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_1WI SPIR增强MRI在肛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0
1
作者 +4 位作者 朱琼 龚志刚 赵喜 谭文莉 詹松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通过T1WI频谱预饱和反转恢复序列(SPIR)钆增强MRI与其他常规MRI序列比较,评估增强T1WI SPIR MRI在使用肛肠水囊肛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6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序列包括横断位T1WI、T2WI频谱选择性... 目的通过T1WI频谱预饱和反转恢复序列(SPIR)钆增强MRI与其他常规MRI序列比较,评估增强T1WI SPIR MRI在使用肛肠水囊肛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6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序列包括横断位T1WI、T2WI频谱选择性衰减反转恢复序列(SPAIR)和钆增强T1WI SPIR。检查前,均向患者肛管直肠内置入肛肠水囊以撑开肛管和直肠。评估和比较MRI各序列显示的瘘管、内口、瘘管分支及脓腔。结果MRI显示复杂性肛瘘11例,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6例,单纯性5例。对比增强T1WI SPIR MRI发现瘘管(100.0%)、内口(81.3%)、分支(81.3%)和脓腔(100.0%)的准确率较T1WI及T2WI SPAIR MRI为高。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上述各序列对内口显示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9,P=0.003)。对比增强T1WISPIR MRI显示内口最多。结论横断位钆增强T1WI SPIR序列在使用肛肠水囊后能提供患者瘘管更丰富的细节,提高肛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增强 磁共振成像 肛肠水囊
原文传递
基于fMRI的合谷穴功能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陆欣玲 +4 位作者 宣腾 马文 李一婧 詹松华 沈卫东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63-65,81,共4页
目的:研究合谷穴功能的特异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健康志愿受试者扫描序列分为对照序列和针刺序列。对照序列采用合谷穴与非经穴贴皮电刺激,针刺序列采用针刺合谷穴与非经穴贴皮形成电刺激。针刺受试者左合谷穴或右合谷穴,通过B... 目的:研究合谷穴功能的特异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健康志愿受试者扫描序列分为对照序列和针刺序列。对照序列采用合谷穴与非经穴贴皮电刺激,针刺序列采用针刺合谷穴与非经穴贴皮形成电刺激。针刺受试者左合谷穴或右合谷穴,通过Bold-fMRI观察针刺合谷穴在大脑皮层的激活区域。采集fMRI大脑扫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脑功能图像。结果:针刺左侧合谷可激活右侧额内侧回、右侧颞上回、右侧颞中回、右侧岛叶、左侧尾状核,双侧额下回;针刺右侧合谷可激活:左侧额内侧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额下回、右侧辅助运动区。结论:针刺合谷穴可激活大脑皮层语言运用中枢、面部反应区、听觉皮区,与合谷穴功能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穴 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
原文传递
MRI、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在高位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9
3
作者 姚琼 汪庆明 +6 位作者 詹松华 张巍 芦亚峰 龚志刚 陆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4-85,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MRI、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在高位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高位肛瘘患者72例,术前均进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MRI检查,以手术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腔内超声检查、MRI检查在判断内口、主管、支管、脓腔及瘘管分型等方面... 目的对比观察MRI、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在高位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高位肛瘘患者72例,术前均进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MRI检查,以手术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腔内超声检查、MRI检查在判断内口、主管、支管、脓腔及瘘管分型等方面的效果。结果术前MRI及腔内超声检查全部清晰显示瘘管的主管道,准确率均为100%。MRI对内口定位与手术结果符合63例、准确率87.50%,腔内超声分别为56例、77.77%,P>0.05;MRI对支管及脓腔定位符合66例、准确率91.66%,腔内超声为38例、52.77%,P<0.05;MRI对肛瘘分型判断符合69例、准确率95.83%,腔内超声分别为33例、45.83%,P<0.01。结论高位肛瘘术前MRI、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均能准确显示主管道,MRI检查对支管及脓腔定位、肛瘘分型的判断准确率优于直肠腔内超声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瘘 磁共振 直肠腔内超声 对口切开旷置结合中医传统垫棉法
下载PDF
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詹松华 +3 位作者 郑少强 倪炯 谭文莉 黄丙仓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40-44,共5页
