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被引量:237
1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9 位作者 黄德嘉 曹克将 陈柯萍 陈明龙 董建增 华伟 黄鹤 江洪 蒋晨阳 李莉 刘少稳 刘兴鹏 刘旭 刘育 马长生 马坚 孟旭 商丽华 苏晞 唐其柱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夏云龙 杨杰孚 杨新春 杨延宗 杨艳 姚焰 郑哲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21-384,共64页
前言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3年间,有关心房颤动(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 前言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3年间,有关心房颤动(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如转子(Rotor)学说、自主神经调节学说等;有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催生了新的治疗观点,完善了以前的治疗策略,如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应用、左心耳干预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观 循证医学证据 调节学说 中华医学会 口服抗凝药 心电生理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 被引量:198
2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8 位作者 黄德嘉 曹克将 陈柯萍 陈明龙 董建增 华伟 黄鹤 江洪 李莉 刘少稳 刘旭 刘兴鹏 刘育 马长生 马坚 孟旭 商丽华 苏晞 唐其柱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夏云龙 杨杰孚 杨新春 杨延宗 杨艳 姚焰 郑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年第5期377-434,共58页
自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Soci—etyof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三年间,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 自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Soci—etyof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三年间,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如Rotor学说、自主神经调节学说等;有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催生了新的治疗观及/或完善了以前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观 循证医学证据 调节学说 中华医学会 心电生理 临床研究 发生机制
原文传递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 被引量:140
3
作者 曹克将 +18 位作者 陈柯萍 陈明龙 洪葵 华伟 黄从新 黄德嘉 江洪 李学斌 李毅刚 汤宝鹏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薛玉梅 杨新春 杨艳 姚焰 张凤祥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3期189-253,共65页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指南 综述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性猝死 药物治疗 心律转复除颤器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2017) 被引量:135
4
作者 张澍 杨艳 +11 位作者 黄从新 黄德嘉 曹克将 朱俊 彭斌 杨杰孚 徐伟 王景峰 王祖禄 吴立群 赵仙先 汤宝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7-30,共14页
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已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其预防及治疗方式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卒中不同,抗凝治疗是预防和减少房颤所... 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已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其预防及治疗方式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卒中不同,抗凝治疗是预防和减少房颤所致脑卒中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未进行抗凝治疗,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比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脑卒中 预防 脑动脉粥样硬化 中国 抗血小板治疗 房颤患者 抗凝治疗
原文传递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 被引量:122
5
作者 曹克将 +17 位作者 黄德嘉 张澍 黄从新 陈柯萍 陈明龙 华伟 江洪 李学斌 李毅刚 汤宝鹏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薛玉梅 杨新春 杨艳 姚焰 张凤祥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88-258,共71页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性猝死 药物治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中国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 被引量:85
6
作者 杨艳 朱俊 +5 位作者 谭慧琼 梁岩 章晏 李建东 刘力生 CREATE中国课题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2176-2182,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作为国际多中心试验CREATE研究的一部分,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入选症状出现12小时内的STEMI病人,分析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结果中国274中心入选7510例病人,STEMI病人中0... 目的分析中国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作为国际多中心试验CREATE研究的一部分,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入选症状出现12小时内的STEMI病人,分析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结果中国274中心入选7510例病人,STEMI病人中0.7%为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平均年龄62.7岁。11.5%接受PCI治疗,溶栓治疗52.5%,冠状动旁路移植术0.1%,总体接受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及直接PCI)为62.4%。其他药物治疗情况与以往的登记研究相似。7天的死亡、卒中、再梗死联合终点为10.3%。30天总死亡率为11.1%。结论与全组急性冠脉事件登记研究相比较;中国STEMI病人的发病年龄与之相类似,伴发高血压者较多,有糖尿病史者稍少,接受再灌注率相似。但在再灌注治疗及药物治疗上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临床方案 基线特征 治疗 溶栓治疗 PCI治疗
