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通量筛选靶向革兰阴性菌BamA蛋白的小分子药物初步研究
1
作者 佘鹏飞 李泽浩 +5 位作者 刘莎莎 李懿敏 李琳惠 周林颖 伍勇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7-603,共7页
目的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针对革兰阴性杆菌BamA外膜蛋白的小分子抗菌药物。方法6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于2022年1—12月分离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患者。基于分子对接试验,利用sybyl-X2.1软件对Chemdiv化合物数据库中的小分子化合物... 目的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针对革兰阴性杆菌BamA外膜蛋白的小分子抗菌药物。方法6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于2022年1—12月分离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患者。基于分子对接试验,利用sybyl-X2.1软件对Chemdiv化合物数据库中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高通量虚拟筛选;对高通量筛选打分排名靠前的150个小分子进行体外生物学试验筛选,选取具有最佳抗菌活性的前4个小分子进行深入的分子对接分析,并选取对接分数最高的小分子8308-0401进行后续试验;通过棋盘稀释试验检测8308-0401与利福平的联用抗菌效果;最后,通过等离子表面共振试验检测8308-0401与靶蛋白BamA的亲合力。结果通过高通量虚拟筛选,发现了排名靠前的150个小分子的对接打分平均为5.63;通过体外生物学试验,发现了小分子8308-0401、8365-1335、C066-2507和L582-0346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中,8308-0401具有最高的分子对接分数,且与利福平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均具有协同抗菌活性;8308-0401与靶蛋白BamA具有较强的亲合力,其结合常数为182μmol/L。结论小分子8308-0401可靶向革兰阴性杆菌BamA外膜蛋白而发挥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化合物库 细菌外膜蛋白质 药物协同作用 鲍氏不动杆菌 高通量筛选
原文传递
通过高通量药物库筛选挖掘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
2
作者 佘鹏飞 +2 位作者 李琳惠 周林颖 伍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55-1861,共7页
通过高通量药物库筛选挖掘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简称:金葡)的新型抗菌药物。本研究的类型为实验性研究。金葡临床菌株均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分离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液标本;通过摇菌培养浮游菌,检测美国... 通过高通量药物库筛选挖掘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简称:金葡)的新型抗菌药物。本研究的类型为实验性研究。金葡临床菌株均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分离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液标本;通过摇菌培养浮游菌,检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药物库(包含1573种小分子)对金葡浮游菌增殖抑制作用;通过96孔板结合结晶紫染色,检测FDA认证药物库分子对金葡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通过微量肉汤稀释实验,检测纳入小分子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后,通过CCK-8实验检测小分子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通过将FDA认证药物库中的小分子浓度设置为100μmol/L,初步筛选出218种对金葡浮游菌具有生长抑制作用的小分子。这些小分子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占118种。其次为抗肿瘤药物、抗炎/免疫类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和代谢疾病药物,分别占40、19、12、9、8和3种,未分类药物占9种。排除抗感染药物后,针对具有金葡浮游菌生长抑制作用排名前十的小分子主要为抗肿瘤药物,其次为神经系统药物和未分类药物维生素K3,其抑制率均达99.65%~100%。针对具有金葡生物被膜抑制作用的排名前十小分子也以抗肿瘤药物占比最高,其次为神经系统药物和抗炎/免疫类药物,其抑制率为50.22%~92.95%。通过微量肉汤稀释实验检测了第二轮筛选得到的51个小分子的MIC。其中,主要包括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抗炎/免疫药物、代谢疾病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和其他未分类药物,分别占22、5、3、9、2、5和5种,其MIC分布分别为1.56~50μmol/L、6.25~25μmol/L、6.25~25μmol/L、0.2~50μmol/L、25~50μmol/L、1.56~50μmol/L和0.1~12.5μmol/L。综上,通过高通量药物库筛选出的小分子最低抑菌浓度值均为微摩尔级别,成药能力强且可改造性高。其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药物 药敏实验 生物被膜 药物研发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洪 伍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4-870,共7页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各种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与结直肠癌的进展相关。肠道内的条件致病菌可促进结直肠癌发展,益生菌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结直肠癌。肠道菌群的改变影响着化疗、手术等治疗的效果,同时,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各种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与结直肠癌的进展相关。肠道内的条件致病菌可促进结直肠癌发展,益生菌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结直肠癌。肠道菌群的改变影响着化疗、手术等治疗的效果,同时,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治疗和诊断方面具有应用潜能。本文将对近年来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关系的进展研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组 结直肠肿瘤 具核梭杆菌 幽门螺杆菌 有益菌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