目的 初步评价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GE公司LightspeedTM 16CT机,对46名有肺部疾病的患者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扫描速度0.5s/360°,扫描层厚0.625mm,螺距1.375:1,重建间距1.25mm,造影剂... 目的 初步评价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GE公司LightspeedTM 16CT机,对46名有肺部疾病的患者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扫描速度0.5s/360°,扫描层厚0.625mm,螺距1.375:1,重建间距1.25mm,造影剂注射速度3.5~4ml/s。肺动脉正常25例,中央型肺癌侵犯肺动脉干或肺动脉16例,肺动脉栓塞4例,大动脉炎伴发肺动脉狭窄1例。8例经病理证实。结果 经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肺动脉正常的25例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以及段和亚段级肺动脉。明确显示癌肿与肺动脉的关系16例,肺动脉变形、移位及狭窄17例,肺动脉栓塞4例。结论 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对肺动脉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有重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血管造影及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 血管造影
下载PDF
肛瘘磁共振成像:探讨直肠球囊双腔导管在肛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5
作者 陆方 +3 位作者 朱琼 龚志刚 詹松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MRI中使用直肠球囊双腔导管(BRDCC)在肛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于术前行MRI,其中18例使用BRDCC,另18例未使用。对36例患者瘘管、内口、分支及脓腔进行计数。所获结果被用于评估肛瘘MR诊断分型,... 目的探讨MRI中使用直肠球囊双腔导管(BRDCC)在肛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于术前行MRI,其中18例使用BRDCC,另18例未使用。对36例患者瘘管、内口、分支及脓腔进行计数。所获结果被用于评估肛瘘MR诊断分型,并同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处理软件分析数据,根据MRI图像对36例瘘管末端位置、内口、分支及脓腔分别进行计数和分型,与手术结果对照计算准确率及运用Chi-square检验观察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18例使用BRDCC的肛瘘患者MRI上共发现瘘管20支、内口21个、分支10支以及脓腔9个。Park’s分型中8例为括约肌间型,9例为经括约肌型,1例为括约肌外型。与手术结果比较,分型与手术结果一致,瘘管(20/21)、内口(21/22)、分支(10/10)和脓腔(9/9)的准确性分别为95.24%、95.45%、100%和100%;没有1例高低位误诊。18例未使用球囊导管的患者,MRI共发现瘘管26支、内口21个、分支15支以及脓腔6个,Park’s分型中6例为括约肌间型,10例为经括约肌型,1例为括约肌外型,1例为括约肌上型。与手术结果比较,瘘管(26/28)、内口(21/27)、分支(15/16)和脓腔(6/6)的准确性分别为92.86%、77.78%、93.75%和100%,有4例高低位误诊。使用BRDCC对肛瘘患者高低位的显示要显著优于未使用BRDCC者(χ2=15.9,P=0.033)。结论通过使用BRDCC,MRI能够获得更多有关瘘管及其走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磁共振成像 直肠球囊双腔导管
原文传递
直肠内水囊填塞MRI对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琼 +5 位作者 詹松华 龚志刚 谭文莉 赵喜 郑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内水囊填塞MRI对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2例临床初诊为肛瘘的患者进行MRI检查,将MRI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MRI发现瘘管及分支共74支,肛周脓肿16例,内口48例,使用水囊后内口显示率明显提高,并与手术结果一致。... 目的探讨直肠内水囊填塞MRI对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2例临床初诊为肛瘘的患者进行MRI检查,将MRI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MRI发现瘘管及分支共74支,肛周脓肿16例,内口48例,使用水囊后内口显示率明显提高,并与手术结果一致。在52例肛瘘患者中发现27例为括约肌间型,8例为经括约肌型,8例为括约肌上型,9例为括约肌外型,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直肠内水囊填塞MRI是一种肛瘘术前诊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磁共振成像 直肠内水囊填塞
原文传递
当归补血汤及其拆方影响肝脏血管新生的药效特点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涛 赵志敏 +4 位作者 唐礼瑞 谭烨 陶艳艳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及其拆方影响肝脏血管新生的抗肝纤维化的药效特点。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当归补血汤组、黄芪组、当归组及索拉非尼对照组。以四氯化碳(CCl4)与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通...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及其拆方影响肝脏血管新生的抗肝纤维化的药效特点。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当归补血汤组、黄芪组、当归组及索拉非尼对照组。以四氯化碳(CCl4)与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通过病理对肝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试剂盒测定血清肝功能、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电镜观察肝窦内皮窗孔结构;同步辐射X线二维成像观察微血管。