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1例烧伤脓毒症的发生特点及转归 被引量:53
1
作者 柴家科 盛志勇 +10 位作者 高建川 纪晓峰 郭振荣 杨红 高维谊 刁力 贺立新 贾晓 李利根 郝岱峰 姚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烧伤脓毒症的发生特点及转归。方法:1993 年1 月~1998 年10月共收治烧伤患者1 641例,对其中发生烧伤脓毒症的111例进行分析,且对脓毒症患者并发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MSOF)存活和死亡患者测定了血... 目的:探讨烧伤脓毒症的发生特点及转归。方法:1993 年1 月~1998 年10月共收治烧伤患者1 641例,对其中发生烧伤脓毒症的111例进行分析,且对脓毒症患者并发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MSOF)存活和死亡患者测定了血浆白介素 6(IL 6)、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内毒素(LPS)。结果:随烧伤面积增加,脓毒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主要原因有:①创面感染(83 例,74.8% ),致创面感染的菌种17 种,每例平均3.5种,其中绿脓杆菌感染占第1 位,其次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G- 杆菌。②烧伤休克(65 例,58.6% ),这些患者平均入院时间较晚,院外抗休克措施不足,入院时常有明显休克或隐匿性休克表现。③此外,大面积深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易并发肺部感染,成为脓毒症的诱因。烧伤脓毒症导致的MSOF发生率14.1% ,每例平均有2 个器官,而非脓毒症患者MSOF发生率仅0.1% ,脓毒症并发MSOF死亡组IL 6、IL 8、LPS和TNF α在整个MSOF期间明显高于存活组,尤其以死亡前为甚。结论:烧伤脓毒症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烧伤严重程度、感染严重程度、休克严重程度和有无吸入性损伤等多种致病因素,而脓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脓毒症 预后 MSOF 转归
下载PDF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 被引量:54
2
作者 郭振荣 盛志勇 +4 位作者 刁力 高维谊 杨红 林洪远 韩家林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8,77,共4页
为缩短疗程,减少坏死组织对机体的中毒反应,开展了休克期内切痂植皮手术。病人21例,烧伤面积63.2±18.1%,Ⅲ度36.9±19.6%,开始手术时间24.1±13.9h,一次切痂面积32.3±7.1%。利用Swan-Ganz导管监测了术前、术中及术后... 为缩短疗程,减少坏死组织对机体的中毒反应,开展了休克期内切痂植皮手术。病人21例,烧伤面积63.2±18.1%,Ⅲ度36.9±19.6%,开始手术时间24.1±13.9h,一次切痂面积32.3±7.1%。利用Swan-Ganz导管监测了术前、术中及术后的RAP、PAP、PAWP、ABP、HR、CO及CI,结果都很平稳。与条件相似的29例非休克期切痂病人对比表明:休克期切痂病人愈合天数缩短10天左右,血浓缩缓解快,二周内输血量减少700ml左右,Hb及Hct均维持在正常水平。应用抗生素的种类及时间减少,内脏并发症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切痂植皮
原文传递
员工敬业度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44
3
作者 杨红 廖建桥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51,59,共8页
本文归纳、整合了敬业度的定义和维度,辨析了敬业度与工作卷入、工作满意度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从工作因素、心理因素和互动过程三个角度解释了敬业度的决定机理,介绍了敬业度的测量方法,梳理了有关敬业度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实证研究... 本文归纳、整合了敬业度的定义和维度,辨析了敬业度与工作卷入、工作满意度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从工作因素、心理因素和互动过程三个角度解释了敬业度的决定机理,介绍了敬业度的测量方法,梳理了有关敬业度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实证研究,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业度 工作要求 工作资源
原文传递
大面积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防治 被引量:45
4
作者 盛志勇 杨红 +3 位作者 柴家科 郭振荣 申传安 张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 将临床与实验研究所得结果应用于临床治疗 ,分析其对降低严重烧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病率的作用。 方法 总结自 1970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共收治的严重烧伤 (烧伤面积均大于 30 %TBSA)患者 6 5 7例 ,以 1990年 1... 目的 将临床与实验研究所得结果应用于临床治疗 ,分析其对降低严重烧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病率的作用。 方法 总结自 1970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共收治的严重烧伤 (烧伤面积均大于 30 %TBSA)患者 6 5 7例 ,以 1990年 1月 1日为界分为 2组。 2组的伤情有可比性。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之间的患者广泛地应用了新的治疗措施 ,主要为及时、快速、充分的液体复苏 ,应用山莨菪碱恢复肠道血供 ,氧自由基清除剂阻止氧自由基的损害 ,休克期广泛切痂、植皮 ,早期经口营养 ,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等。 结果  1990年 1月前 36 9例 ,MODS的发病率为 17 3% ,病死率为 87 5 %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之间 2 88例的MODS发病率为 6 9% ,病死率为 40 0 % ,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论 严重烧伤患者在治疗中减轻或消除MODS的病因或诱因的措施 ,可以显著地降低MODS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防治
