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青海云杉插穗生根的外在因素和内在生理生化基础,采用网袋容器和自动间歇喷雾扦插繁殖技术,系统研究了青海云杉插穗母株年龄、部位、类型及激素处理等对插穗生根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插穗类型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为了解青海云杉插穗生根的外在因素和内在生理生化基础,采用网袋容器和自动间歇喷雾扦插繁殖技术,系统研究了青海云杉插穗母株年龄、部位、类型及激素处理等对插穗生根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插穗类型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异戊烯基腺嘌呤(IPA)、酚类化合物和糖类的含量。结果表明,以7年生母株枝条作穗条扦插繁殖效果最佳;一级侧枝的生根情况优于二级侧枝和顶枝穗条,树冠下部穗条生根优于上部枝条;激素处理能显著提高硬枝插穗的生根率,其中以IBA 200 m g/kg处理3 h的生根效果最好;邻苯二酸和儿茶酸2种酚类化合物可能对生根有抑制作用;枝条和针叶中三糖含量随母株年龄增加而增大,而葡萄糖含量却呈下降趋势;高含量的Z和ZR均有利于插条生根,IAA对生根无促进作用,IPA对插条生根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单一的某种激素对青海云杉插穗生根无明显影响。展开更多
目的:为绿原酸的药用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绿原酸""药理作用""研发对策""Chlorogenic acid""Pharmacological action""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等为...目的:为绿原酸的药用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绿原酸""药理作用""研发对策""Chlorogenic acid""Pharmacological action""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9年1月-2016年9月在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绿原酸的药理作用、药用研发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0余篇,其中有效文献57篇。绿原酸具有保护心血管、降糖、降脂、抗菌、抗病毒、抗白血病、抗诱变、抗癌等药理作用,但由于其提取和纯化难度较大、稳定性差、溶解性差、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低、存在注射致过敏可能性等原因导致其药用研发存在一定的困难。总结现有相关研究,可以考虑通过探索新的提取工艺与方法、提高现有植物资源的绿原酸含量以及寻找新的高绿原酸含量植物等方法来获得纯度较高的绿原酸;应用微囊和环糊精包合等技术来改善绿原酸的稳定性;通过制成磷脂复合物、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及纳米脂质体等方法来改善绿原酸的溶解性;通过开发绿原酸复方制剂及吸收促进剂的应用来改善绿原酸的绝对生物利用度;通过对绿原酸注射致过敏的深入研究等方法来解决其致敏问题。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解青海云杉插穗生根的外在因素和内在生理生化基础,采用网袋容器和自动间歇喷雾扦插繁殖技术,系统研究了青海云杉插穗母株年龄、部位、类型及激素处理等对插穗生根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插穗类型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异戊烯基腺嘌呤(IPA)、酚类化合物和糖类的含量。结果表明,以7年生母株枝条作穗条扦插繁殖效果最佳;一级侧枝的生根情况优于二级侧枝和顶枝穗条,树冠下部穗条生根优于上部枝条;激素处理能显著提高硬枝插穗的生根率,其中以IBA 200 m g/kg处理3 h的生根效果最好;邻苯二酸和儿茶酸2种酚类化合物可能对生根有抑制作用;枝条和针叶中三糖含量随母株年龄增加而增大,而葡萄糖含量却呈下降趋势;高含量的Z和ZR均有利于插条生根,IAA对生根无促进作用,IPA对插条生根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单一的某种激素对青海云杉插穗生根无明显影响。
文摘目的:为绿原酸的药用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绿原酸""药理作用""研发对策""Chlorogenic acid""Pharmacological action""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9年1月-2016年9月在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绿原酸的药理作用、药用研发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0余篇,其中有效文献57篇。绿原酸具有保护心血管、降糖、降脂、抗菌、抗病毒、抗白血病、抗诱变、抗癌等药理作用,但由于其提取和纯化难度较大、稳定性差、溶解性差、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低、存在注射致过敏可能性等原因导致其药用研发存在一定的困难。总结现有相关研究,可以考虑通过探索新的提取工艺与方法、提高现有植物资源的绿原酸含量以及寻找新的高绿原酸含量植物等方法来获得纯度较高的绿原酸;应用微囊和环糊精包合等技术来改善绿原酸的稳定性;通过制成磷脂复合物、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及纳米脂质体等方法来改善绿原酸的溶解性;通过开发绿原酸复方制剂及吸收促进剂的应用来改善绿原酸的绝对生物利用度;通过对绿原酸注射致过敏的深入研究等方法来解决其致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