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时用LSD进行两两比较,方差不齐时用Tamhane's T2。结果当归补血汤及其拆方组白蛋白(Alb)显著提高(P<0.05)、AST显著降低(P<0.05);当归补血汤及黄芪组ALT显著降低(P<0.05);各用药组肝组织Hyp含量显著降低。各用药组血管纹理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窗孔数量增加。当归补血汤及其拆方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全方及拆方组NOS显著降低(P<0.05),黄芪组MDA显著降低(P<0.05),全方组及黄芪组NO显著降低(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及其拆方具有抗肝纤维化及抗血管新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窦内皮细胞损伤、抗脂质过氧化有关,黄芪改善炎症、抗脂质过氧化及NO释放作用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管新生 当归补血汤 黄芪 当归
下载PDF
电针调节小胶质细胞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改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庄丽华 孔营楠 +4 位作者 陆方 龚志刚 詹松华 刘孟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小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性反应及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为电针治疗脑缺血的炎性反应提供更为深入的理论依据。方法将C57BL/6N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模型组及电针组小鼠均... 目的探讨电针对小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性反应及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为电针治疗脑缺血的炎性反应提供更为深入的理论依据。方法将C57BL/6N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模型组及电针组小鼠均行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术,并在30 min后拔除线栓实现再灌注。电针组小鼠手术清醒后1 h开始给予百会穴、太阳穴、足三里穴电刺激治疗,每12 h 1次。每组分别于术后12 h、24 h、48 h、72 h各取6只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磁共振扫描小鼠脑组织并在后处理站上计算脑水肿体积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HE染色及IBA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测定脑组织中TLR4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脑组织中TLR4、MyD88及NF-κB p65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和电针组小鼠在造模后和磁共振扫描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术后48 h和72 h,电针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IBA1免疫组化染色活化小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术后72 h,电针组脑水肿体积百分比、病灶侧TLR4 mRNA表达量及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HE染色显示神经元受损程度明显较模型组轻。结论电针治疗能改善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组织水肿,其可能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下调脑组织TLR4 mRNA和TLR4蛋白表达,进而控制其下游MyD88、NF-κB蛋白的表达,减少血清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电针 穴位 磁共振 TLR4信号通路 炎性反应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推拿治疗的MSCT评价 被引量:14
9
作者 詹松华 赵喜 +5 位作者 谭文莉 张敏 李欢欢 龚志刚 詹红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推拿治疗后的疗效及其MSCT扫描三维重建显示的价值。方法:临床确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纳入研究,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0.97±12.43)岁(27~67岁)。在实施推拿手法治疗前后分别完成颈椎MSCT检查,...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推拿治疗后的疗效及其MSCT扫描三维重建显示的价值。方法:临床确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纳入研究,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0.97±12.43)岁(27~67岁)。在实施推拿手法治疗前后分别完成颈椎MSCT检查,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及VAS疼痛评分。采用16或64层MSCT,层厚0.625~1mm,完成MPR和VR重建,观察颈椎曲度、寰枢关节关系、棘突与中线的关系、椎体前后径线和左右径线与中轴线角度、各椎体水平方向旋转角度、椎间孔和椎间盘。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VAS评分从9.30±0.65分降至1.10±0.89分。MSCT显示治疗后颈椎弧度平均为(5.08±3.61)mm,较治疗前的(1.91±4.99mm)明显增大(t=-4.27;P=0.000);治疗后椎间孔狭窄数量明显减少(80/230下降为35/320);治疗后两侧寰齿关节不等距的数量从15例减至2例;治疗后棘突-中线距离为(0.87±1.70)mm,明显小于治疗前的(2.11±1.68)mm(t=7.53;P=0.000);治疗后椎间盘突出/膨出数为42个,较治疗前的63个明显减少。结论:MSCT扫描和重建可以有效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推拿可以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椎间孔大小及椎间小关节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MSCT 推拿