原文传递
去细胞异体真皮、去细胞猪真皮和自体刃厚皮移植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5
作者 柴家科 杨红 +8 位作者 李利根 郭振荣 盛志勇 陈宝驹 贾晓 京萨 陆江阳 李国红 《中华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90-793,共4页
目的 观察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在深度烧伤和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去细胞异体真皮或我们研制的去细胞猪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的方法 ,修复各种创面 119例次 ,比较不同创面的植皮成活率 ,观察应... 目的 观察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在深度烧伤和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去细胞异体真皮或我们研制的去细胞猪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的方法 ,修复各种创面 119例次 ,比较不同创面的植皮成活率 ,观察应用不同部位的皮肤覆盖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与植皮成活的关系 ,并对部分病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随访。 结果 削痂、切痂和切瘢创面植皮成活率分别为 ( 93 4%± 3 1) %、( 92 1± 4 6 ) %和 ( 94 5± 3 8) % ,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去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与去细胞猪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 ,二者植皮成活率差异无显著意义。躯干、四肢自体刃厚皮覆盖的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 ,植皮成活率分别为( 93 1± 4 8) %、( 89 0± 6 2 ) % ,而应用刃厚头皮或自体微粒皮加异体皮覆盖的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 ,植皮成活率明显下降 (P <0 0 5或 0 0 1)。组织学观察 ,术后 19个月时表皮、真皮形态正常 ,胶原纤维排列规则 ,未见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和瘢痕化 ,无皮肤附件。成活的复合移植皮肤 ,与邻近正常肤色近似 ,色素沉着轻 ,无明显皱缩 ,触之软 ,活动度好。 结论 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或切瘢后创面不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异种移植 生物敷料 皮肤移植
原文传递
不同治疗阶段(1970~1998年)烧伤脓毒症的防治经验 被引量:37
6
作者 柴家科 盛志勇 +8 位作者 郭振荣 高建川 纪晓峰 杨红 高维宜 贺立新 贾晓 刁力 李利根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 总结并提出伤后脓毒症临床研究及防治措施。 方法 将我科 1970年 1月至1998年 10月收治的 5 330例烧伤患者中 45 1例发生脓毒症者 ,分为 3个治疗阶段 ,结合临床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及一系列防治新方法的使用 ,分析烧伤后脓毒症... 目的 总结并提出伤后脓毒症临床研究及防治措施。 方法 将我科 1970年 1月至1998年 10月收治的 5 330例烧伤患者中 45 1例发生脓毒症者 ,分为 3个治疗阶段 ,结合临床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及一系列防治新方法的使用 ,分析烧伤后脓毒症发病率及死亡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结果 第 3治疗阶段脓毒症总发生率 (6 .7% )和死亡率 (4 .5 % )以及烧伤面积大于 30 %TBSA伤员脓毒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第 1、2阶段 (P <0 .0 5~ 0 .0 1)。第 3阶段脓毒症并发MSOF死亡组IL - 6、IL - 8、LPS和TNFα ,在整个MSOF期间明显高于存活组 ,尤其是死亡前为甚 (P <0 .0 5~0 .0 1)。 结论 早期、适当、有效的复苏 ,及时防治伤后感染 ,对深度烧伤创面及早切削痂植皮 ,加强内脏器官的保护与支持是降低脓毒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的最重要措施。一旦发生烧伤创面脓毒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1970~1998年 烧伤 脓毒症 预防
原文传递
