分别达到38.43和4.75,经历5次循环后,锂离子的吸附容量仍可保持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锂 电控离子交换 吸附容量 脱附 选择性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