下载PDF
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在肛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龚志刚 +4 位作者 朱琼 谭文莉 周俊 陆方 詹松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6-389,共4页
目的评价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PDW PFS)对肛瘘显示的准确性及图像质量的清晰性,探讨PDW PFS在肛瘘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0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频谱选择性衰减反转恢复序列(SPAIR)和PDW... 目的评价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PDW PFS)对肛瘘显示的准确性及图像质量的清晰性,探讨PDW PFS在肛瘘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0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频谱选择性衰减反转恢复序列(SPAIR)和PDW PFS。MRI检查前均向患者肛管直肠内置入肛肠水囊以撑开肛管和直肠。获得图像后,观察患者的瘘管、内口和肛周脓肿,评估和比较MRI各序列显示的瘘管、内口、脓腔,并对PDW PFS和T2W SPAIR序列瘘管的信号强度(SI)、信噪比(SNR)及瘘管与周围肌肉的对比噪声比(CNR)进行测量及比较。结果 PDW PFS序列显示瘘管(100%)、内口(95.7%)、肛周脓肿(100%)的准确率较T1WI及T2WSPAIR序列为高。Kruskal Wallis检验显示上述各序列对瘘管(χ2=6.95,P<0.05)及内口(χ2=31.53,P<0.05)的显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DW PFS序列显示瘘管及内口最多。PDW PFS序列SI、SNR值和CNR值均显著高于T2W SPAIR序列(P<0.05)。结论 PDW PFS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图像SNR和CNR,更易认识辨别瘘管和内口,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肛瘘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质子加权 预饱和脂肪抑制 磁共振成像 肛肠水囊
原文传递
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谭文莉 陆孟莹 +4 位作者 黄学菁 詹松华 赵喜 郁怡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 mastitis,PCM)发展不同时期的MRI表现,分析MRI征象及其在PCM分期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同时期PCM的MRI信号特征、动态增强曲线类型、病灶位置及累及范围、扩张导管...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 mastitis,PCM)发展不同时期的MRI表现,分析MRI征象及其在PCM分期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同时期PCM的MRI信号特征、动态增强曲线类型、病灶位置及累及范围、扩张导管征显示、增粗引流静脉显示以及是否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结果 PCM炎症期主要表现为非肿块样病灶,节段性或区域性分布,累及范围相对较小;脓肿期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薄壁脓腔形成,伴有丰富的扩张引流静脉,累及范围广泛;瘘管期是脓肿破溃形成与皮肤表面相同的瘘管,表现为强化后中央低信号,而两侧窦道壁强化的"轨道征",多伴有脓肿及炎症改变。在各期均可出现"扩张导管征",显示率为71.9%(23/32),主要表现为T1WI呈高信号、抑脂T2WI呈低信号,可以认为是PCM的特征性表现。PCM的动态增强曲线表现多样,主要以上升型和平台型为主,但也存在少数病例表现为流出型。结论 MRI上乳腺"扩张导管征"的显示有助于正确诊断PCM,同时MRI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时期的PCM,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分期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磁共振成像 乳腺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脑白质缺血损害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陆方 +4 位作者 陆欣玲 马文 潘卫东 程瑞新 詹松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6期1844-1848,共5页
目的使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方法评估针刺改善脑卒中后脑白质缺血损伤的有效性。方法 60例经磁共振扩散加权(DWI)序列扫描证实有单侧脑白质梗死7d内的病人行DTI检查后,随机分成针刺组和无针刺组,每组30例,分别于干预后1个月、2个月及3个... 目的使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方法评估针刺改善脑卒中后脑白质缺血损伤的有效性。方法 60例经磁共振扩散加权(DWI)序列扫描证实有单侧脑白质梗死7d内的病人行DTI检查后,随机分成针刺组和无针刺组,每组30例,分别于干预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末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针刺组病人自首诊第2周内每周3次针刺治疗至3个月末。后处理DTI原始图像得到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根据T2WI及DWI图像,分别于缺血白质区域和对侧同名纤维束镜像区取感兴趣区,测量FA值和ADC值后计算比值(rFA和rADC),观察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针刺组与无针刺组缺血性中风病人2个月末和3个月末损伤脑白质的rADC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37,P<0.05;F=9.368,P<0.01)。