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98例北京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患者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雷婷 张曼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0期1698-1702,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患者中SLCO1B1和ApoE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从而对他汀类药物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使用提供数据支持,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北京世纪坛医院且...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患者中SLCO1B1和ApoE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从而对他汀类药物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使用提供数据支持,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北京世纪坛医院且诊断为脑梗死的498例住院患者进行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总体及不同性别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和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498例脑梗死患者中共检出6种SLCO1B1基因型,由多到少分别为*1b/*1b(36.95%),*1a/*1b(34.74%),*1b/*15(13.05%),*1a/*1a(9.84),*1a/*15(4.62%)和*15/*15(0.80%)。共检出6种ApoE基因型,由多到少分别为E3/E3(71.08%),E2/E3(12.05%),E3/E4(14.06%),E2/E4(1.61%),E2/E2(0.60%)和E4/E4(0.60%)。ApoE基因型分布结果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对北京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患者的SLCO1B1和ApoE基因进行分析,发现ApoE基因型在汉族脑梗死患者不同性别中存在差异(P<0.05)。本研究对脑梗死人群降低用药风险供了数据支持,对实现精准个体化及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O1B1 APOE 基因多态性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258例腹水培养阳性结果的细菌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曼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9期1493-1497,1523,共6页
目的探讨腹水培养阳性标本中细菌学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间送检的2156例腹水进行细菌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 5.6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258例腹水培养阳性,... 目的探讨腹水培养阳性标本中细菌学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间送检的2156例腹水进行细菌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 5.6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258例腹水培养阳性,共分离272株菌,阳性率为11.97%。其中革兰阴性菌122株,占44.85%,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检出率分别为11.03%、8.82%、6.99%、6.25%。革兰阳性菌150株,占55.15%,主要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率分别为20.96%、11.40%、7.72%、5.88%。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低,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率均在90%左右,未检出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腹腔感染病原菌种类繁多,现阶段资料显示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肠球菌属比例上升。通过正确合理的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对临床用药指导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腹水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分子检测项目CAP及临检中心室间质评连续8年结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雷婷 +2 位作者 蔡佳 胡慧慧 张曼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0期1767-1771,共5页
目的对我院医学检验科特检专业组2012年至2019年连续8年参加CAP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检中心组织的分子检测项目室间质评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检测性能,对发现的问题结合临床实际工作进行改进,促进临床检验质量提高,保障检测结果的准... 目的对我院医学检验科特检专业组2012年至2019年连续8年参加CAP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检中心组织的分子检测项目室间质评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检测性能,对发现的问题结合临床实际工作进行改进,促进临床检验质量提高,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医学检验科特检专业组2012年至2019年间参加CAP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检中心的分子检测项目的P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失控项目及其原因分析促进实验室质量改进。结果2012年至2019年连续8年参加CAP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检中心分子检测项目能力验证活动884项次,CAP 189项次,临检中心695项次,其中2012年合格率最低,分别为80.95%(CAP)和88.57%(临检中心);2017年合格率最高,均为100%。HCV RNA合格率最低,分别为92.22%(CAP)和90%(临检中心),其余所有项目的合格率均为95%以上。随着时间递增,实验室开展的项目逐年增加,合格率逐渐提升。结论室间质评活动可用于对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识别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切实有效地提高实验室检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质评 分子检测 能力验证 美国病理学家协会
下载PDF
血脂异常人群基因多态性对药物应用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贾春地 邵素君 +5 位作者 刘娜 刘天赐 李涛 王莹 张曼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0期1675-1681,1691,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血脂异常人群及其ApoE、SLCO1B1及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以便为他汀类药物及氯吡格雷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对2021年10月到我院进行体检的部分人群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目的通过分析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血脂异常人群及其ApoE、SLCO1B1及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以便为他汀类药物及氯吡格雷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对2021年10月到我院进行体检的部分人群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项目进行检测,按照检测结果对血脂异常情况进行分类。同时使用荧光PCR法进行ApoE、SLCO1B1、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分析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202例血脂异常体检者ApoE基因表型中77.73%为E2型和E3型;22.28%为E4型。SLCO1B1基因表型中80.20%为Ⅰ类野生型,1.49%为Ⅲ类纯合突变型。CYP2C19基因表型中41.09%为EM型;24.26%为PM型。结论对202例血脂异常体检者ApoE、SLCO1B1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进行分析,获得该人群个体化用药信息,为个体化用药提供数据支持,对实现个体化精准与安全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E SLCO1B1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血脂异常 他汀类药物 氯吡格雷
下载PDF
原位预处理-薄层扫描法同时测定唇香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文欢 +2 位作者 张雪佳 徐海燕 周晓英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2-816,共5页
目的建立维药唇香草中熊果酸(UA)和齐墩果酸(OA)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以及不同部位的唇香草中UA和OA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扫描法,对点于硅胶G板的样品进行原位预处理,以环己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酸(20∶5∶8∶0.1... 目的建立维药唇香草中熊果酸(UA)和齐墩果酸(OA)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以及不同部位的唇香草中UA和OA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扫描法,对点于硅胶G板的样品进行原位预处理,以环己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酸(20∶5∶8∶0.1)为展开剂,测定波长为530 nm,参比波长为700 nm。结果该法中的UA和OA分离效果较好,可被同时检识。采自新疆18个不同产地的唇香草中UA和O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4±0.41)和(2.82±0.89)mg/g;在相同年份5月初至月末的采收期UA和OA含量呈现春末到夏初期上升,其后下降;唇香草不同部位中UA和OA的含量为叶中最高,花次之,茎最低。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结果可为唇香草的优质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香草 薄层扫描 熊果酸 齐墩果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