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燥热怫郁”理论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军彤 +4 位作者 李嘉鑫 周莹 焦子彧 宇峰 石岩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2-477,共6页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致残率高,临床上,积极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三消论》中,刘完素针对消渴病机提出了“燥热怫郁”理论,认为三焦胃肠燥热怫郁太甚,玄府闭塞,气液...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致残率高,临床上,积极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三消论》中,刘完素针对消渴病机提出了“燥热怫郁”理论,认为三焦胃肠燥热怫郁太甚,玄府闭塞,气液失宣,而发为消渴。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是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燥热怫郁”的病机演变符合西医学炎症反应的病理特点,燥热贯穿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始终。本文认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属中医学“痿痹”范畴,肺热叶焦为痿发生的根本原因,“燥热怫郁”为客热(燥热)之源,肺热叶焦,百脉失利,脉络瘀滞,发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上应从痿论治,结合刘完素《三消论》观点,以阳明为重,三消同调,解燥热怫郁之机,配伍泻南补北之法,使客热得清,肺热无源,则痿无所生,以期为临床防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热怫郁 肺热叶焦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痿痹
原文传递
从胆论治失眠研究概况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军彤 +2 位作者 周莹 石岩 宇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现今社会,失眠的发病率正逐年递增,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失眠备受医学界关注。中医药治疗失眠,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分型,个体化治疗,用药安全,疗效稳定,相较西药颇受患者推崇。文... 现今社会,失眠的发病率正逐年递增,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失眠备受医学界关注。中医药治疗失眠,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分型,个体化治疗,用药安全,疗效稳定,相较西药颇受患者推崇。文章结合中医理论,从胆为少阳之枢、胆主决断、喜静谧、十一脏取决于胆、胆与三焦的关系等理论出发,突出胆腑在睡眠中的关键作用。参考历代相关文献记载,将胆病不寐分为胆寒证、胆火证、胆郁痰扰证、胆虚证4个证型进行辨证。并结合现代药理实验研究,将黄连温胆汤作用于失眠的相关机制进行归纳,认为其多与抑制失眠患者的炎症介质血清水平、方药成分中含有类黄酮化合物两方面关系密切。其方药多被现代医家所应用,临床疗效突出,颇受推崇。故作者认为从胆腑论治失眠不失为一种佳法,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胆论治 失眠 黄连温胆汤 研究概况
下载PDF
基于中医血脉理论谈从脾论治糖尿病血管病变
3
作者 李子恒 +4 位作者 刘军彤 周莹 张英 石岩 宇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97-201,共5页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巨额的医疗费用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文章从血管与血脉的相关性出发,基于中医血脉理论,结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脾气虚,...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巨额的医疗费用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文章从血管与血脉的相关性出发,基于中医血脉理论,结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脾气虚,运化无力,气机不畅,脂浊不化,致痰浊、瘀血、热毒等病理产物壅滞血脉是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原因,可累及多个靶器官。结合五脏一体观,从脾为四脏之长、脾与其他四脏的病变关系论述从脾论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理论依据以及古今医家从脾论治糖尿病血管病的临床思路,并将中西医思想融会贯通,突出从脾论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性。治疗上注重益气养阴、活血解毒、健脾化湿之法,为临床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血脉理论 从脾论治 益气养阴 活血解毒 健脾化湿
下载PDF
“络病理论”指导下泛血管病发病的阐述及糖尿病泛血管病变中医辨证体系的构建
4
作者 胡锦浩 孙贵炎 +5 位作者 申鑫惠 张晖 周城 宇峰 石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52-157,共6页
“络脉”是遍布于全身的细小脉络,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络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叶天士,形成“久病入络”学说,现经吴以岭院士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络病学”学科体系。“泛血管病变”是全身性血管病变,包括了大血管与... “络脉”是遍布于全身的细小脉络,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络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叶天士,形成“久病入络”学说,现经吴以岭院士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络病学”学科体系。“泛血管病变”是全身性血管病变,包括了大血管与微血管的病变,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急慢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泛血管病的发病是由免疫炎症反应所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泛血管疾病的始动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病理表现。依据中医“络病理论”可对泛血管病变的病机阐述为“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热毒滞络、络脉绌急、络脉瘀塞、络息成积、络脉损伤、络虚不荣”,在该理论指导下可对糖尿病泛血管病进行辨证分型,具体包括“气滞络阻、热浊袭络、血浊淫络、痰瘀阻络、气(阳)虚络损”五种。从分布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等方面分析经络与泛血管的关系,通过“络病理论”探讨泛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并在此指导下尝试构建糖尿病泛血管病的中医诊疗体系,有助于为辨治糖尿病泛血管病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糖尿病 泛血管病 诊断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