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海大风的天气学分型 被引量:16
1
作者 吕爱民 杨柳 +1 位作者 黄彬 木翔翔 《海洋气象学报》 2018年第1期43-50,共8页
利用2010—2014年地面观测站(包括288个海岛站、380个沿海气象站、28个浮标站、37个船舶站、53个气象观测塔、13个海上平台站、9个沿海风廓线仪等)和高空气象观测站资料,采用天气学分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2010—2014年285次中国近海6级... 利用2010—2014年地面观测站(包括288个海岛站、380个沿海气象站、28个浮标站、37个船舶站、53个气象观测塔、13个海上平台站、9个沿海风廓线仪等)和高空气象观测站资料,采用天气学分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2010—2014年285次中国近海6级及以上大风天气个例进行了分析,将近海的大风天气过程归纳为冷空气型、温带气旋型和热带气旋型3种类型。其中冷空气型又分为小槽东移型、小槽发展型和横槽转竖型;温带气旋型又分为东海气旋型、黄渤海气旋型和蒙古气旋型。这些分型可为海上大风预报预警提供天气学背景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大风 天气学分型 冷空气 温带气旋
下载PDF
东亚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可能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柳 武炳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2728-2736,共9页
利用1979~2011年美国NCEP/NCAR和日本JRA-2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本文分析了东亚冬季地表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套再分析资料所揭示的东亚冬季地表气温的前两个主模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即第1模态(EOF1)突出地表现为空间一致性... 利用1979~2011年美国NCEP/NCAR和日本JRA-2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本文分析了东亚冬季地表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套再分析资料所揭示的东亚冬季地表气温的前两个主模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即第1模态(EOF1)突出地表现为空间一致性变化特征;第2模态(EOF2)表现为南北反向变化,且EOF2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即由南冷北暖的异常分布型向南暖北冷型转变.进一步分析发现,1997~2011年和1979~1996年两个时段的同期冬季海平面气压之差在欧亚大陆呈北正南负型分布;冬季500 hPa高度差在欧亚大陆北部和东亚北部分别为正、负高度异常;200 hPa纬向风差值场表现出东亚急流偏北偏强的特征.说明东亚冬季地表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与欧亚中高纬环流系统变化密切相关.此外,前期秋季外强迫(海温、海冰)的差值场分布显示,北大西洋、北印度洋以及西北太平洋海温和欧亚大陆北部边缘海区、波弗特海海冰都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前期秋季北大西洋海温和北极海冰与东亚冬季地表气温的年代际变化时间一致,这表明秋季海温和海冰都可能是东亚冬季地表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因素.当然,这些外强迫影响东亚冬季地表气温年代际变化的过程、机理和相对贡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数值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 地表气温 经验正交函数 年代际变化 海温 海冰
原文传递
1979-2018年东亚冬季极端低温日频次的变化特征及可能成因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柳 罗双 +1 位作者 吕爱民 宋林烨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EOF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东亚地区1979-2018年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极端低温日频次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同期大气环流和前期海冰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冬季极端低温日频次整体变化趋势不显著,...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EOF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东亚地区1979-2018年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极端低温日频次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同期大气环流和前期海冰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冬季极端低温日频次整体变化趋势不显著,但1985年以前极端低温日频次整体偏多,且为峰值所在时段,而1986年极端低温日频次迅速减少,之后呈现缓慢增加趋势,直至2010年达到第二峰值,此后便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并在近几年趋于平缓。在东亚地区冬季极端低温日频次偏多年,海陆间气压差大、大槽加深且东亚急流偏南偏强,这有助于北极冷空气向南入侵,从而易造成东亚地区出现极端低温天气;在东亚地区冬季极端低温日频次偏少年,情况相反。影响东亚地区冬季极端低温日频次变化的关键海冰区主要位于巴伦支海-喀拉海和欧亚北部沿岸,当东亚地区冬季极端低温日频次偏多时,前期9-10月巴伦支海-喀拉海海冰密集度(SIC)偏少;反之亦然。前期SIC的异常变化是预测后期冬季东亚地区极端低温日频次变化的重要潜在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低温 频次 海冰密集度(SIC) 东亚
下载PDF
基于CloudSat的台风深对流云微物理参数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罗双 张峰 杨柳 《红外》 CAS 2019年第9期39-46,共8页
以2009年14号台风“彩云”为例,基于CloudSat相关云产品统计了台风深对流云中水云和冰云的有效粒子半径、云水含量谱分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个云微物理参量的相关性,并对不同发展时期的多个台风进行了该关系的应用检验。研究结... 以2009年14号台风“彩云”为例,基于CloudSat相关云产品统计了台风深对流云中水云和冰云的有效粒子半径、云水含量谱分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个云微物理参量的相关性,并对不同发展时期的多个台风进行了该关系的应用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水云还是冰云,若以云水含量为横坐标,以云有效粒子半径为纵坐标,台风深对流云像元散点图的分布存在明显的下边界线,且边界值随着有效粒子半径和云水含量参数值的增大而逐渐提高;零度层以下低层水云的有效粒子半径与液态水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可采用对数关系式进行拟合。经检验,该拟合关系式对其他发展阶段的台风同样适用,证实了该关系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 台风 有效粒子半径 云水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