首诊及1个月末rFA值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29,P<0.05;r=-0.516,P<0.05),1个月末及2个月末rADC值与NIHSS评分值呈正相关(r=0.689,P<0.05;r=0.611,P<0.05)。结论通过DTI技术显示针刺能够改善脑卒中病人脑白质缺血损伤,ADC值为主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白质损伤 磁共振 扩散张量成像 针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评价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变化的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喜 谭文莉 +7 位作者 张敏 李欢欢 龚志刚 李晨 黄炎文 詹红生 詹松华 《颈腰痛杂志》 2011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颈椎扫描重建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0例临床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推拿手法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颈椎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两次检查颈椎的椎间孔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颈椎扫描重建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0例临床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推拿手法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颈椎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两次检查颈椎的椎间孔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结果推拿治疗前所观测的300个椎间孔中,发生狭窄的有80个,推拿治疗后狭窄的椎间孔有35个。推拿治疗前后狭窄椎间孔的平均前后径分别为(2.16±0.47)mm和(3.09±0.80)mm,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t=-11.10)。左侧C2-3、C4-5、C6-7椎间孔的上下径,左侧C5-6椎间孔前后径,右侧C4-5、C5-6椎间孔的前后径,C5-6椎间孔上下径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推拿治疗可以改善椎间孔大小,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多层螺旋CT颈椎扫描重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推拿 疗效
下载PDF
电针通过调节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庄丽华 詹松华 +3 位作者 陆方 孔营楠 龚志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82-2185,共4页
Toll样受体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一类重要蛋白质分子,其中TLR4与多种非细菌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脑卒中后TLR4大量表达,其在卒中后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研究越来越多,疗效确切,机制多样,对TLR4信号通路的... Toll样受体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一类重要蛋白质分子,其中TLR4与多种非细菌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脑卒中后TLR4大量表达,其在卒中后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研究越来越多,疗效确切,机制多样,对TLR4信号通路的调节是其改善脑卒中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就电针通过TLR4信号通路改善梗塞后损伤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指导电针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缺血性脑卒中 炎性反应 电针
下载PDF
创伤性脑白质损伤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陆方 +4 位作者 朱琼 李晨 詹松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95-197,188,共3页
目的:评价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创伤性脑白质损伤(W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创伤性脑外伤后经临床诊断有WMI的患者通过Philips 1.5TIntera Achieva MR扫描仪行常规MRI和DTI。后处理获得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和纤... 目的:评价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创伤性脑白质损伤(W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创伤性脑外伤后经临床诊断有WMI的患者通过Philips 1.5TIntera Achieva MR扫描仪行常规MRI和DTI。后处理获得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和纤维示踪成像三维图。根据T2WI及T2快速场回波图像,分别于WMI区域、同侧同名或对侧同名纤维束正常区域取感兴趣区,测量FA值和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脑外伤患者损伤脑白质中挫伤和出血、仅挫伤和仅出血区域三者之间的FA值(F=0.68,P>0.05)和ADC值(F=0.53,P>0.05)均未见明显不同。除仅出血区域的ADC值与对照区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P>0.05),挫伤和出血(t=9.72,P<0.05)、仅挫伤(t=8.28,P<0.05)和仅出血(t=5.44,P<0.05)区域的FA值较正常对照区域明显降低,挫伤和出血(t=4.71,P<0.05)、仅挫伤(t=4.81,P<0.05)的ADC值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纤维示踪成像显示损伤区域脑白质较正常区域稀疏、分离、缺失。结论:DTI技术能够显示患者WMI区域的异常改变,但ADC值对出血的判断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脑损伤