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特点及其对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柴家科 郭振荣 +5 位作者 陈文元 朱兆 杨红 庄殿琪 韩献忠 盛志勇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为了评价吸入性损伤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特点及其对死亡的影响,总结了我科近14年住院治疗的热力烧伤患者940例,其中吸入性损伤175例,轻度15例。全部治愈,中度25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52.0%,重度35例。死亡31例,死亡率为88.6%,统计分析表明... 为了评价吸入性损伤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特点及其对死亡的影响,总结了我科近14年住院治疗的热力烧伤患者940例,其中吸入性损伤175例,轻度15例。全部治愈,中度25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52.0%,重度35例。死亡31例,死亡率为88.6%,统计分析表明,合并吸入性损伤者69.3%在密闭空间发生,同时伴有面部烧伤者达96.0%。随着烧伤面积的增加,吸入性损伤发生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相应增加,有吸入性损伤肺部感染较无吸入性损伤肺部感染率为高(P<0.01),发生时间早,两组同等烧伤面积、深度、年龄患者、有吸入性损伤组发生死亡的危险比无吸入性损份组大17.2倍(P<0.001)。烧伤面积、深度和年龄相近,合并肺部感染者明显增加了死亡的机会(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损伤 肺部感染 死亡率 烧伤
原文传递
难愈性创面治疗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34
8
作者 杨红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3-195,共3页
难愈性创面亦称慢性创面,其定义目前尚未明确统一,临床上多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经1个月以上治疗未能愈合,也无愈合倾向的创面。国际伤口愈合学会将其定义为无法通过正常有序且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完全愈合的创面。
关键词 烧伤 负压伤口疗法 干细胞 基因 封闭敷料 皮肤 人工 生物疗法 中草药 组织移 难愈性创面 生物打印技术
原文传递
企业员工内在工作动机研究述评 被引量:27
9
作者 杨红 廖建桥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9,共7页
企业员工内在工作动机对其绩效等变量有积极的预测作用,同时也是员工爱岗敬业的基础。本文首先阐明了内在动机的定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然后介绍了内在工作动机研究的相关理论,并指出了内在动机与相关变量的作用关系;最后指出了... 企业员工内在工作动机对其绩效等变量有积极的预测作用,同时也是员工爱岗敬业的基础。本文首先阐明了内在动机的定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然后介绍了内在工作动机研究的相关理论,并指出了内在动机与相关变量的作用关系;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动机 自主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 工作特征模型
原文传递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时机的临床指标 被引量:26
10
作者 郭振荣 盛志勇 +3 位作者 贺立新 高维谊 杨红 柴家科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为无监测条件下开展休克期切痂的同行提供一些实用的临床观察指标。方法总结了60例休克期切痂病人的临床经验。结果提出了选择休克期切痂时机的临床观察指标:①第一个24小时入量2.6~3.0ml·kg^(-1)·1%TBSA^(-1);②尿量80... 目的为无监测条件下开展休克期切痂的同行提供一些实用的临床观察指标。方法总结了60例休克期切痂病人的临床经验。结果提出了选择休克期切痂时机的临床观察指标:①第一个24小时入量2.6~3.0ml·kg^(-1)·1%TBSA^(-1);②尿量80~100ml/小时;③意识清楚;④口渴明显减轻,无恶心呕吐;⑤心率100次/分左右;⑥血红蛋白≤150g/L;⑦红细胞压积≤0.50。结论根据这些临床指标实施休克期切痂植皮手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期 切痂 植皮时机
原文传递
银锌霜、负离子流照射及湿润烧伤膏治疗创面绿脓杆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郭振荣 盛志勇 +7 位作者 杨红 刁力 赵东彦 熊德鑫 祝小枫 邵昌发 常国友 王晓红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81-183,共3页
关键词 烧伤 绿脓杆菌 大鼠 银锌霜
原文传递
依据临床指标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施行休克期切痂植皮 被引量:24
12
作者 柴家科 郭振荣 +9 位作者 盛志勇 杨红 高建川 李利根 贾晓 高维谊 刁力 贺立新 朱敬民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验证依据临床指标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施行休克期切痂植皮的可行性。方法对33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在无 Swan-Ganz 导管监测条件下,当获得下述临床标准时开始施行休克期切痂:①尿量80~100ml/h;②意识清楚;③口渴明显减轻;④无消化道症状;... 目的验证依据临床指标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施行休克期切痂植皮的可行性。方法对33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在无 Swan-Ganz 导管监测条件下,当获得下述临床标准时开始施行休克期切痂:①尿量80~100ml/h;②意识清楚;③口渴明显减轻;④无消化道症状;⑤心率100~110次/min;⑥呼吸平稳,20~24次/min;⑦血红蛋白≤150g/L,红细胞压积≤0.5。与另32例非休克期切痂组病人对比,观察两组病人脓毒症、MODS 的发生率和炎性介质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浆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动态变化。结果 33例休克期切痂病人术后病情均稳定,脓毒症的发生率低于非休克期切痂组(34.4%:56.3%),MODS 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较非休克期切痂组为低,血浆 LPS、TNF、IL-6、IL-8水平显著低于非休克期切痂组。结论依据临床指标指导休克期切痂,安全可靠,可减少脓毒症和 MODS 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临床指标 休克期 切痂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俊聪 胡超 +1 位作者 杨红 姚咏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5-350,共6页
