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识别与临床评估 被引量:6
1
作者 钱邦平 邱勇 +3 位作者 王斌俞 杨朱 章朱锋 马薇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的早期识别、临床评估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组9例SSEH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18~83岁,平均45岁。病因:高血压3例,血管瘤2例,椎板成... 目的探讨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的早期识别、临床评估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组9例SSEH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18~83岁,平均45岁。病因:高血压3例,血管瘤2例,椎板成骨细胞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溶栓治疗后1例。9例患者中,6例首发症状为颈、肩背部或腰部疼痛;2例以双下肢不全性瘫痪为首发症状。1例溶栓后,出现双下肢上升性感觉、运动障碍。Frankel A级4例,B级2例,C级1例,D级2例。8例行手术治疗,1例溶栓后的患者丧失了最佳手术时机,采用保守治疗。结果MRI提示血肿位于颈胸段1例,胸段8例;累及2~8个节段,平均3.7个节段。除1例患者术后50d死亡外,其他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5个月。手术患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 B级2例,D级1例,E级4例;1例患者因并发严重的肺部感染,术后50d死亡。1例保守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无改善。结论SSEH的早期识别主要根据临床特征及MRI提示的损害部位、范围。高血压引起的SSEH预后较差,而肿瘤引起的SSEH在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治疗后疗效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外 脊髓 早期诊断 评估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与Cobb角的关系
2
作者 邱勇 陈志军 +4 位作者 马薇薇 王斌俞 杨朱 章朱锋 钱邦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Cobb角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异常模式,探讨其在AI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治疗的489例AIS患者(AIS组)的术前SEP的峰潜伏期及左、右侧峰潜伏期差值,并与45... 目的分析不同Cobb角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异常模式,探讨其在AI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治疗的489例AIS患者(AIS组)的术前SEP的峰潜伏期及左、右侧峰潜伏期差值,并与45例年龄匹配的健康青少年(对照组)的SEP相比较。SEP波形消失、峰潜伏期延长及峰潜伏期不对称定义为SEP异常的标准。计算AIS组SEP异常发生率,并分析SEP异常与侧凸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IS组峰潜伏期(身高校正)较对照组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AIS组左右侧峰潜伏期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489例AIS中SEP异常者共有166例,其中波形单侧或双侧消失17例(10.2%),单侧潜伏期延长50例(30.1%),两侧均延长38例(22.9%),两侧不对称120例(72.3%)。根据不同侧凸严重程度分组分析,结果提示SEP异常与侧凸严重程度无关。结论部分AIS患者存在体感传导通路异常,其可能为AIS的原发性因素,可能在AIS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青少年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