下载PDF
自制可调节肛肠水囊在普通MRI肛瘘术前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陆方 +3 位作者 朱琼 龚志刚 赵喜 詹松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85-387,391,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自制可调节肛肠水囊在肛瘘患者术前普通MRI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 1.5 TAchievaDual MR扫描仪和体线圈对18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在放置自制可调节肛肠水囊前、后均各行一次MRI检查。序列包括TSE的T_1WI及T_... 目的:初步评价自制可调节肛肠水囊在肛瘘患者术前普通MRI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 1.5 TAchievaDual MR扫描仪和体线圈对18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在放置自制可调节肛肠水囊前、后均各行一次MRI检查。序列包括TSE的T_1WI及T_2WI SPAIR横断位和冠状位。放置水囊前后比较瘘管末端位置,并且对瘘管、分支及脓腔进行计数。结果用于评估肛瘘临床术前分型,同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18例肛瘘患者MRI检查共发现瘘管31根、分支19根、内口22个以及脓腔10个。使用水囊前后,MRI对瘘管末端位置的显示有显著不同(x^2=5.56,P<0.05)。使用水囊前,MR显示1例为低位单纯型、2例为低位复杂型、2例为高位单纯型、8例为高位复杂型肛瘘,5例无法确定;使用水囊后,相应数据分别为1、2、3、11例,1例无法确定。使用水囊前后,MRI对肛瘘的分型与手术的相符率分别为72%(13例)和94%(1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通过使用自制可调节肛肠水囊,普通MRI能够提供更多有关瘘管及其走行的信息,有助于肛瘘患者的术前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磁共振成像 肛肠水囊
下载PDF
MSCT颈椎扫描重建评价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詹松华 赵喜 +5 位作者 谭文莉 张敏 李欢欢 龚志刚 詹红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81-484,488,共5页
目的:探讨MSCT颈椎扫描重建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30例临床确诊的CSR患者,在推拿手法治疗前后分别行颈椎MSCT检查,并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及VAS疼痛评分。MSCT检查的观察指标包括颈椎曲度变化、寰枢... 目的:探讨MSCT颈椎扫描重建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30例临床确诊的CSR患者,在推拿手法治疗前后分别行颈椎MSCT检查,并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及VAS疼痛评分。MSCT检查的观察指标包括颈椎曲度变化、寰枢关节关系、棘突与中线的关系、椎体前后径线和左右径线与中轴线角度、各椎体水平方向旋转角度、椎间孔及椎间盘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3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VAS评分降低(8.20±0.92)分;测量发现,治疗前、后的平均颈椎弧度分别为(1.91±4.99)mm和(5.08±3.6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4.27),治疗前后椎间孔狭窄改善(80/300下降为35/300)。治疗前、后颈椎齿状突与两侧块距离不等分别为15例(15/30)和2例(2/30),治疗前、后棘突与中线的距离分别为(2.11±1.68)mm和(0.87±1.70)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t=7.53)。治疗前后椎间盘突出及膨出的个数分别为63个和42个。结论:推拿治疗可以通过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椎间孔大小及椎间小关节位置关系来改善CSR的症状,MSCT颈椎扫描重建对CSR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推拿 脊柱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线栓插入深度对改良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模型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庄丽华 孔营楠 +4 位作者 龚志刚 詹松华 刘孟潇 张中帅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5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线栓插入深度对改良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模型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C57/BL6n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组各10只。B、C、D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各组线栓头端距颈总动脉分叉处距离分别为9... 目的观察线栓插入深度对改良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模型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C57/BL6n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组各10只。B、C、D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各组线栓头端距颈总动脉分叉处距离分别为9、10、11mm;A组为假手术组,分离步骤同B、C、D组,分离出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后用手术线结扎,不插入线栓。