原文传递
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指南(2019) 被引量:86
7
作者 杨艳 +1 位作者 黄德嘉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63-484,共22页
心源性栓塞造成的卒中占缺血性卒中的14%~30%,且病情更严重,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较高。防治方式较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所致卒中有很大不同。心源性卒中多存在明确的心血管系统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其中由心房颤动(房颤)所致者占绝大... 心源性栓塞造成的卒中占缺血性卒中的14%~30%,且病情更严重,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较高。防治方式较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所致卒中有很大不同。心源性卒中多存在明确的心血管系统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其中由心房颤动(房颤)所致者占绝大多数。大多数心源性卒中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措施予以预防。目前对心源性卒中的防治存在认识不足、治疗不规范等问题。为更好指导临床做好心源性卒中的防治工作,在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预防办公室的倡导下制订此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大剂量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78
8
作者 杨艳 宋有城 +7 位作者 朱俊 袁贤奇 谭慧琼 贺丽霞 章友华 章晏 李建东 曹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评价静脉用胺碘酮(amiodarone)对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心室颤动(V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SVT和(或)VF患者,其中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49.2±12.4岁;冠心病... 目的:评价静脉用胺碘酮(amiodarone)对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心室颤动(V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SVT和(或)VF患者,其中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49.2±12.4岁;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心肌病7例,心肌炎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3~5mg/kg,10分钟内注入,继之以1.0~1.5mg/min维持静脉滴注,第1个24小时总量平均2165.0±385.4mg(包括口服量),以后依病情渐减,维持静脉滴注平均4.2±2.5天。静脉应用同时加用口服胺碘酮600~1200mg/d。第1次负荷量后,若心律失常控制不理想,可每隔15~30分钟再给1.5~3.0mg/kg的追加负荷量。疗效判断以SVT和(或)VF消失为有效。结果:总有效率83.3%。2例静脉用胺碘酮期间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一过性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减量后恢复。结论:静脉应用大剂量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药物疗法 胺碘酮
下载PDF
盐胁迫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4
9
作者 李存桢 刘小京 +1 位作者 杨艳 刘春雨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209-212,共4页
用不同浓度(0、0.2、0.4、0.6、1.2、1.8、2.8、3.6g/100ml)的盐溶液(土壤溶液、Na2SO4及NaCl)处理盐地碱蓬种子,以研究其在盐胁迫下的萌发及萌发后的生长情况,并观察胁迫解除后种子的反应,为其栽培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盐... 用不同浓度(0、0.2、0.4、0.6、1.2、1.8、2.8、3.6g/100ml)的盐溶液(土壤溶液、Na2SO4及NaCl)处理盐地碱蓬种子,以研究其在盐胁迫下的萌发及萌发后的生长情况,并观察胁迫解除后种子的反应,为其栽培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盐地碱蓬种子的萌发对盐渍生境的适应性很强,能耐受较高的盐胁迫。对其种子萌发的胁迫作用是NaCl>土壤溶液>Na2SO4。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种子的萌发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盐胁迫解除后,盐地碱蓬种子仍具有较高的萌发力,发芽速度和整齐度提高。幼根和幼芽对不同种类盐胁迫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盐浓度对根的影响较大。经盐锻炼之后,盐地碱蓬幼苗恢复生长的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地碱蓬 种子萌发 盐胁迫 幼苗生长 Na2SO4 土壤溶液 生长情况 栽培利用 胁迫作用 发芽速度 能力提高 恢复生长 盐浓度 盐溶液 适应性 萌发率 萌发力 整齐度 反应 解除 幼芽 幼根
下载PDF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播期、播量研究 被引量:61
10
作者 李兰真 汤景华 +2 位作者 汤新海 杨艳 杨密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8-41,共4页
对半冬性、春性、弱春性小麦品种的产量与成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产量与成产因素均有较大差异;播期对产量与穗粒数影响较小,对成穗数与千粒重影响较大;播量对产量及成产诸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豫东地区应以... 对半冬性、春性、弱春性小麦品种的产量与成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产量与成产因素均有较大差异;播期对产量与穗粒数影响较小,对成穗数与千粒重影响较大;播量对产量及成产诸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豫东地区应以半冬性与弱春性品种为主;为防止越冬期与春季冻害的发生,各类型品种都可适期晚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不同类型 播期 播量 产量
下载PDF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及变化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国人群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7
11