目的初步评价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单位2013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并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乌司他丁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入... 目的初步评价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单位2013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并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乌司他丁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清创、植皮、营养支持等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入院后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每日2次,每次8×105 U,连续7 d。治疗1、3、5、7 d,抽取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另选20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于试验开始后第1天统一抽取其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例,酶标仪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以吸光度值表示),ELISA法检测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含量及血清中IL-4、γ干扰素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LSD-t检验。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健康受试者比较,常规治疗组患者CD4+CD25+ Treg比例于治疗1~7 d显著升高(t值为13.303~26.043,P值均小于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CD4+CD25+ Treg比例于治疗5、7 d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8.317、15.071,P值均小于0.01)。(2)治疗1、3、5、7 d,常规治疗组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71±0.11、0.61±0.15、0.54±0.12、0.67±0.17,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健康受试者的1.21±0.22(t值为8.686~11.957,P值均小于0.01)。治疗3、5、7 d,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81±0.11、0.85±0.14、1.08±0.1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t值为4.808~8.568,P值均小于0.01)。(3)与健康对照组健康受试者比较,常规治疗组患者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含量于治疗1~7 d明显降低(t值为8.073~9.288,P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免疫 脓毒症 T淋巴细胞亚群 HLA抗原 乌司他丁
原文传递
八例烧伤创面脓毒症的治疗经验 被引量:21
14
作者 柴家科 盛志勇 +7 位作者 杨红 李立根 高建川 高维谊 贾晓 刁力 郭振荣 常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08-910,共3页
目的 为提高烧伤创面脓毒症的治疗水平 ,研究并总结烧伤创面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自 1997年 9月~1998年 10月我科共连续收治 8例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 ,全都救治成功 ,其中 6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2例并发... 目的 为提高烧伤创面脓毒症的治疗水平 ,研究并总结烧伤创面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自 1997年 9月~1998年 10月我科共连续收治 8例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 ,全都救治成功 ,其中 6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2例并发脓毒性休克 ,在这些患者中 ,感染组织切除前、切除后、生命体征平稳时分别对创面及痂下组织的菌种进行了培养和分离 ,并测定了血浆白细胞介素 6(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内毒素(LPS)。结果 ( 1)烧伤患者一旦发生创面脓毒症 ,病情急剧恶化 ;( 2 )烧伤面积大 ,深度面积广 ,焦痂或痂皮存在时间长、创面未能得到及时覆盖是诱发创面脓毒症的主要因素 ;( 3 )虽然导致创面感染的病原菌有多种 ,但绿脓杆菌是侵袭痂下附近健康组织的主要致病菌 ;( 4 )坏死、感染组织切除前血浆IL 6、IL 8、TNF、LPS水平较切除后为高(P <0 0 5 ) ,生命征平稳时上述炎性介质水平低于坏死、感染组织切除后 (P <0 0 5 ) ,更低于坏死、感染组织切除前 (P<0 0 0 1)。结论 烧伤创面脓毒症常并发MODS,深度烧伤创面未能得到及时切除、封闭是诱发本症的根源 ,而炎性介质在烧伤创面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及时、果断、彻底切除坏死组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脓毒症 治疗