统计各组存活及成模情况,小鼠完全清醒后(术后)采用Longa′s神经功能评分评价其神经功能,造模24h各组给予磁共振扫描,并测算脑梗死范围。结果术后24h磁共振扫描前,A组无死亡;B组存活9只,因脑疝死亡1只,造模成功6只;C组存活8只,因严重脑水肿死亡1只、原因不明死亡1只,造模成功7只;D组存活5只,因脑出血死亡3只,因严重脑水肿死亡2只,造模成功4只。术后A、C、D组Longa′s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高于A组,低于C、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磁共振扫描前A、C组Longa′s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组高于A组,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D组脑梗死范围均大于B组(P均<0.05),C组脑梗死范围与D组相当(P>0.05)。结论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模型线栓插入深度为10mm时成模率及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动物模型 改良线栓法 小鼠
下载PDF
从TLR4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机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孔营楠 詹松华 +4 位作者 龚志刚 陆方 庄丽华 刘孟潇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68-571,581,共5页
目的:通过TLR4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炎症反应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野生型C57BL/6n小鼠30只(体质量20~25 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再灌注组及电针组。所有小鼠均采用腹腔注射麻醉,复... 目的:通过TLR4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炎症反应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野生型C57BL/6n小鼠30只(体质量20~25 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再灌注组及电针组。所有小鼠均采用腹腔注射麻醉,复制Longa式线栓法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建立小鼠右侧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所有小鼠行尾静脉超微超顺磁氧化铁颗粒(USPIO)注射,电针组行电针患侧足三里穴及百会穴透刺患侧太阳穴治疗。造模成功小鼠48 h行MRI,扫描结束后取血、取脑。图像上传至后处理工作站,测量T2WI及SWI冠状位梗死侧与正常侧信号值比值。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及酶联免疫(ELISA)法测量脑组织梗死区域TLR4的mRNA表达量及血清中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的含量,并采用HE染色法、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病灶脑组织神经元结构破坏情况及梗死区域铁粒子的吞噬情况。结果:①小鼠右侧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改良Longa式线栓法成功复制,且梗死面积稳定。②电针组小鼠T2WI右边梗死侧最低信号与左边正常侧间比值与MCAO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假手术组小鼠炎性因子(IL-1β、TNF-α)、通路中TLR4 mRNA表达量与MCAO缺血再灌注组、电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相较于假手术组,MCAO缺血再灌注组及电针组可见小鼠缺血脑组织区域神经细胞结构破坏,以及小胶质细胞增加明显、散在分布于细胞间隙的铁颗粒与少量被小胶质细胞吞噬的铁颗粒。结论:借助USPIO MRI增强扫描监测,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发现,针刺能够改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量,提高冠状位T2WI信号值,缩小脑梗死面积,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机制为下调了TLR4信号通路中TLR4 mRNA及信号相关下游促炎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再灌注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钙化在甲状腺结节C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谭文莉 詹松华 +2 位作者 黄俊 赵喜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409-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CT图像中钙化与其他特征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CT检查资料、病灶内有钙化甲状腺结节的病例35例,将甲状腺内钙化按照大小分为细颗粒(≤2 mm)、粗颗粒(>2 ... 目的:探讨CT图像中钙化与其他特征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CT检查资料、病灶内有钙化甲状腺结节的病例35例,将甲状腺内钙化按照大小分为细颗粒(≤2 mm)、粗颗粒(>2 mm)和混合性钙化(细颗粒与粗颗粒均出现);按照数量分为单发和多发钙化;按照钙化边缘情况分为光滑、毛糙。同时观察钙化甲状腺结节平扫密度及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结果:35例中,男7例,女28例,良性病变20例,恶性病变15例,良、恶性病变男女比例分别为1:19,6:9,良、恶性病变边缘光滑与毛糙比例为6:14,1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内钙化位置及多少、钙化伴发结节密度及强化幅度在良恶性病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结节伴发钙化出现在男性,并且钙化边缘光滑时提示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 钙质沉着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