作者 张国正 梁岩 +3 位作者 蔺亚晖 周洲 朱俊 杨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在中国人群中按照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管理指南中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的3 h诊断流程,确定疑似ACS患者最终诊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并推算在中国人群中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hs-cT... 目的:在中国人群中按照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管理指南中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的3 h诊断流程,确定疑似ACS患者最终诊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并推算在中国人群中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hs-cTn最佳界值。方法:对疑似ACS患者在就诊时及3 h进行ARCHITECT血浆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 (hs-cTnI)水平检测(检验判定),同时按常规诊疗流程收集病史资料,并进行基线和后续血液学检测(临床判定)。临床判定由未参与课题设计且不知ARCHITECT hs-cTnI检测结果的心脏科专家结合临床资料判定,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临床判定和检验判定结果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一致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检验判定3 h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并推算出hs-cTn最佳诊断界值。结果:本研究共分析398例患者,中位年龄61(54,67)岁,其中女性142例(35.7%)。入选患者中临床判定结果、检验判定3 h流程总体结果和性别特异结果中急性心肌梗死分别有115例(28.9%)、112例(28.1%)、110例(27.6%)。检验判定3 h流程总体结果及性别特异结果与临床判定结果的一致率分别为95.7%和95.2%,敏感度分别为91.3%和89.6%,特异度两者均为97.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8%和93.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5%和95.8%。中国急性胸痛患者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hs-cTnI 3 h流程总体诊断界值为0.0255 ng/ml(性别加权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65(95%CI:0.944~0.986);男性诊断界值为0.0335 ng/ml,AUC为0.970(95%CI:0.950~0.990);女性诊断界值为0.0110 ng/ml,AUC为0.949(95%CI:0.892~1.000)。结论:2015年ESC NSTE-ACS指南中hs-c Tn I的3 h诊断流程在中国大型医院中可行性强且准确性较高。本研究推算出诊断中国人群中NSTEMI的3 h hs-cTnI的总体诊断界值为0.0255 ng/ml,男性和女性中界值分别为0.0335、0.0110 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肌钙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中国人群 3小时诊断流程
下载PDF
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预测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的价值 被引量:44
12
作者 韦丙奇 杨跃进 +12 位作者 张健 张春玲 顾晴 高鑫 窦克非 张宇辉 黄晓红 康连鸣 杨艳 戴研 于丽天 张慧 吕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1-485,共5页
目的评价入院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预测失代偿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检测804例住院的失代偿心衰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在判断心衰患... 目的评价入院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预测失代偿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检测804例住院的失代偿心衰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在判断心衰患者住院死亡中的价值并找出其切点。应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判断血浆NT—proBNP是否为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804例心衰患者中有64例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4321.1(3063.8,6606.5)pmol/L与1921.6(873.9,3739.2)pmol/L,P〈0.01]。血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72(95%CI:0.718~0.825,P〈0.01),根据ROC曲线,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切点值定为3500pmol/L,大于或等于此值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0.3%、72.0%和71.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7.8%和96.6%。大于此值者的住院病死率(17.8%)是小于此值者(3.4%)的5倍(P〈0.01)。回归分析表明,血浆NT—proBNP是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入院时血浆NT—proBNP是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以3500pmol/L为切点,预测住院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超过70%,阴性预测值高达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医院病死率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及LDL-C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6
13
作者 陈润真 刘臣 +9 位作者 周鹏 谭宇 盛兆雪 李健楠 周金英 吴元 杨艳 宋莉 赵汉军 颜红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9-366,共8页
目的观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以评估术后血栓、炎症和胆固醇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 目的观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以评估术后血栓、炎症和胆固醇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于阜外医院接受急诊PCI并且基线资料完整的AMI患者,按术后D-二聚体、hs-CRP和LDL-C水平的四分位界值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三者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并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刻画上述标志物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研究的主要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结果共纳入3614例患者,年龄(59.2±12.0)岁,男性2845例(78.7%),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161例(87.5%)。