原文传递
卡巴胆碱对烧创伤后肠道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曹卫红 柴家科 +4 位作者 胡森 杨红 孙天骏 邹晓防 盛志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观察肠道内给予卡巴胆碱对兔肠部分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重度烧伤患者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白兔制成肠部分I/R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肠部分I/R损伤组(25只)、卡巴胆碱组[25只,于肠系膜上动脉(SMA)阻断后1h肠内注入3g/L... 目的观察肠道内给予卡巴胆碱对兔肠部分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重度烧伤患者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白兔制成肠部分I/R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肠部分I/R损伤组(25只)、卡巴胆碱组[25只,于肠系膜上动脉(SMA)阻断后1h肠内注入3g/L卡巴胆碱(3μg/kg)];另取25只设为假手术组,仅分离SMA,不阻断;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不致伤,处死后留取标本待测。检测兔SMA阻断前后及肠道内给予卡巴胆碱后肠黏膜的血流量。各致伤组均在处理后2、4、6、8、24、48、72h留取静脉血测定其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D-乳酸和D-木糖含量。并行葡聚糖蓝排出实验,以检测胃肠道吸收功能。同时选择大面积烧伤[烧伤总面积(84±12)%TBSA]患者8例,在患者肠呜音<2次/min或腹胀明显时,口服1g/L卡巴胆碱(15μg/kg),观察给药后每分钟肠鸣音次数及腹胀情况。结果SMA阻断后肠部分I/R损伤组肠黏膜血流量为(48±6)PU,较正常对照组[(102±5)PU]明显减少,而肠道内注入卡巴胆碱后1h血流量增至(77±3)PU。肠缺血后肠部分I/R损伤组血浆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开始升高,处理后24h达峰值[(4.63±0.27)U/ml、(7.9±2.4)mg/L],以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0.89±0.14)U/ml、(2.0±1.1)mg/L,P<0.05]。卡巴胆碱组的变化基本同肠部分I/R损伤组,但变化幅度较小;而假手术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在给予D-木糖后2h,肠部分I/R损伤组血浆D-木糖含量显著降低,但处理后6h肠部分I/R损伤组及卡巴胆碱组明显升高,以后逐渐下降;假手术组略有波动。SMA处理后2h肠部分I/R损伤组葡聚糖蓝未见排出,处理后6h其运动距离逐渐增加,但处理后24h其运动距离仍明显短于正常值(P<0.05),48~72h基本恢复正常;卡巴胆碱组注入葡聚糖蓝后即可见其排出,其运动距离明显增加,处理后6h达峰值(43±6)cm,以后逐渐缩短接近正常(28±3)cm。给药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卡巴胆碱 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早期防治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红 柴家科 +7 位作者 盛志勇 郭振荣 申传安 刁力 李利根 贺立新 于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610-612,共3页
目的 :评价改进休克复苏方案对严重烧伤患者延迟复苏后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防治效果。方法 :1992~ 1999年我科首诊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延迟复苏 (伤后 6小时或 6小时后开始补液 )患者48例 ,对比分析采用改进休克复苏方案... 目的 :评价改进休克复苏方案对严重烧伤患者延迟复苏后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防治效果。方法 :1992~ 1999年我科首诊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延迟复苏 (伤后 6小时或 6小时后开始补液 )患者48例 ,对比分析采用改进休克复苏方案治疗与未采用改进方案治疗患者脓毒症和 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改进后的休克复苏方案为 :在 Swan Ganz导管监测下快速有效液体复苏的同时 ,使用山莨菪碱改善肠道血供 ;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 C、维生素 E和甘露醇防治再灌注损伤。结果 :1992年以后 ,使用新方案治疗显著缩短了休克纠正时间 ,提高了复苏成功率。从观察结果来看 ,新方案可显著提高胃粘膜 p H值 ,降低血中丙二醛、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水平 ;从总的治疗效果来看 ,降低了患者脓毒症和 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结论 :改进的休克复苏方案提高了复苏效率 ,减轻了延迟复苏时缺血及再灌注造成的损害 ,进而有效降低了脓毒症和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烧伤延迟复苏 治疗
下载PDF
