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白云鄂博上石炭—下二叠统阿木山组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欢 +2 位作者 张德军 李想 孙跃武 《世界地质》 CAS 2015年第2期259-272,共14页
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阿木山组砂岩的碎屑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早二叠世阿木山组的碎屑锆石主要由古生代(354—479Ma)和元古宙(934—1941Ma)及少量的古元古一新太古代(2330~2688Ma)碎屑锆石组成。结合... 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阿木山组砂岩的碎屑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早二叠世阿木山组的碎屑锆石主要由古生代(354—479Ma)和元古宙(934—1941Ma)及少量的古元古一新太古代(2330~2688Ma)碎屑锆石组成。结合该组模式剖面的实测和照化石再研究,笔者认为,阿木山组合934~1941Ma碎屑锆石的砂岩物源来自于佳蒙地块,而非华北板块;含有Spha.eroschwagerina化石带的阿木山组应当属于佳蒙地块的大陆边缘沉积。这一认识对于研究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和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以及将内蒙古草原一松花江地层区划归佳蒙地层大区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木山组 碎屑锆石 U—Pb同位素测年 佳蒙地块 地层区划
下载PDF
黔南紫云地区早二叠世珊瑚层及其对晚古生代冰期的响应
2
作者 李思儒 巩恩普 +2 位作者 张永利 王立芙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4-156,共13页
黔南紫云宗地乡高寨发育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中晚期珊瑚层,是该时期中国南方报道较少的生物建造类型,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珊瑚层由单体四射珊瑚提曼珊瑚(Timania)和沟珊瑚(Bothrophyllum)建造而成。珊瑚层内生物种类丰富,包括群体珊瑚An... 黔南紫云宗地乡高寨发育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中晚期珊瑚层,是该时期中国南方报道较少的生物建造类型,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珊瑚层由单体四射珊瑚提曼珊瑚(Timania)和沟珊瑚(Bothrophyllum)建造而成。珊瑚层内生物种类丰富,包括群体珊瑚Antheria、棘皮类、有孔虫、钙藻、Tubiphytes、腕足类等。本文对珊瑚层岩石进行微相研究,划分出了珊瑚障积岩、有孔虫生屑泥粒灰岩、钙藻-有孔虫生屑泥粒灰岩、似球粒泥粒灰岩-颗粒灰岩、生屑粒泥灰岩和白云质生屑泥粒灰岩等6种微相类型。晚古生代冰川作用导致的高频率海平面变化控制珊瑚层的形成和消失。珊瑚层发育于早二叠世“冰室地球”到“温室地球”这一转折发生的关键时期,其发现为华南地区对晚古生代冰川作用的响应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克马尔期 珊瑚层 海平面变化 晚古生代冰期 黔南
原文传递
石炭纪生物礁与晚古生代冰期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巩恩普 黄文韬 +6 位作者 关长庆 张永利 王立芙 李骁 王俊杰 苗卓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71-1692,共22页
有着海洋“热带雨林”之称的生物礁,是一个由各类生物组成的高级生态系统,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的生物礁都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地质历史时期,古环境和古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礁的发展和演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晚古生代冰期对... 有着海洋“热带雨林”之称的生物礁,是一个由各类生物组成的高级生态系统,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的生物礁都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地质历史时期,古环境和古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礁的发展和演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晚古生代冰期对石炭纪生物礁的作用。晚古生代冰期是显生宙以来最为重要的气候变冷事件之一,开始于泥盆纪末,结束于早二叠世,导致全球古气候和古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并对石炭纪生物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多年来,在地质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虽然已经在晚古生代冰期和石炭纪生物礁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并未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系统总结了两大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受古环境和古气候影响,石炭纪生物礁经历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和演化史,并与晚古生代冰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石炭纪各时期生物礁的繁盛或衰落与气候回暖或变冷呈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生物礁 群落演化 晚古生代冰期 古气候 古环境
下载PDF
假史塔夫(虫筳)与小泽(虫筳)中铝元素的富集现象:对贵州与内蒙古(虫筳)类化石的电子探针面分析实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跃武 +1 位作者 张永利 巩恩普 《世界地质》 CAS 2019年第1期11-19,共9页
对产自内蒙古阿木乌苏剖面和贵州省路马寨剖面的(虫筳)类化石进行电子探针面分析实验,发现铝元素在部分样品上存在富集现象且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高铝点通常沿着(虫筳)类化石的壳圈分布,而且仅出现在Pseudostaffella和Ozawainella属上... 对产自内蒙古阿木乌苏剖面和贵州省路马寨剖面的(虫筳)类化石进行电子探针面分析实验,发现铝元素在部分样品上存在富集现象且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高铝点通常沿着(虫筳)类化石的壳圈分布,而且仅出现在Pseudostaffella和Ozawainella属上。但这两属化石上的铝元素富集现象并非完全一致:在Pseudostaffella上,铝元素仅在最外圈上出现富集。在Ozawainella上,各个壳圈上均有富集现象。考虑到(虫筳)类壳形与其活动方式的相关性,并结合海洋环境中铝元素的分布特征,此类铝元素富集现象很可能是由Pseudostaffella与Ozawainella本身偏漂浮的活动方式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筳)类化石 电子探针 微量元素 晚石炭世
下载PDF
广西隆安都结剖面下石炭统都安组上部鲕粒类型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巩恩普 +6 位作者 黄文韬 关长庆 张永利 苗卓伟 王立芙 李骁 王俊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41,共17页
鲕粒是一类特殊的沉积颗粒,为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的重要指示器。为了深入认识此类特殊颗粒的成因机制、形成环境及地质意义,对广西隆安地区都结剖面下石炭统都安组上部含鲕粒地层开展了古生物学、沉积学和岩相学研究。研究区共识别出5... 鲕粒是一类特殊的沉积颗粒,为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的重要指示器。为了深入认识此类特殊颗粒的成因机制、形成环境及地质意义,对广西隆安地区都结剖面下石炭统都安组上部含鲕粒地层开展了古生物学、沉积学和岩相学研究。研究区共识别出5种主要的鲕粒类型:放射状纹层鲕粒(O1)、规则同心放射状纹层鲕粒(O2)、不规则同心放射状纹层鲕粒(O3)、泥晶鲕粒(O4-A和O4-B)和复合鲕粒(O5)。各类鲕粒的显微组构和沉积环境指示其具有不同的形成过程,其中水动力条件影响和控制着鲕粒的发育和分布情况。研究区含鲕粒地层形成于维宪期末-谢尔普霍夫期,恰好对应早石炭世晚期冰川作用的开始。受冰川作用影响,全球海平面频繁波动,研究区地处低纬度地区并以浅滩和潮坪沉积环境为主,为鲕粒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水体条件,即温暖、动荡的浅水环境。此外,含鲕粒岩层内广泛发育钙质微生物和微生物席,说明微生物活动在研究区较为常见,可能与鲕粒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都安组 鲕粒类型 鲕粒成因 微生物作用 古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