随访时间为652(414,1880)d。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MI患者PCI术后D-二聚体和hs-CRP水平与全因死亡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D-二聚体<220μg/L患者比较,≥580μg/L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HR=2.03,95%CI 1.22~3.38,P=0.006);样条回归显示D-二聚体达到500μg/L后全因死亡风险维持在较高水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hs-CRP 2.74~7.18 mg/L组比较,hs-CRP<2.74 mg/L组(HR=1.86,95%CI 1.10~3.15,P=0.020)和hs-CRP≥11.99 mg/L组(HR=2.14,95%CI 1.35~3.40,P=0.001)的全因死亡风险均明显上升;样条回归显示远期全因死亡风险与hs-CRP水平呈J形关系,hs-CRP水平<2 mg/L或≥10 mg/L的患者死亡风险均明显升高。LDL-C水平与远期预后无显著关联(P均>0.05)。结论AMI患者在PCI术后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增加全因死亡风险,hs-CRP水平过低或过高患者不良预后增加。对于高血栓风险以及炎症风险极高或极低的患者需要优化抗栓和抗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预后
原文传递
越橘果实糖酸含量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及其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44
14
作者 刘有春 陶承光 +4 位作者 魏永祥 刘成 王兴东 刘威生 杨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110-4118,共9页
【目的】了解高丛、半高丛和矮丛越橘品种果实糖酸含量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探讨果实糖积累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关系,为越橘糖酸代谢机理和品质调控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5个越橘品种(高丛越... 【目的】了解高丛、半高丛和矮丛越橘品种果实糖酸含量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探讨果实糖积累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关系,为越橘糖酸代谢机理和品质调控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5个越橘品种(高丛越橘:‘斯巴坦’、‘泽西’,半高丛越橘:‘北村’、‘北蓝’,矮丛越橘:‘美登’)不同发育阶段果实的糖酸组分和叶片中糖组分进行测定。【结果】供试的5个越橘品种成熟果实总糖平均含量为102.04 mg·g-1FW,其中‘斯巴坦’含量最高,‘北村’最低。葡萄糖和果糖占总糖含量的97.90%—99.47%,二者含量比值1﹕1,均随果实发育呈迅速增加趋势,蔗糖和山梨醇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很低并随果实发育降低,在成熟果实中含量极微。供试高丛和半高丛越橘成熟果实总酸平均含量为7.10 mg·g-1FW,柠檬酸是主要有机酸,占总酸含量的76.94%,随果实发育先上升后下降,奎宁酸和苹果酸在幼果期占较大比重,随果实成熟含量下降。供试矮丛越橘品种‘美登’和半高丛越橘品种‘北村’酸组成及变化趋势相似,即奎宁酸是成熟果实的主要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种,且随果实发育持续下降,其次是柠檬酸和酒石酸。叶片中山梨醇占叶片总糖含量的67.28%,花后42 d(成熟前15 d)达到最高值,之后迅速降低。【结论】矮丛越橘品种‘美登’和半高丛越橘品种‘北村’有机酸构成特点区别于供试的高丛品种和半高丛品种‘北蓝’;山梨醇是越橘碳水化合物积累的主要形式;越橘成熟前15 d是果实膨大、糖分积累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橘 果实 叶片 果实发育
下载PDF
绿盲蝽在Bt转基因棉及枣树上的发生规律 被引量:39
15
作者 张秀梅 刘小京 +1 位作者 杨艳 段德玉 《华东昆虫学报》 2005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对绿盲蝽在Bt转基因棉及枣树上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沧州地区绿盲蝽以卵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地面双子叶杂草上越冬,在多年生枣股芽鳞内的越冬卵占总卵数的91.5%,在地面双子叶杂草上的越冬卵仅占总卵数的8.5%... 本文对绿盲蝽在Bt转基因棉及枣树上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沧州地区绿盲蝽以卵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地面双子叶杂草上越冬,在多年生枣股芽鳞内的越冬卵占总卵数的91.5%,在地面双子叶杂草上的越冬卵仅占总卵数的8.5%。该虫1年发生5代,枣树和棉花是该虫的主要互为寄主,1-2代危害枣树,2代成虫转主于棉花,转主高峰为6月19-25日,3-5代危害棉花,第5代成虫于9月初开始返回枣树产卵越冬。1-3代若虫孵化时间集中、成虫羽化高峰明显。根据绿盲蝽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抓住关键时期,采取大面积统一防治,将该虫消灭在孵化期和成虫羽化及转主之前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规律 转基因棉 绿盲蝽 枣树 Bt 双子叶杂草 成虫羽化 系统研究 沧州地区 孵化时间 薄弱环节 关键时期 防治策略 多年生 越冬卵 棉花 第5代 生活史 孵化期 地面 危害 寄主 产卵 若虫
下载PDF
合并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42
16
作者 陈昭然 黄毕 +6 位作者 樊晓寒 陆海松 赵振华 惠汝太 杨艳 朱俊 张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长、短期预后.方法 连续入选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阜外医院就诊的AAD患者1 087例,分析其基线资料、治疗策略和预后.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全因... 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长、短期预后.方法 连续入选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阜外医院就诊的AAD患者1 087例,分析其基线资料、治疗策略和预后.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全因死亡和长期随访全因死亡.结果 1 087例AAD患者中Stanford A型AAD患者595例(54.7%),Stanford B型AAD患者492例(45.3%),出院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4.2(10.9,40.8)个月.合并高血压的AAD患者共733例(67.4%),其中Stanford B型A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Stanford A型[71.3% (351/492)比64.2% (382/595),P=0.01].合并高血压的Stanford A型和B型AAD患者年龄均较大,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的比例相对较高,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较低(P均<0.05).