脂多糖对皮肤纤维母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红 付小兵 +2 位作者 柴家科 盛志勇 Magaret Hughes Goerge W Cherry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8-429,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纤维母细胞 表皮细胞 细胞增殖 脂多糖
下载PDF
成批烧冲复合伤患者的临床救治 被引量:21
18
作者 柴家科 盛志勇 +10 位作者 陆江阳 文仲光 杨红 贾晓 李利根 曹卫红 郝岱峰 申传安 庹晓晔 梁黎 王淑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 总结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2005年6月7日收治一批5例烧冲复合伤患者,烧伤面积达总体表面积(TBSA)的80%-97%[(89.6±7.2)%],其中Ⅲ度面积达TBSA的75%-92%[(83.4±7.3)%],所有患者已行... 目的 总结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2005年6月7日收治一批5例烧冲复合伤患者,烧伤面积达总体表面积(TBSA)的80%-97%[(89.6±7.2)%],其中Ⅲ度面积达TBSA的75%-92%[(83.4±7.3)%],所有患者已行气管切开。对这些患者病情变化特点进行总结,动态测定部分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1例死亡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了检查。结果 除1例入院时已并发脓毒性休克于入院后23h死亡外,其余4例均救治成功。入院时5例患者均有心、肝、肺、胰腺等多器官功能障碍,尤以肺脏损伤为重。死亡患者心、肝、肺等器官出现了严重的冲击伤病理变化。本组血小板均明显降低,凝血功能明显异常,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治疗,5000U/次,2-4次/d静脉给予后凝血功能得到改善,未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例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呼吸机支持,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加用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短时间内给予纯氧纠正低氧血症。尽早封闭烧伤创面,所有患者于入院后12-16h分别行四肢和胸腹部切削痂和异体皮微粒皮移植手术,一次封闭创面(55±8)%。患者异常升高的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在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60万U/次,4次/d)治疗后恢复至生理水平。结论 烧冲复合伤伤情重,多器官功能严重受损,临床过程复杂,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正确判断伤情,尽早封闭创面,审慎使用抗生素,积极抗凝治疗,注重营养支持与代谢调理,强化胰岛素治疗,及时有效地行脏器功能支持与保护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冲击伤 复合伤 治疗方案
原文传递
两批危重烧伤患者转入院后的早期救治体会(英文) 被引量:22
19
作者 柴家科 盛志勇 +6 位作者 杨红 贾晓 李利根 郝岱峰 申传安 吴焱秋 梁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 本文介绍 2批共 13例危重烧伤病人 ,伤后 3~ 4天经长途转运至我科的早期救治体会。方法  2 0 0 1年 6月 2 7日和2 0 0 2年 6月 9日先后收治两批 13例伤后 3~ 4天经长途转运入院的烧伤患者 ,男性 4例 ,女性 9例 ,年龄 2 0~ 4 3... 目的 本文介绍 2批共 13例危重烧伤病人 ,伤后 3~ 4天经长途转运至我科的早期救治体会。方法  2 0 0 1年 6月 2 7日和2 0 0 2年 6月 9日先后收治两批 13例伤后 3~ 4天经长途转运入院的烧伤患者 ,男性 4例 ,女性 9例 ,年龄 2 0~ 4 3岁 ,平均 31 1± 6 2岁 ,烧伤总面积 74 3%± 2 4 7% ,Ⅲ度面积 5 3 7%± 31 2 %。其中 ,特重度烧伤 10例 ,烧伤总面积 86 0± 11 5 % ,Ⅲ度面 6 3 9± 2 6 3% ,合并有重度吸入性损伤 4例 ,中度吸入性损伤 6例 ;重度烧伤 3例 ,烧伤总面积 35 3%± 10 0 % ,Ⅲ度面积 15 3%± 5 0 % ,均合并有中度吸入性损伤。 13例患者都已气管切开 ,四肢或胸腹部切开减张。13例患者中 ,有的高热或体温不升 ;有的心率、呼吸增快 ;有的腹胀或肠鸣音消失 ;有的白细胞、血小板低下。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心肌酶和凝血功能异常。结果 除 2例伤前分别患有心肌炎、慢性肝炎的危重烧伤患者 ,最终因心肌炎于伤后 2 9天 ,肝功能衰竭于伤后 4 5天死亡外 ,其余 11例患者全部救治成功。结论 成批烧伤转入院后的特点是 ,伤情重 ,并发症多 ,救治难度大。严密组织 ,责任明确 ;救治力量前伸机场 ;入院过程中尽快确定伤情 ;尽快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综合治疗措施得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严重烧伤延迟复苏与主要并发症发生发展关系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杨红 郭振荣 +1 位作者 盛志勇 朱兆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4-165,共2页
随着对创伤后内脏并发症病因学研究的深入,伤后早期休克复苏时间及其质量对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影响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这种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如何,尚缺乏详细的临床统计资料。
关键词 烧伤 延迟复苏 并发症 统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