合并高血压的Stanford A型AAD患者入院时血压、血肌酐水平及多种炎性标记物水平(包括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P均<0.05).Stanford A型A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住院病死率和长期病死率与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9% (38/382)比5.6% (12/213) (P =0.07)和9.0% (31/344)比8.9% (18/201) (P=0.98).Stanford B型A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其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5.4%(19/351)比0.7%(1/141),P=0.02],但二者长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 (23/332)比7.9% (11/140),P=0.7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不是AAD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StanfordA型AAD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是住院死亡的保护因素,对于Stanford B型AAD患者而言年龄和手术治疗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是AAD常见的合并症,Stanford B型AAD合并高血压比例较高.合并高血压的AAD患者年龄较大,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较高,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预后 急性主动脉夹层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情况分析 被引量:39
17
作者 崔锦钢 吴元 +6 位作者 赵冬云 张艳娟 杨艳 袁建松 李佳 乔树宾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为IABP的临床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1-01至2012-12在我院急诊及冠心病监护病房置入IABP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为IABP的临床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1-01至2012-12在我院急诊及冠心病监护病房置入IABP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238例,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9例,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并对IABP治疗后血小板减少、出血、发热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使用IABP的2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仅23例(9.7%)未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18例(49.6%)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介入治疗。死亡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21例(8.8%)、血小板减少55例(23.1%)、出血49例(20.5%)、下肢缺血4例(1.7%)。有18例患者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50×109/L),其中11例拔除IABP后血小板逐渐恢复,5例给予补充了血小板治疗。有12例患者发热,均发生于长时间使用IABP治疗患者,平均置入时间(10.3±7.8)天,有4例患者血培养阳性。结论:IAB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危患者的重要过渡辅助装置。血小板减少和出血是最常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6
18
作者 杨艳 王孟春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99-600,共2页
目的 了解急性脑血管病 (ACVD)患者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含量的变化 ,为进一步研究ACVD的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对 68例ACVD患者和 3 1例正常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D 二... 目的 了解急性脑血管病 (ACVD)患者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含量的变化 ,为进一步研究ACVD的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对 68例ACVD患者和 3 1例正常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D 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急性期ACVD较正常人的D 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 ,恢复期下降 ,急性期和恢复期比较有显著差异 ,而脑出血 (CH)急性期和脑梗死 (CI)急性期两组间比较D 二聚体的差异不显著。结论 提示CH和CI是高凝状态的两种不同表现 ,即使是CH也不是原发或继发的纤溶亢进所致 ,而是高凝造成的血管硬化破裂所致 ,血浆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脑出血 脑梗死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胺碘酮规范应用专家建议 被引量:39
19
作者 胺碘酮规范应用专家建议专家写作组 郭继鸿 +15 位作者 郭涛 胡大一 蒋文平 李莉 李树岩 梁岩 刘启明 刘元生 孟旭 秦俭 吴书林 杨艳 殷跃辉 张媛 周胜华 朱俊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8-264,共7页
胺碘酮是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随着心律失常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胺碘酮的临床地位在不断变化。临床实践中也有诸多不规范应用的情况。本专家建议从适应证、药理学与临床、使用剂量、随访和副作用等方面介绍了胺碘酮,重在规范应用。同... 胺碘酮是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随着心律失常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胺碘酮的临床地位在不断变化。临床实践中也有诸多不规范应用的情况。本专家建议从适应证、药理学与临床、使用剂量、随访和副作用等方面介绍了胺碘酮,重在规范应用。同时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也表达了专家组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规范应用
原文传递
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37
20
作者 张福 杨艳 《肉类工业》 2005年第1期34-36,共3页
对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及对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指出了合理利用大豆蛋白对改善肉制品色、香、味、组织结构及营养价值等品质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豆蛋白 肉制品加工 营养价值 品质 改善 合理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